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中国抗战胜利后政局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的党的任务是什么?
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教师可提问学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利用时人所画的漫画,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以及蒋介石集团的方针、政策,并利用相关历史图片,讲解美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目的。
二、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问: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中共的领导人,是否应该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到重庆与之谈判?
“双十协定”的内容由学生逐条分析后掌握,教师可点拨学生“和平建国方针与中共七大提出的任务比较”“从谈判讨论的主要内容上能否看出蒋介石的阴谋?”,引起学生思考,并为下一幕政治协商会议作铺垫。
三、政治协商会议
可设计提问:“政治协商会议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什么?国共双方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实质代表谁的利益?”“政协会议的成果有哪些?能真正实现吗?”等。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
利用纪录片讲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统计对比数字进行分析,得出取得战争胜利的因素:正义性,战略正确,民心所向等。
关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的内容,可指导学生列表归纳,做到一目了然。教师还可以播放有关影视片,使学生加深印象。
小结: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阴谋消灭人民革命力量,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在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扶持下,公然发动内战,与人民为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失败,以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式进行斗争,取得了战争的初步胜利。历史证明,只有依靠人民,革命才会胜利。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美国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
3.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谈判的背景
2.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3.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三、政治协商会议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2.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和作战方针
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伪“制宪国大”;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难点: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学习《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就,以及内战爆发的时间。
一、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
采用阅读法与谈话法形式,教师补充材料,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提问:“‘制宪国大’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召开的?其中心议题是什么?”“《中华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国人民对此的反应如何?”“为什么称这次会议为伪‘国大’,宪法为伪‘宪法’?”等。教师在归纳概括时要把握住三点:一是召开国大的中心任务是把蒋介石内战、独裁、卖国等路线“合法”化;二是通过“宪法”的形式确认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三是会议的召开违背了政协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拒绝参加会议,不承认通过的所谓“宪法”。因此,有伪“国大”、伪“宪法”之说。蒋介石的做法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在说明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漫画《二十年江湖独脚戏》的含义得出。
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教师列出表格“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及制造血案简表”,由学生阅读后填写,可由学生联系课外知识讲述一二件事例,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选材的能力。教师在概括归纳内容时要讲清楚四点:一是“第二条战线”是指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战场上军事反蒋而言,是另一种斗争手段;二是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镇压民主运动,制造一系列血案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三是爱国学生为中坚力量;四是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
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提出问题:“民主党派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同蒋介石集团决裂?”“蒋介石集团取缔民主党派的目的是什么?”“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对解放战争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归纳时要注意讲清两点:一是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制造一系列血案,使民主党派认清国民党的反动本质,逐渐放弃了“中间路线”,积极进行反对独裁统治和内战的斗争;二是各民主党派的成立及中国民主同盟的重建,中国民主同盟重建的目的,说明民主党派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赞成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四、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分两个层次进行分析思考。第一层次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及影响。第二层次是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原因及表现。
分析《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主要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漫画《反对蒋介石卖国》,通过分析漫画的含义,理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危害。
分析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原因及表现时,可由学生先分析统计资料,然后进行归纳概括。利用相关历史图片和时人所画的漫画讲解通货膨胀,增强学生的形象认识。教师要强调说明: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无法克服,而且会日益加剧的,国统区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日益强烈。
小结:
本课从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介绍了蒋介石集团的腐朽黑暗,说明了蒋介石集团已丧失民心,揭示了它的统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赞成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第二条战线对解放战争的支持,说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一、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
1.国民党“制宪国大”的召开
2.“制宪国大”的破产
3.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
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历史意义(www.xing528.com)
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l.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
2.中国民主同盟的重建
3.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决裂
四、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1.《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2.国统区经济危机空前严重
第三节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战略决战的胜利。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进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1)抗战时期推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是否需要调整?(2)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对以后的作战有什么影响?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掌握1947年土地改革的政策和总路线,并利用相关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土改的作用和成效。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已经日趋完善和成熟,认识土改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教师还可以紧扣“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太平天国纲领和三民主义思想中的类似内容,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时间概念。引导学生回忆解放战争第一年的内容,哪些是有利于人民解放战争的。利用纪录片《战略反攻前的国共实力对比》,由学生归纳战局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内容,分清“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的地理范围,了解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运用教材《南线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示意图》,讨论战略主攻方向的选择。在了解各解放区战略反攻的成效基础上,认识战略反攻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三、战略决战的胜利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示意图》,并由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料归纳战役前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讲清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战略决战的结果和意义,分析讨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小结:
结合板书做小结。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立足人民,依靠人民的政策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战略反攻和战略的决策和胜利,说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2.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三军挺进中原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对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情况略作回顾,向学生提问:“进入1949年,战争的进程对国共两党的影响如何?”让学生明确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已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
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有关视频资料或自己补充说明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局势:蒋介石集团军事败局已定,企图再次欺骗群众,假意和谈,重拾军备。美国政府重新审查自己的对华政策,采取了支持桂系李宗仁取代蒋介石,由李宗仁出面同共产党和谈,企图划江而治。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后又提出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戳穿了国民党假和谈的阴谋。围绕“和谈”展开的斗争,说明共产党善于把握时局,具有争取革命彻底胜利这一关键环节的革命胆略和魄力。
讲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时,教师可以利用有关纪录片或课文,引导学生从毛泽东的报告内容出发,分析工作重心转移的条件和目的,认识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作了准备。
讲述北平和平谈判时,教师可以演示相关历史图片,结合国共争取“和平”的方针和斗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蒋介石的“引退”,李宗仁和谈的目的,中共的主张。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谈判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其假和谈的骗局彻底暴露,美蒋反动势力“守江谋和”的图谋终成泡影,这充分说明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虚伪性。
讲述渡江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时,教师可利用纪录片或有关历史图片,指导学生学习。
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并归纳这些行为产生的恶果。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历史图片进行总结。再总结出导致国民党战场失败的原因,从中分析中共会在战场上迅速取胜的原因。经过国民党迅速败亡的原因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得民心,得天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立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坚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一定会强盛。
小结:
结合板书作小结。结合教材上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报告的内容节选,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革命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为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内容作铺垫。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
1.国共争取“和平”的不同方针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北平谈判及国民党假和谈阴谋被揭穿
4.渡江战役及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1.国民党反动统治
政治孤立
军事溃败
统治腐败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理论指导
人民支持
3.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