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点心理操纵术-快速洞察他人心理

学点心理操纵术-快速洞察他人心理

时间:2024-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菲特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人,彼此只闻其名,不识其人,两人之间甚至还有很深的偏见:盖茨认为巴菲特固执、小气,靠投资发财,不懂时代先进技术;巴菲特则认为盖茨不过是运气好,靠时髦的东西赚了钱而已。巴菲特多次公开说,此生最了解他的人就是盖茨;而盖茨尊称巴菲特为自己人生的老师。母亲的话让盖茨清醒了许多,决定熟悉一下这位大他25岁的前辈。这出乎巴菲特的意料,心里不由对盖茨产生了好感。

学点心理操纵术-快速洞察他人心理

人们会以貌取人,会用第一眼收集到的信息来判断一个人。为了迎合他人的这种直觉判断,我们要尽量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但是当我们判断他人的时候,又要尽量规避这个判断人的“印象误差”。如果仅仅凭借第一眼,或是道听途说就给一个人下结论,显然是不客观的。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H?凯利在1950年做的一次实验中告诉学生,教经济学的教授有事要做,故暂请一位研究生代课。他对两组学生介绍说,该研究生是个既好学又有教学经验和判断能力的人。然后对其中一组学生说,此人为人热情;对另一组学生却说,此人比较冷漠。

介绍之后,凯利让这位代课教师在两个组分别主持了一次20分钟的课堂讨论,然后,再让学生陈述对他的印象。实验结果发现:

(1)两个组的学生对代课教师的印象大相径庭:一组认为老师有同情心、体贴人、有社会能力、富有幽默感等,另一组却认为老师严厉、专断。这表明,两个组的学生对老师的印象都夹有自己的推断成分在内,或由热情的特点推断出一系列优点,或由冷漠的特点推断出一系列缺点。

(2)两个组的学生对老师的印象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发言行为:对老师印象好的那组积极发言者达56%,而印象不好的那组积极发言的只有32%。(www.xing528.com)

由此可见,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对他人的认识,而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又受到第三者的影响——他人的描述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测,便形成了你对一个陌生人的认识。这就是偏见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抱着偏见与某人相处时,你很难发现他的“庐山真面目”。

15年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世界第二富翁沃伦?巴菲特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人,彼此只闻其名,不识其人,两人之间甚至还有很深的偏见:盖茨认为巴菲特固执、小气,靠投资发财,不懂时代先进技术;巴菲特则认为盖茨不过是运气好,靠时髦的东西赚了钱而已。但是,后来他们成了商场上不多见的莫逆之交。巴菲特多次公开说,此生最了解他的人就是盖茨;而盖茨尊称巴菲特为自己人生的老师。

这种转变起源于他们在1991年春天的第一次很重要的交往。那天,盖茨收到了一张邀请他参加华尔街CEO聚会的请帖,主讲人就是巴菲特,他不屑一顾,随手丢到一旁。盖茨的母亲微笑着劝儿子:“我倒是觉得你应该去听听,他或许恰好可以弥补你身上的缺点。”母亲的话让盖茨清醒了许多,决定熟悉一下这位大他25岁的前辈。

会议室,同样在臆测中对盖茨抱有偏见的巴菲特见到盖茨后,傲慢地说:“你就是那个传说中非常幸运的年轻人啊?”盖茨是以一颗真心来结交巴菲特的,因此他没有针锋相对,而是真诚地鞠了一躬,“我很想向前辈学习。”这出乎巴菲特的意料,心里不由对盖茨产生了好感。

离会议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巴菲特和盖茨有意坐到了一起,一个讲述,一个倾听,彼此聊到自己的童年和对世界经济的看法。两人惊异地发现,他们有太多的共同点,都是白手起家、热衷冒险、不怕犯错误……不知不觉中,时间溜过去一个多小时,意犹未尽的巴菲特被催促着来到演讲台上,他的开场白竟然是:“在开始讲话之前,我想说的是,今天我第一次和比尔?盖茨交谈,他是一个比我聪明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