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五千年文学家评传中的儒林外史及科举鞭挞

中华五千年文学家评传中的儒林外史及科举鞭挞

时间:2024-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林外史》的写作年代难以确定,但至少下半部是在吴敬梓定居南京以后陆续写成的。《儒林外史》表面上写明代生活,实际上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是《儒林外史》社会批判的主要方面,小说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现了两个被科举制度塑捏得既可怜又可笑的人物──周进和范进。《儒林外史》并没有一个或几个贯穿全书的主角,也没有起始完整的情节。

中华五千年文学家评传中的儒林外史及科举鞭挞

【生平简介】

姓名:吴敬梓

别名:敏轩、粒民。

出生地:安徽全椒。

生卒年:公元1701—1754年。

身份:文学家。

主要成就: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又极具个性的讽刺小说艺术

【名家推介】

吴敬梓(公元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二十年的时间,直到他49岁时才完成。

【名家故事】

吴敬梓23岁时,继父去世,于是引来了一场家庭的财产纠纷,这件事不仅刺激了吴敬梓,使他看清了封建社会家族伦理道德的丑恶本质,认识了那些衣冠楚楚的豪绅人物的虚伪面目,使他和那些倚仗祖业和门第做寄生虫的庸俗人物分道扬镳。作为缙绅阶级的叛逆,于是他开始挥霍遗产,30岁以前,就将田产房产都消耗光了。(www.xing528.com)

在家乡舆论的压力下,吴敬梓再也不愿在全椒生活下去,在33岁时移家南京,开始了他的卖文生涯。36岁那年,被推荐参加了预试,心灰意冷的他托病推辞,甘愿过贫困的生活,一直到最后客死在扬州。《儒林外史》的写作年代难以确定,但至少下半部是在吴敬梓定居南京以后陆续写成的。此外,吴敬梓一生还写了不少诗、词、文、赋,部分结集在今存的《文木山房集》中。他晚年著有《诗说》七卷,但未保留下来,那些作品的价值和影响都远远不能和《儒林外史》相比。

《儒林外史》表面上写明代生活,实际上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不堪救药,以及城乡下层人民在这种社会秩序下灵魂被歪曲的样子。吴敬梓揭发了这些丑恶的人物和他们的关系,并通过具有说服力的艺术形象揭露了造成这些人物的社会制度,因而他的讽刺就给了封建社会以有力一击,小说也宣泄了他对善良人物的诚挚深厚的爱心,表明了艺术家爱憎分明的态度。

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是《儒林外史》社会批判的主要方面,小说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现了两个被科举制度塑捏得既可怜又可笑的人物──周进和范进。周进应考到60岁,胡子已经花白了,还是一个老童生,只得到薛家集去教村塾,受尽了新进秀才梅玖的奚落和举人王惠的卑视,最后连个教书的饭碗也保不住了。当他由于偶然的机会,去参观省城的贡院时,半生蕴蓄的辛酸逼使他不由得“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周进的故事侧重于写这个人物发科前后的命运。范进的故事除了描叙他本人的前后遭遇外,更着力于描写他命运的转变中围绕在他周围的人物的表现,吴敬梓在更大的范围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社会各色人等的毒害。20岁起应考不举的范进,垂老才因周进的赏识,考取秀才并中了举,他的妻子、母亲、丈人胡屠户、乡绅张静斋,以及邻里乡党,立刻由憎厌变为谄谀。世态炎凉在这里被吴敬梓刻画得淋漓尽致,并且揭露了那些把八股文视为学问的精华、把科举制度当作道德规范的代表人物的本相。而这些道德家的操守,也只是打秋风、通关节、鱼肉人民、武断乡曲,而且愈贪酷,也就飞黄腾达得愈快。吴敬梓把那些科举出身的上层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抨击,揭出了这个乌烟瘴气的社会的痼疾所在。

吴敬梓不是一位愤世嫉俗的冷酷的作家。他在鞭挞这些社会寄生虫、揭露这个社会之所以有如此卑下的精神状态底蕴的同时,对社会下层的善良人物寄以深挚的同情和爱心。在《儒林外史》中,和尖刻的讽刺相辅相成,作者用酣畅饱满的抒情诗的笔调,歌颂了许多正直仁善的人物,倾注了对他们深挚的爱,这种对善良人物的热烈的爱慕,透露了他对生活的真挚的爱的本性。

《儒林外史》并没有一个或几个贯穿全书的主角,也没有起始完整的情节。由于吴敬梓塑造人物性格的卓越能力,他通过人物之间的辐射,前后人物和事件的呼应,呈现了纷沓的生活的本源状态,揭示了社会关系的本质,从而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专家品析】

吴敬梓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清朝统治者在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度危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儒林外史》是中国叙事文学中讽刺艺术的高峰,它开创了一个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它的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崩溃期的十九世纪后半叶尤其显著。晚清长篇小说,凡稍能吸引读者注意的,没有一种不受它的影响。《儒林外史》和比它稍晚的《红楼梦》,标志着中国长篇小说从内容到形式的成熟。《儒林外史》摆脱了传统小说才子佳人的香艳俗套,全书没有一个爱情故事,只依靠对生活和人物性格的真实的艺术塑造,取得巨大的生命力。

【代表作品】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