第六节 顺序观察法
普遍存在的事物和自然现象都有各自的“序”,在空间上有各自的位置,在时间上有各自的发展过程。因此,学生在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做到心里有个观察的“序”。只有观察有序,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顺序观察法可分为方位顺序观察法和时间顺序观察法。
方位顺序观察法。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先中间后两边或先四周后中间;定点观察或移点观察(随着观察对象的行踪而改变观察点)。
时间顺序观察法。即按观察对象的发展顺序先后观察。比如,观察一天中阳光下的物体变化;观察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观察蚕一生的变化;观察月亮在不同日期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等。
无论是方位顺序观察还是时间顺序观察,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如果只用一种观察方法贯穿于一次观察的全过程,就不可能观察得全面、细致。因此,只有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方法,围绕观察目的进行观察,才能真正把握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一般来说,对某一现象的观察,应该首先从整体来进行观察,先获得一个整体的轮廓印象;然后再从各个方面和各部分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运用分析方法找出现象的局部特征,进而再注意各方面、各局部的联系,最后获得一个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www.xing528.com)
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时,学生可以先在课外有意识地观察投石子的运动情况,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出平抛运动的特征。首先,我们知道它是做曲线运动;还可以观察到,石子在开始运动时的方向是接近水平线的,后来就越来越偏向竖直方向了;出手的速度越大,石子就被抛得越远。仅仅知道了这些,还不能深刻地揭示物体的运动规律。这时,需要指出,为了进一步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我们应像研究直线运动一样,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记录下物体的位置。如果用闪光照相的方法,就得到一些照片。然后运用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分析,按照平抛运动的一般现象揭示其本质规律。
我们说的要注意观察的顺序,也就是说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或是时间变化的顺序,或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是地点变化的顺序等。在观察的过程中,应培养孩子学会运用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告诉孩子如何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指导孩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比如,父母带着孩子去看亭子时,应先从整体上观察亭子的形态,然后考虑亭子是用什么做成的,亭子有多高,亭子上都有什么颜色,亭子上绘制的是什么等。经过父母有意识的启发,孩子才能较快学会正确的顺序观察法。
另外,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定的顺序,比如植物的生长。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有顺序地观察,能使他们有条理地思考,思路逐渐清晰,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
如果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观察事物时,常常是东看一下,西看一下,缺乏系统性。因此,我们要教会孩子按顺序观察。如观察静止的物体时,可以让孩子按照空间的顺序进行观察,如带孩子观察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可以教会孩子从上面看到下面,观看纪念碑的碑文后,再按东、南、西、北的顺序观察纪念碑的石雕。总之,在观察之初,必须帮助引导孩子掌握观察的顺序。
如果是观察某些自然景物,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观察。例如,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观察雨。如下雨前,天空的变化,风的变化,街上行人的表情动作,鸟儿的飞翔变化等;下雨时,雨点的变化,天空的变化,地面的变化,树木的变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