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历史上第一次记录在案的巅峰对决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他们分别是澳大利亚狙击手沈比利和奥斯曼帝国的阿布都尔。
狙击手沈比利是当时战场上的一个奇迹,仅在加里波利战役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经证实的他的狙杀纪录为150名土耳其官兵,如包括未经证实的则为201名。他的家乡人民于1995年为他建造了塑像,此后每年的“澳新军团日”都会在他的塑像前举行纪念活动。
加里波利战役又称达达尼尔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的一场战役。它始于一个英法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然后占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从1915年2月到1916年1月,在将近11个月的战斗后,交战双方伤亡惨重,共有13万人死亡,26万人受伤。
1916年1月9日,协约国宣告失败,并全部撤军。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将登陆日期4月25日设为“澳新军团日”,纪念在此次战役中牺牲的官兵。
沈比利的父亲出生在中国上海,移民澳大利亚之前是一名郊区菜农,而母亲玛丽安是一名护士。沈比利小时候常常在学校得奖,在教育部的关于他的档案中有这样的评语:“聪明伶俐,有教养”。如此有教养的一个孩子却只能在十几岁的时候辍学,因为当时的澳大利亚仍然是拓荒时期,根本没有什么高等学府。
一战爆发前,沈比利的职业有很多,当过车夫,做过砍甘蔗工,还当过农民。不过,让很多人记住他的,是他的枪法。他在参军前就在昆士兰州中部以枪法出众而闻名。据说他小时候就可以用22口径的步枪在25码(约23米)之外打断小猪的尾巴。他当时参加了普罗瑟潘射击俱乐部,并受到一致好评。在家乡克勒蒙特,他还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袋鼠猎手。其实这是很难的一件事。因为袋鼠是群居动物,常常四五十只一起活动。如不能一枪将它打死,受伤的袋鼠会乱蹦乱跳,其他的袋鼠就会逃走。如能一枪毙命,一只突然躺下的袋鼠是不会引起其他袋鼠的警觉的,因为袋鼠很多时候都是躺着的。而沈比利每次都能打很多袋鼠,因为他弹无虚发。袋鼠猎手的经历,将沈比利锻造成了一位顶尖狙击手。这种经历对狙击手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在战场上,一名狙击手如果不能一枪狙杀敌方士兵,就会立刻暴露自己的位置,招来杀身之祸。
沈比利(1886-1943)
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中部的一个采矿小镇克勒蒙特,中英混血,其父亲祖籍上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中目标最多的狙击手,为特等军功章(D厘米)奖章获得者。沈比利是20世纪最出色的狙击手之一,在加里波利战役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狙杀了150名土耳其官兵,如包括未经证实的则为201名,连奥斯曼帝国近卫军里最优秀的狙击手也死在了他的枪口下,因此被称为“加里波利刺客”。
1914年10月24日,一战爆发两个月后,二十八岁的沈比利于普罗瑟潘加入了澳大利亚远征军。当时全国的适龄年轻人都踊跃报名参军,一方面为了“国王和(大英)帝国”,另一方面可以出国见识一番。沈比利的参军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军队养着他,当时军队是给薪水的。从现存的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沈比利服役记录可以知道,他当时还没有结婚,身高5英尺5英寸(合1.65米),体重141磅(合64公斤),肤色黝黑。
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凯末尔
凯末尔(1881-938),土耳其第一任总统、元帅。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和参谋学院,参加过意土战争(1911-1912)、巴尔干战争(1912-1913)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3月,凯末尔指挥1个师参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即加里波利战役),粉碎了英法联军的进攻,年底升任军长。1916年晋准将衔。1917年起任军团司令、集团军司令和军团督察使等职。1919年成立土耳其全国护权协会,领导民族解放运动。1920年3月,协约国军队占领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在奥斯曼苏丹充当傀儡屠杀本国人民的严重情况下,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成立反对奥斯曼苏丹的临时政府,被选为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议长和政府主席。1921年8月,出任国民军总司令,指挥萨卡里亚河战役,大败希腊入侵军。11月1日,主持大国民议会通过法案,宣布结束奥斯曼王朝六百多年的封建统治。1923年10月29日,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被选为总统,兼任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司令。1927年7月,为适应新选举法主动辞去军职。11月再次当选总统,并连任至病逝。
他的很多战友这样描述沈比利,“小个子,黑皮肤,上唇留八字须,下巴一撮山羊胡”。
参军后,他并没有马上上战场,而是被派到了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本,并在那接受了军事训练。沈比利和他许多的战友一样,是在澳大利亚辽阔的原野上和马匹一起长大的。他们战前的职业使得他们骑术精良,目光犀利,测距准确,擅长捕捉离群的牲口并有着一手好枪法。
1914年圣诞节的五天前,沈比利被通知上前线。
当时,加里波利的盟军方面包括了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还有印度军队。由于战场地形不适合骑兵作战,所有的澳大利亚轻装骑兵全部下马转成步兵。该团在到达加里波利之后被派驻临海的波尔顿岭。当时,澳大利亚的对手是土耳其军队的指挥官凯末尔。在沈比利未到之前,凯末尔派出大批狙击手狙杀协约国士兵,协约国军队遭受惨重损失,仅澳军伤亡人数就达2万多人。协约国只好以毒攻毒,将枪法好的士兵组织起来,专门狙击敌方士兵,沈比利自然是其中一员。他的狙击点设在岭上的一个叫做切森高地的地方。
在这里,沈比利开始了他的杀戮生涯。沈比利可能天生就是个狙击手,因为他有狙击手的心理素质。澳大利亚第5轻骑团的米奇利少校在他报名当狙击手时问他:“如果杀了人你会有什么感觉?”沈比利的回答是,自己可不会因为杀了那些“杂种们”而睡不着觉。
当时的澳军狙击手使用的是制式李-恩菲尔德1号MKⅢ型点303口径步枪,打一枪要拉一次枪拴,这种枪的性能十分可靠,虽然这种枪没有安装瞄准镜,但在沈比利手中,就是一支神枪。由于他的耐性特别好,所以有人这样评价他,就像“一只猫等在一堵满是鼠洞的墙壁前,老鼠们小心翼翼地躲在洞里,而猫等待的就是其中某一只的大意的一次。”
加拿大中士H.A.Marshall手持李-恩菲尔德NO.4MKI狙击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Lee-Enfield)由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在李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正式命名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1903年投产。李-恩菲尔德短步枪首创了“短步枪”的概念,全枪长度由李氏步枪全长1257毫米缩短为1130毫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中是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制式装备。共生产了超过一千七百万支,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手动步枪。李-恩菲尔德步枪发射点303口径弹药,以两个5发弹夹在机匣顶部供弹,比同时代的步枪容量的5发提高了持续火力,是实战中射速最快的旋转后拉式枪机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性强、操作方便的优点。恩菲尔德步枪有多种基本型号,还有基于基本型号持续改进的众多改进型号,为此采用了烦琐而复杂的命名方法。
沈比利通常有一名观察员做他的助手,两人总是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进入狙击点,直至天彻底黑了之后才撤离。这样他们在白天就几乎可以不被人发觉。要知道,这种两人一组的战术在一战时还很少有人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才被广泛应用。从这点可以得知,沈比利就是个天生的狙击手。
天生的狙击手一出现,土耳其人就开始接二连三地到地狱去报到。这些消息快速地传遍了盟军的战壕,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士气的作用。在1915年里,沈比利的步枪使得许许多多的土耳其家庭丧夫失子,痛哭流涕。他的事迹非但登上了盟军战报,连伦敦的《每日电讯报》和美国的几家报纸也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这个曾经的农夫一时间名扬天下。
加里波利前线协约国军队总司令伯得·伍德将军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神枪手,他觉得这是一个传说,想亲自观看一下。一次,伯得·伍德将军亲临沈比利的狙击掩体,为他做观察员。沈比利瞄准之后开了一枪,结果刚好一阵风刮过,将子弹吹偏了少许,打中了目标身旁的另一个敌兵。旁边的伯得·伍德将军像个孩子一样欢呼:“打中了!打中了!”沈比利却傻傻地说:“我瞄准的不是倒下的那个,所以这一枪不能算。”
但伯得·伍德将军可不管这些,在他看来,那个敌兵被一枪命中实在是奇迹。回去后,他高兴地称沈比利为他“最心爱的狙击手”,并且告诉大英帝国的战争部长基钦纳勋爵,如果每个士兵都有沈比利那样的好枪法,盟军早就打到敌人的老巢了。
从1915年5月至9月,沈比利经证实的战果为150人,即每一次狙杀都由观察员通过望远镜确认敌人中弹倒下才算。不过,沈比利不会因为观察员不在身边而放弃狙杀,因此他的实际狙击成果一定高于150人。后来协约国对沈比利通报嘉奖时,将他的狙击成果认定为201人,而英美报纸在刊登他的事迹时写的也是201人。这一项纪录直到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后,才被苏联人称为“死神”的西蒙·海耶打破。沈比利的战友们为此给他起了个褒贬各半的绰号——“谋杀犯”,也有人叫他“加里波利的杀手”。杀手向来都是冷血的,沈比利的冷血在下面一件事上就能得到证明:
某日,一个土耳其老兵正在修理其战壕掩体的顶部,一名澳军狙击手向他开火,子弹击中了支撑掩体顶盖的砖头,结果整个顶盖坍塌,将这个土耳其兵压在下面了。这人一边苦苦挣扎一边凄声呼救。沈比利刚好在场,他说道:“我来帮这家伙脱离苦海。”他举起枪,略一瞄准,“砰”地一枪就打中了土耳其老兵的头部。那家伙果然脱离苦海了。
很多人因为沈比利皮肤黑这一点认为他是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而英国一位军史专家在他的专著《1914年以来的军事狙击手》一书中认为他是印度人的后代,因为当时在昆士兰州也有印度移民,加之很多印度人姓氏为“沈”。实际上沈比利是华裔,他的中文姓氏已不可考证。当年华工千里跋涉乘船抵澳后,坐镇码头的移民官根据英文习惯当场“授予”每人一个英文姓氏,是以今日不少土生土长的华裔有着稀奇古怪的英文姓氏。
这位老兵在冷血杀手沈比利看来还是幸运的,他毕竟还在临死前叫喊了几声,虽然是呻吟。有些士兵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叫唤,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即将要死去了。沈比利狙杀的目标大都是刚上战场没有经验的新兵。这些人既紧张又好奇,常常从掩体中伸头探望对面的澳军掩体。沈比利的战友奥利佛·侯格曾对沈比利的狙击方式有如下的描绘:“他简直是将土耳其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常常声称胜得太轻松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常常抱着步枪在掩伏点坐着休息,而他的助手观察员则用望远镜为他寻找目标。如果敌兵刚刚伸个脑袋出来,沈比利常常龇牙笑一笑而置之不理,他要迟些再下手。敌兵看看没事觉得安全了,就会慢慢地把肩膀乃至上半身都探出来。这就是动手的时候。观察员一声‘好了’,紧接着一声枪响,又一个敌人就这样报销掉了。”(www.xing528.com)
不过,土耳其方面的狙击手自然也不是软柿子,而且在这场战争中,是他们最先使用的狙击手。1915年8月25日,沈比利的观察员汤姆·西恩正在专心地望的时候,突然一颗子弹从他的望远镜一头射入,从另一头穿出,再划破他的手击入口腔,接着穿破左脸颊后,击中在他身边的沈比利的右肩。汤姆虽然大难不死,但吓得魂飞魄散,伤好后再也不回战场了,而沈比利也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后方休养。
沈比利重新回到战场后才知道,打伤他的人居然是土耳其派出的一名王牌狙击手。此人叫阿布都尔,他有着深褐色的眼睛,浓黑的眉毛下是老鹰般敏锐的目光,薄薄的嘴唇上生着一只大鹰钩鼻。他的狙击点上盖的是一条涂成黄、绿、褐色的毡子,他的军帽、面孔及双手上全涂满了泥土,他整个人暴露在外的只有一双眼睛和一只黑洞洞的枪口。他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奥斯曼近卫军狙击手,倒在他枪口下的有俄国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还有阿拉伯人。奥斯曼帝国苏丹哈密德二世曾亲手为他颁发勋章。他的步枪被近卫军士兵们尊称为“死亡之母”。当他一出现在战场上,澳大利亚人就感觉到生不如死。被他狙杀的人日益增多,甚至连澳大利亚第1师师长布里基斯少将也被他击中,大量流血而死。澳军士兵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做“可怕的阿布都尔”。
世界十大步枪之NO.1 ——俄罗斯AK-47突击步枪
AK-47突击步枪属于自动步枪(半自动),7.62毫米口径,发射7.62×39毫米M1943型中间型威力枪弹,由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保险/快慢机柄在机匣右侧,可以选择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发射方式,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AK-47枪身短小,射程较短,火力大,射击距离保持在近战300米,适合短兵相接。AK-47结构简单,分解容易,容易清洁和维修,操作简便,经久耐用。其枪机动作可靠,即使在连续射击时或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枪内时,它的机械结构仍能保证它继续工作,可在恶劣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性能。因此AK-47早在20世纪40年代便闻名遐迩,成为当今世界上数量最多、装备最广泛的突击步枪,有超过5000万支AK改进型及仿制品在各国服役。但由于该枪定型较早,且发射的是7.62毫米的中径弹,导致后坐力偏大,枪口上跳严重,尤其是实施连续连发射击时,精确度远不能与现代小口径步枪相比。
阿布都尔的可怕还不仅仅是他的枪法,此人还是个异常冷静而又心思缜密的人。当他的上司为他庆功的时候,他丝毫没有一丝欣喜,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大敌还活着。
沈比利重新回到战场后,开始了复仇似的狙杀。这正给阿布都尔创造了寻找到他的条件。他像一个精明的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每当一个土耳其士兵被一枪爆头后,他就赶往现场进行调查。他会询问旁边的士兵死者中枪时所在的位置,再从子弹的入口和出口来确定弹道轨迹。几天后,阿布都尔勘察了许许多多的“案发现场”后,向他的长官报告说,对方高手的狙击点就设在切森高地上,确切位置已被他发现,他保证,将在明天日落前将敌人干掉。
一场巅峰对决正式开始!
一个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正在使用M16A4
第二天,沈比利根本不知道他的狙击点已经被对手发现,还是和他的观察员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进入了自己的狙击掩体。这天,他的一个战友非得要在他们的位置试试手气,因为这个地点视野最开阔,可以比其他的狙击点看到更多的对方阵地。这家伙将枪眼前的障碍物挪开,枪口伸出去,看到目标后就开了一枪。那人应声而倒。
但是,阿布都尔并没有开枪。因为他知道,那个开枪的已经把半个脑袋探出来的人不可能是那个高手。
沈比利的战友打了一枪以后就走了,于是观察员开始了他的瞭望工作。观察员发现今天沈比利的精神不是太好,抱着步枪一边打哈欠一边伸懒腰。
就在沈比利打了十几个哈欠后,观察员突然失声道:“天啊!快来看!”
世界十大步枪之NO.2——美国M16突击步枪
M16自动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换装的第二代制式步枪,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列入部队装备的小口径步枪,由美国著名的枪械设计师尤金·M·斯通纳设计,1964年开始装备美国空军。一直想超越俄AK47的美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小口径步枪的探索工作,而1960年的越南战争,则加快并催生了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二的M16系列,包括M16式、M16A1式和M16A2式、M4A1式、M16A3式、M16A4式几种型号。
M16使用北约标准的5.56毫米口径弹药,是1967年以来美国陆军使用的主要步兵轻武器,更是同口径枪械中生产得最多的一个型号,对20世纪后期的小口径浪潮起到了带动作用。但早期的M16口碑远不及AK47,可靠性指数较低,射击时经常卡壳,在风沙、沼泽等恶劣环境中容易出故障,因此很快更新换代。M16主要有三代:第一代是M16和M16A1;第二代是M16A2;第三代是M16A4。M16A4成为21世纪初美伊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标准装备,M16A4与M4卡宾枪的结合使用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M16A2。
沈比利快速地反应过来,接过望远镜按观察员示意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张涂满泥土的脸,鹰钩鼻,两只大眼睛,还有一个黑洞洞的枪口。
沈比利知道,这就是那位高手!
他欣喜地拍了观察员一下:“真是老天帮我!”
他说得没有错,前面有那么多的土军阵地,阿布都尔又隐蔽得那么好,但还是一下子就被观察员发现了。
“当心点,”观察员说道,“他的眼睛就像老鹰一样,而且他正盯着我们这儿。”
沈比利嘀咕了一句:“看谁先死!”
他说完,就侧着身子将枪眼前的障碍物慢慢地挪开寸许,这样即使敌方开枪也打不到他。阿布都尔并不知道沈比利已经发现他了,他的手指已扣住扳机,准备障碍物再挪开一点点时就开枪。就在此时,沈比利的枪口喷火了,子弹正中阿布都尔的眉心。
高手对决,只需要一招!
当土耳其军队听到自己方面的王牌狙击手被打死之后,如同炸开锅的蚂蚁,四处寻找沈比利,并且动用了大炮轰炸沈比利所在的掩体,想要让沈比利升天。第一发炮弹落在了离狙击掩体不远的地方,机灵的沈比利察觉到苗头不对,赶紧叫上观察员,两人迅速撤离,土耳其人的算盘再次落空了。
但是,沈比利的传奇战绩并不能扭转协约国在加里波利战役失败的命运。1915年年底,沈比利随澳军撤离了加里波利海滩。在离开前线后,美国合众社记者采访他在狙杀敌军士兵后的想法,他回答道:“我对杀人这件事并不感到内疚,因为土耳其人一直也想把我干掉,只不过让我占了上风。略微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对手不是德国人而是土耳其人。因为我觉得土耳其人也都是好汉,他们打起仗来十分勇敢。”
一战结束十二天后,沈比利退役,返回了澳大利亚的家乡。1943年5月19日清晨,年仅57岁的沈比利被人发现穿着破旧的睡衣死在他租住的廉价旅馆里,死因是动脉血管破裂。
沈比利死后,他的遗体被埋在了布里斯本的Lutwyche 墓地,他的身边是他在第31步兵营和第5轻装骑兵团的几个战友,墓前的一棵宽叶大树为他遮挡昆士兰的炎炎烈日。他的事迹渐渐被 人淡忘。直到1993年澳大利亚军史专家Brian Tate在布里斯本的报纸Courier Mail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沈比利的文章“The Assassin of Gallipoli”之后,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澳新军团里曾经出过这样一位英雄。他的家乡人民为他立了塑像。他去世的地方304 Montgomery Rd,West End今日已是电脑维修店,门前设立了一块铭牌,以告知世人曾经有过这么一位英雄人物在此逝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