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培养观察的积极性
观察活动是一种有意注意的活动,它以感知为基础,个体能够自主调节注意的对象和观察的时间。一般来说,凡是能够使孩子产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对象,其注意和观察的效果就好。所以,观察积极性的培养是观察能力提高的又一重要内容。要培养孩子观察的积极性,有以下的方法可以依循。
一、郊游法
郊游法也被称为远足法,是教育中占有优势的一种观察能力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和普通的“玩”,也不同于以消耗体力、锻炼吃苦精神为主的“磨难教育”,而是一次生动、活泼、形象的观察教育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或是同学之间增进了解、沟通感情,而且在轻松的环境下,可使训练的兴趣更高、效果更好。那么,如何运用好郊游法呢?
首先,做好充分的准备。郊游前的准备工作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对于郊游地点的选择,最好家长或老师对景点以及有关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些准备最好事先保密,以便达到好的效果。如果是学生自己组织的郊游,更要对前往的地点做充分的调查和准备,这样做既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
其次,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在家人的陪同下或是老师的带领下步行(距离较近的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样在郊游的过程中就有较大的灵活性。当然,随着距离的增加,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乘坐汽车、火车。
再次,把“观察”作为郊游的主要内容。孩子与家人一起进行郊游时,家长要注意讲述、提问和讨论,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家长如果表现出极大的“游兴”,就可以极大地感染孩子。相反,如果家长仅仅满足于把孩子“带出来”,自己累了就找个地方一坐,让孩子自己玩,这样就失去了郊游的意义。
最后,不要“玩”过就忘,郊游结束后应鼓励学生将郊游的感想写出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重温观察时的情景,总结和归纳所见事物的梗概。实际上,郊游的主要目的应该放在培养观察的积极性和兴趣上。当然,郊游的次数和时间要得当,切忌“地点越远越好、时间间隔越短越好”的错误行动和错误思想。
二、思维游戏法
思维游戏法,就是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来提高学生对观察活动的积极性。如今市面上的思维游戏浩如烟海,家长和老师在选择的时候,要认真谨慎,特别要注意思维游戏适用的年龄阶段和主要方向,要注意选择那些与培养观察能力和观察品质有关的思维游戏。(www.xing528.com)
思维游戏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找不同、迷宫、找出画面中的错误之处、找出图画中包含的人物或事物等类型的游戏。对于思维游戏的结果,家长和老师要客观看待,既不能因为一次得分较高就高兴,也不要因为一次成绩较低就怀疑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两种态度都会对孩子的自我认识和发展产生误导。因为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实际的观察能力并不是一两次思维游戏所能反映的,而且学生的智力水平还处于发展的阶段,有的学生发展得早些、有的学生发展得晚些。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游戏,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三、发展特长法
人的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观察能力也是如此。发现孩子某种突出的观察能力并加以鼓励和引导,是调动、提高其观察积极性的好办法。
爱因斯坦小时候智力水平并不出众,甚至比周围的孩子还差。他到3岁时还不会讲话,而且是一个不爱玩耍的奇怪孩子。6岁时,一次老师叫到他让他回答问题,他竟呆若木鸡,引起同学的哄笑;有人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差劲的笨瓜”。后来,爱因斯坦上了中学,学校的教导主任说他:“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一事无成。”
然而,爱因斯坦的父母并没有对他丧失信心。他们经常带爱因斯坦去郊游,开拓他的视野,培养他的探索精神。后来,爱因斯坦受父母和家庭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循循善诱的培养,才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个性。这些与当时学校刻板守旧的教学方法形成明显的对立。后来在瑞士读大学时,由于没有按照老师规定的方法完成实验,他遭到校方和导师的批评。但爱因斯坦说:“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兴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最终,爱因斯坦凭借自己的思考方法和观察研究方法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许多事实都表明,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将学生的能力转移到我们希望的方向上来,比单纯的强制办法,实际效果要好得多。如果老师能让学生尝到观察的甜头,那么接下来的情况就会顺利得多。因此,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注意发现并引导学生特长的发展。
名人名言
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俄国科学家 门捷列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