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别因你,让未成年的我有了暴力倾向
攻击性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青春期的暴力思想最为严重,因此,他们认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应该格外注意孩子们的举止。而研究发现,两岁左右的幼儿是攻击意识最强烈的一个群体。两岁宝宝最容易发怒,与青春期的男孩或女孩相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孩子在两岁造成的伤害有限,但是如果父母不及早对孩子进行情绪教育,控制愤怒,孩子长大以后,很容易有暴力倾向。
有一个笑话:儿子犯错,被父亲痛打一顿。母亲看不下去,一边护住儿子,一边责骂丈夫为什么打得这么狠,父亲回答:以前我爸也是这样打我,我终于可以出气了!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却告诉我们暴力倾向是可能在耳濡目染中“传染”的,孩子天生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借此认识世界。如果父母长期吵架甚至是打架、父母对孩子施行语言和肢体的暴力、父母让孩子经常观看和暴力有关的动画片和电影,都会让孩子变得暴力。因此,家长们尤其是有暴力倾向孩子的家长们一定要尽早清醒过来,及早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暴力倾向最开始的表现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喜欢摔东西,蹂躏小动物,打别的小孩子,揪别人头发或咬手指,等等。为什么小小的孩子就出现暴力的“基因”呢?首先我们理解,暴力是孩子自卫的一种方式,有可能是因为自己被欺负,他在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人类一种本能。暴力还有可能是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条件下,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了暴力行为,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才能消除他们的暴力倾向呢?我们又该如何杜绝孩子出现暴力行为呢?我们给家长列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父母不要当着孩子面吵架打架
孩子心目中唯一温暖的庇护所就是家庭,他们希望家庭中始终充满爱。当孩子一旦发现父母开始吵架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家庭不再温暖,如果父母动起手来,更了不得了,这个庇护所要被毁灭掉,就会失去基本的安全感。虽然夫妻吵架拌嘴对大人不一定会带来多大的伤害,但是父母的表情就足以让孩子的心灵蒙受创伤。根据调查显示,有85%的宝宝最怕的就是父母吵架。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在充满冲突的家庭中生活,容易变得退缩、自卑,与人交往时往往不自信、不主动,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容易陷入人际交往的障碍。(www.xing528.com)
夫妻之间,可能没有不吵架的,有时候是原则问题,有时候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夫妻成为父母之后,吵架就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了,因为在我们的身边多了一个需要呵护的孩子,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避免的。如果吵架升级变成打架,当孩子习以为常了以后,会觉得暴力是爱的表达方式之一,慢慢也会成长为暴力宝宝,对于这点,任何父母都不愿意看到。
一对小夫妻两人吵架了,声音都不大,但是家里的气氛很不好。这时,他们一岁半的小儿子慢慢地走了过来,抱抱爸爸的腿,又抱抱妈妈的腿,眼里含着眼泪,脸上全是恐惧的表情。后来,小夫妻没有控制住火气,又一次吵起来,甚至摔起了东西,儿子慢慢适应了,不再恐惧和不安,面对他们吵架,平静地玩自己的玩具,只是妈妈发现,在没有人的地方,宝宝泄恨似的使劲掐和摔这个新买的木偶玩具,表情和爸爸妈妈的一样。直到这个时候,夫妻二人意识到原来吵架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父母的心情和表情足以让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感到不安和恐惧。同时他们也悔恨让宝宝沾染上了暴力解决问题的“恶习”。
二、关爱孩子,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让宝宝远离暴力,关爱宝宝是最根本的。如果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满足、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培养孩子的关爱和仁慈之心,可以从心理上防止、克服孩子暴力倾向的形成。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出现的攻击行为大部分属于一时冲动,有时候是缺乏社交技巧,有时候是不懂控制情绪,因此家长应该及时教给宝宝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教宝宝运用多种方式来化解困境。同时帮助孩子逐步战胜情感刺激,使孩子有稳定的情绪,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融合。
【建言献策】
作为父母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家长也要为自己找个发泄情绪的出口。找些和自己面临同样问题的同龄人聊一聊,不仅可以一吐为快,还能交流心得。国外就有这样的家长沙龙、网络群用来让家长们交流,不妨效仿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