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他以自己的实践首创了中医的“四诊法”,也就是现代中医所说的“望、闻、问、切”,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诊断体系。尤其擅长望诊、切脉。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二.《史记》中有扁鹊的 “六不治”。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形羸不能服;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即六种病人: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人们患病的原因多种多样、疾病的发展转化也极为复杂,而医生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却远远不够。所以针对以下六种病人,要慎重对待:一是狂妄、骄横、不讲道理的人;二是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养生的人;三是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四是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五是身体极度赢弱、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六是只相信鬼神、不信任医学的人。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天人合一,是真正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扁鹊是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所提出的“六不治”不仅涉及到中医的“诊疗观”、“医患观”,也必然触及到中医的“疾病观”。“六不治”体现了扁鹊的治疗思想,即重视预防疾病思想,健康更多依赖平时养生,防微杜渐;提倡加强品德修养,对治疗疾病的影响;
1.中医的“疾病观”:中医是站在整体的高度、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疾病的。人之所以生病,首先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发生不谐调,然后才使各种致病因素有了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一系列生理、心理障碍。因此,人体任何部位出现问题,都是内、外环境不协调的结果——“阴阳失调”。
2.中医的“诊疗观”:中医认为“有诸内必行诸外。”人体与外界存在着经常不断的信息交流,人体内部的病变也必然通过各种途径表现于外。因此,中医诊断疾病,主要是凭借医患之间直接的信息交流,很少依赖复杂的仪器设备;中医属于自然疗法,尽管其治疗手段丰富多彩,但大多取材容易、工艺简单。中医强调:疾病的康复“三分治,七分养。”无论是中药还是针灸,都离不开患者的积极配合。如果病人对医生缺乏起码的信任,不愿意与医生沟通,甚至根本拒绝治疗,则必然使医生的诊疗技能无地放矢,或诊疗效果大打折扣。这大概是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原因之二。
3.曾编撰过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这是祖国医学的极大损失。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有人认为是根据扁鹊的医术,尤其是关于脉诊知识而整理成书的,并且署名扁鹊(秦越人)所著。近代还有人认为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形成了扁鹊学派。(www.xing528.com)
4.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一专多能。比如,他到越国都城邯郸,看到当地妇女患病较多,就在妇科病方面下功夫,当了带下医,治好了许多妇女的多年疾病他到东周都城洛阳,看见当地许多老年人,患了视听力衰退的疾病,就着眼于五官科疾病的研究,当了耳目痹医,治好了许多老人的五官病,使不少老人从耳聋眼花中恢复了健康他到了秦国首都咸阳,看到当地儿童的发病率很高,就研究儿童发病原因,当了小儿医,治好了许多儿童的多发病。 在治学上,扁鹊不满足于一技一法,而是根据客观实际需要,精通一科,兼通数科,做到
由此可见,扁鹊不仅精通内科,还兼通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甚至外科他在诊断上,不仅精通切脉,而且善于望色、听声、写形在治法上,不仅精通针灸,还善于用砭石、熨贴、按摩、手术、汤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