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趁火打劫,处世三十六计

趁火打劫,处世三十六计

时间:2024-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农民军被打败。多尔衮乘中原内乱之机,以助剿为名,趁火打劫,最后谋得中国的统治权。由此可见,这是典型的趁火打劫之计。孟子趁火打劫燕哙王三年,苏秦的弟弟苏代从齐国来到燕国。这实际上是火上浇油,加速了燕国的内乱。齐宣王于是命令章子率重兵讨伐燕国。想不到,文质彬彬的亚圣孟子还是个趁火打劫的高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趁火打劫,在此一举。

趁火打劫,处世三十六计

那时因清朝顺治皇帝即位年仅7岁,所以一切军国大事都由摄政王多尔衮做主。吴三桂复仇心切,决意要借清兵协助。他亲自去见多尔衮,言辞恳切地说:“明清两国,世通和好。当年清国自相侵伐,我明朝曾发兵相助。今日明朝不幸,盗贼横行,京都沦陷,君王晏驾,百姓涂炭,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勤王起师,原是我辈本分,怎奈本将兵微将寡,难当乌合之众。清国如尚邻邦之谊,亦应举国发兵,助我一臂之力。”多尔衮久欲入侵中原,吴三桂这番话正中下怀。但多尔衮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内心暗自欢喜,脸上却故作难色,说:“贵国内乱,应尽邻邦救助之谊,只是我国国小兵弱,恐救助不成,将来反自受其累。此事乃本国力所难及,实在对不住了。”吴三桂还是苦苦哀求,多尔衮仍不松口。其实,多尔衮暗地里开始秣马厉兵,等准备停当,他才假惺惺地对吴三桂说:“既然将军数度恳求,本帅亦被将军诚心所感动,我国愿出兵援助邻邦,即日就可以启程。”吴三桂闻言大喜,立即与多尔衮合兵一处,浩浩荡荡穿过山海关,向中原腹地大举进兵。行至一片石积如山的地方,与李自成农民军相遇。结果,农民军被打败。清兵乘胜追击,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几天之间便直捣北京。

  李自成弃城西遁,清兵占据了北京,从此中原大地尽归清朝所有。平定李自成之后,清兵马上掉转枪头向明朝官兵下手,屠扬州、洗嘉定,明朝遗臣或被收买、或被杀害,中国人民罹难之惨为历史所罕见。至此,吴三桂方知已铸成大错,可惜为时已晚,他只好为虎作伥,成为清军阵前的马前卒。当天下一统之时,清朝怕他谋反,封他作平西王,让他偏安于一隅,做他的地头蛇去了。

  多尔衮乘中原内乱之机,以助剿为名,趁火打劫,最后谋得中国的统治权。多尔衮在给史可法的一封信中这样说:“国家之抚定燕京,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由此可见,这是典型的趁火打劫之计。

  孟子趁火打劫

  燕哙王三年,苏秦的弟弟苏代从齐国来到燕国。哙王问苏代说:“齐宣王这个人怎么样?”苏代回答说:“不怎么样,他不可能称霸天下。”哙王问:“为什么呢?”苏代说:“因为他不信任臣下。”苏代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刺激哙王,使他更信任相国子之,因为子之与苏代是姻亲。哙王根本不知苏代个人的意图,完全听进去了,对子之信任有加。

  过了一段时间,苏代又支使鹿毛寿去见哙王说:“过去、帝把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帝既未失去天下,又得到了让天下的好名声。大王不如把国政让给子之,子之也必然不会接受,这样,大王既不失国政,又可以得到让国的好名声,岂不是与、帝齐名了吗?”哙王又听进去了,果然把整个国政都让给了子之,子之坐了王位,哙王退居二线,反倒像臣下一样了。

  子之当政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怨声载道。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反进攻子之,子之反攻,杀了市被及太子平。内乱数月,死人数万,整个燕国战火纷飞,一片大乱,老百姓离心离德、人人惶恐不安。

  早在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反前,齐宣王就采纳了相国储之的建议,悄悄派人原太子平联络,表示齐国愿意作坚强后盾,支持他们进攻子之。这实际上是火上浇油,加速了燕国的内乱。

  当市被和太子平被杀死后,燕国已乱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这时,孟子对齐宣王说:“现在讨伐燕国,简直正是时候。机不可失啊!”齐宣王于是命令章子率重兵讨伐燕国。燕国的士兵根本不战斗,甚至连城门也不关闭。齐军长驱直入,很快就占领了燕国的首都,杀死了燕哙王,把子之剁成了肉酱

  想不到,文质彬彬的亚圣孟子还是个趁火打劫的高手!

  正当齐国人打劫得欢,又是烧杀掳掠,又是搬运国宝的时候,各国诸侯就已看不下去了,召开联合会议准备出兵讨伐齐国,孟子又连忙给齐宣王出谋划策,要求停止劫夺,为燕国新立一位国君,然后赶快撤兵,以免遭到联合军队的打击。

  趁火打劫的关键在于抓准时机,如“三十六计”所说,敌方内部矛盾越是尖锐化,就越是有利于我方乘机用兵取胜。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趁火打劫,在此一举。

  反过来说,预防别人打劫的最好办法是自己多成立消防队,火根本不起固然是万幸,就算一旦起火,也可就地扑灭。大火烧不起来,别人自然无劫可打。

  刘备浑水摸鱼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群雄割据。刘备起兵涿郡,先后投靠公孙瓒吕布曹操、,绍等人,一直未能得意;后来投奔荆州刘表,又得诸葛亮辅佐,联吴破曹后才赖在荆州算是有了一个喘息的地盘。但总归是借东吴的,不是长久之计。

  这时,恰好汉中太守张鲁准备攻打西川,益州牧刘璋平生懦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去许都说服曹操兴兵讨伐汉中,使张鲁自顾不及,无力进攻西川。

  谁知张松游说曹操失败,诸葛亮早已密切注视,打探得清清楚楚。只等张松路经荆州回川,便安排人马热情接入荆州,刘备待若上宾,关心备至,使张松感动得主动邀请刘备入西川,自己愿为内应。

  张松回川后,与友人法正、孟达串通,说服刘璋请刘备入川,共同抵御张鲁来犯。

  刘璋认为可行,属下黄权、王累等人力陈危害,反对引狼入室。(www.xing528.com)

  刘璋认为刘备是同宗,不会害自己,因此,不听黄权等人的意见,派法正、孟达去荆州迎接刘备入川。

  刘备入川时,刘璋不仅要求沿途州郡供给钱粮,而且还亲自带领3万人马列涪城迎接。黄权、李恢、王累拼死苦谏,刘璋仍然不听,认刘备为兄弟。

  刘备留诸葛亮等人守荆州,自己带了军师庞统、武将黄忠魏延等率兵五万浩浩荡荡向西川进发,在涪城与刘璋相会。庞统与法正第二天就想重演鸿门宴故伎,借舞剑杀掉刘璋,幸好有刘璋部下张任等挺身而出,才保住了刘璋一条命。

  几天后忽然有消息说张鲁将袭葭萌关,刘璋于是请刘备率军防守,自己回到益州,二人暂时相安无事。

  张鲁兵倒未来,却有荆州消息说曹操大军进攻东吴,庞统于是献计要刘备向刘璋借精兵三万,以支持荆州为名,另有他图是实。

  刘璋接信后犹豫再三,属下多不赞成借兵,加之有涪城之险,刘璋也提高了几分警惕,便只拨老弱军四千给刘备。

  刘备借此机会大怒,翻脸不认人,起兵掉转枪口,过关斩将。庞统命丧落凤坡后,又从荆州调来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直杀益州,大败刘璋军队,逼得刘璋出城投降。刘备受降时还握着刘璋的手流眼泪说:“不是我不行仁义,实在是形势所迫啊!”就这样反客为主,刘备入主西川,得巴蜀41州,加之据有荆州等地,遂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形成鼎立的三国局面。

  猫哭耗子假慈悲。趁着水浑摸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条鱼,却还要流眼抹泪。这恐怕只有刘备才做得出来罢。

  水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水本来就浑,我趁着这浑水去摸鱼。

  另一种是水原本不浑,为了摸鱼,我把水搅上几搅,等它浑了好摸鱼。

  不管哪种情况,有两个条件是共同的:一是那鱼必须要弱而无主,水一浑头也就昏了,眼也就花了。就像刘璋一样,认盗贼作兄弟。二是那摸鱼的人必须要眼疾手快,水一浑就不失时机地捕捉,否则,水不可能老是浑下去,鱼也不可能老是昏花下去,就像刘备一样,稍有延迟,狠子野心就暴露无遗,结果还是赔了个凤雏先生进去。假如当初听凤雏计,早在涪城时就结果了刘璋,虽然演不成猫哭耗子那一场假慈悲戏了,但却不会断送了凤雏。卧龙凤雏左右辅佐,那以后的历史会不会改写还真难说呢。

  最后还有很要紧的一点,就是要注意那鱼是否摸得,摸起来后是不是会咬手,不然的话,伸手被捉,或摸起鱼来后脱不了手,那可就偷鸡不着倒蚀一把米,倒霉透顶了。

  《孙子兵法》说:“乱而取之。”大凡敌方发生混乱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内忧,二是外患,三是内外交害。这些混乱就是敌方之“火”,我方应抓住机会,乘势“打劫”,这样不仅容易成功,而且能从中获得意外的好处。

  “打劫”要讲究时机和方法,否则如火中取栗,会烫了自己的手,伤了自己的身。此计的含义如下:1.乘危取利。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获利的意图有关。正常情况下求利,当然满足不了贪婪者的胃口。而在对方危机时取利,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落井下石。本来敌方已有危难,我方乘机再给它制造更大的危难,直至把敌方置于死地。

  3.明助暗夺。对方后:“起火”,我方装出“救火”的姿态前去凑热闹,这样既不会被对方拒绝,也不会引起对方的注意。在“救火”过程中,我方便暗中捞取好处,或在暗角再点“新火”。

  4.入伙分利。火是别人放的,别人在趁火打劫,这时我方乘机插手,助上一臂之力,事成之后,论功分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