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的产生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和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审美思想的差异,西方学者追究宇宙的起源,探索万物本质,诘问人生目的,重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探索哲理,为从知而追求学术,并无太多的实用目的。中国传统哲学总是从人的关系和人物的内在联系中去思考社会伦理关系是否正确,即使有时也谈天说地,其目的也在于“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其次,两者的差异还在于历史文化、审美情趣的不同。中国美学如中国古典的文论《文心雕龙》、《文赋》等等,还有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追求的都是一种和谐、写意之美,即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保持各要素的和谐统一关系,而非冲突矛盾激烈斗争。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一种内心静谧淡泊的心神境界,而不是刨根问底的追求一个必然。西方美学可以说是悲剧的美学,悲剧与崇高是一个系列的美学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保持一种冲突对立相互矛盾相互斗争不妥协的激烈状态。崇高和和谐可以统一起来,因为崇高悲剧只是一个过程,她发展的最终的倾向或结果是和谐,万事万物的矛盾斗争对立最终都要走向和谐统一。
中西方美学思想的这些差异在建筑、绘画、音乐、雕刻、戏剧、文学及诗歌等表现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www.xing528.com)
比如建筑,中国的建筑皇城追求的是一种对称高贵和谐,在人世间的享乐;而西方建筑比如教堂,其尖顶结构追求的是彼岸的飞升,并不执著于现世。比如绘画,中国古典绘画技巧讲求意境、写意,追求的是整体感觉,且透视技巧为散点透视,并不要求画面的精确立体感;而西方古典的绘画却是以写生为基础,要求焦点透视,事物的层次、立体感都要凸现出来。比如音乐,中国古典音乐要求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宁静恬美,隐约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变得道德高尚,心无旁骛;而西方的音乐却多为凝重、悲剧性较强的重低音或交响曲,偶尔有给人感觉愉悦欢快的曲子,却难以让人在深层涵养上陶冶性情。比如雕刻艺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并不发达,相比较而言,在西方雕刻艺术从古希腊开始就已经十分发达了,并且对人的肌肉、比例、线条等各方面真实感的要求非常高,成就也很突出。再比如戏剧,中国古代戏剧追求大团圆结局,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如《窦娥冤》;而西方却自始至终以悲剧闻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著名的世界悲剧《哈姆雷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再从文学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发达主要是说抒情言志的传统,大诗人杜甫的《登高》表达的是一种失意后的苦闷心情;而西方的诗歌却是以史诗闻名的,巨著《荷马史诗》流传于世,影响深远。
总起来说,西方的审美情趣偏重于再现客体事物原来的面貌,追求与事实的接近,而中国的审美思想更偏重于主体内心的情感的抒发和表达,重于表现的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