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谋远虑-处世三十六计第十计

深谋远虑-处世三十六计第十计

时间:2024-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年,有人密告韩信谋反,刘邦趁机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游云梦泽,要求诸王会集于陈县,实际是想袭击韩信。钟离昧自知难保,自杀身亡。吕后与相国萧何谋划,骗得韩信入宫,派武士将其捆缚并斩首。朝廷以离间亲王罪将韩永熙押送京城,应当处死。此外,还有调查人员弄虚作假等。韩永熙深谙官场斗争的凶险,他能及时地防患于未然,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才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深谋远虑-处世三十六计第十计

冯谖暗中先一步赶回,提醒孟尝君:“千斤黄金,是很厚重的聘礼啊!车子百辆,是显赫的使臣所用。齐王这下该知道你的为人和价值了吧!”

  魏国使者三次来聘,都被孟尝君婉言谢绝了。

  齐王听到魏国重金聘请孟尝君的消息,非常震惊,生怕孟尝君为魏国所用,将对齐国不利。于是又赶忙派太傅带上千斤黄金、百辆上等马车和齐王自己佩戴的一口宝剑赠送给孟尝君,还带来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谢罪信,要求孟尝君为治理齐国出谋划策。

  冯谖这时又提醒孟尝君:“请齐王把先王传下来的祭祀祖宗的器皿分一部分给你,然后在薛城盖一座齐王室宗庙,这样薛城就可以长久保住了。”

  孟尝君依计而行,最后,在薛城盖成了一座宗庙。一直到此时,冯谖才对孟尝君说:“三个‘洞’都已挖好了,您可以高枕无忧了。”后来,孟尝君做了十几年的齐国的相国,基本没有受到什么祸患。

  冯谖为孟尝君挖的第一窟是通过“市义”获得百姓拥戴;第二窟是设法让魏王虚相位以待,通过“扬誉”使齐王复用孟尝君;第三窟是利用齐王急于复用孟尝君的心理把宗庙立在薛邑,使薛邑成为圣地。这就使孟尝君既获得了民心,又拥有声誉,还有宗庙的保护神。三道坚固的防御使其立于不败之地。

  “狡兔三窟”的关键在于居安思危,从全局的、发展的眼光考虑问题,预作多种避祸的准备。

  韩信不信酿悲剧

  韩信自从得到萧何的保举被刘邦拜为大将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助刘邦一举平定三秦,打开了东进的通道。接着又东奔西逐,南征北战,灭魏,破代,平赵,取燕,定齐,南摧楚军20万。战功赫赫,威震天下。

  项羽派武涉面见韩信,指出刘邦贪欲奸诈,背信弃义,不可信赖,希望韩信叛汉,与楚讲和,自立为王,与刘、项三分天下。

  韩信认为刘邦不会亏待自己,没有接受武涉的游说。

  韩信的谋士蒯通又反复分析天下大势,指出韩信誉满天下、功高震主的危害,并以越王勾践与范蠡、文种的故事为例,引出“兔死狗烹”的历史教训,劝谏他自立为王,以免灭楚后被汉王所“烹”,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

  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叛汉,又自认为劳苦功高,汉王终究不会害自己的。于是谢绝了蒯通的劝谏,蒯通因此而装疯做巫师去了。

  垓下会战,项羽被灭。刘邦做了皇帝,韩信被封为楚王。项羽部将钟离昧过去与韩信有交情。项羽死后,钟离昧逃至韩信处,韩信不忍叛友,将钟离昧收留起来。刘邦因此而嫉恨。第二年,有人密告韩信谋反,刘邦趁机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游云梦泽,要求诸王会集于陈县,实际是想袭击韩信。韩信知道刘邦是为钟离昧而来,便与钟离昧商量对策。钟离昧自知难保,自杀身亡。韩信提着钟离昧的头去晋见刘邦,刘邦命令武士把他捆绑起来。

  韩信这时才说:“果然像别人说的那样啊!‘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自然该被烹杀了!”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于是把他弄上囚车,带回洛阳,虽赦免不杀,但降为淮阴侯。

  韩信终于明白了,刘邦的确是容不得自己的才能。于是他经常请病假不上朝,成天牢骚满腹,郁郁寡欢。

  后来,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兵讨伐。韩信称病不随刘邦去,却悄悄派人与陈豨联系,准备袭击吕后和太子,与陈豨。相呼应。不慎被门人告密。吕后与相国萧何谋划,骗得韩信入宫,派武士将其捆缚并斩首。临死前,韩信仰天长叹,痛悔没有听从蒯通的话。

  就这样,一代盖世英豪,不仅自己被斩首,而且还被株连三族,斩尽杀绝。兔死狗烹,韩信不信,终于酿成了自己的悲剧。如果他多一些忧患意识,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

  从个人来说,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老人常常戏弄英雄,颠倒豪杰,捉弄人的命运。唯有对坎坷命运有思想准备的人,才能忍辱负重,奋勇抗争,最终战胜厄运,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安于已有的成就,沉浸在已得的安乐幸福之中;而要放眼未来,想到未来的生活道路,未来要做的事业。

  白木小桌救性命

  明朝正德年间,都御史韩永熙在江西任官时,忽报宁王朱宸濠之弟某王至。韩称有病,让他等一会儿,暗地里通知理狱的官员三司来,又备了一个白木小桌。某王进来后,说了兄长要反叛的事,韩推说耳聋,让他书写,某王索纸,韩永熙就抬出白木小桌。某王详细书写了宁王谋反之事就走了。

  韩永熙向皇上报告这件事,朝廷派人来调查,却没有证据。当时宁王兄弟关系密切,推说并无此事。

  朝廷以离间亲王罪将韩永熙押送京城,应当处死。韩永熙献上白木小桌,这才获释。

  官场上政治斗争中有一招,叫做“留一手”。韩永熙的做法就是留一手,假装耳聋,取下证据,为以后发生事变留了一手。

  政治斗争是变化无常的,从韩永熙这一角度看,处于两难境地。发现朱宸濠要反,不上告朝廷,就有欺君之罪。上告朝廷呢?人们一定会认为是立了一大功,事实并非如此,有时朝廷为了安抚反叛者,不肯承认有人反叛,此时告密者必获离间之罪。此外,还有调查人员弄虚作假等。韩永熙深谙官场斗争的凶险,他能及时地防患于未然,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才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还有个类似的故事。

  北宋至和三年(1056年)正月,仁宗皇帝正在上朝,突然发病,被扶入后宫中。

  文彦博问内侍史志聪关于皇帝的病情,史说:“这是后宫秘密,不敢外漏。”

  文彦博叱责他说:“你们出入宫门,却不让宰相知道皇上的起居生活,想干什么?从今天起,天天报告皇上病情,否则军法从事。”(www.xing528.com)

  文彦博又与同事刘沆、富弼商量在大庆殿祈祷,史老聪又说没有先例。

  文彦博说:“现在难道是争论有无先例的时候吗?”开封府知府王素,来报告叛乱的消息,文彦博不让他进来。 第二天早上,他说有名守卫皇宫的士兵说都虞侯造反。

  刘沆想逮捕都虞侯,文彦博却将许怀德叫来,问都虞侯是什么样的人,许怀德担保都虞侯没有造反。

  文彦博说:“那个士兵一定与都虞侯有仇,诬陷都虞侯,应将他处斩,以安定人心。”于是就请刘沆在判决书的末尾签了字,在营门斩首。

  仁宗病好后,刘沆对仁宗说:“陛下生病时,文彦博擅自杀了报告叛乱消息的人。”

  文彦博听说了,就把刘沆签名的判决书拿出来,才解除了仁宗的怀疑。

  文彦博是官场老手,请同僚签字,就有话可说。这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由于文彦博存了心计,才得以免遭陷害。这一招可以说叫留一手。

  姚崇智斗张说

  姚崇人称救时宰相,他为唐朝创立开元盛世立下了功劳,政绩可赞。

  与姚崇同时代的张说,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二人关系不好,互相排挤,勾心斗角。姚崇临死时,怕张说报复自己的儿子,又为了落个好名声,就对儿子说:“我为相数年,所言所行,颇有可述,死后墓铭,非文家不办。当今文章宗匠,首推张说。但他与我素来不睦,若往求著述,必然推却。我今传下一计,可以我灵座前,陈设珍玩等物,张说来吊丧时,若见此珍玩,不顾而去,是他纪念前仇,很是可忧,你等速归乡里!倘若他逐件玩弄,有爱慕之意,你等可传我遗命,悉数奉送。即求他作一碑铭,以速为妙!待他碑文做就,随即勒石,并呈皇上御览。我预料张说性贪珍物,足令智昏,若照此办法,他必追悔。你等切记勿违!果能如我所料,碑文中已具赞扬之词,以后想寻仇报复,不免自相矛盾。”

  姚崇死后,张说果来吊唁。姚崇的儿子依父亲的话,将珍玩摆列。张说见了珍玩,不禁上前摩挲。

  姚崇的儿子姚彝上前说:“先父有遗言,说同僚中肯作碑文,就将遗珍赠他。您是当代文家,倘不吝珠玉,不肖等应衔图报,微物更不足道。”

  张说欣然允诺,姚彝等再拜称谢,请他快写,张说应声而去,即日属稿,做就了一篇歌功颂德的碑文。姚家立即将珍玩送到,张说将碑文交给姚家。姚家连夜让人刻碑,同时将底稿呈上皇帝。唐玄宗看了,也极口称赞,说:“似此贤相,不可无此文称扬。”张说事后醒悟,暗想自己与姚崇不和,怎么能赞扬他。连忙派人索还原稿,只说文章草率,需要修改,不料姚家说已刻成碑,并上呈御览。

  张说不禁顿足道:“这皆是姚崇遗策,我一个活张说,反被死姚崇所算了。”

  后来,姚崇的三个儿子姚彝、姚异、姚弈都位至公卿刺史。

  何武凭剑判案

  西汉的时候,沛郡太守何武,某日受理一件遗产继承案。原告是个15岁的少年,被告是他的姐姐、姐夫。

  原来,这少年3岁丧母。父亲是个家产有20余万的大富翁。几年后,父亲病危。他觉得大女儿很不贤惠,女婿又是一个十分贪婪的人,恐怕他们为了争夺财产而祸及儿子的性命,他家已没有其他亲戚,那富翁于是召集族人在场,写下遗书,决定将全部遗产都交给女儿,只留下一支宝剑,说是等儿子长到15岁时再给他。儿子终于长到了15岁,已经懂事了。一日,他向姐姐、姐夫要那支宝剑。可是姐姐、姐夫哪里肯给。少年就告到了郡府。

  太守何武传来富翁的女儿、女婿,并要他们把那把宝剑带来。

  太守在大堂上对原告、被告宣读了一遍富翁的遗嘱,问道:“此遗书是否系伪造?”

  富翁的女儿女婿忙说:“不是伪造。”

  何武道:“既然不是伪造,你等为何还不把宝剑送上来?”那两个贪心不足的人很不情愿地递上了宝剑。

  何武对左右的官吏说:“你们看,那富翁的女儿女婿连一把宝剑都不肯自觉留给自家兄弟,可见是多么心狠贪财啊!那老翁事先已是料到的,所以他认为,如果把财产留给儿子,儿子的性命必然难保。只得把财产暂时寄放在女儿女婿那儿。”何武说到这里,扬了扬宝剑,又说:”而这把剑,意味着要决断这件事情。他估计,今后女儿女婿必定不肯把剑给他儿子,到那时,儿子长到15岁了,其智力和体力足以保护自己。这样,告到州县,如遇到清正廉明的官员,或许能明白他这番苦心,就可为他的小儿做主。你们看,这老翁考虑得是多么深远啊!”众官吏齐声称是。

  何武最后对老翁的女婿说:“根据你岳父的这番苦心,本州判决把遗产全部判给你的小舅子。”

  那女儿、女婿一齐跪在地上求何武重新判决。

  何武说:“你们这两个贪心不足之徒,已经得到10年的好处,难道还不算走运吗?”

  做人为官,看来一定要有深谋远虑,居安思危。如此才能过得更加安稳、太平。只顾眼前、鼠目寸光,恐怕只会自断后路,自送前程,古人之训,切记为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