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种高效的魔芋组培苗管理方法

一种高效的魔芋组培苗管理方法

时间:2024-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魔芋组培苗的栽培管理魔芋组织培养阶段的生态系统实质上是以培养基中的糖类为主要碳源的异养生态系统,经过异养和自养的混合阶段,转移到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能量的光能自养的生态系统的过程。白魔芋组培苗在连续32℃以上高温大量死亡,而花魔芋较耐高温,但在7~8月份高温季节移栽,也常因为病害严重而死亡。

一种高效的魔芋组培苗管理方法

(三)魔芋组培苗的栽培管理

魔芋组织培养阶段的生态系统实质上是以培养基中的糖类为主要碳源的异养生态系统,经过异养和自养的混合阶段,转移到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能量的光能自养的生态系统的过程。通过组培得到的再生植株,移栽前后的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无菌、富营养、高温、恒湿的生态环境转入开放的自然环境中。可通过炼苗、培养土的选择、合理的移栽方法和温湿度控制、防病防虫、栽培管理等技术措施,创造适宜的组培苗生长发育环境,以实施魔芋组培快繁技术的实际应用。

1.组培苗的出瓶及炼苗

魔芋组培快繁可通过调节愈伤组织的生长分化期控制成苗,把组培苗的移栽、生长发育安排在最合适的生态环境下,使组培苗有较长的生长期,收获较大的球茎。一般最适宜的移栽时期是4月中旬到5月中旬,组培苗有较长的营养生长期(约120天),有利于球茎膨大; 6~7月份高温下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很低; 8~9月份移栽的组培苗生长后期需移进温室。应根据快繁的目的和要求调节控制组培苗成苗时间,也可以利用组培苗进行离体培养在瓶内形成试管小球茎的方法快繁。

魔芋组培苗在苗高4~5厘米、根系3~5根、根长2厘米以上即可炼苗出瓶。花魔芋的机械组织比较发达,茎秆挺直,在试管内不易徒长,移栽前可以不用炼苗。用一步成苗法得到的组培苗,移栽时一定要带少量愈伤组织切下芽苗。这是因为魔芋芽是叶芽,且仅一片复叶,茎的生长点在叶柄基部内,带一定愈伤组织切下,苗移栽易成活。经过生根壮苗培养的试管苗,可以转移至室温下带盖炼苗2天移栽。白魔芋组培苗生长快、易徒长,机械组织不发达,茎秆柔嫩容易折,移栽前两天必须炼苗,即打开瓶塞降低湿度,进入自然环境,以便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否则移栽成活率将低于20%。

2.组培苗的移栽

(1)培养土的选择和处理。组培苗移栽前培养土的选择和处理比较重要。大田种植应选用有机质丰富的的土壤,pH7~8左右有利于组培苗的成活和生长。无土栽培可采用蛭石珍珠岩、粗沙、炉灰渣、谷壳、锯屑、腐殖土等配合使用,如使用草炭土∶珍珠岩= 1∶1的比例。无土栽培的容器可选用直径8厘米的营养钵,每钵栽1苗。由于无土栽培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选用穴盘小,容纳的营养介质少,因而对介质的要求高,要求基质保肥,吸水力强,透气性好,不容易分解,支撑性好。最好用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沙及少量的有机质、复合肥混合调配为好,例如使用草炭土和珍珠岩作基质可用如下配方: 0.5立方米园艺用珍珠岩+ 0.5立方米草炭+ 3.00千克复合肥(N∶P∶K= 5∶10∶5)+ 1.20千克过磷酸钙(20%)+ 3.00千克的蛭石。如果培养土中不施基肥,则应在移栽成活后浇施营养液。大田种植可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用有机粪肥、筛糠灰取代草炭土、蛭石,这样即可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满足组培苗移栽后对培养基质的空气通透性和营养成分的要求。在园田土40%、有机磷肥30%、筛糠灰30%的培养基质中,球茎重可达6.74~30.0克/个。基质要充分混匀,移栽前最好对培养土进行消毒,消毒可用石灰水将pH值调制7.8左右,用百菌清喷雾,搅拌。基质内含土壤,消毒更应严格,可应用下列消毒剂:

1) 65%的代森锌粉剂消毒。每立方米苗床用药60克,药土混拌均匀后用塑料薄膜盖2~3天,然后撤掉塑料薄膜,待药味散后,可以使用消毒床土,有一定防病效果。

2)福尔马林消毒。用0.5%的福尔马林喷洒床上,混拌均匀,然后堆放并用塑料薄膜封闭5~7天,揭开塑料薄膜使药味彻底挥发后方可使用。

(2)移栽方法。移栽时小心取出组培苗,清除残存的琼脂培养基,带1~2克愈伤组织栽入培养土中,浇足水分。花魔芋组培苗可以直接栽于室外,关键在于保湿和遮阳。这是因为在试管或培养瓶中的小苗,因湿度大,茎叶表面防止水分散失的角质层等几乎全无,根系也暂时没有吸收水分的功能,出瓶种植后难以保持水分平衡,即使根的周围有足够的水分也不行。所以只有提高周围的空气湿度(达80%~100%),使叶面的蒸腾减少,尽量接近培养瓶培养的条件,使小苗始终保持挺拔的姿态。另外组培苗原本是有糖等元素供应的,出瓶后要靠自己进行光合作用维持生存,因此光照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以漫射光为好。光线过强会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引起叶面失绿、发黄或发白,使小苗成活延缓。过强的光线还能刺激蒸腾作用加强,使水分平衡的矛盾更加尖锐,容易引起大量死苗。

保湿的最简单方法是小拱棚覆盖,早晚各浇水1次,晴天用遮阳网遮阴,1周后可揭去薄膜。有条件的可采用定时弥雾、微喷等增湿的方法,来保证过渡环境的相对湿度条件。(www.xing528.com)

组培苗的成活率与温度关系也较密切,移栽土壤温度应在10℃以上,气温低于10℃以下很难成活,日最高温度在20~30℃时,组培苗最容易成活。白魔芋组培苗在连续32℃以上高温大量死亡,而花魔芋较耐高温,但在7~8月份高温季节移栽,也常因为病害严重而死亡。

总之,组培苗是在无菌、有营养供给、适宜光照、温度和100%的相对湿度环境中生长的。一旦出瓶种植,要注意:选择恰当的种植介质,以利疏松通气,同时有适宜的保水性,容易灭菌处理,防止菌类大量滋生;要保持小苗的水分供需平衡,注意保持适宜的光温条件,这样才能保证组培苗大量种植成活,成活率在90%以上。

3.组培苗移栽成活后的养护管理

组培苗移栽成活的田间管理主要是病害防治和肥水管理。

(1)病害防治。魔芋的主要病害是白绢病和软腐病等。白绢病在7~9月份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最严重,发病部位主要在接近地面1~2厘米的叶柄基部。酸性土壤对病菌发生有利,碱性土壤发病较轻。防治方法是:移栽前用石灰水调节营养土pH值至7.8,可控制白绢病发生;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敌克松800倍液喷洒植株,或移栽基质,每10天1次,连续2~3次;加强肥水管理,避免淹水;个别病株严重时,应及时挖掉销毁,病穴及四周撒施生石灰消毒。

魔芋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从伤口侵入,造成苗期倒伏。一般在6月下旬开始发生,7月中旬发病速度加快,8月上中旬盛发,9月上旬减少,中旬逐渐终止。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预防昆虫及机械损伤,以避免病原从伤口侵入;遮蔽养护,避免阳光直射,可增强组培苗的抗病力;加强管理,在6~8月份用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切忌施过多氮肥。

(2)肥水管理。在育苗基质肥料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不追肥,但最好每隔5~7天根外追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也可撒施或随水追施复合肥。有的研究者认为在魔芋组培苗生长60天后,喷施1~2次0.2%的复合肥(氮∶磷∶钾=15%∶15%∶15%); 90天左右施用饼肥浸出液,在叶面开始泛黄,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后喷施1~2次0.3%的磷酸二氢钾,均有利于球茎的膨大。

在无土栽培未施基肥的情况下,应在移栽成活后定期浇施营养液。营养液的配方可用MS培养基配方(减掉有机质)、日本园试配方或根据现有的肥料及当地易购买的工业化合物来选用其他配方。其中大量元素,用工业化合物;微量元素用量少,可用化学药品代替。营养液一般3~5天浇灌1次,浓度初期应低一些,一般总盐分浓度控制在0.15%~0.2%;后期可逐渐加大到0.3%左右。

魔芋球茎收获期表现为叶片失绿变黄,地上部分干枯倒伏,地下的吸收根也变褐死亡。在栽培管理适当情况下,组培芋产量每个可达到几十到几百克,可以分级处理,较小的芋头继续进行良种繁育,较大的魔芋球茎则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