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居易诗作:诉民疾苦,脍炙人口

白居易诗作:诉民疾苦,脍炙人口

时间:2024-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守丧,期满后再次应诏回京任职。白居易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白居易诗作:诉民疾苦,脍炙人口

【生平简介】

姓名:白居易

别名:白乐天香山居士。

出生地:河南新郑市(今郑州新郑)。

生卒年:公元772—846年。

身份:诗人。

主要成就: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名家推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名家故事】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被罢校书郎,撰《策林》七十五篇,作《观刈麦》、《长恨歌》、《池上》等诗篇。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任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守丧,期满后再次应诏回京任职。(www.xing528.com)

白居易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江州刺史。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此时的白居易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百姓?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自己的身心?”他是用酒来和劳动进行结合的。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他的诗歌强调了语言质朴通俗;议论直白显露;写事绝假纯真;形式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才算达到了极致。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坡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的情感,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专家品析】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很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也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代表作品】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