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伦勃朗外,荷兰风景画大师都不像鲁本斯那样,是从表现深刻的宗教、道德、人类题材转化而来的。这些荷兰画家几乎不画别的东西,他们的灵感直接来源于对土地的热爱,来源于对土地风貌变化不息的天然好奇心——也就是对大地风貌的神往,这就是当时的另一个特点。他们观察风景变化,观察其广阔的远景和开旷的天空,也观察河流和运河、树木和风车、田地和桥梁;他们把这些都忠实地记录在数不清的小幅写生中,也记录在完整的油画中。
60. 扬·凡·戈因作《莱顿风光》,1643年,木板油画,39.8×59.5厘米,慕尼黑巴伐利亚州立美术馆藏
其中有一些,如扬·凡·戈因,孜孜不倦地为他的家乡莱顿周围的低洼沼泽河流地作画,当他在田野里走得更远时,他就寻找曾一遍遍画过的相似图景,而只对无边的天空作一些变更(这部分最大时可能占去整个画面的7/8)。他设法使广阔的天空与一小片土地保持一致,于是就把画统一在灰褐色的基调中,好像天永远是灰蒙蒙的。只在他艺术生涯的后期,当所有荷兰画家都使用较鲜艳的色彩时,凡·戈因才让云彩散开,蓝色的天空于是照亮绿色的树,照亮轻快河流上的船帆,照亮小船中穿着花衬衫的人。他知道只要使色彩协调就能把它们糅合在一起,这样鲜红就不会太刺眼,淡蓝也不会变得失去控制。相反,颜色可以用来帮助表现各部分在空间的精确位置。其他画家也同样为如何在云彩飘浮的天空下、平坦广阔但毫无特色的地面上准确地放置各部分形象而伤透脑筋,因为在那种地方,只有远处教堂的尖顶可以把人的目光吸引一会儿,直到像一根中轴把其他东西都平衡在它的周围。
61. 尼古拉·普桑作《弗希人的葬礼》,1648年,画布油画,116×175厘米,巴黎卢浮宫藏。(www.xing528.com)
62. 克劳德·洛兰作《风景及以撒、利百加的婚礼》,1648年,画布油画,149×197厘米,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在鲁本斯和这种显然是平淡、简单、松散、写真而自然主义的风景画之间,还有许多不同种类,其中有些比较有力,如雅科布·凡·雷斯达尔(Jocob van Ruisdael)的风景画;有些比较浪漫,如伦勃朗的;有些想象力丰富,如赫库勒斯·塞盖尔斯(Hercules Seghhers)的;有些则含情脉脉,如阿尔伯特·寇普(Aelbert Cuyp)的。对所有这些大师来说,土地本身就是灵感,他们先亲身体验自然,回画室后把这最初的感受变成绘画,用这样的方法来探寻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