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集中的注意力
在心理学领域,观察能力与注意力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观察是对观察对象的认识过程,注意是观察者集中精力于某个对象上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离开“注意”的“观察”,也不会有离开“观察”的“注意”。
如果你到军事博物馆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各项展品,忽然一个奇特的枪的模型出现在你面前,这时你就会仔细看这把枪,你的头脑就会随即转动。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同时包含了“观察”和“注意”两个心理过程,因为你既是在“观察”枪的模型,又是在“注意”枪的模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强调在某一瞬间内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的对象。我们常说的注意力集中,主要表现在注意持续时间和注意集中程度两个方面。比如,学生上课的时候,全部的心理活动都在指向老师的讲授,教室里其他的形象都会变得模糊不清。学生首先注意的是老师讲授的内容,而同时又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作为其注意的指向,那么其学习的效果就会较差。学生在课堂上做完整的笔记,就有助于保持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度。
注意的范围和被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直接的关系。被观察的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范围就不同。一般来说,有意义的对象的注意范围要比无意义的对象的注意范围大。例如,对两组被测者进行实验观测,把一些汉字构成有意义的句子让第一组被测者记忆,把一些毫无联系的汉字拼凑起来让第二组被测者记忆,结果发现第一组被测者记忆的数目比第二组的明显多一些。
注意的范围不仅取决于被观察对象的特点,同时也取决于观察者的任务目的。当人们带着不同的任务对同样两组对象进行观察时,由于观察任务不同,观察的范围也不一样。例如,对于同样数目排列整齐有意义的汉字,第一组被测者的任务是只要求说出是些什么字,第二组被测者的任务是必须指出写法上的某些错误。结果发现,第一组被测者要比第二组记忆的汉字数量多一些。这是因为第二组的任务要比第一组的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注意的范围就缩小了。
勤奋是一个人有创造性地工作的前提,不勤奋的人什么事也做不好。勤奋必须以能集中注意力为前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必须扩大注意的范围,只有这样学习成绩才会有明显的变化。
超级链接(www.xing528.com)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斯特娜夫人日常很注意教育女儿,从女儿小时候起就开始训练她的注意力。斯特娜夫人最常与女儿玩一种叫“留神看”的游戏。每当路过商店的门口后,她就问女儿该商店橱窗内陈列的是哪些商品,让她说出留在记忆中的各种商品。说出的越多,打的分就越高。可喜的是,这样训练很有效果:当女儿5岁时,在纽约肖特卡大学教授们面前,她把《共和国战》朗诵了一遍后,就一字不差地复述了下来,结果令教授们大吃一惊。斯特娜夫人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她注意事物,养成敏锐地观察事物的习惯。”
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和环境原因。家长和老师不仅应该培养学生具备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且应该营造出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另外,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增强注意力集中度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呢?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学会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是极其重要的。其实,要做到学习时始终注意力集中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谁也无法做到每一堂课完全注意力集中地听下来。因此,要在学习时保持注意力集中,就要学会分配注意时间和放松时间。这包括自学时的自我调整,其时间间隔可以因人而异;也包括在课堂听讲时能够学会利用老师讲解知识的空隙放松自己紧张的注意力,并且要能够做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随时回到老师的讲课重点中来。
俗话说:“张弛有道。”只有充分地放松,才能高度地集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观察时做到适当的调节放松,一直地保持高度集中势必影响观察的效果,而且也很难保持,经常的结果是表象的集中。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学习中进行阶段性的放松,以此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状态。
超级链接
研究发现,人在感知同一事物时,很难长时间地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而不改变。例如,在听觉方面我们把一只闹钟放在耳边,其距离以能够隐隐约约听到滴答声为好。人们会发现有的时候可以听到表的声音,有的时候似乎又听不到表的声音;或者会感到表的声音一时强,一时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叫做注意的起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注意的起伏?它是感觉器官对客观物体感受变化的结果。实验发现,人们对听觉刺激的注意起伏间隔时间最长,对视觉刺激的注意起伏间隔时间次之,对触觉刺激的注意起伏间隔时间最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