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拳击运动:运动性损伤及预防

拳击运动:运动性损伤及预防

时间:2024-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拳击运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项目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运动性损伤。在我国,也因拳击的伤害事故而使其中断。在训练和比赛时的鼻出血是拳击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鼻部被击打后可发生鼻黏膜微血管破坏而引起的鼻出血,长期受到重击还可引起鼻子变形。由于机能的破坏,拳击运动员失去定向力,摔倒并失去知觉。

拳击运动:运动性损伤及预防

拳击运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项目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运动性损伤。尤其是在古代,拳击运动职业化特点使其变得异常残酷,易造成拳击创伤,拳击发展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后来业余拳击制订的规则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才使业余拳击运动走上正轨。在我国,也因拳击的伤害事故而使其中断。1958年,由于体育运动的“大跃进”,各省市为了在第一届全运会上“放卫星”作贡献,盲目发展拳击运动,出现了不少伤害事故,于是暂停了拳击运动在我国的开展。直到1986年3月,国家体委才正式恢复了拳击运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使拳击运动走上安全、健康发展的道路。

拳击运动激烈对抗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其必然要出现一定的创伤,这是每一个从事拳击运动的人所必须面对的。如何来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和创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拳击比赛和训练中出现受伤的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在准备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是主要的受伤原因。另外还包括拳击运动员对损伤的严重性与预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不够,实战训练与比赛的组织工作不严密,方法不当,运动员情绪不佳、体力不足,或因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有伤病情况等。还有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扩散,造成肌肉不协调,动作僵硬、不熟练,器材不安全、场地不平整、运动鞋不合脚等,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也会导致受伤,两个选手的水平相差较大等也是容易引起受伤情况发生的原因。

人体某部位遭受钝性暴力作用而引起该处及深层组织的闭合性损伤,称为挫伤。其主要表现为:轻者局部仅有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重者可因皮下出血形成血肿或淤积,疼痛和功能障碍都较明显。对于没有骨折的挫伤,可在受伤时立即冲凉水或者用冰块等冰覆受伤部位,防止肿胀。

拳击运动员常在实战中或在打沙袋练习时,最容易发生第一指骨、腕骨和掌关节挫伤和掌骨骨折。其原因往往是手指缠绷带的方法和拳击技术不正确。并且,多数是因为运动员出摆拳击打时,没有用拳峰击打,而是把拇指掌关节当作击打的着力点,故造成第一掌骨骨折。

为此,训练中教练员要提醒运动员正确的使用护手绷带,充分做好手指关节的保护,提高击打的效果和安全性。缠护手绷带时应注意,不要缠得过紧,要使手指有适当的活动余地,缠得过紧反倒容易受伤。但手腕部分可缠得紧些,这有利于击打用力和防止受伤。对于骨折应立即到医院就医,自己不得随便乱动。另外,要加强对技术的纠正,不断提高技术的规范化和熟练程度。

受钝物打击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撕裂,伤口边缘不齐,称为裂伤。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方运动员使用前臂直接击中对方鼻骨或鼻骨撞到对手的前臂尺侧或鹰嘴所造成,也有的是双方运动员的头部互相撞击造成的。为避免头部受伤,在训练时要强调运动员佩戴头盔,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再进行训练。一旦受伤后要立即就医治疗并及时止血。

在训练和比赛时的鼻出血是拳击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鼻部被击打后可发生鼻黏膜血管破坏而引起的鼻出血,长期受到重击还可引起鼻子变形。(www.xing528.com)

鼻出血时把头后仰,用拇指和示指在鼻翼外面相对压迫(伤者用口呼吸)数分钟,一般可止血。有条件时,可用浸过肾上腺素或麻黄碱的消毒脱脂棉卷成小卷轻轻塞入流血鼻孔内,再在鼻翼外稍加压迫,则止血更佳。另外,额头部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亦可止血。

耳廓挫伤的原因主要是被对方的摆拳或平勾拳直接击中耳廓引起的局部血肿。耳廓的皮下组织少,血管表浅,在受击打时,极易发生血肿。同时由于耳廓的大部分支架是耳廓软骨组成,耳部的皮肤都紧贴在软骨膜上,血肿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耳廓软骨炎,严重者可导致耳廓畸形。在运动员耳廓受伤时可用冷敷或用绷带加压包扎,制止皮下继续出血淤肿。

在拳击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运动员被重击后瞬间休克的现象。人体休克时,身体的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会造成血压降低,脉弱而急,呼吸浅,其特点是定向力丧失,面色苍白,神志完全或部分丧失。

当运动员被击打倒地时,不可去拉或立即叫醒他,应叫他安静地仰躺着,观察1~2分钟。如运动员自己不能恢复神志,要立即在防震保暖的情况下急速送医院就诊。但大多数被击昏的运动员,不需要特殊处理短时即可恢复。当然,击昏本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创伤,而且也是精神创伤,因此需要安静的休息环境以及教练员和队友们的安慰。

下颌部受击而发生的击昏,很少因脑震荡所引起。这是由于分布在内耳的大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的结果,是小脑及脑干(红核)的反射现象。由于机能的破坏,拳击运动员失去定向力,摔倒并失去知觉。

颈部两侧受击而发生的击昏,很明显是由于颈动脉窦受打击,反射性地引起了脑血液循环的一时性障碍,引起脑血管供血不足,产生昏迷休克。运动员此部位被击多是由于没有抱好拳击的基本姿势,下颌过高、两拳过低造成的。尤其是新运动员颈肌明显无力,防守姿势和动作有明显错误时发生率较高。

左右肋部受击时也会出现击昏,这是由于该部的内脏器官(肝、脾)的内感觉器受累,引起明显的一时性血流动力过程破坏的缘故。左右肋部受击倒地多为上勾拳或直拳击打肋部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