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细致认真的态度
细致认真的态度,是保证观察活动正常进行,取得良好观察效果的前提。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它的全貌、它的内在联系以及发展变化,并不见得是一目了然的,它往往需要观察者反复地、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齐白石老先生是举世闻名的国画大师,他画的虾备受推崇,是一幅幅质体透明、触须若动的虾图,有略受微惊即会跃出画面之感。然而齐老先生画虾的杰出成就,是几十年潜心观察与磨炼的结果。他从年轻时开始画虾,苦练了几十年,已经到了惟妙惟肖的境界,但他却总因缺乏透明感而不满足。于是,齐老先生便在大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上,还常常用笔杆触动它们,让其表演跳跃的各种姿态,然后抓住瞬间的状态变化写生。齐老先生巧妙地将这些细心观察到的微妙变化融于画面之中,终于使他画的虾充满了生气,成为画坛一绝,令世人叹为观止。
由此可见,只有依靠细致认真的态度,才能获得丰富的、有价值的事实材料,可以在心中形成生动的印象,从而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其实,不仅艺术创作需要细致认真的观察态度,科学家、发明家的伟大成就和科技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细致认真的态度分不开。
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卢柯对纳米金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纳米铜晶粒尺寸只有30纳米。由于他领导的研究小组观察得十分细致,结果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一种神奇的现象:发丝状的纳米铜的长度竟能从1厘米左右延伸到近1米,而其厚度却能从1毫米逐渐减少到20微米,这一研究成果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一般来说,青少年在观察事物时常常会出现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情形,总是很难定下来耐心、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因而这一时期家长和老师应帮助他们克服马虎、粗疏的毛病,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尤为重要。
例如,化学老师在讲到硫与铁的反应时,做了个实验:把少量的硫粉和铁粉的混合物装在试管里,加热到发红,然后立即把酒精灯移开,反应继续进行。
当老师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时,一个学生回答:试管底部先发红,然后向上移动。显然,反应是从下往上进行的。
老师接着问:这说明了什么?(www.xing528.com)
学生答:是放热反应。
老师又问道:你怎么判断是放热反应?
学生答不上来了。
为什么答不上来呢?因为在观察时,他只观察到红热现象从试管底部向上移动,而没有注意到红热一开始,老师就把酒精灯移开了。有的学生虽然看到了老师的这个动作,但误认为是老师为了节省酒精。其实,正是酒精灯适时移走后,反应仍然激烈地继续进行,说明了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对于老师的演示实验,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反应的过程,注意整个反应中某些仪器的使用情况,只有做到了认真的观察,才能对老师的问题做正确的回答,也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其消化理解、合理运用,而不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只有反复观察,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掌握事物变化的细节,认真地分析比较,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了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应该注意加强观察目的性和耐久性的教育。学生之所以马虎、粗疏,这和他们观察时缺乏明确目的的支配以及浮躁的情绪有关。如果学生能够明确每次观察的意义,能够懂得每次观察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增强,观察也就会认真、细致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观察时,要专心致志,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能放过。
超级链接
不细心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细微之处,也就难以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所以,观察细微、识别假象,周密思考、追寻真实,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