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儿童舞蹈
这部分内容包括儿童舞蹈步法、律动、歌舞;儿童舞蹈创编知识、技法练习;儿童舞蹈欣赏等章节,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儿童舞蹈的基本舞步,了解儿童舞创编知识及欣赏儿童舞的方法,能用儿童的情感来表现儿童舞蹈、创编儿童舞蹈,为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儿童舞蹈是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其他艺术种类无法替代的作用,就此意义而言,优秀的儿童舞蹈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完善儿童的优秀品格。
一、什么是儿童舞蹈
就是用儿童身体动作、儿童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儿童生活,表达儿童情趣的儿童歌舞。
二、儿童学习舞蹈的意义
1.发展儿童身体运动的机能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儿童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儿童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儿童新陈代谢,对儿童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陶冶儿童的性情和品格
舞蹈教育对儿童品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儿童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使儿童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儿童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如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可以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民族音乐和舞蹈的情怀,陶冶情操、美化品格。
第十一章 儿童舞蹈练习
第一节 基本舞步
儿童基本舞步是幼师舞蹈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舞步的速度、重心、节奏、行走方向等方面的变化而产生新的舞步,培养学生的改编和创造能力,为儿童舞蹈的创编积累素材和经验。
一、走步类
1.走步 不同人物、不同形象、不同节奏、不同速度的走。根据走步的方法、节奏、方向、速度不同,可表现出不同人物和不同情绪。为了提高儿童动作训练的兴趣,可加入儿童喜欢的动物走步,如鸡、狼、大象、企鹅……使儿童在愉快的模仿动作过程中,达到走步训练的目的。正步或小八字步准备,走步时手臂可前后交替或左右横摆。
2.小碎步 舞步碎小,上身要平稳。训练时可结合舞蹈的需要和情感表达的要求,配合上肢和身体的动作练习。如模仿小鸟飞、飞机飞等。正步踮脚准备,用脚掌着地交替快速地移动,膝微弯放松。
3.娃娃步 小八字步准备。左臂屈肘,左手在头左侧上方,掌心朝前,右臂在体右侧平伸开,掌心向外。1拍:前半拍双腿屈膝,右小腿旁踢起,头和身体向同侧倾倒,往右下旁腰,双手五指分开向右侧摆动,后半拍右脚落地,双腿直立,双臂收至体前;2拍:动作相同,左右方向相反。训练时可先分解为手、头、身体和脚两部分练习,然后再组合起来练习。
5.踵趾步 正步或小八字步准备。1拍:右勾脚脚跟前方着地,同时左膝稍屈,身体略向右后倾斜;2 拍:右脚尖向后方点地,同时双膝直起,身体略向左前倾(也可四拍完成)。踵趾步也可分解训练或与其他舞步结合练习,如踵趾碎步、踵趾小跑步、脚尖脚跟脚尖踢步等。
6.登山步 像登山一样地走,左、右交替,连续进行。
7.进退步 正步或小八字步准备。以左脚为轴,右脚围绕左脚进、退,可交替换主力脚进行。
8.交替步 小八字步准备。1拍:前半拍右脚向前上一小步,重心移至右脚,后半拍左脚前掌在右脚跟后蹬地,重心移至左脚,同时右脚离地;2拍:前半拍右脚再向前上一小步,重心移在右脚,后半拍停顿,左脚动作同右脚,方向相反。
9.踏点步 1拍:左脚向左或向前踏一步;2拍:右脚前掌在左脚跟后点地,两腿同时屈伸,右脚动作同左脚,方向相反。
二、跑跳类
1.蹦跳步 蹦跳步可以双起双落,也可以单起双落或双起单落。为了提高儿童对动作训练的兴趣,可加入小动物形象,如兔跳、蛙跳等。
2.踏跳步 正步准备。动作时前半拍左脚踏地,后半拍左脚原地跳起,同时右腿正吸。右脚踏跳方法与左脚相同,只是左右相反。
3.前踢步 小八字步准备。动作时双腿轮流向前绷直腿踢起。为了提高兴趣,儿童可双手背后或体前交叉拉手练习。
4.后踢步 小八字步准备。动作时双小腿轮流向后踢起。后踢时脚面绷直有力,身体略前倾,富有跳跃性。
5.横追步 正步准备。以右脚为例,第一步右脚向旁移一步后微微跃起,第二步左脚紧跟其后向右脚靠拢,第三步左脚落地微屈膝右脚继续向旁移出一步。是一种带有低跳跃性的舞步。
6.小跑步 正步准备。动作时两腿交替提膝,脚尖自然下垂,前脚掌落地,动作轻盈,上身重心平稳,步子应小而快,有弹性,速度均匀。训练时舞步可结合律动形象模拟练习,如马跑、上学去、开火车等。
7.跑跳步 正步准备。1拍:前半拍左脚向前迈一步原地小跳一次,同时右腿屈膝自然抬起,脚尖向下,后半拍右脚落地;2拍:重复1拍动作,左右相反。整体动作要活泼、轻盈。
8.踏踢步 正步或小八字步准备。1拍:左脚原地踏一步,同时屈膝;2拍:左脚原地小跳一次,同时右脚勾脚(或绷脚)踢出。
9.滑步 正步准备。前半拍双腿经屈膝,左脚向左侧滑一步,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后半拍双腿经过直膝,身体重心上移,右脚向左侧擦地滑步向左脚靠拢,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同时左脚离地准备第二步。滑步时动作要轻盈、活泼。
第二节 律 动
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做动作,根据音乐性质、节拍、力度、速度等,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某一动作,或某一种动作的活动。它是儿童歌舞的基础,是儿童学习舞蹈的启蒙阶段,也是儿童早期美育教育的奠基石。
律动的意义是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舞蹈,表现出儿童对不同音乐内容的感受,认识与理解,用动作去模仿小动物,模仿各种生活现象。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在丰富的生活知识中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一、律动的基本形式
1.生活律动 如擦玻璃、开汽车、吹喇叭、骑大马等。
2.动物律动 如小鸭走、大象走、企鹅走、小兔蹦、青蛙跳等。
3.大自然、植物律动 如小草发芽、星星眨眼、树叶飘零、小雨淅沥等。
5.各种儿童舞步的律动 如跑跳步、小碎步、蹦跳步、进退步等。
6.各民族舞基本律动 如维吾尔族绕腕、藏族踢踏、汉族秧歌、蒙古族马步等。
二、律动练习
律动的音乐特点是曲调单一,流畅,短小明快,节奏鲜明且动作性强,容易被儿童理解并激发其兴趣。
1.兔子跳
①~8拍:向左右两侧轮流做蹦跳步,两拍跳一下,同时双手放在头上,示指和中指伸出,指尖向上扮兔子耳朵。
②~8拍:做小碎步,4拍向左,4拍向右,最后一拍两脚并拢。
③~8拍:双臂屈肘在胸前,手心向前,扮兔子前腿,双脚并拢向前跳三下。
④~4拍:身体转向右侧,弯腰两腿并拢屈膝,双手放在背后,手心向上双手相叠扮兔子尾巴,同时点头两下;5~8拍:同④~4拍动作,身体转向左侧。
【参考教案】
(1)要求 模仿兔子跳的动作,学习蹦跳步和小碎步。
(2)准备 老师带领儿童实地观察认识小兔子,可以讲一个小兔子的故事。
(3)教学过程
①引出课题。
②老师在音乐声中示范动作。
③学习律动的基本动作如蹦跳步,小碎步。
④儿童跟老师做动作。
⑤可以让儿童在教室里自由地跟着音乐跳,也可以排成纵队或横队跳。
⑥老师讲评。
(4)教学建议 本教案适合于中班。
2.小鱼小鸟
第一段
①~8拍:小碎步,双手在后,手掌左右摆动做金鱼摆尾状。
②~8拍:保持原姿势,自转一圈。
第二段
①~8拍:小碎步,两手侧平举,双臂波浪,像小鸟飞翔。
②~8拍:保持原姿态,自转一圈。
【参考教案】
(1)要求 努力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和手脚动作的协调性。
(2)准备 老师带领儿童实地观察小鱼在水里游、小鸟在天上飞的情景。
(3)教学过程
①老师请小朋友讲看到的小鱼在水里游的情景,小鸟在天上飞的情景,并让他们用动作模仿小鱼游和小鸟飞的样子,从中选出优秀的给小朋友表演。
②引出课题。
③学唱歌曲。
④分解教学动作 先教小碎步,再教手的摆动、飞舞动作。
⑤老师带领儿童一起表演 把儿童分成两组,一组做第一段小鱼动作。不做动作的儿童拍手。
⑥老师讲评。
3.打鼓、吹喇叭
①~2拍:两手放在嘴前向左前上方屈伸手指做吹喇叭状;3~4拍:向右前上方吹喇叭;5~8拍:向正前上方吹喇叭。
②~4拍:两手示指向左前下方轮流做打鼓动作;5~8拍:向右前下方做打鼓动作。
【参考教案】
(1)要求 打鼓、吹喇叭是儿童最熟悉、最简单的乐器演奏形式,儿童的模仿动作都是从打鼓、吹喇叭开始练习的。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
(2)教学过程
①老师先提问:“小鼓和小喇叭怎样才能发出声音呀?”儿童回答,并做出模仿动作。打鼓时,两臂胸前微屈,两手握空拳,各伸出示指上下轮流做打鼓动作,可以向前、向左、向右换方向。吹喇叭时,两手手掌张开、竖直、一前一后放在嘴前,手指轮流屈伸,可以向左、右、上、下等各方向吹。
②老师将儿童做的动作再示范,加深儿童的印象。
③儿童跟着老师的音乐做动作。
④儿童练习。
⑤老师讲评。
(3)教学建议 本教案适合小班。
4.爸爸早安、妈妈早安
第一段
①~4拍:两臂自然下垂,按掌位放在身体两侧,右脚向右跨出一步,左脚跟上,同时呈半蹲状,左、右各做一次;5~8拍:两手由下往上至胸前交叉还原。
②~8拍:重复①~8拍动作。
第二段
①~4拍:左手叉腰,右手上举,左右摇摆,做再见姿态,头随着摆动,并脚原地屈膝,一拍一次;5~8 拍:两手放在肩上,原地随音乐,身体随之左右摆动。
②~8拍:同①~8拍动作。
【参考教案】
(1)要求 教育儿童尊敬父母,懂礼貌,培养儿童愉快入园的情感。掌握踮步等基本步法,能够较协调地听音乐做动作。
(2)教学过程
①引出课题,组织教学 放音乐给儿童听。“小朋友这首歌好不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唱这首歌和舞蹈。”
②老师示范 a.老师完整示范,让儿童优美的感受和学习兴趣。b.老师分解动作示范。(镜面动作)儿童学习。
③老师带领儿童一同将分解动作连做三遍。
④儿童独自跳,老师个别辅导。
⑤老师讲评。
第三节 歌表演
歌表演是儿童最初级的一种舞蹈表演,主要是在儿童歌曲的表演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姿态和表情,以加强表达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
歌表演的特点是以唱为主,动作为辅的一种载歌载舞的儿童歌舞形式,使儿童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同时训练动作和音乐配合的协调性。通过形象、活泼、生动、简单的表演,能提高儿童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为学习好舞蹈打下基础。
下面用一些适合歌表演的作品为例,详细讲解排练和表演。
一、好妈妈
①~4拍:蹦跳步两次,双手于胸前,掌心向上,头左、右各摆动一次;5~8拍:向前蹦跳步一次,双手分开于体两侧斜下方,掌心向下。
②~4拍:两脚正步站立,双手握拳于胸前交替绕圈;5~8拍:原地蹦跳步,双手向前做摊手掌,掌心向上。
③~4拍:后踢步,对2点,双手在头上方做招手动作;5~8拍:左踏步半蹲,双手于左斜前方,在身前经里挽花后往下压手腕,做“扶妈妈坐下”的动作。
④~4拍:双手从右向左做端茶动作;5~8拍:正步半蹲,双手右斜后方抬起,左、右摆头四次。
⑤~4拍:左、右蹦跳步一次,双手合掌在脸的左侧一次,右侧一次;5~6拍:正步站立,双手胸前摊掌;7~8拍:向右下旁腰做右踵步,双手胸前交叉,搭臂。
【参考教案】
(1)要求 教育儿童要知道尊重父母,要有爱心。掌握后踢步和踵步,能协调地动作,边唱边跳。
(2)教学过程
①引出课题。
②教唱歌曲。
③基本动作示范(先教步法、再教手上的动作)。
④儿童跟着学习。
⑤老师和儿童一起表演。
⑥老师讲评。
二、洗手绢
基本动作要求
动作一:踏点步。
动作二:弓箭步。右脚屈膝向前迈一步,左脚直膝在后,同时手臂向前下方平伸,双手握拳状,交错伸屈,做搓衣服状。
准备:全体儿童排成若干横排,两脚正步,双手叉腰。第一段
①~4拍:做踏点步;5~8拍:做弓箭步,方向相反。
②~8拍:两脚做踏点步,同时双手交叉向前平举,掌心向上,向下翻手腕,翻下后左手搭在右腕上,左右手交替,似卷袖子。
③~8拍:单腿跪地,双手在胸前交替摆动,似搓手绢状。
第二段
①~4拍:右脚向前迈一步,重心在右脚,左脚尖在后点地,同时双手手臂伸直,手腕下压,指尖上翘,掌心向下,似晒手绢状;5~8拍:同①~4拍动作,方向相反。
②~4拍:两脚并拢,双手屈肘于胸前,掌心向里指自己;5~8拍: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后脚尖点地,同时双手臂伸直向上举,掌心向外。
③~8拍:做动作二。
④~8拍:两腿并拢,双手握拳,左右手交替在头上做擦汗状。
【参考教案】
(1)要求 要求儿童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来表现和妈妈一起劳动的愉快心情,培养儿童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学习踏点步、弓箭步等基本动作。
(2)教学过程
①老师准备一张彩色图画(上面有妈妈洗衣服和小女孩晒手绢的画面,老师提问引入课
题)。
②老师教唱歌曲。
③老师在歌声中示范动作。
④儿童学习。
⑤老师指导。
⑥老师讲评。
(3)教学建议 此教案适合于中班。
三、藏族舞
基本动作要求:
动作一:第一拍前半拍,右腿稍屈膝右脚稍离地提起,同时左腿直腿,左脚原地前脚掌离地提起,后半拍落地;第二拍,左右脚交替踏地,动作反复,左右相反,手左右交替单臂撩袖。
动作二:双臂下垂,以肘部带动臂做左右双摆袖,脚下走平步,一拍一次。
动作三:两拍一次做撩步,手交替做单臂撩袖屈肘于头侧,手掌向前。
动作四:脚下做踮步,右手单臂掏甩袖。
①~8拍:做动作二。
②~8拍:做动作四,一拍一次。
③~8拍:做动作一。
④~8拍:做动作三,自转一圈。
⑤~6拍:做动作四,自转一圈;7~8拍:做献哈达状,右脚勾脚点地。
【参考教案】
(1)要求 让儿童初步掌握弦子、踢踏舞的基本步伐,学习藏族的民族风格。
(2)准备 结合常识给儿童讲解一些藏族知识,让儿童初步了解藏族。
(3)教学过程
①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对藏族有一些了解,今天,我们每个人来当一回小小藏族人,跳个藏族舞”。
②老师示范基本动作。
第四节 集体舞
集体舞是一种全体儿童都可以参加的舞蹈形式,是在短小歌曲或乐曲的伴奏下,通过简单、统一、协调的动作,在规定的队形上可以反复进行的舞蹈。
集体舞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需要舞台,只要有空地方,在歌曲和音乐伴奏下就可变换队形,整齐地协调动作,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集体舞中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的精神。集体舞有以下四种形式。
1.游戏式 在舞蹈基础上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如《丢手绢》。
2.表演式 凡参加表演的儿童跟着音乐节奏完成整齐一致的动作组合。
3.邀请式 先有一个或几个儿童为邀请者,邀请其他小朋友共舞,并和被邀请者对换位置,再继续舞蹈,如《找朋友》。
4.接龙式 由一个或几个儿童带头做动作,走队形,其他小朋友各随其后做同样的动作或移动队形变化,如《开火车》。
集体舞的音乐特点是乐句、乐段短小,音乐形象生动,节奏鲜明,旋律优美。集体舞的队形主要有单圈、双圈、横排、斜排等。排练时要求注意发挥集体舞的特点,不易繁杂多变,还要考虑儿童舞蹈时位置的变化与动作协调统一,队形变化后自然流畅,恰到好处,具有游戏性。
下面以一些集体舞为例,讲解排练方法和表演要领。
一、火车开啦
基本动作要求
脚尖小跑步,两脚前脚掌着地,两腿交替向前提膝小跑前进,步子小些。
准备:全体儿童排成若干排横队或竖队,顺着一个方向跑,开头第一人为火车头。
第一遍音乐
做火车头的儿童双臂屈肘交叉搭在肩上,后面的儿童两臂向前平伸搭在前面的儿童肩上,形成一列火车形状,全体做脚尖小跑步。
第二遍音乐
做火车头的儿童动作不变,后面的儿童左臂向前平伸搭在前面的儿童肩上,右臂屈肘在体侧,两拍手臂向前绕圈,手臂经下向后绕圈,如此反复如火车车轮行进。头向外侧,两脚仍做脚尖小跑步。
【参考教案】
(1)要求 培养儿童节奏感和手脚动作的协调性,要求儿童掌握脚尖小跑步和开火车动作。
(2)教学过程
①老师用图片或玩具让儿童知道什么是火车。
②老师教唱歌曲。
③老师在歌曲中示范动作。
④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脚尖小跑步。
(3)教学建议 本教案适合于小班。
二、小蜜蜂
基本动作要求
动作一:蜜蜂飞。两臂向两侧打开,掌心向下,用指尖抖动带动整个手臂的动作,小碎步前进。
动作二:蜜蜂采蜜。两腿并拢,屈膝,两拍双手臂向前平伸,两手腕相靠,身体前倾;两拍双手向旁分开。
准备:儿童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
①~4拍:儿童在座位上身体不动,头向左右两侧摆动;5~8拍:原地站起,同时双手从两侧做飞起动作。
第一遍音乐
①~8拍:做动作一,向左边碎步移动。
②~8拍:做动作一,向右边碎步移动。
③~8拍:自己绕着小椅子飞一圈。
第二遍音乐
①~8拍:在自己椅子前停下,做动作二。
②~4拍:向左右蹦跳一次,双手臂在体侧平举;5~8拍:坐在椅子上,双手臂交叉搭肩于胸前。
【参考教案】
(1)要求 模仿蜜蜂飞舞和采蜜的动作,学习手指抖动,小碎步等动作。
(2)教学过程
①用图片、故事等让儿童认识蜜蜂,了解蜜蜂飞舞和采蜜的情景。也可让儿童课前在教室外花丛中观察蜜蜂,让儿童知道蜜蜂是一种勤劳的益虫。
②《小蜜蜂》是一个围绕椅子来做的舞蹈,可以把小椅子当作花。
③启发儿童用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蜜蜂采蜜的感觉 。
④儿童做动作,老师指导。
⑤老师讲评。
(3)教学建议 本教案适合于小班。
第五节 表演舞
表演舞是儿童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舞蹈作品内容或某些情绪的舞蹈,包括童话小歌舞、儿童歌舞剧等。表演舞题材广泛,主题突出,有特定的舞蹈内容、情节和角色;有画面及队形的变化;有服装、道具、舞美等。它比律动、歌表演、集体舞的舞蹈性都强,内容和形式更高、更丰富。好的表演舞具有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词汇新颖生动等特点。
表演舞可以丰富幼儿园课余文化生活,并可以作为节目表演的内容。通过舞蹈表演,有利于提高儿童对舞蹈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儿童的艺术才能以及在舞蹈表演的乐趣中诱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舞蹈表演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直接性 以直接再现生活现象构成特有的舞蹈动作,来反映儿童的生活与学习。这样表现手法的作品往往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形象具体、逼真,对儿童的教育最为直接。
(2)间接性 以虚拟假设性并带有浪漫色彩的表现特征,将一些客观的事物,如语言、故事以及鱼、虫、花、鸟、自然景物等,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达儿童的美好愿望和情感,创造出真实的生活,表现出更高尚、更理想的美。
下面以一些表演舞为例,详细讲解排练方法和表演要领。
一、三个和尚
基本动作要求
动作一:小和尚走路,两腿稍屈膝,左脚起步向前走,一拍一步,走步时腿要向上抬高些,身体前后起伏,同时双手合掌放在脸前。
动作二:后踢步,同时两手握拳,右臂伸直向前平举,左臂伸直在体后做挑水状。
动作三:前踢步,双手仍做挑水状。
准备:这个舞蹈可由三名儿童来表演。前奏音乐时,甲、丙在台右侧准备,乙在台左侧准备。
第一段
①~8拍:甲面对右侧做动作一出场。
②~4拍:前两拍两腿正步,往下半蹲,双手握拳,双臂在胸前交叉一下,右手向前平举,左手在体后伸直,似挑水状,后两拍两脚伸直,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呈弓箭步;5~8拍:同②~4拍动作,身体原地向前后摆动。
③~4拍:做动作二,身体稍向前倾;5~8拍:做动作三,身体稍向后仰。
④~4拍:面对正前方跑几步,两脚正步屈膝,左手叉腰,右手屈肘于体侧,示指伸出;5~8拍:右脚向前迈出一步,重心在右脚,左脚在后,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叉腰,右手由胸前向右上方打开,左右交替。
间奏(用前奏音乐):甲向左自转做挑水状,向左侧走。
第二段
①~8拍:甲、乙两人在台两侧相对,做动作一,在台中相遇后转身向正面。
②~4拍:前两拍双脚正步屈膝,后两拍两腿直膝,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弓箭步,同时双手握拳屈肘放右肩前,一人在前,一人在后(似抬水状);5~8拍:同②~4拍动作,身体前后摆动。
③~4拍:前面一人半蹲,后面一人两脚踮起,原地踏步,半拍一步,双手仍做抬水状;5~8拍:前面一人两脚踮起,头向后看,后面一人半蹲,头向上看,同③~4拍动作(③~4拍表示两个和尚抬水时偷懒,都想抬轻的一头)。
④~4拍:同第一段④~4拍动作,示指与中指伸出;5~8拍:与第一段最后④5~8拍动作相同,手向前平伸打开。
间奏(用前奏音乐):甲、乙二人做抬水状向后走。
第三段
①~8拍:甲、乙面对正前方,丙从左侧出场,面对正前方做动作一。
②~4拍:两脚稍分开,双手五指并拢,手腕下压指尖向上翘,向两侧平举做推手状,三人可互相推一下(表示谁也不愿去挑水),两拍一次;5~8拍:三人围成一个圈向里,两腿分开,双手臂向两侧平举搭载相邻儿童肩上,头向下看。
③~4拍:三人小跑步分三个方向,做找水喝状,可以擦汗,可以用手抹脖子。头向上抬,表示口渴,四拍后三人可以互换位置。
④~4拍:同第一段④~4拍动作,中指、无名指、小指伸出;5~8拍:两脚稍分开,两手在胸前摊手,头向左右两侧看一下,低头。
【参考教案】
(1)要求 教育儿童从小爱劳动。模仿小和尚走路、念经等基本动作,学习后踢步、前踢步等基本舞步。
(2)教学过程
①老师向儿童讲三个和尚的寓言故事。
②老师朗读歌词并让儿童熟听音乐。
③老师在音乐中示范动作
④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
⑤分成三人为一组进行舞蹈的调度。
⑥分组练习,要有感情地表演。
⑦老师讲评。
(3)教学建议
①这个舞蹈可作为舞台表演舞蹈。
②本教案适合于大班。
二、铃儿响叮
基本动作要求
动作一:跑马步。行进迈步以右脚为例,前半拍左腿直膝立半脚尖,同时右腿经小吸腿,向正前方伸腿迈步;后半拍脚落地屈膝向前移重心,左腿变动力腿经小吸后向前迈步,继续重复右腿动作,连贯轻巧地向前小跑步。
动作二:马步。原地走马步,正步准备,双膝微屈,靠膝关节的交替微颤,身体重心随之上、下移动,可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交换重心,以示小鹿在迈步行走。
动作三:吸跳马步(亦叫高抬腿马步)。准备时正步,双手在胸前握拳、挺胸、扬头,主力腿蹬地跳起,同时动力腿前吸腿,两腿交替进行,以示小鹿奔跑嘶鸣,一拍吸跳一次。
动作四:摇篮马步。双腿交叉,双脚外侧相靠,双踝紧靠以右脚为例,身体重心在右脚,右脚全脚着地,做动作时经过双膝屈伸;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左脚全脚着地,右脚外缘着地,同时双腿屈膝,连续做时,动作相同,方向相反,连续进行,以示小鹿行走的欢快和幽默感。
动作五:滑步马步。小八字步准备,以右脚为例。第一拍双腿并拢,自然屈膝,前脚掌原地交替踏两步(先右后左);第二拍前半拍右脚落地屈膝,重心移至右脚,身体右倾,眼看左侧,同时左腿滑出向旁绷脚踢起25°,后半拍快速快回,连续做,反向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准备:4小节前奏过后金色小鹿拉着雪橇出场。
第一遍音乐
①~④拍:从上场门出场,跑一个大弧线后到台中心。
⑤~8拍:做动作四。
⑥~8拍:做动作五。
第二遍音乐
①~③拍:做动作三,从近路拉着雪橇向右后方跑一大圈至前台口。
④~8拍:做动作一,三个小朋友走下雪橇,走成大三角形,两只小鹿向后跑至后台中心。
⑤~8拍:在原地做动作四。
⑥~8拍:各自向右转两圈。
第三遍音乐
①~8拍:做动作一,1号小朋友和两只小鹿交换位置,2号和3号小朋友做动作二,在原地慢慢转一圈。
②~8拍:做动作一,2号和3号小朋友交换位置,3号小朋友和两只小鹿做动作二,原地转一圈。(www.xing528.com)
③~④拍:做动作三,小鹿和小朋友向左转,跑大圈。
⑤~⑥拍:做动作五,小鹿在中间做,朝两边的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做动作四,中间的小朋友摸摸小鹿的角,和它嬉戏。
第四遍音乐
①~②拍:做动作三,小鹿围着2号和3号小朋友跑一圈,1号小朋友向前跑。2号和3号小朋友做动作四,随着小鹿的转动而转换方向,互相交流感情。
③~8拍:各自在原地做动作四。
④~8拍:做动作五。
⑤~4拍:小朋友坐上雪橇,拉上带子;5~8拍:做动作三,欢乐地向左右跑大弧线下场。
【参考教案】
(1)要求 学习马步、跑马步、吸跳马步、摇篮马步、滑步马步。
(2)准备 给孩子看拉雪橇的图片。
(3)教学过程
①老师介绍这首歌是美国歌曲,表现了小朋友们滑雪橇时的愉快心情。
②老师在音乐中示范动作。
③儿童学习基本动作。
④儿童学唱歌曲。
⑤分组进行表演。
⑥老师讲评。
(4)教学建议
①可由五人组成一只雪橇,前边两个小朋友化装成金色小鹿,拉着雪橇,后面三个小朋友穿着红色滑雪服,戴着白色雪帽坐在雪橇上,手中拉着拴在小鹿身上的带子,不时地抖动着绳子,表示催促着小鹿快跑。
②这个舞蹈可作为舞台表演舞蹈。
③本教案适合于大班。
思考练习
1.儿童舞的特点与分类。
2.幼儿园有哪些儿童舞形式?
3.分清以上几种儿童舞类型。
4.学会3~5个儿童舞。
第十二章 儿童舞蹈创编
儿童舞蹈创编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开发和提高儿童对舞蹈艺术的创造能力。舞蹈创编教学不是让儿童掌握某种固定的模式或规范,而是引导和启发儿童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并且在方法上和技巧上给予一定的引导。
舞蹈创编有着自身的特点,它是舞蹈编导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构思出的具体可感的舞蹈形象。儿童舞蹈编导既要遵循舞蹈创编的一般规律,又要抓住儿童各个阶段的个性特征,要充分熟悉和了解孩子。这是因为儿童舞蹈是成人编创给儿童看的,作品的受众体是儿童,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儿童的喜爱程度,而不是成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做一名出色的儿童舞蹈编导要难于成人舞蹈编导,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儿童舞蹈比成人舞蹈更具天真、单纯、活泼、夸张等特点,编导在舞蹈形式的选择上也不像成人舞蹈那样宽泛,这就要求儿童舞蹈编导既要了解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又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情趣,这样的儿童舞蹈作品才可以达到感染和教育孩子的目的,才能使作品更好地为儿童所接受,让儿童感到亲切、易学、好记、趣味性强等。
在实际的创作中,首先,要克服儿童舞蹈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要从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中找寻他们的情感特点,从生活中抓到具有可舞性的动态,以此来塑造形象、发展动作,使作品表现孩子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创编儿童舞蹈要把握住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舞蹈基本能力上的差异,作品的风格和形式要符合孩子的审美接受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在反映儿童童真童趣的同时,使他们能够在舞蹈中得到美的熏陶;再次,儿童舞蹈创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它还肩负着教育后代的重大责任。儿童舞蹈教育应该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寓知识于情趣之中。这样才能让儿童喜爱歌舞活动,并积极地参加到歌舞表演中,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儿童舞蹈编导在选材和构思时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使儿童在舞蹈活动中受到美育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对他们的思想品质和情感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一节 儿童舞蹈编导的基本素质
一、广泛的知识和舞蹈专业基本修养
舞蹈编导是作品的创作者,是作品的导演,演出的组织者、领导者。其职责就是构思和创作舞蹈作品,组织和指导排练,通过与灯光、音乐、舞美等人员的合作,最终将出色的舞蹈作品呈现在舞台上。儿童舞蹈编导同样肩负着这样全面而复杂的重任,这一性质决定了儿童舞蹈编导一定要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广泛而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对于一个儿童舞蹈编导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知识兴趣,较系统地学习各门类艺术的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像戏剧、音乐、美术等与舞蹈艺术相关联的各门类艺术。与此同时,还要有心理学、舞蹈美学、舞蹈教育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舞蹈艺术是一门形体动作的艺术,舞蹈创作就是人体动作的创作,因此,舞蹈编导学习和掌握的舞蹈越多,素材越多,就可以使舞蹈创作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深化作品内涵。就像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要拥有丰富的词汇一样,一名优秀的舞蹈编导也先要拥有一个丰实的舞蹈宝库。
二、熟知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征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接受能力也对舞蹈艺术的教育与编创产生着特殊的要求,熟知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模仿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变化、发展和差异,对儿童舞蹈编创来说就如同拿到一把金钥匙,用这把金钥匙来开启儿童舞蹈创作之门,才能创作出适合儿童并为他们所喜爱的舞蹈艺术作品。否则,就会使儿童舞蹈处于一个成人不成人、儿童不儿童的尴尬境地。一般来讲,无论哪个阶段的儿童,由于对生活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限制,他们都迫切希望认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比如说幼儿时期的孩子,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是由于感官的认识而产生情感表达的愿望,受到生理与心理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用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说幼儿的感知能力是通过对事物的声、色、形的简单感受而发展起来的,编导需很好地利用幼儿好奇、好动、求知、爱美的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再运用舞蹈的形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总体来讲,从事儿童舞蹈创编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征来因人施教,认真的研究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和发展,使得创作能够适合儿童的需要,增强他们对舞蹈艺术爱好。
三、拥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舞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熟悉和了解儿童的日常生活、深入观察儿童的身体动态是儿童舞蹈创作的首要条件。这要求儿童舞蹈编导要怀揣一颗孩童般的心,以孩子的感受为基础,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这个斑斓的世界,捕捉动作、反映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编导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观察儿童生活、认识儿童生活、提炼儿童生活动作的能力,比如说孩子们游戏的场景、捧腹大笑的模样、鼓鼓生气的小脸以及一本正经的样子等,都是编导们应该熟悉和观察的。反之,如果编导没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对儿童的生活漠不关心,不感兴趣,那是绝对不会创作出表现丰富的儿童生活的舞蹈作品,即使编导拥有再多的舞蹈素材,也不会创作出为儿童所喜爱的舞蹈作品,因为那不是表现他们自己的,作品中通常会表现出一种“小大人”的感觉。由此我们得出,优秀的儿童舞蹈编导应该是身心健康、热爱孩子、热爱生活并且充满激情的人。这样,我们的艺术创作才能更亲近孩子,用关心和热爱孩子的心态去熟悉和观察他们的生活,儿童舞蹈作品才会具有童真、童心和童趣,了解越深刻、越细致、越透彻,作品就越有时代感、有生动的形象、有思想内涵。
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强烈的创作激情
在儿童的世界里,无处不充满着绚丽动人的生活画卷,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幻想是每一个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他们看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星星会眨眼、太阳会微笑、小鸟会歌唱、雪花会舞蹈,就连桌椅板凳、铅笔橡皮都有思想、会做梦。由此可见,儿童的想象力是既丰富又具体,既有形又无形,既客观又主观,在充满了稚趣童心的想象中说明了他们的思维是如此之宽泛。这些现象要求儿童舞蹈编导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加童心化的想象空间,在孩子的世界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儿童舞蹈的创作,是从艺术想象到艺术形象的实践过程,这种想象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奇思异想,也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将儿童生活中的动态提炼和升华后,在脑中形成的一个具体的艺术想象,再将这想象用舞蹈语汇勾勒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就是给这一抽象事物赋予形态、形式、色彩、情感等因素,表现出独特的儿童舞蹈特点。
丰富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多彩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待生活没有一份热情就无从谈起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二者是息息相关、互为依托的。同时,想象力的发展又需要对艺术的热情和激情来推动,当一个人做某件事情充满激情时,大脑就会调动起全身的细胞倾注全力来观察和思考,这时的想象之门是敞开的,很容易进入一种创作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撞击出来的灵感,通过联想与想象就能萌发出创作动机。相反,如果对舞蹈创作缺乏这种激情,就很难产生这种“漫无边际”的想象,那么创作出具有童真、童趣、童心的儿童舞蹈作品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说,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激情对于儿童舞蹈编导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基本素质。
第二节 儿童舞蹈的创编步骤
一、构思
在舞蹈创作中,构思是指编导在体验和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舞蹈的形象思维,对所创作的舞蹈作品从萌芽、酝酿到成熟的孕育过程,是编导在进入创作之前对一个舞蹈全部设想的总和。这个过程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表现什么,二是如何表现,其中包括选择题材、确定主题、塑造形象、运用适合的表现形式等。
在构思的全部过程中,首先就是触发灵感。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的世界中大都是美妙奇幻的,充满了奇异的感情色彩,他们可以同玩具小熊谈心,可以和月亮姐姐共舞,他们赋予万事万物以灵性,将自己的爱融入大千世界之中。作为儿童舞蹈编导,灵感就来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情感上的喜怒哀乐、身体上的千姿百态都是激发编导灵感的源泉。因此,了解孩子的生活,融入孩子的情感世界中,熟知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才能捕捉到最具有创作潜力的舞蹈形象。
其次,在构思过程中,编导还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孩子们的大千世界中自由翱翔。重要的是儿童舞蹈创编中的想象是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展开的想象,尽量向孩子的思维方向靠拢,这样才能深入到孩子的情感世界之中,将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典型事件、典型形象用舞蹈的思维方式去筛选和设计。
儿童舞蹈的形式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选择哪种形式最适合构思中的舞蹈作品,是编导首先要考虑的。别具匠心的舞蹈形式是一部成功作品好的开始,这里说的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子”,就是吸引孩子的方法和手段。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儿童舞蹈创编不是难在动作的发展上,而是难在“点子”的开发上,好的“点子”一定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这是儿童舞蹈构思的关键所在。很多编导在创编中只把设计的动作塞得满满的,整个作品是动作的堆砌,毫无童趣和寓意所言,那是不可取的。儿童舞蹈不同于成人,不能仅靠一些高难度的技术技巧来取胜,还要具备一些很巧妙的点子,比如增加一些有趣的道具、背景甚至舞台灯光效果来衬托舞蹈,使孩子更加感兴趣,给舞蹈增色生辉。
二、选材
舞蹈的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所反映和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舞蹈编导的选材范围一定是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进行选择的,然而舞蹈题材并不单单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写照,而是需要经过编导升华的、体现编导主体观念和审美要求的。由于每个创作者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接受舞蹈教育的不同,就会对所表现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创造出不同的舞蹈形象。因此我们说,编导的审美水平和艺术视野等艺术修养直接影响着作品的优和良。
选材是整个创作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材的过程就是确定作品思想立意的过程,它对作品的成功数值、社会影响、经济效益以及艺术水准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选材得当,成功一半”,可见选材对作品是多么重要。如何从生活中选材?如何获得一个较好的题材?这些对编导来说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不知道编什么好”是大多数编导都面临过的问题,尤其是儿童舞蹈创作。
我们常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多姿多彩的儿童世界里,编导要怀揣一份热情,从儿童生活的实际出发,观察生活、捕捉形象,从孩子们的性格、情感以及所处的时代出发,唤起孩子们在欣赏作品时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从中受益;编导要带着一丝敏感,对生活、对艺术有份敏感的本能,有意识地观察和体验周围发生的人和事及其发展;编导还要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准确,也是衡量一个编导能力的尺度。当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向你接踵而来时,准确的判断并进行抽象思维是很重要的,因为判断准才能形象准,形象准才能动作准、表现准,使动作形象与题材寓意相吻合。
同成人舞蹈与舞剧艺术一样,儿童舞蹈也有一定的选择范围。
1.从儿童生活中直接选材
儿童舞蹈创作应该回到创作的源泉——去儿童生活中发现和汲取适宜表演的、为儿童所接受的、符合儿童审美的生活形象素材。这要求儿童舞蹈编导必须在儿童群体中亲历他们的生活,将自己的心态“童化”,细心观察、体验和积累儿童日常生活素材,从中筛选具有本质意义和主流走向的生活素材,比如说劳动场景、日常起居场景、助人为乐场景、尊老爱幼场景等生活场景都是儿童舞蹈取材的源泉。
2.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选材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蕴藏着无限的奥秘,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这一类题材可以从儿童喜爱的、感兴趣的动植物入手,如小青蛙、小蚂蚁、大灰狼、蒲公英等;从儿童好奇的、极富探索欲望的日月星球、风雨雷电入手,如《种太阳》《数星星》《我们的地球》等作品。这些题材充分表现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可以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3.从儿童喜爱的寓言、童话以及文学作品中选材
寓言、童话和儿童文学作品是孩子们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粮,孩子们从中懂得了真善美、假恶丑以及一些做人的道理。舞蹈作品可以以这些寓言、童话故事为依托,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舞蹈童话形象,用肢体语言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由于有了寓言故事依托,这一类题材通常为儿童所喜爱和接受,如《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狐假虎威》等。
4.根据时代发展和当前形势来选择题材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儿童舞蹈的题材更是需要与时俱进。这类题材要求编导对时代的发展,对孩子们的需求有一份敏感。比如世界环境保护日、世界节水日等主题,再比如说我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奥运会申办成功等主题,都是对培养孩子们的思想品质具有重大意义的,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5.从“姐妹”艺术中选材
“姐妹”艺术为儿童舞蹈的选材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范围可谓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天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儿童舞蹈创作不论是从哪一门艺术选取题材,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以“姐妹”艺术作品为依托,对其中适宜儿童舞蹈创作的部分进行舞蹈再创造,使其演化为儿童舞蹈作品。我们将“姐妹”艺术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型的艺术,如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等;另一类是形象类型的艺术,如戏曲、影视等。
总而言之,儿童舞蹈的题材来源非常广泛,要求儿童舞蹈编导的知识面宽,眼界开阔,想象力丰富,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广阔的空间中选取素材。但是,不论来自哪方面的题材都要突出一个“选”字,绝不可俯拾而取、照抄照搬、盲目跟风、草率移植,必须与时俱进,以儿童的视角予以提高和深化、发展与升华,从而使儿童从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
三、结构
舞蹈作品的主题一经确定,就应该将所选的素材按照需要进行合理的组织、搭配和排列,这便形成舞蹈的结构。结构是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构造方法,它体现着编导的创作构思、塑造的舞蹈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语言的运用,是舞蹈作品内容外化的载体。具体来说,结构是舞蹈编导头脑中的创造,其主要表现为编导在思考“表现什么”的同时又在思考“怎样表现”。一方面要确定舞蹈的时间长度、舞段安排、表现风格、语言基调;另一方面要将客观的对象转化为编导的主观发现与选择,并通过认识、想象、联想等情感活动对客观对象进行深化,从而确定其表现范围和表现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很多儿童舞蹈编导在“选材”到“编舞”的过程中,只关心怎么编,把动作视为最重要的,认为舞蹈就是编动作,把动作编好了才是编舞的真谛,所以在创作中就盲目地编动作,而忽略了舞蹈的结构,进而影响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吻合,阻碍了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的情感发展,使得作品七拼八凑,风格凌乱,全然没有统一的格调和多样的色彩。因此,结构对于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结构不仅能使编导在明确主题时抓住最能激发情感的东西,产生巨大的创作欲望,还能通过对素材的整体分析和整合,充分展开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舞蹈形象,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一个定性的框架,也为创作的各部门提供了合作的基础,同时编导的构思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就为作品的实施制作了一张很好的蓝图。常见的儿童舞蹈结构有以下几种。
1.情绪性结构
情绪性结构应用非常广泛,包容性极强,是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特定情绪作为贯穿舞蹈的主线,一般没有故事,只有简单的情节或者根本没有情节,表现的人物形象性格都是“共性的”,没有矛盾冲突。情绪舞主要是以动作、节奏、速度和画面的对比变化来表现舞蹈的。常见的体式有以下三种。
(1)一段体结构体式 以一种情绪贯穿始终为特征,运用重复和展开的手法来创造舞蹈意境和氛围。
(2)二段体结构体式 以两种特定情绪先后展开为特色,在节奏处理上根据作品的需要先快板后慢板或先慢板后快板,根据作品的不同有所侧重,使两种情绪出现浓与淡、舒与缓的对比。
(3)三段体结构体式 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绪间隔或先后出现为特征的,通常称为ABA式。这种结构体式的情绪变化和节奏变化较大,在布局中,A与B或B与A的转换处要既合乎逻辑又出乎意料。同时后一个A不能等同于前一个A,而是比前一个A更加热烈,是前一个A的发展和升华。
2.情节性结构
情节性结构也称戏剧性结构,是舞蹈中加入了情节部分,用一条有的放矢的戏剧性主线贯穿始终,通俗地讲就是以叙述一个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的故事为特色。这种结构需要紧紧围绕故事发展情节做出“前提—发展—结局”的铺排。要充分运用舞蹈的手段讲述故事情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3.音乐结构
音乐结构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结构形式,它可以说是前两种结构方式的转化,与之密切相关,只不过选材是从音乐中来。其就是将音乐形象转化为舞蹈形象,是两种形象水乳交融,成为视听一体的新的舞蹈艺术形象。这种音乐结构是以成功的音乐作品为依托,要求编导首先要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分析其曲式结构,音乐动机、旋律、节拍等,在充分理解和感受中去寻找动感鲜活的舞蹈形象和组织舞蹈语汇。
还有一些编导在结构上进行了创新,由于还没有在质的方面形成突破,就不列举了。但是创作就是追求创新,追求突破。希望我们的儿童舞蹈编导勇于打破常规,用心去探索,只有这样老的结构体式才能出现新的作品,新的作品则更加鼓励在结构上的创新。
以下是结构计划表,是编导对构思成果的表格化表述,这不仅对后续的创作和各部门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创作过程的依据。
四、创编舞段
创编舞段是整个创作的中心环节,是最艰苦、最困惑、最痛苦,但也是最兴奋、最有趣、最激动的一项工作。所谓编舞,就是编排和组织能够充分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舞蹈语汇,整个编舞的过程就是将心里的构思和文字的结构外化为立体可感的舞蹈形象的过程。我们常说构思、结构是舞蹈的设计阶段,写音乐或编辑音乐是舞蹈的准备阶段,创编舞蹈则是舞蹈的实施阶段,虽然这三个阶段各有趣味,不尽相同,但是儿童舞蹈的创作关键还是落实在具体实践这一阶段。这一阶段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创编水平,是对编导的实际考验。这一阶段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取素材,寻找形象
舞蹈素材就是我们平时学习和积累的各个民族、各个舞种、各个风格特征的舞蹈语汇。这是编导进入创作阶段赖以依靠和发展的基本材料,就好像写文章需要词汇,舞蹈也一样,积累和掌握的舞蹈语汇数量和质量都将决定着舞蹈创编的质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名舞蹈编导只有掌握大量而丰富的舞蹈素材,才有编舞的雄厚资本,否则创作舞蹈的形式和内容都将受到限制,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舞蹈编导时时刻刻都要学习和积累舞蹈素材,以此为己任,这样在创编时才能选择面更广,视野更开阔。
今天的孩子不同于过去,他们的精神面貌、个性爱好更为强烈和典型,这就要求我们在创编儿童舞蹈作品时,必须根据作品的立意、民族属性、音乐形象、地域特征等方面,结合自己熟知的大量的舞蹈素材,立足于当代儿童的心理、生理、生活等特点进行素材筛选,将最贴切最有发展的部分作为作品的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舞蹈素材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儿童舞蹈编导必不可少的法宝,只有脑中装满了这些法宝,才能在某个灵感的撞击中感悟,在变化中出新。
2.认识和选择主题动作
动作是人体在空间的运动,舞蹈作品中主题动作一般是单一的个体动作,这个动作在内容上紧扣作品的主题思想,在表现上是贯穿和隐现于整个作品的典型动作、典型形象。对于儿童舞蹈来说,日常生活应该是选素材、立形象的捷径。编导需要从丰富多彩又富有童心色彩的生活里寻找和捕捉最有特征的典型动作,用舞蹈的肢体语言将其“描绘”出来,并通过多种方法对其夸张、反复、变化,以此创造出新的舞蹈形象来。儿童舞蹈编导在生活中要做一名有心人,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孩子们的世界,将普通的生活经过加工、提炼,编织出能够讲话的舞蹈形象。
在目前的儿童舞蹈创作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儿童舞蹈作品中没有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动态,编导们似乎觉得动作越多越带劲。其结果是尽管服饰华丽、阵容庞大、技艺高超,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质量和观赏价值,因为忽略了主题动作,作品的主导部分定会黯然失色,缺乏光彩。由此可见,能否确立符合作品要求的主题动作,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也是对舞蹈编导艺术素质的全面考验。在创编中一旦主题动作确立,作品的风格、个性、特点也就应运而生了。
就目前而言,一些幼教老师很渴望触及儿童舞蹈创编领域,然而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困惑就是动作的选择。舞蹈要怎么舞起来?用什么动作用什么舞姿?让人一筹莫展,无所适从。在这里,我们对于儿童舞蹈动作的源流做一些简单的总结以供参考。
(1)儿童生活的自然形态。
(2)儿童心理情感演化成的舞蹈形象。
(3)各民族舞蹈语汇和外来的舞蹈文化。
(4)创新的儿童舞蹈动作。
(5)其他艺术门类(如艺术体操、杂技、武术等)中具有可舞性的动作。
3.主题动作的发展变化
舞蹈是时间性的艺术,强调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性和流动性。动作之间要找出合理的连接并进行发展变化,这是舞蹈编导课程所要实践的核心部分。动作发展既要围绕主题思想和形象特点,又要把捕捉到的舞蹈主题动作加以发展,才能构成舞蹈的句子、段落乃至整个作品。
对于这一环节,我们应该遵循动作的自身特点和变化的合理性、可能性。任何动作都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力度性,那么在动作的变化上就存在着千千万万种可能性。但是,无论如何变化都是围绕着“时、空、力”三元素来展开的。变化动作的元素,可以保留一个,变化两个元素;或者保留两个,变化一个元素。总之,既要有保留又要有变化,不可以全不变化,也不可变得面目全非。需要注意的是,动作的发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需要在保持作品思想立意、风格特点、典型形象的基础上发展变化。
4.舞句、舞段的构成
舞句是由一个以上的舞蹈单词组织在一起的,表达出相对完整的含义,是舞蹈语言的单一片段。从舞蹈单一动作发展到舞句不是动作的叠加,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因为舞蹈作品是由一系列舞句组成的,舞蹈作品的风格特点、情感基调以及舞蹈所表现的生活内容都是由其依次呈现出来的。因此舞句的构成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舞蹈动作的形象要鲜明,其内在的含义易于观众感受和理解;其次,舞蹈动作之间的连接要顺畅、合理,注意高低、动静、刚柔等动作幅度的对比;最后,舞蹈动作的组织排列要有编创者自身的个性,要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特色。
所谓舞段,就是将舞句进行编制和剪辑从而形成的舞蹈段落。一个舞蹈作品是由一系列舞段组成的,有主题舞段、集体性群舞舞段、调度性舞段、分组舞段等。这些舞段根据作品需要而编制,其中主题舞段被视为舞蹈作品的核心席位,是主题动作的延伸、变幻、重组和发展,它的作用是使舞蹈主题思想集中体现,主题形象集中展示以及将作品迅速推向高潮。其他舞段则处于铺垫性位置,为主题舞段做出感情上、氛围上、画面上以及形象上的衬托和铺垫。
舞句、舞段的构成,切忌动作的堆砌,应有动作的丰富性和观赏性,且对比鲜明。动作与动作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接是这一环节的重中之重。
5.舞台调度
(1)概述
我们现在所创作的舞蹈,通常是要通过舞台传达给观众的,也就是在剧场演出的舞蹈。此外,还有不通过舞台表现的舞蹈,如体育场的舞蹈、广场性舞蹈、影视舞蹈等。因为舞蹈主要是通过舞台传达给观众的,我们在创作中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舞台空间运用的问题。编排一个或多个演员舞蹈的位置、动作朝向、运动路线,这就是“舞台调度”,也就是舞蹈动作和它所在的空间关系。
(2)舞台动作的角度
以中心为交叉点,画个米字,面向观众的方向为第一点,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共8个点。这是平面图,米字画在地板上。而舞台是立体空间,上、中、下至少分三层,即除去地板上有米字,在演员腰、臀处以及天花板上还有两层米字。比如演员在舞台中做“探海”,面向中2点,双臂在中4点、8点,而后腿则指向上6点。
(3)舞台画面
按照传统习惯,用得最多的调度是“一、○、八”,就是一横排、大圆圈和八字形,或者是两横排、双圈等。这是无数前人经验的总结。直到现在,在群舞中用了各种画面之后,要展示整齐划一的动作时,我们还是要使用上述简单的队形。八字形是两竖排的变化,因为在观众面前呈扇形,八字对观众来说前后不遮挡。以上种种均为对称的画面。
舞台上还有许多不对称的画面,比如分组的,一组人多,一组人少,独舞或双人领舞在一边,群舞在其他区域等。打破对称可以使画面新颖、活跃,但是较长时间不均衡就不美观了。
对比手法在艺术中也被普遍运用。在舞台画面中,高低、疏密、动静的对比应灵活运用,动作与画面的动和静也要运用恰当。
(4)运动路线
运动路线就是舞者在舞台上的运动路线,概括起来不外乎直线和曲线两种。舞台上最常见的是直线,比如横线、斜线、竖线、折线等,什么时候采用要看具体需要。
6.形成作品
这是舞蹈创编的收尾工作(不包括音乐),是从整体上审视创编过程是否达到预想效果、预期目的的一个环节。这时需要将整个创编过程从后往前审核一遍,以确定各个环节相互匹配,包括舞段与主题动作、主题动作与素材、素材与结构、舞段与主题思想等方面。从整体上看与构思中的作品没有较大的出入,即可进入细排阶段。
儿童舞蹈创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面向儿童的,需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在作品的创作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创编上切忌生硬地图解生活,切忌“一是一,二是二”,这样的舞蹈语汇将失去美感,失去孩子们的兴趣,要是从生活中组织和提炼动作,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来塑造形象。
第二,作品选材要新颖独特,符合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有独到的构思和创作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第三,捕捉好舞蹈主题形象、主题动作,将其编排组织成舞蹈内部充实的舞段,注意舞段之间的连接流畅性和合理性。
第四,动作要有较强的节奏感,注意空间和舞台调度的合理安排。
第五,创编时从最有灵感的好点子开始进行创作,不断地设置兴奋点,处理好作品的高潮部分,加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上是儿童舞蹈创编的全部过程,儿童舞蹈创编既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又要遵循儿童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这要求儿童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要符合儿童体能的驾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欣赏审美能力,使儿童舞蹈真正成为贴近孩子生活的,受孩子喜爱的舞蹈艺术。
第三节 儿童舞蹈创作的音乐取向及舞美运用
一、音乐取向
儿童舞蹈是一个独立的品种,其音乐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体现童真童趣。儿童舞蹈在音乐选择上有以下几项建议。
第一,节奏感强,强弱分明。
第二,简洁易记,朗朗上口。
第三,旋律性强,最好带歌词。
第四,形象感强,有情有趣。
第五,童真童趣,活泼明快。
运用这些特征来选取音乐,可以使儿童在感情上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为舞蹈本身增添光彩。
时下,儿童舞蹈音乐的来源是困扰儿童舞蹈编导的难题之一,越来越多的编导觉得能够用作儿童舞蹈音乐的资料非常少。因此,相当数量的编导只好移用成人音乐或剪辑各种流行音乐以满足创作的需要。我们渴望作曲家重视儿童音乐创作,以孩子的审美为尺度,为儿童谱写优秀的音乐作品。以下是获取儿童舞蹈音乐的几种方法。
(1)根据作品的需要创作音乐。
(2)选用现有的儿童歌曲。
(3)在诸多音乐素材中根据作品的需要剪辑音乐。
上述方法需要儿童舞蹈编导在平日尽可能多、尽可能广地积累各种风格、各种品类的音乐资料,积累越多选择范围就越大。
【教学提示】
选用、剪辑音乐作品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尊重知识产权。当由于客观原因,无法直接向著作权人支付费用时,请向中国音乐著作权保护协会咨询有关付费事宜。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是对儿童音乐创作的有力支持。
二、舞美运用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在舞蹈作品中,人们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动作、表演、色彩、灯光、声音以及服饰、道具、布景等共同构成了舞台的客观物质环境。舞台美术是舞蹈艺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对烘托表演,说明时代环境、渲染气氛、揭示思想、介绍人物以及推动舞蹈情节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作为儿童舞蹈编导,也需要具备舞美方面的知识。儿童舞蹈虽不同于成人舞蹈,结构短小、情节较简单、但同样离不开舞美的设计和烘托。
在灯光方面,儿童舞蹈就像一朵鲜艳的花朵,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孩子们在舞蹈中尽情地发挥着童真童趣。因此对于灯光的设计最好突出色彩上的明亮和色彩上的丰富变化,这样更能体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当然,不同的舞蹈作品需要突出的灯光色彩是不同的,需要与音乐节奏协调配合,突出舞蹈中情节、情趣的渲染和处理,做到以舞蹈为主,以灯光为辅的设计。
在布景和道具方面,要做到为舞蹈服务,布景要衬托出舞蹈所要交代的场景、环境和气氛。在空间上的处理要为舞蹈创造灵活应变的舞台支点,开辟足够的活动空间。道具使用要注意有所选择,力争把道具用得巧、用得妙,最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总之,舞台美术是舞蹈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既能创造艺术的个性,又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为舞台整体创作服务。想象力在舞台美术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只有设计有创造力的舞台空间,组织有想象力的舞台视觉形象,使舞台的每一个角落既神奇又充满梦幻,才能吸引住孩子。孩子们的舞蹈要贴近他们,舞台美术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能为舞台增添千变万化的色彩,增大创造的空间,也将张扬和强化着舞台艺术的整体魅力。
第四节 编舞技法
一、动点练习
所谓动点,是指身体各个部位具有可运动性的部位点,通常人们可关注到的运动部位有肩、肘、胯等关节部位,但是忽略了小关节部位的运动路线。此练习是通过即兴的身体单一部位运动,寻找身体各个关节部位的多种运动方式和运动可能性,同时也能够充分地开发身体的能动性。
二、分割练习
这一练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分割方法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何为“主题动作的变化发展”。
动作是人体在空间的运动,舞蹈作品中的主题动作一般是单一的个体动作,是塑造舞蹈形象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即舞蹈最小的单位)。主题动作在内容上紧扣作品主题思想,在表现上是贯穿和隐现于整个作品的典型动作、典型形象。主题动作最多不超过8拍,最少不少于4拍。
所谓“变化发展”是指在编舞的技法中寻求一种方法,将已经确定的主题动作(或者说种子动作、核心动作、动机)进行变化,开拓新的动法,使“这一个”舞蹈中的动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织“这一个”剧目所需的动作语言并形成个性。
舞蹈是既占有空间又占有时间的艺术,有“可视的音乐”“活动的雕塑”之称。而动作作为舞蹈的基本单位,也是既占有空间,具有可视性,又占有时间,具有节律性的。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分解某一个动作,那么至少要分出:
空间——包括一度空间、二度空间、三度空间。在舞蹈中是指舞蹈动作占有空间的基本样式。
时间——指动作进行时占有的时间,即长、短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规律。
力度——就是动作的“劲儿”“法儿”。既然在动,那么从这个舞姿到那个舞姿就一定有力量在推动着,舞蹈动作中的“力度”是指这一动作中力量的主要特征。
如果以一个动作为核心,我们至少要从时间、空间、力度三个方面来进行分解。要在分解的基础上保留一部分和改变一部分,这就是动作变化的基本方法。开始可以保留大部分只改变一小部分,然后再加大变化成分,使观众在视觉上有延续的感觉。虽然有三方面的变化,但是每种变化的程度不同。一般最容易变的,也就是最活跃的部分是舞姿,就是我们所指的空间。时间的变化关系着动作自身节律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演员的情绪、情感和心态。但最需要保持的是力度,因为力度保证着“味儿”“法儿”,变不好就容易跑味儿。当然,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有些时候力度也可以变,要根据实际的动作发展而定,因为不同的核心动作在某一方面可变的程度不同。总之,方法可以千变万化,应当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1.练习方法 将选择好的主题动作进行分割练习,在主题动作这个“一”上,运用分割练习的方法变化生成“二”,从“二”生成“三”,如此往复,从主题动作中就会变化发展出源源不断的动作。因为动作是从主题动作中变化而来的,因此动作不会变味儿,仍会保留原主题动作的风格特点。
2.分割方法 ①上身变化、下身不变;②下身变化、上身不变;③动作不变、变换方位;④动作不变、变换空间;⑤动作不变、变换力度;⑥动律不变、变上下身动作。
三、元素与调度练习
时间、空间、力度是舞蹈的三元素,在这个练习中,运用元素的变化与调度的变化来寻找动作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学生先设计四个动作造型,随意摆放在教室的四个空间点上,再用连接动作去连接这四个动作。待熟悉之后,再将这四个动作在时间、空间、力度上进行变化,调度不变,然后再用动作不变,变化调度的方法来练习。
四、情绪练习
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身体语言,都表达着一种情绪。学生找出一个八拍的连续动作,分别做出几种不同情绪的感觉;或者运用元素与调度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的调度上做出不同的情绪,一定要细细体会元素动作的语义、调度的感受是否与你表达的情绪相符,以此来分别认识动作与情绪、调度与情绪之间的微妙关系。
五、调度单元
舞台调度有以下四种调度方式。
1.横线调度 以横线为调度的舞段。
2.曲线调度 以曲线为调度的舞段,包括S线、卷心菜等。
3.斜线调度 以斜线为调度的舞段,包括Z线、斜线等。
4.表现性调度 舞段调度之间存在着表现性倾向,同时舞段结构也存在突变性(包括突聚和突散)。要求动作、音乐情调、调度协调、恰当。
六、交响练习单元
1.赋格练习 赋格在音乐中是指同一主题多个旋律交织的对立统一的段落组合。在舞蹈中是指将在空间、时间和力度上不同侧重点的短句交织在一起的段落组合。该短句要符合赋格的要求,即对立统一的关系。
2.卡农练习 卡农在音乐作曲法中是指同一主题、同一乐句完全模仿的表现手法。将音乐作曲法中的卡农技术运用到编舞中,是指选择在空间、时间及力度上有对比的短句进行同一主题、同一舞句的完全重复。该短句的选择要注意具有卡农性质。练习中选4~8个动作,用不同的分组、不同的调度、不同的模仿进行卡农练习,练习节奏可快可慢。
七、主题练习单元
1.动静高低对比练习
要求舞段与调度中同时出现静与动对比,高与低对比的动作及画面。
2.单舞步、大齐舞练习
所谓大齐舞,就是指由单一主题动作发展出来的舞段,这个舞段往往是群舞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对于编导来说也是最需“功力”的一部分,因为它是纯动作的展示,不掺杂其他因素。
单舞步线形调度就是指在各种调度的线路中选择一种可以自始而终的舞步,这个单一舞步要具有行进性或流动性,以配合调度的练习,因此在舞步的选择上需经过一番思考。
八、动作变化练习
1.目的 通过动作变化练习,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增强敏捷的反应能力和灵活的适应能力,增强动作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提高对空间、时间的认识。
2.要求 以一个民间舞的动作为元素动作,发展成三个不同的舞姿,按顺序编成1、2、3、4上方向的号,这四个动作要求有三度空间、动作大小的对比。
3.方法 先按顺序做,再打乱动作顺序,如4、2、3、1或2、4、1、3等。也可以用快的、慢的一个连续的动作,然后再进行时间上的变化。通过前后、方向、快慢、大小的组合,就可以在一组动作的基础上发展成一个舞段,由舞段可以发展成一个舞蹈小品。
九、舞蹈小品练习
1.目的 从理论到实践,使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他们的舞蹈创造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2.要求 极大地发挥想象去创作,要解放思想,解放身体。
3.做法
(1)给出题目让学生去编舞。
(2)找一首好听的音乐,根据音乐找出形象去进行编舞。
(3)课堂汇报。
(4)老师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第五节 即兴舞的练习
即兴舞是练习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用舞蹈动作直接、迅速地捕捉到的音乐形象和意境。即兴舞的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编舞方法。
一、节奏练习
1.目的 培养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及应变能力。
2.方法 先进行身体局部的练习,再进行上肢的训练和下肢的训练,最后是全身的训练。
3.训练部位 头部动作、肩部动作、腰部动作、胯部动作、膝部动作、腿脚部动作、上肢动作、下肢动作、全身动作。
三、即兴速成舞段练习
1.目的 使学生彻底解放四肢,即兴发挥,自由舞动,培养他们创作的欲望和激情,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方法 ①人体框架画字动态练习;②三度空间练习;③调度练习;④综合性练习。
3.要求 打破概念性动作,要求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挖掘身体各部位的造型,迅速掌握独舞创作的一般规律。
三、造型变化练习
1.目的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编舞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造型技法,培养他们的造型创造能力。
2.方法
(1)单人造型练习 老师给出节奏,一个人连续不断做不同的造型,不要常规性的造型,造型的变化要大,也可以舞蹈中按老师要求瞬间停止形成造型。
(2)双人造型练习 老师给出节奏,一个人即兴做出造型,另一个学生在他的造型基础上可以用填空等方法进行即兴补进,形成双人造型。
(3)三人造型练习 老师给出节奏,一个人即兴做造型,之后两个学生分别在他的造型基础上,用接触第一个学生的身体的任何个部位进行而形成三人造型。
(4)集体造型练习 可以单人舞动,和周围同伴接触后可以两人、三人或更多人接触的舞动,然后瞬间停止形成造型。
四、即兴舞总结
即兴舞训练是在老师的不同项目和要求下进行,但动作和意识都是在转瞬中存在。这个特点决定了老师的评课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和即兴舞蹈的质量,随时点评。具体来说,即兴舞蹈的点评课应遵循三条标准。
(1)要看学生是否能彻底地解放四肢,抛弃习惯性动作而自由舞动。
(2)要看学生是否能快速地捕捉到身体运动和音乐协调的动态感觉。
(3)要看学生是否能从即兴舞蹈中找到有用的素材。
思考练习
1.描述出一份自己的舞蹈结构,并以书面的方式呈现。
2.找出一首音乐,口述出你即将要编创的舞蹈意境。
3.独立完成独舞技法练习的1~2个练习。
第十三章 舞蹈欣赏
第一节 舞蹈欣赏的本质和能力培养
一、舞蹈欣赏是以人体动态美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舞蹈欣赏是艺术欣赏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所以舞蹈欣赏属于人们对艺术的一种审美活动。艺术美的存在形态多种多样,各具特色,舞蹈除了具有艺术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舞蹈是一门人体动作的艺术,以整个的人体或者说纯粹的人体作为表现手段,主要通过动作过程创造出情感语言和美的形式,以向人们传情达意进行情感交流。所以,舞蹈欣赏是一种以人体动态美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具体来说,舞蹈欣赏是人们观看舞蹈表演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舞蹈欣赏离不开舞蹈形象,是观众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是欣赏者通过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动态形象和富有审美价值的动作、姿态、构图、技艺、表情所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具体地感受其所反映出的社会生活及在其中活动着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乃至思想启迪和陶冶性情的过程。
二、舞蹈欣赏的能力培养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来说不是对象。”对舞蹈艺术来说,一个没有艺术修养和艺术趣味的人,再好、再美的舞蹈作品展现在他面前,也不能引起他的欣赏欲望。任何人对艺术品的欣赏,都存有相对的局限性,都受自我欣赏的制约,根据自我所好进行有选择性的欣赏,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并不说明艺术品种的高低和粗细之分。
马克思又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欣赏美的大众”,需要培养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这就是说,一定要通过长期反复的艺术实践,多听多看来培养自己的艺术兴趣,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领略其中的奥秘,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歌德曾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在观赏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人们欣赏舞蹈美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舞蹈欣赏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对舞蹈多接触、多看,熟悉舞蹈,了解舞蹈,才会逐渐地提高舞蹈的欣赏水平;对高水准的舞蹈艺术反复欣赏、透彻地体会和理解,才能够充分感受到舞蹈审美欣赏中的艺术乐趣,同时也可不断地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和加强舞蹈文化的素养。
第二节 舞蹈欣赏的方法
舞蹈的审美是由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人体动态意象美所构成。完整的舞蹈作品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主要通过舞者连续的动作和不断变化的舞蹈队形、画面、音乐、舞台美术等表现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了这些,我们就有可能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进行舞蹈欣赏。
舞蹈欣赏的过程,始终离不开动态的形象。很多的艺术样式中,也有不少是通过人体动态来创造形象的,如杂技、武术、艺术体操等。不过,在众多以人体动态为手段创造形象的样式中,只有舞蹈是不仅注重形式的美感,还十分重视思想情感内涵的艺术。当我们欣赏舞蹈时,不再仅仅是观众,而且成为参与者,虽然外表上仍然安然就座,但我们却在用自己的整个肌肉组织,通过想象来舞蹈着。很自然,这些运动反应会由我们的运动感觉接收器记录下来,并唤起最初使舞蹈演员激动起来的那种与感情联系相似的联系来。正是舞蹈演员的全部功能在引导我们用自己的内心模仿能力去模仿他的行为,以便使我们体验到他的感情。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欣赏舞蹈时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因为同样一个动作,在不同的环境和情绪中,就会有不同的意义。这都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并全身心投入到舞蹈欣赏中,才能达到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够透过舞蹈艺术形象对作品主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
所以,舞蹈欣赏也是一种感觉和理解、情感和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过程。欣赏一部舞蹈作品,需要用饱满的热情,通过感受、理解、联想、想象等完成对舞蹈作品比较完美的审美过程。
另外,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切忌冷眼旁观和情感封闭,应当有一个精神高度集中、情感高度开放的欣赏心情,跟着编导所创造的意境,随之沉静、随之欢腾,随之爱、随之憎,这才能迅速与舞蹈中人物发生情感共鸣,这是舞蹈欣赏过程中主、客观的统一和契合,是舞蹈欣赏的最佳境界。观众欣赏舞蹈和作者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恰恰相反,作者进行创作,首先是从生活的感受开始,有了主观情感的激动,才能获得题材,形成主题,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出舞蹈形象;而观众欣赏舞蹈作品,却首先从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开始,通过人物在舞台上的动作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使观众受到感染,激发起情感的冲动,进而才能理解体会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表现的主题思想。
舞蹈欣赏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起自己记忆中有关的印象,通过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为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不过,如果舞蹈作品本身没有创造出艺术的意境,没有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甚至根本就没有创造出舞蹈美,那么观众就不可能产生审美的享受。反之,如果欣赏者缺乏必要的生活实际感受和基本的文化修养,甚至连基本的舞蹈知识以及正常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很贫乏,那么,多优秀的舞蹈也不能成为他的欣赏对象,只有主客观的条件都已经具备时,舞蹈欣赏才能正常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三节 成人舞蹈作品欣赏
舞蹈作品是舞蹈家运用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努力创造,用以打动人心的流动的舞蹈艺术美,无论是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还是当代舞,由于不同舞蹈家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及审美的不同,所以他们在不同舞蹈作品中呈现出的舞蹈艺术美的形态也是丰富多样的。
根据舞蹈艺术发展的现状,我们把舞蹈美的形态,分为四类十型,即优美(舒柔、欢畅),壮美(雄壮、崇高),悲剧美(悲壮、悲哀),喜剧美(滑稽、讽刺、幽默、诙谐)。
一、优美
优美,即优雅欢悦之美,是一种柔性的美,是美的常见形态,女人之美在于阴柔之美,在于幽雅、温柔和宁静感,在于韧性与耐性,表现了一种内在的征服力。欣赏这种舞蹈美,心理情绪波动较为平缓、自由而和谐。
我国不断出现舒柔欢畅的抒情舞蹈,有的直接表现了美好的社会生活和舞中人物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和憧憬,如《红绸舞》、新疆舞《摘葡萄》、傣族舞《雀之灵》、藏族舞《珠穆朗玛》、蒙古族舞《顶碗舞》、汉族女子独舞《采桑晚归》等。有的表现幸福的爱情,如《春江花月夜》《草原晨曲》等。有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情怀,如由黄少淑、房进基伉俪所编导的,曾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经典作品奖的中国古典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方法,贯之于水的形象,每位演员都似一滴流动的水,从始至终运用“圆场”的主题步态,通过迂回折转的队形变化、流畅的舞台调度、纱裙的巧妙利用、艺术表现的准确到位,以潇洒、自由、流畅、整体流动的美的形态,在如诗如画般的流畅中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大海,一滴、的两滴的三滴,滴滴水珠聚成潺潺小溪,潺潺小溪汇成涓涓江河,涓涓江河通向滔滔大海的动感的美丽画卷。它以内容清空、形式流畅得到了观众的喜爱。
二、壮美
壮美,即雄壮的美和崇高的美,是一种阳刚之美,具体现象形态有雄伟、刚健、豪放……这类舞蹈的美学特征是雄伟的气势、激越的情感、强烈变化的动态和超绝高超的技巧。我国古代的《大武》《破阵乐》《剑器舞》等均属这类形态的舞蹈。现在创作的《士兵进行曲》《秦俑魂》《走·跑·跳》《奔腾》《壮士》等可以说是这类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由陈永龙编导的陕北民间舞《安塞腰鼓》,曾获得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的编导大奖和表演一等奖,舞蹈恰如其分地展示出安塞腰鼓的民俗、民风、民情的精华。舞蹈开篇,便以安塞腰鼓动作幅度强劲有力的武腰鼓引领上阵,一群健壮的舞者在如雷的节拍声浪中,转身击鼓踢腿打,跳跃腾空接腿打,翻个筋斗蹲步打。满场龙腾虎跃之势,将安塞腰鼓的击打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鼓舞于憨厚中流露出气势的华彩。舞蹈凭借“鼓之以雷霆”的震撼和壮阔、有力、生动的表现方法,显示出中华民族勇于拼搏的顽强意志,体现了安塞腰鼓的气势和神韵。整个舞蹈的创编可谓是融质朴、粗犷、洒脱、活泼与意象的巧妙构思于一体,突显舞蹈“古风”之韵,给人以力量感和动感。
三、悲剧美
悲剧美是一种在悲剧性的矛盾冲突中,体现了人物和事件的正义合理性,而又以正面人物的不幸结局为审美对象,所引起的特殊的美感形式。悲剧艺术更能引起观众的特殊爱好和欣赏兴趣,以巨大的感染力量出现在审美领域中。世界古典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国的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舞蹈《八女投江》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着震撼人心的悲剧美的艺术效果。
由张云峰自编自演的独舞《秋海棠》,曾获得了第六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青年组表演一等奖。该舞蹈表现了一位老艺人对戏曲艺术的钟爱和对黑暗旧社会的血泪控诉。这部作品主要突出了一个“情”字,以一位饱经人间沧桑的艺人秋海棠的曲折动人故事为创作背景。武巍峰以精彩的表演,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角色内心世界的变化与编舞者的功力。
舞蹈开始部分,舞台中央摆放了一个戏曲旦角行当使用的“大头”戏装头饰。音乐开始,演员身着戏曲装扮——“粉色团花褶子、白色汗衣、彩鞋”,从舞台侧幕对着头饰蹒跚而行,那躬背缩搐的老叟姿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使人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艺人对戏曲艺术的钟爱,以物寄思托出了“恋情”。在中间的大段部分,表现的是老艺人当年在戏台上的风光景象,令人好不惬意!忽然,当他抚摸到自己脸上被破相的伤疤时,义愤填膺随着音乐的高涨而疯狂的舞动。值得注意的是,舞蹈中没有刻意使用技能技巧,编导构思时更多的是考虑从人物出发、角色心境入手,把一代优伶的血泪惨遭不幸的“愤情”,通过主题舞段明确地表达出来。此时演员与音乐的配合相得益彰,舞袖翻飞、连续地侧空翻、前空翻,快速地旁腿转接仰胸转等都在助长着舞蹈高潮处的情绪渲染,充分发挥舞蹈营造气氛的特长。在结尾处,秋海棠沉浸在对当年的回忆中,此时突出了“凄清”催人落泪,使观众的心深深地被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打动,从而产生了共鸣,这也是该作品获得“以情取胜”的关键所在。
四、喜剧美
喜剧的美感效果充满了笑,但笑对艺术家来说,并不是审美创造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对于欣赏者来说,笑是一种最为轻松愉快的审美态度。喜剧真正的审美价值,还在于提高审美主体的精神境界,在一些舞蹈中还可以运用独特的风情、惟妙惟肖的模仿、精巧的技艺取得喜剧效果。如讽刺好逸恶劳的《三个和尚》,彝族的《喜背新娘》等。
由靳苗苗编导的双人舞《老伴》,荣获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民间舞编导金奖、表演金奖。该舞蹈以轻松、滑稽、幽默、逗乐为特点,不但用瓷人塑像与木偶戏中有特点的动作,也以老年人的一些生活细节,用类似生气、追打、哄闹、玩耍、打情骂俏、调侃逗乐的一些生活场景等有趣的点来贯穿作品,从中塑造质朴、单纯、甚至像小孩一样行为表达的老年形象。对比前一部分喜剧表达,作品结尾刻意将亢奋的情绪平静下来,着重刻画两个相依相扶、相濡以沫、携手同行的老年人,当青春不在,激情不在,在夕阳下互相依偎、携手同行,共同走向夕阳余晖的真实生活的场景,从中映射“少年夫妻老来伴”的人生命题。
该舞蹈以鼓子秧歌和胶州秧歌的动作为基础进行创编。由于该作品强调以人物为主、动作为辅,所以这两个舞种的动作语汇,只是一个基点,在夸张、变形叠加了许多新因素修饰后,基本上看不出原动作的舞种属性。就如编导所言,她想表达的是人而不是舞,所以作品中,更多的动作是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捕捉、演化、发展而来,并以此充实整个作品,在注重动作自身喜剧性寓言的同时,也着重刻画它舞蹈化的表达。动作虽来自生活,但是被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处理,接近生活又高于生活,有极强的舞蹈性在其中。由于该作品追求的是一个舞蹈化的喜剧效果,所以从传统舞种中变形发展,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升华,这可以说是该舞蹈动作创编的一个主题特征。该作品以它独到的审美基调,有特点的动态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总之,喜剧的任务是在引人发笑,满足观众娱乐性要求的同时,给人以思想上的影响。
第四节 儿童舞蹈作品欣赏
一、儿童舞蹈的审美特征
1.直观
儿童舞蹈艺术第一印象是直观,感受作品是否表现孩子纯真的感情和美好的心灵,成为孩子质朴生活的艺术再现和真诚的艺术“折射”。对于儿童舞蹈创作,不管用怎样的艺术手段,凡不能充分表现孩子生活这种“质朴”艺术的美,就容易脱离儿童艺术表现主体,也就失去了儿童舞蹈艺术的真实。“质朴”不是虚拟的词,它有明确的内涵指向,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包含着具体内容和准确形象的文字、语言符号。一个儿童歌舞作品是否具有质朴的审美特征,是关系作品是否真实反映时代精神和当代进步思想主流这一艺术的社会功能、满足人们特别是儿童审美需求的终极目标。
2.清新、纯真
清新、纯真是表现大自然本来面貌的景物、环境或氛围的一种类比,给人以返璞归真的感染或效果。儿童舞蹈的清新美,既是人们对美好生活与大自然优雅生态环境的神往,又是对高雅儿童艺术的审美追求。
3.活泼
活泼是儿童舞蹈艺术表现儿童自身生命与精神活力的生动体现。天真活泼是儿童思维、性格特点的集中反映。儿童舞蹈作品的舞蹈语汇、音乐动机、肢体和艺术形式的塑造,都展现着儿童歌舞特有的本真个性。活泼,它显示着儿童舞蹈的生机与灵气和无穷的“生命力”。儿童的稚美、幼嫩、纯净又好似不可抑制、不知疲倦的生命力气,心灵之魂和精神之美。如儿童舞蹈《小水兵》《大公鸡》《除夕》《花笑我也笑》《银铃声声传喜讯》等作品,都以天真活泼之美见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童趣
这种特征与心态的集中表现就是“童心”。儿童舞蹈之所以能吸引孩子就在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色彩等艺术内容,都能适合儿童的心理生理与思维特征。童趣带给他们欢乐和愉快,使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相通。那一个个美丽、生动、新颖、奇特的儿童舞蹈、音乐,就像一股股泉水,涓涓流入孩子们的心田,滋润着他们成长。如舞蹈《娃娃的娃娃》《数高楼》《井冈山下种南瓜》《讲故事的孩子》等作品,无不散发出浓郁的儿童生活气息和童趣。舞蹈编导只要把握“童心”“童趣”这个儿童歌舞美的艺术精髓,就能使作品活灵活现,充满孩子的“情趣”。能让美妙的儿童舞蹈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畅游于他们广阔多彩的精神王国。
二、作品欣赏
1.儿童舞蹈《娃娃的娃娃》(编导:李纯)
一个大型娃娃家里有许多可爱的洋娃娃,随着上发条的声音,洋娃娃动起来了。最得意的小洋娃娃带着其他洋娃娃悄悄地从娃娃家里跑出来活动筋骨,它们开心地一会跳舞,一会游戏,玩得天都亮了,突然他们发现有小朋友来娃娃家了,马上回到自己的家恢复了娃娃家的原貌,一切都静止了……舞蹈的开场造型的设置,在儿童眼中是充满稚气、充满幻想,充满童趣的美妙世界,舞蹈在充满童趣的基础上充分表现了儿童的真实的行为与思想。
舞蹈结构的展开部分是通过一群都市娃娃来娃娃家玩,表现娃娃的活泼可爱与天真无邪,教育孩子要珍爱玩具,知错就改,做个爱护公物的好娃娃。这也是该舞蹈的主题思想。这部分主要表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男孩子在娃娃家玩时与洋娃娃之间的冲突。它包括:①来娃娃家时的活泼;②玩娃娃家调皮;③破坏娃娃家的恶作剧;④洋娃娃生气并教育男孩子。
舞蹈的最后,当娃娃们一起把洋娃娃抱起,整齐的摆放在洋娃娃家时,洋娃娃向他们感激地叫着“爸爸、妈妈”并开心地笑出声来,娃娃们也高兴极了,他们爱抚着洋娃娃逗着洋娃娃,娃娃和娃娃成了好朋友。
儿童舞蹈《娃娃的娃娃》可以说没有任何高难度技巧,有的只是儿童对舞蹈情节的演绎和自身内心情感语言的表露,有的只是从真实生活中提炼素材艺术加工,成为属于儿童自己的、简单明了的、充满童趣的身体语言。如洋娃娃有趣、可爱的卡通式机械动作,使洋娃娃形象既生动又形象;大娃娃抱洋娃娃这一舞蹈语汇虽然简单,但却艺术地再现了生活,让人称绝。整个舞蹈以充满童趣,充满珍爱的表现内容和充满创意的结构形式体现了儿童本身的意蕴性,也表现了整个舞蹈的寓意及创作者的心声:愿这个世界真、善、美永存!
2.儿童舞蹈《向前冲》(编导:方琨、陈伟)
《向前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儿童“学做解放军”的游戏。孩子们欢快的情绪强烈地冲击编导萌发了创编“儿童军训”节目的想法。
作品结构非常简单,一群可爱的孩子到部队接受军训,在女班长的带领下,齐声喊着口号“一不怕累,二不怕苦,锻炼身体,保卫祖国”。舞蹈动作从生活中提炼,如升国旗、喊口号、练劈砖等动作,就是编导带着儿童到武警部队体验生活的结果。作品一开始,十多个五六岁的儿童,高举旗帜,呼喊着口号,跳着、舞着“冲”上舞台。孩子们以高昂的激情、忘我的状态,在表演中张扬着个性。在舞蹈服装设计上采用了空军的帽子、海军的上衣、陆军的裙子,并用大红色作为服装的主色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把儿童形象与军人形象结合起来。
中国舞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冯双白同志评价儿童舞蹈《向前冲》可以代表当今中国儿童舞蹈的顶尖水平,是儿童舞蹈里程碑式的作品。
3.儿童舞蹈《还我星期天》(编导:蔡石香)
作品讲述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男孩被家长反锁在家里,他拼命地敲门,还是无济于事,只好按家长排的时间表练琴、画画、读英语等。这时,他听到小伙伴的嬉笑声,只好从窗户往外看……望着小伙伴兴高采烈的离去,他气恼得摔桌子、打椅子,然后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在睡梦中他发现桌子、椅子、玩具也来跟他一起玩,在一阵欢笑中,小男孩回到了现实……作品以反映孩子们渴望家长们还他们快乐的星期天为主题。
作品的结构平铺直叙,清晰明了,又有巧妙的转折。日常生活的场景、孩子玩耍和愿望得以实现后的欢庆场面,为作品的表现奠定了合理的基础。作者还运用写实、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重点塑造了主人公性格:热情、追求自由、活泼可爱,包括了贪玩、焦虑等儿童心理。同时,通过舞台场景、灯光、多姿多彩的服装及台词,更加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对星期天的向往和追求,并向家长、老师、全社会呼吁“还孩子们快乐的星期天,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现今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很高,有的望子成龙,有的望女成凤,既要求孩子参加英语辅导,又要参加电子琴培训;既要参加形体练习,又要参加美术兴趣小组,整个星期天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喘气的机会,当然也看不清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和幸福快乐地成长。为了落实中央有关“减负”精神,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正确的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健康成长,作者编导了舞蹈《还我星期天》。有关专家认为“舞蹈是一种无言的交谈,是以运动、形象和动作表现的绘画”。舞蹈应该注意情感表达,反对技巧的堆砌,而这一切在《还我星期天》作品中得到了比较完善地体现。
思考练习
欣赏儿童舞蹈《我可喜欢你》,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1.《我可喜欢你》作者的编排意图。
2.分析《我可喜欢你》的主题动作。
3.舞蹈《我可喜欢你》表达了的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