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介绍
在模拟仿真生产环境下完成灰色链霉菌发酵生产链霉素的工艺控制。要求:
1.熟悉工业上生产链霉素的方法。
2.学会次级代谢产物链霉素发酵过程控制的一般方法。
3.能进行本产品生产所用的仪器仪表使用、保养以及处理常见的故障。
二、任务分析
灰色链霉菌以糖或糖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抗生素。灰色链霉菌在下述条件下产生链霉素:对细胞足够的供氧;存在低浓度无机磷酸盐;足够的葡萄糖和足够高浓度的含氮物质。
在发酵培养基上,链霉素的发酵分三个阶段。生长阶段:菌丝形成,需氧量极大,在两天内形成链霉素不多;成熟阶段:菌丝及重量保持稳定,葡萄糖及其他碳源在培养基中消失,形成链霉素;老化阶段:有许多链霉素形成,然后链霉素产生停止,浓度下降,pH上升,菌丝自溶,需氧量减少,此时停止发酵。
发酵准备一般要经过操作前准备、生产操作和准备结束的清洁清场。
三、相关知识
次级代谢发酵过程控制的一般方法;初级次级与次级代谢之间的关系。
四、任务需要的材料
1.菌种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AS 4.1095(链霉素产生菌,中国菌种保藏中心)。
2.试剂和器材 葡萄糖;蛋白胨;黄豆饼粉;淀粉;CaCO3;(NH4)2SO4;三角瓶(50ml,100ml,250ml,500ml);培养皿;恒温摇床;冷冻离心机;5L发酵罐等。
五、任务实施
(一)操作前准备
1.操作人员按《生产区人员更衣规程》进行更衣。
2.检查发酵工作操作间是否有清场合格标志,并在有效期内。否则按清场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场并经QA人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清场合格证,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将“清场合格证”附入批生产记录。
3.检查设备是否有“合格”、“已清洁”标牌,并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正常,方可使用。
4.根据“批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到菌种部门领取菌种。
5.挂运行状态标志,进入操作。
(二)生产操作
1.发酵前准备工作
(1)把进气过滤器、补料瓶及可能用到的各种插针在高压锅内灭菌。
(2)打开水、电、空压机。
(3)打开发酵罐总电源。
(4)校正pH电极,之后插入发酵罐内。
(5)将提前配好的培养基放入罐内,并加入消泡剂。
2.发酵过程
(1)灭菌:按《5BG2A发酵罐灭菌操作规程》进行。(www.xing528.com)
(2)接种:将20ml种子培养液接种于装有2 000ml发酵培养基的5L发酵罐中。于28℃恒温摇床,200转/分,培养3~4天,进行链霉素发酵。
灰色链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但其生产抗生素的最适温度为28℃。
(3)补料:补料时在火焰保护下插针,需加酸时禁止采用HCl(对不锈钢有腐蚀性)
(4)取样:用取样插针,用罐压压出。插针插入后,打开通气,关闭尾气。
(5)放料:放料前,务必先要关闭温度和转速,确认面板显示“OFF”。
3.清洗。
4.关机 在关闭电源前,确认温度和转速处于“OFF”状态。电源关闭后,及时关闭冷却水。发酵罐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一般保持一定体积的清水。
5.发酵液预处理 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在低温条件下5 000转/分离心10分钟,上清即为含有链霉素的样品,取上清待测。
如果不进行链霉素的分离纯化,可直接对发酵液进行抗生素抑菌实验和纸层析生物显色分析鉴定。
(三)生产结束
1.发酵结束后,关闭设备所有开关,关闭总电源。
2.填写《发酵生产批报(发酵罐)》。
3.按《发酵间清场操作规程》对设备、房间进行清洁消毒。
4.填写清场记录,经QA检查员检查合格,在批生产记录上签字,并签发“清场合格证”。
(四)标准操作规程
1.发酵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2.发酵罐标准操作规程。
3.发酵间清场操作规程。
六、归纳总结
(一)生产工艺管理要点
1.能按照GMP规范组织生产,协调各工序的工作组织生产、质量控制。
2.采用发酵液中还原糖测定的方法测定发酵液总糖或还原糖的含量,以便了解发酵过程中总糖或还原糖的消耗情况,以确定发酵终点。
3.确定该菌株发酵生产链霉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较优发酵条件,如何对其进行调控。
(二)质量控制关键点
能进行与本车间相关的质量要点控制。
七、拓展提高
1.能对本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较重大的事故隐患提出处理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生产的影响。
2.具有应对事故的处理能力。
3.能起草标准操作规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