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诈”在心理学上就是制造错觉,通过假象混淆视听,扰乱敌方的心智,以迷惑敌人,使其上当受骗,松懈对自己的防备,抓住有利时机,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小曹操的计谋
曹操幼年时,极其贪恋游猎、歌舞等事,而对于当时每个孩子都要学习的死板学问、无聊诗文不感兴趣。
曹家乃仕宦之家,父辈大多对读书甚为关注、用心,并因之谋求到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对家族中子弟的教育也十分严格,特别反对他们不务正业,只知放鹰走马、听歌看舞,认为那样会影响学业、消磨志气、毁坏人品。
曹操有个叔叔,尤其注意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严厉管教族中子弟。所以孩子们既恨他、又怕他。一见他来,不管正玩什么游戏,也不管玩得多么忘情入迷,立刻纷纷逃开,唯恐受责骂以至责打。
只有曹操这孩子,生性豪爽不羁,最厌恶别人强加其意在自己身上。每当叔叔出现、众兄弟惊呼逃窜时,他不但不躲,反而玩得更欢、更大胆、更别出心裁。
有一次,他与众子弟玩打仗游戏。他指挥若定,把人们分成两队,分别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然后令彼此进攻,玩“骑马打仗”。他一个人站在高台阶上,手举小旗,做双方共有的统帅。
整日间被关在书房吟咏那些发黄的古书、令人困倦的诗文的孩子们,一个个像放出笼的小鸟儿,一人背上驮着另一人,彼此进攻、防守,防守、进攻,或偷袭、或埋伏、或包抄、或恶战,在曹操统一指挥下,玩得痛快淋漓、身心舒畅。正呐喊厮杀、大汗如雨之际,猛见那位冷面如霜的叔叔怒冲冲而来,大家惊呼一声,顿时被扔的被扔、跌倒的跌倒,连滚带爬地四散逃去。
只有曹操一人,手持指挥旗,倔强在站在原地,直身挺胸,面对大发雷霆的叔叔,凝然不动、神色冷峻。
叔叔既惊讶这孩子的镇定,又气恼这孩子的大胆妄为。由于被曹操身上那种威严不可欺的气势所震慑,一时间反倒有些不知所措。狠狠盯了曹操好一会儿,转身便去找曹操的父亲曹嵩,添油加醋地告了曹操一状:如何行为不端,如何放荡不学,如何目无长辈,如何品格顽劣……
于是,曹嵩把儿子唤到面前,当着这位叔叔的面,狠狠责打了一顿,令他务必痛改前非,否则驱出家门。
曹操一声不吭,忍受着父亲的责打。斜眼看到旁边抱肘观望、不无得意的叔叔,心里顿生一计。
过了几天,曹操在:中玩耍,见叔叔走来,又是一副要兴师问罪的神色,就突然躺在地上,四肢抽搐乱颤,两眼翻白望天,口吐白沫不止。
叔叔一见大惊,忙上来又问又摇。曹操却已人事不省,毫无反应。叔叔慌了手脚,急匆匆跑到曹嵩处,告诉曹操因贪玩过度,在院中“中风”病倒,而且病得不轻,似乎已有生命危险!
曹嵩十分着急,随着叔叔来到:中。却见曹操一个人端端正正坐在石榴树下的青石凳上,认认真真、全神贯注地读书,丝毫没有患病的模样。
“孩子,你现在可好了?!”曹嵩关切地问。
曹操从书间抬起头,迷惑地望着父亲:“您说什么?”“你刚才不是病得很厉害,昏在地上直吐白沫吗?!”曹嵩很奇怪。
“谁说的?”
“你叔叔看见的!刚才急匆匆跑去告诉我的!你刚才是不是又玩耍游戏来的?!是不是由于玩累而致病了?!”曹操看着叔叔:“我根本没犯病呀!我一直在这儿读书的。您怎么——”叔叔窘急而气恼:“你刚才就是病了嘛!”曹操转过身,面对父亲:“叔父不喜爱我、讨厌我,这我知道,可能是由于前些时候我贪玩了些。可今天,大概是有意告状、不顾事实了吧!”曹嵩扫了那位叔叔一眼,什么也没说,掉头走了。
曹操冲叔叔狡黠地一笑,把那本发黄的书扔得很远。之后,又蹦又跳地玩去了。
叔叔再到父亲面前告状,父亲就不再相信他的话了。
从此,曹操益发任意游行,凭喜好学习所需知识,以兴趣决定事情取舍,再不受那些死板的条条框框束缚,而自由成长起来。
当时有个善于观察人的名士叫许劭。曹操见到他,问:“先生看看,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将是治世的能干之重臣,同时又将是乱世的奸诈英雄。”许劭道。
曹操听到这样既有褒又有贬的判断,哈哈大笑,高兴至极。那一年,他20岁。
赵奢扎营惑强敌
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三十七年)。这日上午,风和日丽,天空清明。在赵国都城邯郸通往边城阏与的道路上,一支5万人的部队正在强行军。可以看得出来,士兵们斗志很高。
“将军命令,停止前进,就地扎营。”突然,从中军帐传来了传令兵的大声呼叫。急速行军的队伍,像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长龙,戛然停止了游动。
“怎么,才离开都城30里路就扎营了?”“我们是去解阏与之围的,怎么刚走一个时辰便停兵不进了呢?”部队一停下来,官兵们就议论开了。
“将军有令,有谁敢提出军事行动异议的,与此人同罪!”只见骑着高头大马的传令兵,一路过来,手中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
许多人一眼就认出,被杀的是一位刚才冲进中军帐,向主将赵奢要求继续开进的旗牌官。官兵们一个个惊骇得战战兢兢,谁还敢再提进军救阏与的事呢?
就这样,部队在那儿一停就是28天。赵奢命令官兵每日增修军营和堡垒,大有要在此地长期驻留的意思。赵军中下层官兵尽管心里不满,无奈军令如山,只得忍耐着。(www.xing528.com)
一日,一个前来探听军情的秦军奸细被擒。
“好啊,今天我们可以好好出口气了。”
“把这家伙先宰了再说。”
一群士兵押着那个奸细,五花大绑地来到营门口。正准备开杀戒的时候,却碰上了出营巡视归来的赵奢。
赵奢把那位秦军间谍带到中军帐中。那人心想:今天横竖是个死了。可是赵奢不但没有杀他,反而置办了美酒佳肴,热情地把他待为上宾。然后亲自把他送出营门。
送走秦军间谍后,赵奢当即发出命令:全军整装出发,全速赶赴阏与。赵军在一昼夜间赶到了阏与附近。这时,一位叫许历的人赶到中军帐,对赵奢建议道:“将军,秦军未料到我军会如此神速赶到这儿,但目前他们的士气还很高,将军你务必加强防务,待机破敌,不然我军或许会吃大亏。”赵奢听后,点点头:“你说得对。”“我违反了你不准提建议的军规,请酌情惩办我吧!”许历说。
“哦,等回到邯郸再说吧。”赵奢笑了笑,“你还有什么建议?”“我认为,我军要取胜,必当首先占据阏与北面山头,这样就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许历大胆地建议道。
“对,你的分析很正确。”赵奢赏识地点点头。
不久,战斗打响了。赵奢真的按照许历的提议,发兵一万,先抢占了北山。赵军利用地形上的绝对优势,向秦军发动猛攻,一举打败了骄横的奉军,解了阏与之围。
战后,赵奢特地为许历向赵王请了功。他还向官兵们解释了为何停军不进,又为何放走奸细的道理。原来在离都城30里处驻军,与放跑秦军间谍,目的都是为了迷惑秦军,给秦军制造赵军不会去解阏与之围的假象。
赵奢明里扎营,实际上是想迷惑敌人。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
苏秦巧计报仇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的齐国。
初夏某晚,苏秦正在书房里读书。忽然,从窗口闪进一个黑影,还没等苏秦叫出声来,一个蒙面人就已跃到眼前,扬起利剑直刺胸膛。苏秦惨叫一声“救命啊——“,就跌倒在椅子上。顿时,苏秦的卫士从四面围了上来,刺客来不及补上一剑,慌忙返身跃出窗口。
苏秦遇刺,立即惊动了齐王。他闻报后,当即去看望苏秦。要知道,苏秦是威震天下的著名人物。在战国时代,秦、齐、楚、燕、赵、韩、魏等七国称雄,而以秦国最为强大。洛阳学者苏秦曾到秦以外的六国去游说,倡议他们联合抗秦,于是六国共同封他为宰相,他在燕国住了较长一段时期,出了很多好的计谋,很受燕王的重用。
后来到了齐国,齐王又很信任他。齐国的许多大夫和苏秦争宠,最后竟派人去刺杀他。
齐王见苏秦身负重伤,痛恨交加地说:“我一定要捉到刺客,为先生报仇!”苏秦喘着气说:“大王,请您不要乱杀人,要抓到真正的刺客呀!”“你看清刺客的特征吗?”“他是蒙面的,看不清,只知道他身材很高大。”“光凭这一点怎么通缉刺客呢?”齐王很焦急。
苏秦说:“臣有一计……”如此这般地说完,就与世长辞了。
再说齐王回到宫中,一些平时与苏秦争宠的大夫纷纷来到他面前,看他对苏秦之死抱什么态度。
齐王却恨恨地说:“我方才明白,苏秦是燕国派来颠覆我国的奸细。现在要将他五马分尸,方解心头之恨!”齐王当即命令把苏秦的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一声令下,五辆马车向五个方向奔跑,顿时,苏秦的尸体被分为五个部分。
齐王刚要回宫,只见观看分尸的人群中挤出一个人来,自称是杀死奸细苏秦的刺客。齐王见他身材高大,就说:“你把行刺的过程说说看。假如真是你杀的,寡人将重重赏你。”那人叙说了一遍,踉齐王了解到的现场情况一致。齐王知道那人确是刺客,立即命令拿下刺客,说:“寡人若不照苏秦先生临终献的计谋行事,你这亡命之徒怎会自投罗网啊!”刺客方知上当,拔剑要刺齐王,周围的卫士们一跃而上,早把他剁成了肉酱。
陈仓,古县名,位于今陕西宝鸡市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原是楚汉相争时韩信运用过的一个计谋。
公元前206年,刘邦派韩信攻打秦将章邯。为了麻痹敌人,韩信命令万名士兵大张旗鼓地修复从汉中到关中的山间栈道,以示有打回关中之意。章邯果然中计,在栈道经过地区布置重兵准备拦截韩信。哪知韩信却暗中从陈仓小路突然杀来,章邯仓促应战,结果大败。
此计适合在我方不便正面进攻,而又另有可“渡”之路的情况下使用。
“明修栈道”是做样子给敌人看的,以便吸引和牵制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暗渡陈仓”是我方所要达到的真实意图。修栈道要“明”,让敌人知道,渡陈仓要“暗”,掩人耳目。只有做到这一“明”一“暗”,才能保证行动的成功。
此计有以下三种含义:
1.以迂为直。本来在修好栈道之后我方通过栈道进攻敌人是一条捷径。但是,敌人在栈道附近伏有重乓,绝对不能硬碰。应当在修栈道之时,绕过栈道从后方偷袭敌人。这样虽然走了一条曲折的路径,却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2.以明隐暗。一明一暗两套办法同时使用。明的一套为假,暗的一套为真,用明的一套掩盖暗的一套。
3.以正蔽奇。《史记》卷八十二说:“兵以正合,以奇胜。”作战打仗,一般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正”是用兵的常法,“奇”是用兵的变法。为了迷惑敌人,需要打破定势思维,用公开的常法掩护隐蔽的变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