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医执业药师考试药物代谢与化学变化

西医执业药师考试药物代谢与化学变化

时间:2024-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定义: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药物代谢2.研究目的:阐明药理作用特点、作用时程、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3.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化学变化类型(分类)第I相:生物转化药物分子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引入或使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2.目的是改变药代动力学性质,提高活性、降低毒性、方便应用。

西医执业药师考试药物代谢与化学变化

 1.定义: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药物代谢

 2.研究目的:阐明药理作用特点、作用时程、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

 3.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化学变化类型(分类)

第I相:生物转化(官能团的反应)

  药物分子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引入或使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羟基、羧基、巯基、氨基等)。

第II相:生物结合(结合反应)

  I相的产物与体内内源性分子(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谷胱甘肽)共价键结合生成水溶性的物质,排出体外。

  九个标题,主要归为:氧化(羟基化)、还原、水解

一、含芳环的药物(氧化)

  芳环的 氧化,生成酚类化合物。一般在立体位阻小的位置

  例:苯妥英

二、含烯键和炔键的药物(氧化)

  氧化为环氧化物,再转化为二羟基化合物

  例:卡马西平

  经环氧化反应(活性成分),再进一步转化为二羟基化合物

三、含饱和原子的药物(氧化)

  1.氧化成羟基

  2.长碳链端基的甲基进行ω氧化生成羧基,ω—1氧化为羟基化合物

  3.羰基α碳:易氧化为羟基化合物

  例:地西泮羰基α碳的羟基化反应

四、含卤素的代谢(氧化脱卤)

  一部分卤代烃与谷胱甘肽结合排出,其余的氧化脱卤,生成活性中间体,产生毒性。

  例:氯霉素二氯乙酰基氧化为酰氯,产生毒性

五、胺类药物

  N—脱烷基,脱胺,N—氧化

  例:普萘洛尔

六、含氧的药物

  O—脱烷基,醇的氧化,酮的还原

七、含硫的药物

  与氧类似,S—脱烷基,硫氧化,硫还原

  例:舒林酸是前体药物,在体内还原生成硫醚化合物,具有活性。

八、含硝基的药物(还原)

  1.硝基经还原生成芳香胺类

  2.中间经过羟胺中间体,可致癌和产生细胞毒

九、酯和酰胺药物的代谢(水解)

  1.酯和酰胺的代谢途径为水解反应

  2.酰胺较酯水解较慢

  3.酯和酰胺的可水解性可用于前药设计

掌握要点:

  ①酶催化下将内源性极性小分子(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谷胱甘肽)结合到药物上或药物经第1相生物转化的产物上

  ②代谢结果是产生水溶性物质,有利于排泄

  ③分两步进行(活化、结合)

  ④被结合的基团一般是羟基、氨基、羧基、杂环氮原子和巯基

  药物结合反应的类型六类(六个标题):

  结合基团:羟基、氨基、羧基、杂环氮原子和巯基

  例1:吗啡的3、6位羟基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苷

  例2:代谢与药物毒性

  新生儿不能使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引起“灰婴综合症”

  例3:白消安的代谢是与谷胱甘肽结合

  谷胱甘肽和酰卤的结合是解毒反应

五、乙酰化结合反应

  1.可经乙酰化结合反应代谢的基团有:伯氨基、氨基酸、磺酰胺、肼、酰肼

  2.结果是:把亲水性的氨基结合形成水溶性小的酰胺

  例:对氨基水杨酸乙酰化代谢

六、甲基化结合反应

  1.特点:降低被代谢物极性和亲水性

  2.参与甲基化结合的基团为:酚羟基(ArOH)、氨基(NH 2)、巯基(SH)

  3.例:肾上腺素,产物为3-O-甲基肾上腺素

基本概念:

研究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了解药物在体内活化、去活化,解毒或产生毒性的过程

指导:①合理的药物设计,②合理用药,③理解药物相互作用

一、药物的生物转化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

 1.药物的口服利用度

  首过效应使生物利用度降低

 2.合并用药—— 药物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来自两个方面:

  (1)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2) 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对另一个药物的影响

  ①酶抑制剂

  使合用的药物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增加,活性增加,毒性增加

  如 西米替丁是酶抑制剂,使华法林、苯妥英钠、氨茶碱、苯巴比妥、地西泮、普萘洛尔、合用使毒性增加,宜选用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

  ②酶诱导剂 反之

  如 苯巴比妥是酶诱导剂,使洋地黄毒苷、氯丙嗪、苯妥英钠、地塞米松等代谢增加,半衰期缩短

 3.给药途径

  有高首过效应的药物,改变给药途径,如美昔他酚将口服改为直肠给药

 4.解释药物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

  如抗癫痫药丙戊酸的代谢产物引起致畸毒性

二、药物的生物转化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1.前药原理

  ①什么是前药:

  是指一些无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在体内经代谢生物转化或化学途径转化为有活性的药物

  ②前药修饰的目的

  前药修饰是药效潜伏化的一种方法,克服先导化合物的种种不良特点或性质

  ③前药修饰的主要用途:

  增加药物溶解度;改善药物吸收和分布;增加药物稳定性;减低毒性或不良反应;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消除药物不适宜性质

  ④前药的修饰方法:

  通常方法:将原药与某种无毒化合物(暂时转运基团)用共价键连接

  (1)成酯修饰

  (2)成酰胺修饰

  (3)成亚胺或其他活性基团的修饰

2.硬药和软药原理

  ① 什么是硬药:具有活性,但不发生代谢或化学转化的药物,很难消除

  ② 什么是软药:具有治疗活性,在体内作用后,经预料的和可控制的代谢转变成无活性和无毒性物质的药物,可减少毒性

  例:抗真菌药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③ 软药与前药区别:

  软药: 有活性,代谢失活为无活性的代谢物

  前药: 无活性,代谢活化为有活性的药物

基本概念:

  1.结构修饰是仅对某些官能团进行结构改变。

  结构改造和优化:用化学的原理改变药物的结构。

  2.目的是改变药代动力学性质,提高活性、降低毒性、方便应用。

  药物结构修饰的影响共7方面

  (克服种种缺点)

  七个标题及标题下的举例(各章中有的例子)

一、改善药物的吸收性能

  例:氨苄西林口服吸收差,羧基制成匹氨西林

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例:氟奋乃静羟基制成庚酸酯或癸酸酯

三、增加药物对特定部位作用的选择性

  例:氮芥引入苯丙氨酸制成美法仑,使其较多地富集于肿瘤组织中

  美法仑

  氟尿嘧啶制成去氧氟尿苷

四、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例:阿司匹林制成贝诺酯

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前列腺素E2不稳定,制成乙二醇缩酮,同时将羧基酯化(注:考纲无此药)

六、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

  双氢青蒿素制成青蒿琥酯

七、消除不适宜的制剂性质

  苦味、不良气味

  例:克林霉素制成磷酸酯,解决疼痛,棕榈酸酯解决味苦

  克林霉素

一、酯化和酰胺化

  1.具有羧酸基(-COOH) 的药物的修饰:

  例:贝诺酯

  既是羧基酯化,又是羟基酯化

  2.具羟基(-OH)药物,修饰方法,以羧酸化合物进行酯化

  例:维生素A(E)做成维生素A(E) 醋酸

  3.含氨基(-NH2)药物的修饰

  以含羧基的化合物进行酰胺化

  例:对氨基水杨酸氨基的酰化

二、成盐修饰

  修饰的作用:降低刺激,增加溶解度

  酸性的多数制成钠盐

  羧酸类、磺酸类、磺酰胺类、磺酰亚胺类、酰亚胺类、酰脲类、酚类、烯醇类

  碱性的可制成盐酸盐硫酸盐

  脂肪胺类、含氮杂环和含氮芳杂环类

三、成环和开环

  例1:地西泮开环修饰,体内闭环产生作用

  例2:维生素B1季铵口服吸收差,开环修饰

  1、β-内酰胺类

  2、四环素

  3、氨基糖苷类

  4、大环内酯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

  2、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多粘菌素

  3、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大环内酯、氨基糖苷、四环素、氯霉素

  4、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利福霉素

基本结构特征:

  (1)含四元β-内酰胺环,与另一个含硫杂环环拼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2位含有羧基,可成盐,提高稳定性

  书(3)和(7):两类均有可与酰基取代形成酰胺的伯氨基。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头孢菌素是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

  酰胺基侧链的引入,可调节抗菌谱、作用强度和理化性质。

  (5)都具有旋光性

  青霉素:2S、5R、6R

  头孢霉素:6R、7R

  (6)头孢菌素的3位取代基的改变,可增加抗菌活性,改变药代动力学性质

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

 (一)青霉素钠

  母核上3个手性碳2S,5R,6R

 1、化学名:(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

 2、性质不稳定:

  内酰胺环不稳定

  酸、碱、β-内酰胺酶导致破坏(www.xing528.com)

  (1)不耐酸  不能口服

  (2)碱性分解及酶解

  (3)半衰期短

  解决办法有三种:

  ①排泄快,与丙磺舒合用

  ②羧基酯化,缓慢释放

  ③与胺成盐延长时间

  (4)过敏反应

  生产过程中引入杂质青霉噻唑等高聚物是过敏原

  过敏原的抗原决定簇:青霉噻唑基

  交叉过敏,皮试后使用!

青霉素的缺点:

  ①不耐酸,不能口服

  ②不耐酶,引起耐药性

  ②抗菌谱窄

 3、发展半合成青霉素(词干西林):

  (1)耐酸青霉素

  6位侧链具有吸电子基团

  (2)耐酶青霉素

  侧链引入体积大的基团,阻止酶的进攻

  (3)广谱青霉素

  侧链引入极性大的基团,如氨基

  半合成青霉素

 (二)氨苄西林

  化学名:6-[D-(-)-2-氨基-苯乙酰氨基]青霉烷酸三水化合物

  4个手性碳,临床用右旋体

  (1)性质同青霉素,可发生各种分解

  (2)含游离氨基,极易生成聚合物(共性)

  (3)具α-氨基酸性质,与茚三酮作用显紫色,具肽键,可发生双缩脲反应

  第一个广谱青霉素

(三)阿莫西林

  化学名:(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 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1、结构类似氨苄西林,苯环4羟基

  2、同氨苄西林,四个手性碳,R右旋体

  3、性质同氨苄西林,可发生分解和聚合,聚合速度快

  4、同氨苄西林,会发生分子内成环反应,生成2,5-吡嗪二酮

(四)哌拉西林

  1、是氨苄西林的4-乙基哌嗪甲酰胺衍生物

  2、在氨基上引入极性大基团,改变抗菌谱,可抗假单孢菌

(五)替莫西林

  6位有甲氧基,对β-内酰胺酶空间位阻,具耐酶活性

二、头孢菌素及半合成头孢菌素类

  比青霉素类稳定、酸稳定、可口服、毒性小

1、头孢噻吩钠

  第一个半合成头孢类

  头孢菌素的代谢:3位去乙酰基,脱水,内酯环

  3位甲基、卤素、杂环可改善药代动力学

2、头孢美唑

  3位是 硫代四唑环

  7α位有 甲氧基,耐酶性强

  7位侧链端头含 氰基

3、头孢羟氨苄

  化学名:( 6R,7R)-3-甲基-7-[(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水合物

  碱性下迅速被破坏

  3-甲基稳定性好、可口服

4、头孢克洛

  化学名:(6R,7R)-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 双环[4.2.0]辛-2-烯-2-甲酸-水合物

  3位取代基为氯、(甲基、乙烯),提高稳定性提高,改善药代动力学性质等

5、头孢哌酮钠

  化学名:(6R,7R)- 3-[[(1-甲基-1H-四唑-5-基)硫]甲基]-7-[(R)-2-(4-乙基-2,3-二氧代-1-哌嗪碳酰氨基)-2-对羟基苯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钠盐。

  3位甲基上引入硫杂环,提高活性、显示良好药代动力学性质

6、头孢噻肟钠

  化学名:(6R,7R)-3-[(乙酰氧)甲基]-7-[(2-氨基-4-噻唑基)-(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 双环[4.2.0]辛-2-烯-2-甲酸钠

  (1)7位侧链α-位顺式甲氧基肟,对酶稳定

  顺式体>反式体40倍,但光照可转化

  (2)7位侧链β位是2-氨基噻唑,可增加对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 第三代头孢侧链共同)

7、头孢克肟

8、头孢曲松

三、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经典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烯、氧青霉烷类、单环β-内酰胺类

  针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解决耐药性

按结构分两类:

 1、氧青霉烷类

  克拉维酸钾

  结构:氢化异唑、乙烯基醚、6位无酰胺侧链

  (1)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作用机制特点:自杀性机制的酶抑制剂,不可逆

  (3)单独使用无效,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如与阿莫西林的复方制剂

 2、青霉烷砜类

  舒巴坦钠

  (1)青霉烷酸,S氧化成砜

  (2)作用特点:不可逆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

  (3)口服吸收少,与氨苄西林1:2混合

四、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特点:单独使用时,受肾肽酶代谢分解失活,需和酶抑制剂西司他丁合用

 2、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

  (1)第一个全合成的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

  (2)N上连有强吸电子磺酸基

  (3)2位甲基,增加对酶稳定性

  (4)副作用小,不发生交叉过敏

结构特征:

  1、十四或十六元的大环内酯

  2、环上羟基与氨基糖形成碱性苷

包括: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

共同化学性质:内酯键、苷键对酸碱不稳定,水解,活性降低

 (一)红霉素

  1、结构特点

  红霉素A B C

  14元红霉内酯环,环内无双键

  偶数碳上6个甲基

  9位羰基

  5个羟基

  3位红霉糖

  5位脱去氧氨基糖

  酸碱不稳定,内酯环水解,苷键水解降低活性

  2、在酸不稳定,易被胃酸破坏

  酸性条件下分子内脱水环合

  破坏反应涉及:6-OH,9位羰基,所以进行修饰,得到半合成衍生物

(二)结构改造后耐胃酸的衍生物(共4个)

  1、琥乙红霉素

  2、克拉霉素

  3、罗红霉素

  4、阿奇霉素

  特点:N原子引入到大环,第一个环内含氮的15元环大环内酯

  碱性增加,对革兰阴性杆菌活性强

  乙酰螺旋霉素:

  16元大环内酯

  是螺旋霉素三种成分的乙酰化产物,对酸稳定

  吸收后去乙酰化变为螺旋霉素发挥作用

  麦迪霉素:

  16元大环内酯

  含A1、A2、A3、A4四种成分

结构特征:

  1、氨基糖与氨基醇形成苷

  2、氨基碱性,可形成盐

  3、多羟基,极性化合物

  4、多手性碳,有旋光性

  5、对肾、耳有毒性(儿童毒性更大)

  6、细菌产生钝化酶(三种),易导致耐药性

 (一)硫酸卡那霉素

 (二)阿米卡星

  1、阿米卡星是卡那霉素引入羟基丁酰胺,突出优点是对各种转移酶都稳定,不易耐药

  2、侧链α-羟基丁酰胺含手性碳,其构型为L(-)型,活性强

  L(-)型活性>DL(±)型>D-(+)型

 (三)硫酸庆大霉素

  是庆大霉素C1、C1a、C2的混合物

  广谱,易产生耐药性

一、盐酸四环素

 1、氢化并四苯基本骨架(四个环)

 4、作用特点及毒性:

  ①羟基、烯醇羟基、羰基与多种金属螯合生成不溶性有色络合物

  钙离子,四环素牙,孕妇儿童不宜服

  ②广谱抗生素、对立克次体、滤过性病毒和原虫也有作用,耐药和毒副作用

  6位羟基除去,得到稳定的半合成四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

二、盐酸多西环素

  6位无羟基(有甲基),稳定提高、广谱

三、盐酸美他环素

  6位无羟基(有甲烯)稳定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练习题

  一、配伍选择题

  A.青霉素钠     B.头孢羟氨苄

  C.头孢克洛     D.头孢哌酮钠

  E.氨苄西林

  1.化学名为(6R,7R)-3-甲基-7-[(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2-甲酸-水合物:( )

  答案:B

  2.化学名为(6R,7R)-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 )

  答案:C

  3.化学名[2S,5R,6R]-3,3-二甲基-7-氧代-6-(苯乙酰氨基)-4-硫杂-1-氮杂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 )

  答案: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