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姓名:郭沫若。
别名:郭开贞。
出生地: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
生卒年:公元1892—1978年。
主要成就:新体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名家推介】
郭沫若(公元1892—1978),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生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体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郭沫若全集》共三十八卷。他的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
【名家故事】(www.xing528.com)
郭沫若生于四川省乐山沙湾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幼年入私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并受到影响。1914年到日本留学,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问世,1918年他最早的新诗《死的诱惑》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著名诗篇。1921年6月,郭沫若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后来他与郁达夫等人编辑创造社刊物《创造季刊》。
1923年,郭沫若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4年至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等。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六部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
1926年,北伐战争如火如荼,郭沫若就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国共合作期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他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全国文联第一、第二、第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
他一生主要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以及世界和平、对外友好与交流等事业。同时进行大量的文艺创作,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一生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大量著作,另有许多史论、考古论文和译著,对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郭沫若全集》。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此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人的支持,并获得了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二十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1988年,在中国科大建校三十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了郭沫若铜像。
【专家品析】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十七卷本,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二十卷)、历史、考古三编,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
【代表作品】
《女神》是郭沫若1919年至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五十七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