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正确进行运动热身与拉伸

如何正确进行运动热身与拉伸

时间:2024-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训练热身有助于激活目标部位,防止受伤。热身重点在于肌肉温度的提高,目的是增加肌肉初长度和降低肌肉黏滞性,让身体能尽快适应运动。Tips最新的《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明确表示,柔韧性拉伸应该放在运动后进行,因为训练前拉伸会导致受伤概率增加和运动表现降低。目前主流运动科学界并不认为拉伸能够降低运动中受伤的风险。而体温的升高,本身就能够降低肌肉肌腱组织的黏滞性,从而降低受伤概率。

如何正确进行运动热身与拉伸

训练热身有助于激活目标部位,防止受伤。个人建议训练前的热身运动,可以跑步或进行有氧器械,以及相关肌群的小重量运动,以提高全身温度,激活肌肉募集度为主。

Tips

正确热身的好处

1.提升体温,降低肌肉黏度,预防肌肉拉伤。

2.提高肌肉的激活程度和募集能力。

为什么要在训练前进行热身活动?

首先,我们要知道,肌肉和肌腱本身是有黏弹性的,也就是黏性和弹性。什么是黏弹性呢?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辆自行车车轴上分别涂满502胶水和润滑油感觉

日常情况下,肌肉就像是涂满502胶水的车轴一样,是僵硬和阻塞的。因此,如果不热身,一上来就进行大重量、高强度训练,那么运动过程中会有肌肉拉伤的风险。

但当你进行热身后,就可以大大降低肌肉拉伤的可能性。因为热身活动使得肌肉的温度升高,降低了肌肉的黏滞性,就像是给车轴涂满了润滑油一样,此时肌肉的断裂长度明显增加[27],也就是说,肌肉在运动拉长过程中,更不容易产生断裂。

所以最为推荐的热身方式包括两个步骤,全身的温度提高以及目标部位的针对热身。

全身温度的提高,可以以快走、慢速跑等强度较低的全身性活动来实现。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热身标准是按照体温来算的。只要准备活动后腋下温度在37.8~38.8摄氏度,心率调整到最大心率的70%~80%,就能达到很好的热身效果。

有研究表明,温度对肌肉黏滞性有很大影响。39摄氏度与35摄氏度的肌肉相比,前者的断裂长度明显增加[28]

其次,就是运动肌群的针对激活,目的是让受训肌群能得到有效的活动。具体怎么做呢?比如,你大重量深蹲前,先做小重量的自重蹲起,或者在引体向上之前,先做几组小重量的哑铃划船。

不过,千万不要运动过度。要知道,疲劳的肌肉更容易在之后的训练中拉伤[29]

另外请注意,千万不要在训练前将拉伸运动作为热身,这可能不仅不能帮你减少受伤概率,还会削弱你的运动能力。

训前拉伸,效果更差!

说到训练热身,很多人会把它和拉伸混为一谈,觉得拉伸也是一种热身方式。

想想小时候第一次上体育课,体育老师也是这么教的,先跑两圈,然后开始各种拉伸运动,比如扩胸、转体、弓箭步、站姿直腿体前屈、压腿等等,完事后再开始正经的运动项目,最后是自由活动,爱做什么做什么,我一般就去打球啦。

长大后,到健身房训练,或者是自己想在家练,然后搜网上相关的健身方法和知识时,发现无论是私教还是网上的帖子也都告诉我们:运动前先拉伸,再做运动,这样更不容易受伤。甚至一些体育院校的教科书也是这样写的(这里顺带一说,知识是与时俱进的,但其实现在的很多教科书内容都比较老了)。

我们要说的是,训前拉伸不等于训练热身。热身重点在于肌肉温度的提高,目的是增加肌肉初长度和降低肌肉黏滞性,让身体能尽快适应运动。

而拉伸则是牵拉肌纤维,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拉伸也能提高温度,但它们的本质并不一样。而且用拉伸来热身,是我非常不推荐的,因为在训练前就拉伸,更容易让你受伤,训练效果更差!

Tips

最新的《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明确表示,柔韧性拉伸应该放在运动后进行,因为训练前拉伸会导致受伤概率增加和运动表现降低。

训前拉伸,更容易受伤!

目前主流运动科学界并不认为拉伸能够降低运动中受伤的风险。相反,运动前进行拉伸,受伤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上面这张图是一些关于训练前拉伸对受伤概率影响的研究总览[30]。竖线右侧的实验是发现拉伸会使受伤概率相对增加的;竖线左侧,则是发现拉伸可以相对降低受伤概率的。

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发现拉伸会增加受伤概率的实验非常多。还有很多研究则是认为,拉伸对受伤概率的影响并不明朗。认为拉伸有益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而且从针对拉伸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认为拉伸有益的研究都添加了比较多的附加条件和限制,比如只能进行某种方式的拉伸,或者只能从事某类运动之类的。而认为拉伸有害或拉伸好处不明朗的研究,则是实际应用性比较强的,相对而言,对我们日常训练的指导意义也更大。

Tips

从研究限制而言,目前去判断一项运动是否会增加人的受伤概率是比较难的。因为将人置于一个容易受伤的情景,本身就违反伦理道德。目前的研究大多数都是调查类研究,也就是发现拉伸者的受伤概率相对更大,或者发现受伤者训练前大多数都有拉伸的经历,不过也不能算是定论。

为什么训前拉伸反而更容易受伤?

要知道,我们的肌肉本身是具有自我保护机制的,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当肌肉受到被动的、不自然的牵拉时,感受器官会立刻促使肌肉收缩,保护自身。

但是当你在训练前进行了拉伸,再进行训练或运动时,这些器官由于习惯了肌肉被拉伸,再遭遇什么不正常的牵拉时,它们的防卫作用就无法正常启动,于是就可能更容易受伤。

这正像《狼来了》的故事,如果你一直喊狼来了,当狼真的来了,就没有人救你了。肌肉也是一样,你一直逗人家肌肉的防卫功能玩,当真的遇到危险要受伤时,防卫功能就没用了!

而且我们前面也说了,很多实验中,拉伸和热身其实是被混为一谈的。

关于热身,我们知道,训练前无论做什么运动,都能相对提升体温,比如你跑跑步,或者拉伸一下,都会感觉身体发热。而体温的升高,本身就能够降低肌肉肌腱组织的黏滞性,从而降低受伤概率。拉伸也可以作为热身的一种来增高体温,所以这个好处并没有从拉伸的整体中剔除。

但是换句话说,拉伸的坏处很可能要远远多于其好处。而在一些实验中,之所以认为训练前拉伸导致的受伤概率变化不明显,我猜测主要是因为热身的好处抵消了一部分拉伸的坏处。

也许有人说了,既然热身的好处可以抵消一部分训前拉伸对于受伤的影响,那我以前训前都做拉伸,已经做习惯了,不改应该也没关系吧。

可惜啊,比起可能导致受伤,训前拉伸还存在实实在在的坏处,对你的训练效果影响更大!

简单说,训前拉伸会让你的最大力量和各种相关运动表现降低[31-33]

很多实验都研究了训练前的拉伸对力量表现的影响,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训前拉伸可能会明显降低你的肌肉力量[34]

*MVC:最大主动收缩力量,PT:最大扭力矩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小部分的实验显示拉伸对肌肉力量没有影响,但大多数实验的结果都表明,训练前拉伸会比较明显地降低你的肌肉力量。

有人可能觉得肌肉力量的下降幅度并不明显。的确,在大多数实验中,此类下降幅度集中在7%~30%之间(忽略无明显变化的和下降了109%的特殊情况),看起来确实也不算多。

不过我们想象一下,假设你平时做深蹲训练的最大重量是50公斤,某天你辛辛苦苦地在训练前进行一番拉伸,之后深蹲的最大重量反而只剩35~45公斤了,你觉得训练效果比不拉伸时好吗?你觉得选择训前拉伸对你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呢?

除了力量训练外,很多研究也证明拉伸会使综合的运动表现降低,就拿常见的跳跃来做例子吧。

一项实验对比了几种热身方式对跳跃高度的影响(对照组不热身,跑步热身,拉伸热身,跑步+拉伸热身,跑步+拉伸+跳跃热身)。

研究发现,无论是主动发力的跳跃,还是超等长跳跃(也就是落地后迅速起跳),拉伸都会明显降低跳跃高度。甚至单纯拉伸组的跳跃高度,还不如不热身直接上场的对照组。

也就是说,训练前拉伸既没被证明能降低你的受伤概率,又有不少证据表明它会降低你的训练表现。那么,聪明如你,为什么要做它?

当然,即使是这些结论,在当今学术的研究限制下,也都是“很可能”,而不是“必定”的。但是没有好处只有坏处的事情,谁愿意去当“免费小白鼠”呢?

而且我们前面也说了,热身能覆盖大多数训前拉伸的好处,并且少有坏处,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先好好进行可能无害的热身,放弃可能有害的训前拉伸,然后等着有个确切的结论后再说呢?

我个人认为,你大可不必冒着增加受伤概率、降低训练效果的风险来进行训前拉伸。

有人讲了,那你斌卡的意思,就是拉伸很不好,我们就不要拉伸了吗?

错了!拉伸等柔韧性训练在运动中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增加你的力量和柔韧性,同时还能提升你的训练效果。只不过,拉伸要在运动后!

拉伸放在运动后,让你的训练效果加倍!

抛开运动前拉伸受伤不说,拉伸本身其实是一项很好的肌肉运动,甚至日常生活中,即使你只进行单纯的拉伸,不做任何其他运动,你的肌肉也会增长。

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起,人们就发现拉伸(或被动牵张)会明显导致骨骼肌的增长和肌肉围度的增加。

当然,一开始这些发现并不是在运动生理学领域,而是在广义的组织形态学当中,研究的对象通常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人们发现,哺乳动物和鸟类遭遇到被动牵拉后,即使不运动,肌肉也会增长[35-38]

研究还表明,甚至你不主动拉伸,只是单纯地“被牵拉”,你的肌肉也可能会增长(考虑到主动拉伸还包含了肌肉的一点发力)。

曾有研究将大白鼠以拉伸的姿态固定了7天(大白鼠真他妈惨),结果显示,其肌蛋白的合成显著增加[39]。这类研究数不胜数,其结论基本已经算是组织形态学的常识了。

这也是瑜伽普拉提等柔韧性训练对身体有益的主要原因之一。某种程度上,瑜伽这类以拉伸动作为主的训练,也算是针对肌力和肌肉的训练。它们能够增加人的瘦体重,从而提升健康程度与新陈代谢。

当然,拉伸的强度毕竟不大,想单靠拉伸来实现肌肉的增长和健康增益,是远远不够的。另外,过度拉伸还可能会导致肌肉生长抑制素增多,造成肌肉增长停滞。

不过,力量训练后搭配拉伸,却如信用卡的双倍积分,或者暗黑破坏神的双倍经验神殿一样,对你的健身效果更有益哦。

研究表明,在力量训练后进行拉伸,确实能够有效地促进肌肉增长。

一项研究,让两组相同的健美爱好者进行同样的力量训练项目,吃基本相同的东西。唯一的差别在于,一组训练后针对目标肌群进行拉伸,另一组则不进行拉伸。8周后,发现两组被试的训练者肌肉增长效果有很大差异[40]

从上图可以看到,无论是大臂围度还是大腿肌肉生长,拉伸组都明显比不拉伸组要好。

那么运动后的拉伸为什么能够有效促进肌肉增长呢?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两种假设:

1.拉伸促进肌肉增长,其可能的神经学适应机制

有观点认为,当肌肉进行过拉伸,肌力虽然会在短时间内有所下降,但是该肌群的整体协同性会增强。而当肌肉的协同性增强时,肌肉增长的能力就会增强[41]

2.拉伸促进肌肉增长,其可能的激素适应机制

近二十年的研究发现,大鼠在经过肌肉拉伸后,其IGF-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RNA水平提高[42]。(www.xing528.com)

IGF-1被认为可以促进肌蛋白合成与肌肉围度增长,也就是说拉伸能够促进一些对运动增肌有益的激素的分泌,从而更好地促进肌肉增长。

除了肌肉围度的增长,还有很多研究表明,拉伸有利于目标肌群的力量增长。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假设我们把肌肉想象成一根皮筋,皮筋拉得越长,收缩时反弹的力量自然也就越大。拉伸提升肌肉力量也是一样的道理。由于拉伸可以提高肌肉的柔韧性,柔韧性的增加可以提升该肌群的运动初长度,所以肌肉收缩力量也更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相关肌群的总力量。

所以,无论你是为了好身材,还是为了身体的综合素质,都应该在运动后好好地拉伸。

拉伸何时做才最好呢?一般认为,在所有的运动结束后进行拉伸是比较常规的方式。

运动结束后再拉伸,主要是因为接下来已经没有需要大肌肉参与的力量训练,也没有比较危险的肌肉活动方式了。而身体在经过运动后也得到了充分的热身,肌肉与韧带已经增加了一定的柔韧性,此时拉伸可以更好地达到目的。

不过近几年也有一些比较前沿的训练者认为,拉伸训练可以放到健身中的最后一组,与力量训练同时进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身体的肌肉力量,增强增肌减脂的效果。

此外,由于将拉伸融入健身的最后一组动作,还可以附加相对较大的力量,比起传统只用自重的拉伸,境界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我们先介绍将拉伸结合到力量训练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训练方法FST-7,肌肉筋膜拉伸-7训练法。十年内八九次获得奥林匹亚先生头衔的菲尔·西斯与乔卡特,据说用的就是这种将拉伸训练放到最后一组的训练方式。

FST-7训练模式,由两届奥林匹亚先生得主哈尼·雷蒙博德独创,是指在所有的肌肉训练后增加7组所谓肌肉筋膜拉伸训练组。

在这个训练组中,你要选择非常孤立、能拉伸训练肌肉的中低重量动作。在动作的一开始,就努力拉伸,然后对抗这个拉伸的外力,主动收缩目标肌肉,完成动作。

单关节的针对训练动作,可以将重量有效地施加在目标肌群上,针对目标肌群,让你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另外,做时要快收慢放,念动合一,保持肌肉的关注度和泵感。

由于训练已经进行到最后一组,又要进行拉伸,这时你的肌肉、韧带和神经控制能力都面临着一次不小的考验,稍有闪失就会受伤。所以建议有条件在健身房训练的同学,一定要选择安全器械以便在你支撑不住的时候起到保护作用。

将拉伸融入力量训练的方式,建议有一定训练经验的朋友,在增大肌肉围度的训练日(比如练胸、臀、背等)采用。但是最好不要每天都用,因为会对身体造成比较重的负担。

而对于大多数普通训练者,在训练后进行单独的拉伸也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建议针对训练当日的大肌群,进行10分钟的专项拉伸,比如你今天练了胸部,那么运动后就进行10分钟左右的胸部拉伸专项训练,如果练了臀部,那就进行10分钟拉伸专项训练臀部。

另外,训练后的拉伸形式,也可以根据动作特点,分为静力拉伸、弹振拉伸和效果更好的PNF拉伸。

静力拉伸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拉伸方式,是缓慢地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开,直到产生一定的酸胀痛感,然后拉伸到最大的位置维持30~60秒,每块肌肉重复拉伸3~4次,动态弹振拉伸,即快速拉伸肌肉。是用较快的速度,在拉到极致后肌肉本身产生回弹,然后继续拉伸的方式。最典型的是我们上体育课时做的扩胸运动。一个肌肉部位可以如此弹振1~2分钟,重复2~3次。

PNF拉伸法,也叫本体感受神经促进技术拉伸法,简单来讲,就是在静力拉伸训练之后,增加主动收缩的训练。目前看是拉伸效果最显著(柔韧性更强[43]、受伤概率更低[44])的一种拉伸方式。

PNF拉伸分三步:

1.找一个外力,拉伸目标肌肉,直至有轻微酸痛感,持续10秒钟。如手推墙、蹬腿转腰等,提供一个外力拉伸胸大肌。

2.对抗外力,被拉伸部位主动发力,主动收缩缓缓归位。如手推墙、蹬腿转腰拉伸胸大肌,胸肌对抗这个拉伸,缓缓转腰回来。

3.放松目标肌群,继续由外力拉伸。也就是重复第一步。

整个过程重复4~5次,让目标肌群得到充分拉伸。

最后,拉伸训练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的柔韧性,降低以后在运动中受伤的风险,而且运动后的正确拉伸,还可以帮助你增强本次运动的训练效果,让你拥有更强的肌肉力量、更好的肌肉围度和肌肉长度。所以力量训练后,一定要好好拉伸!

最后给两个表,你学会自己制订计划了吗?

参考文献

[1]Rhea, M.R.,Alvar, B.A.,Burkett, L.N.,&Ball, S.D.(2003).A meta-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dose response for strength development.Medicine&Science in Sports&Exercise,35(3):456-464.

[2]Graves, J.E.,Pollock, M.L.,Jones, A.E.,Colvin, A.B.,&Leggett, S.H.(1989).Specificity of limited range of motion variable resistance training.Medicine&Science in Sports&Exercise,21(1):84-9.

[3]Hoffman, J.R.,Kraemer, W.J.,Fry, A.C.,Deschenes, M.,&Kemp, M.(1990).The effects of self-selection for frequency of training in a winter conditioning program for football.Journal of Strength&Conditioning Research,4(3).

[4]冯炜权.(2004).运动后恢复过程规律的生化研究进展.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3(1):4-7.

[5]Miller, B.F.,Olesen, J.L.,Mette, H.,Simon, D.,Crameri, R.M.,&Welling, R.J.,et al.(2005).Coordinated collagen and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in human patella tendon and quadriceps muscle after exercise.Journal of Physiology,567(Pt 3):1021-1033(13).

[6]Robbins, D.W.,Young, W.B.,&Behm, D.G.(2010).The effect of an upper-body agonist-

antagonist resistance training protocol on volume load and efficiency. Journal of Strength&Conditioning Research,24(10):2632-40.

[7]Zintl, F.(1997).Ausdauertraining:Grundlagen, Methoden, Trainingssteuerung.BLV.

[8]Miller, B.F.,Olesen, J.L.,Mette, H.,Simon, D.,Crameri, R.M.,&Welling, R.J.,et al.(2005).Coordinated collagen and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in human patella tendon and quadriceps muscle after exercise.Journal of Physiology,567(Pt 3):1021-1033(13).

[9]Tipton, K.D.,&Ferrando, A.A.(2008).Improving muscle mass:response of muscle metabolism to exercise, nutrition and anabolic agents.Essays in Biochemistry,44(44):85-98.

[10]Goto, K.,Nagasawa, M.,Yanagisawa, O.,Kizuka, T.,Ishii, N.,&Takamatsu, K.(2004).Muscular adaptations to combinations of high-and low-intensity resistance exercises.Journal of Strength&Conditioning Research,18(4):730-7.

[11]张颖,&李涛.(2011).运动对生长激素的影响.咸宁学院学报,31(6):81-83.

[12]田野.(2003).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13]Mccall, G.E.,Byrnes, W.C.,Fleck, S.J.,Dickinson, A.,&Kraemer, W.J.(1999).Acute and chronic hormonal responses to resistance training designed to promote muscle hypertrophy.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Revue canadienne de physiologieappliquee,24(1):96-107.[14]Kraemer, W.J.(1997).A series of studies-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strength training in american football:fact over philosophy.Journal of Strength&Conditioning Research,11(3):131-142.[15]Sforzo, G.A.,&Touey, P.R.(1996).Manipulating exercise order affects muscular performance during a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session.Journal of Strength&Conditioning Research,10.

[16]Kanehisa, H.,&Miyashita, M.(1983).Specificity of velocity in strength training..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Occupational Physiology,52(1):104-106.

[17]Tricoli, V.,Lamas, L.,Carnevale, R.,&Ugrinowitsch, C.(2005).Short-term effects on lower-body functional power development:weightlifting vs.vertical jump training programs.Journal of Strength&Conditioning Research,19(2):433-437.

[18]Pincivero DM, Gear WS, Moyna NM,&Robertson RJ.(1999).The effects of rest interval on quadriceps torque and perceived exertion in healthy males.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39(4):294-9.[19]Hubal, M.J.,Gordish-Dressman, H.,Thompson, P.D.,Price, T.B.,Hoffman, E.P.,&Angelopoulos, T.J.,et al.(2005).Variability in muscle size and strength gain after unilateral resistance training.Medicine&Science in Sports&Exercise,37(6):964-72.

[20]"How Much Cardio Messes W/Your Weight Training Results Depends on Recovery Times:Cardio+Weights in One Session vs.AM+PM Training vs.Doing Each on One Day"(2015),[Online]Available:http://suppversity.blogspot.jp/2015/01/how-much-cardio-messes-w-your-weight.html(January 2,2015)

[21]Hartmann U.(2005).Die NeueEntwicklungstendenz des Ruder-traininges[Z].Vortrag in Nanjing.[22]张勇,&李之俊.(2013).训练者和无训练者脂肪氧化动力学与最大脂肪氧化强度研究.体育科学,33(2):61-68.

[23]Robineau, J.,Babault, N.,Piscione, J.,Lacome, M.,&Bigard, A.X.(2014).The specific training effects of concurrent aerobic and strength exercises depends on recovery duration.Journal of Strength&Conditioning Research, publish ahead of print.

[24]Sforzo, G.A.,&Touey, P.R.(1996).Manipulating exercise order affects muscular performance during a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session.Journal of Strength&Conditioning Research,10(1).

[25]Kraemer, W.J.(2003).Strength training basics:designing workouts to meet patients'goals.Physician&Sportsmedicine,31(31):39-45.

[26]Dudley, G.A.,Tesch, P.A.,Miller, B.J.,&Buchanan, P.(1991).Importance of eccentric actions in performance adaptations to resistance training.Aviation Space&Environmental Medicine,62(6):543-550.

[27]Strickler, T.,Malone, T.,&Garrett, W.E.(1990).The effects of passive warming on muscle injur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18(2):141-145.

[28]Taylor DC, et al.(1985).Surg Forum

[29]Garrett WE.(1990).Med Sci Sports Exerc,22:436-443.

[30]Shrier, I.(2004).Does stretching improve performance?a systematic and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14(5):267-273.

[31]Simic L.(2013).Does pre-exercise static stretching inhibit maximal muscular performance?a meta-analytical review.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s&\sscience in Sports,23(2):131-148.

[32]Gergley, J.C.(2013).Acute effect of passive static stretching on lower-body strength in moderately trained men.Journal of Strength&Conditioning Research,27(4):973-977.

[33]Marek, S.M.,Cramer, J.T.,Fincher, A.L.,Massey, L.L.,Dangelmaier, S.M.,Purkayastha, S.,……&Culbertson, J.Y.(2005).Acute effects of static and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stretching on muscle strength and power output.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40(2):94.

[34]徐建华,程丽平.(2010).拉伸训练对力量表现的效应和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体育科技,46(2):76-81.

[35]Gollnick, P.D.,Parsons, D.O.R.A.B.E.T.H.,Riedy, M.A.R.K.,&Moore, R.L.(1983).Fiber number and size in overloaded chicken anterior latissimusdorsi muscle.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54(5):1292-1297.

[36]Alway, S.E.,Winchester, P.K.,Davis, M.E.,&Gonyea, W.J.(1989).Regionalized adaptations and muscle fiber proliferation in stretch-induced enlargement.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66(2):771-781.

[37]Antonio, J.,&Gonyea, W.J.(1993).Progressive stretch overload of skeletal muscle results in hypertrophy before hyperplasia.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75(3):1263-1271.

[38]Alway, S.E.(1994).Force and contractile characteristics after stretch overload in quail anterior latissimusdorsi muscle.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77(1):135-141.

[39]Goldspink, D.F.(1977).The influence of immobilization and stretch on protein turnover of rat skeletal muscle.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264(1):267.

[40]罗丽娜,杨思瞳.(2013).力量训练后静力牵拉放松对健美爱好者肌肉围度的影响.运动,(18).

[41]Rubini, E.D.,Pereira, M.,&Gomes, P.S.C.(2005).Acute effect of static and PNF stretching on hip adductor isometric strength:953 Board#175 10:30 AM-12:00 PM.Medicine&Science in Sports&Exercise,37(5):S183-S184.

[42]Halbertsma, J.P.,&Goeken, L.N.(1994).Stretching exercises:effect on passive extensibility and stiffness in short hamstrings of healthy subjects.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75(9):976-981.

[43]Ninos, J.(2001).Pnf-self stretching techniques.Strength&Conditioning Journal,23(4):28-29.

[44]Prentice, W.E.(1983).A comparison of static stretching and PNF stretching for improving hip joint flexibility.

没时间运动?跑40分钟太累?

再也不是借口了!

选对方式,1分钟,让你随时随地促健康、高效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