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己知彼-处世三十六计

知己知彼-处世三十六计

时间:2024-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 写的“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和第九十五回写的“武侯弹琴退仲达”,就是描绘诸葛亮和司马懿在都“知彼知己”的情况下,展开斗智的精彩镜头,彼此策略确是各有巧妙,胜败之间只差一筹而已。孟达闻悉司马懿已离宛城赴长安,以为司马懿不知其举事,故认为“吾大事成矣”而沾沾自喜。未及10日,即抵新城,孟达措手不及,终被擒杀。

知己知彼-处世三十六计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径。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一些对手的挑战,这个时候就需要处世的技巧了。

  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该怎么迂回前行、欲擒故纵,以退为进,大智若愚,怎么认清大局,反败为胜。本篇旨在教大家怎样以处世技巧创造“双赢”甚至“都赢”的局面。

  一名剑客前去拜访一位武林泰斗,请教他是如何练就非凡武艺的。

  武林泰斗拿出一把只有一尺来长的剑,说:“多亏了它,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就。”剑客大为不解,问:“别人的剑都是三尺三寸长的,而你的剑为什么只有一尺长呢?兵器谱上说:剑短一分,险增三分。拿着这么短的剑无疑是处于一种劣势,你怎么还说这把剑好呢?”武林泰斗说:“就因为在兵器上我处于劣势,所以我才会时时刻刻想到,如果与别人对阵,我会是多么的危险,所以我只有勤练剑招,以剑招之长补兵器之短,这样一来,我的剑招不断进步,劣势就转化为优势了。”这位剑客听后,按照武林泰斗说的方法去练剑,后来也成了一位武林高手。

  的确,优势和劣势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把自己放在劣势,就是给自己压力。为自己注入进取的动力,敢于把自己放在劣势的人,最终就有可能把劣势转化成为优势,从而取得胜利。

  诸葛司马比高低

  《孙子兵法。谋攻篇》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一条重要规律。不过,孙子所说的“知彼知己”,如果一方能“知彼知己”,一方不知彼知己,当然前者胜;如果双方都“知彼知己”,谁胜谁败则很难说了,战争也就变得极其错综复杂。

  《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 写的“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和第九十

  五回写的“武侯弹琴退仲达”,就是描绘诸葛亮和司马懿在都“知彼知己”的情况下,展开斗智的精彩镜头,彼此策略确是各有巧妙,胜败之间只差一筹而已。在《三国演义》的诸战役中,这才算是斗智之战:战争千变万化,战争不是由一方来摆布,而是由双方共同设计,任何一方都不能全操胜券,而是胜中有败,败中有胜。它不仅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也说明了战争的严肃性:它是生和死的搏斗,谁要是错走了一步,就有被消灭的危险。这两回书所写的斗智之战,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孙子“知彼知己”的思想,且对我们从事一切竞争都很有借鉴意义。

  孟达不信因人因事

  在“司马懿克日擒孟达”这一回书里,诸葛亮虽未公开亮相,实是写他和司马懿两人背靠背地进行智力竞赛,从而揭开了两人斗智之战的序幕。

  司马懿驻守西凉等处,诸葛亮认为是其伐魏的最大障碍,乃用马谡的反间计,使魏主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计谋得逞大喜,即兴师北伐。蜀师旗开得胜,连取三城,魏国上下震栗,曹睿不得已乃起用司马懿。(www.xing528.com)

  这时,原蜀将后降魏镇守上庸的孟达正与诸葛亮暗通,谋取两京:孟达取洛阳,诸葛亮取长安

  诸葛亮知司马懿复职大惊,急致书孟达说:“近闻曹睿复召司马懿起宛、洛之兵,若闻公举事,必先至矣。须万全提备,勿视为等闲也。”孟达览书,不以为然,却笑孔明心多。复书说:“窃谓司马懿之事,不必惧也:宛城离洛阳约800里,至新城1200里。若司马懿闻达举事,须表奏魏主:往复一月间事,达城池已固,诸将与三军皆在深险之地。司马懿即来,达何惧哉?丞相宽怀,惟听捷报!”对同一事件的看法,智者和愚者的判断其差别如此之大:孟达不懂得因人因事而做具体分析,只是按照常规的看法,认为司马懿要起兵下新城,必须奏魏主许之而后行,故得出“往复一月间事”的判断。而孔明的看法却恰恰与之相反。

  诸葛亮看了来书,掷书于地而顿足说:“孟达必死于司马懿之手矣!”马谡问其故,诸葛亮说:“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岂容料在一月之期?曹睿既委任司马懿,逢寇即除,何待奏闻?若知孟达反,不需十日,兵必到矣。安能措手耶?”诸葛亮即回书告诫孟达说:“若未举事,切莫教同事者知之,知之必败。”司马懿声东击西司马懿接复职诏后,忽得密报孟达谋反之事,司马懿说:“此贼必通诸葛亮,吾先擒之,诸葛亮定然心寒,自退兵也。”司马师说:“父亲可写表奏天子。”司马懿说:“若等圣旨,往复一月之间,一事无及矣。”即传令教人马起程,一日要行二日之路,如迟立斩;又令参军梁畿赍檄星夜去新城,教孟达等准备进征,使其不疑。

  梁畿到新城传达司马懿的将令说:“司马都督今奉天子诏,起诸路军以退蜀兵。太守可集本部军马听候调遣。”达问道:“都督何日启程?”梁畿说:“此时约离宛城,望长安去了。”孟达暗喜说:“吾大事成矣!”大凡采取突然袭击战术的,必须伪装得好,以麻痹敌人,使其无备,即我要袭击彼而彼完全不意料到我要袭击,袭击才能得逞。

  司马懿正是这样做的,他声东击西,使孟达上了其套。孟达闻悉司马懿已离宛城赴长安,以为司马懿不知其举事,故认为“吾大事成矣”而沾沾自喜。

  而司马懿这时正向新城进军。司马懿在途中,缴获诸葛亮给孟达回书,看后大惊说:“世间能者所见皆同,吾机先被孔明识破。”遂星夜催军急行。未及10日,即抵新城,孟达措手不及,终被擒杀。

  司马懿擒杀孟达,诸葛亮谋取两京终成泡影,但从智力比赛看,输家只是孟达,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赢家,两人的智力半斤八两:两人都料事如神。诸葛亮认为懿闻孟达举事,必先起宛、洛之兵先至,司马懿料孟达叛变必与诸葛亮通谋。两人都不谋而合。诸葛亮说:“曹睿既委任司马懿,逢寇即除,何待奏闻?”司马懿说:“若等圣旨,往复一月之间,事无及矣。”两人都互相惊畏。诸葛亮知司马懿复职“大惊”,告诫孟达不要轻举枉动;司马懿途中截获诸葛亮给孟达回书为之“大惊”,想不到“吾机先被孔明识破”。

  而孟达和司马懿、诸葛亮相比,其愚智则有天渊之别:诸葛亮知司马懿复职告诫孟达“须万全提备”,孟达却笑“孔明心多”,要他“惟听捷报”,司马懿派使要孟达听候调遣并伪说懿已去长安,孟达却暗喜说:“吾大事成矣!”

  棋差一着,满盘皆输

  在这一回书,诸葛、司马两人是背靠背斗智,在第九十五回 里,则是两人公开出面较量,双方智力更充分发挥,异彩纷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