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蝎的饲养管理技巧与注意事项

蝎的饲养管理技巧与注意事项

时间:2024-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饲养管理1.一般性饲养管理饲养密度。前面已经叙述蝎种苗的放养密度,该密度即为各阶段的饲养密度。这些死了的动物,很容易腐败变质、发霉,并招致细菌的蔓延,使蝎得病。温度的维持,可采取关闭门窗或开启门窗、冬季在蝎池上加盖保暖用具、夏季在饲养舍内浇水降温等方法进行。经常性检查饲养池,防止蝎外逃。

蝎的饲养管理技巧与注意事项

(四)饲养管理

1.一般性饲养管理

(1)饲养密度。前面已经叙述蝎种苗的放养密度,该密度即为各阶段的饲养密度。

(2)饲料投喂。

①饲料的种类及来源。前已述及蝎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野生情况下主要以小型的节肢动物为食,包括蜘蛛蚂蚱、地鳖虫、鼠妇等,尤其喜欢吃食高蛋白、低脂肪、体软多汁的昆虫幼虫,对食物的含水量有一定的选择,喜食含水量在65%~70%的幼虫,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蝎都不喜欢吃。在野生状况下,蝎很少吃食死动物,对于有腐臭或有特殊气味的动物,更是避而远之。人工养殖情况下,蝎的主要饲料是黄粉虫、黑粉虫、鼠妇、地鳖虫、蚯蚓等,这几种动物养殖较为简单,在养殖跟不上时也可大量捕捉。捕捉方法是在它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将搪瓷盆或光滑的陶盆、大口玻璃瓶等埋放地下,盆口与地面平,盆(瓶)内可放一些炒香的饲料,这些动物在香味的引诱下,晚上会来此取食,跌入盆内无法爬出。另外,还可捕捉一些农作物害虫的幼虫如菜青虫、棉铃虫等作为蝎的饲料,但捕捉昆虫时应注意,不要在使用过农药化肥的地方捕捉,以免它们身上残留的农药、化肥伤害蝎。

②饲料的投喂与投喂量。给蝎喂食最主要要做到定时、定点、保质、找准投喂量。

定时:蝎是昼伏夜出性动物,白天总是群居在隐蔽的栖息床中,夜晚才外出活动,寻找食物。据观察,蝎夜间摄食量占总摄食量的80%以上,因此,蝎的喂料时间应在每天傍晚,为了使蝎形成摄食的条件反射,应在夜晚降临后,设定一个时间,每天就在这段时间里饲喂蝎。

定点:不要将蝎饲料直接撒入蝎的活动场地或蝎栖息床内,因为这既不利于准确掌握蝎群的摄食量,也不利于清除死了的动物性饲料。这些死了的动物,很容易腐败变质、发霉,并招致细菌的蔓延,使蝎得病。因此,饲喂蝎时,应先将饲料装于饲料盘中,再将饲料盘放于蝎池内,如蝎池较大,则应多用一些饲料盘,多点投放。且不要经常换动饲料盘的位置。

保质:蝎最喜欢吃的是柔软多汁的昆虫幼虫,应多喂这种饲料,但要注意,要经常变动品种,以刺激蝎的取食欲望。不要投喂死亡变质的动物,蝎不喜欢吃死亡的动物,而变质的动物,由于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可能会招致蝎群混乱。投喂食物的大小应适中,不同大小的蝎投喂不同大小的饲料,饲料最好与蝎体同大或稍小。投喂蚯蚓等长体形动物时,应在临喂前将其切短。饲料不得粘有某些气味(如农药、化肥、矿物油等),否则,蝎会拒食或有逃散的企图,造成蝎群的混乱。

准确掌握投喂量:投饲量应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每只蝎并非每天都摄食,而是每每饱餐一顿后,5~7天内不再取食。但不可能所有的蝎都在同一天取食,而另外的4~6天都不取食,因此每天都得投喂,每天投喂量不一定会一样多,只能根据经验确定。确定的原则是:每天早晨观察头天投喂的饲料,应略有剩余。如见头天投喂的饲料全吃光,则第二天略增加一些,如发现有大量饲料剩余,则第二天白天拿出,第二天晚投料时略减一些。当然,有些饲料(如鼠妇等)被放入蝎池后,会爬入蝎栖息床中,难于估测其剩余量,但该类动物往往也不易死亡,稍剩余一点也无大碍。另外,蝎的取食还与天气有很大关系,天气闷热、狂风、气温陡降等时,蝎很少取食,此时应考虑减少投喂量。而微风习习、气温宜人及下暴雨前夕或暴雨过后,蝎的摄食量都会增加,此时可考虑增加投饲量。从季节上来说,春末夏初和秋初摄食较多,尤其秋初,是蝎大量摄食、积聚营养,准备过冬的最紧张时期,应经常检查,适当勤喂。而春初和秋末,蝎摄食较少,应相应少喂。

(3)大小分群。蝎的大小分群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母子蝎及时分离,将同时出生的子蝎放入同一饲养池中养殖;另一个方面则是,当同批子蝎饲养一定时间之后,它们之间会产生明显的个体差异,此时也应及时分级。对于母子分离,将在以后的内容中叙述。而对于大小子蝎的分离,则应根据养蝎场地而定,一般在蝎场设计时,就应考虑这一点,如幼蝎为池养,则在投放子蝎时,同一批子蝎应准备两个相邻的养殖池,子蝎只放入其中的一个池中养殖。在两池交界的池壁下部,留有分级孔,当发现幼蝎大小相差较大时,即可打开分级孔,以食物将较小的蝎逗引入备用池中,而将较大的蝎阻留于原池内。如未有备用池,也可在分级孔外放置容器,收集从池内爬出的较小的蝎,以达到分级目的。另外每年冬天或早春,在将蝎场进行全面清理或商品蝎采收时,应顺便分级。

(4)注意调控温、湿度。前文中已介绍了温度与蝎的各种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较详细地介绍了蝎各生命阶段对各种环境条件的最佳需求。养殖者应根据这些需求与自己的条件,尽可能地维持这些环境因素在最佳需求范围内。温度的维持,可采取关闭门窗或开启门窗、冬季在蝎池上加盖保暖用具、夏季在饲养舍内浇水降温等方法进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下述两种情况下必须控制好温度:

①在气温多变的季节,尤其在温度常常暴降缓升的秋季,由于此期蝎正处大量摄食、囤积营养、准备过冬的阶段,若蝎摄食过饱后突然气温大幅下降,则很易引起蝎消化紊乱,发生疾病。此时应注意密闭门窗,必要时开启升温设施,以维持温度稳定。

②蝎的临界温度。蝎的每一种生命活动都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发生,当气温处在蝎某种生命活动发生与不发生的临界范围时,蝎就有可能发生既进行这种生命活动,又不能完成这种生命活动而死亡的现象,此时应采取措施,使养殖舍内温度跳过这个有害的临界区域。当环境温度在下降时,可暂时关闭门窗,使舍内温度仍处于较高水平,直到环境温度降致临界温度以下时,再开启门窗,使舍内温度较快地下降,跨过临界区域。

湿度的控制则可采用喷雾器、水壶等用具来调节,在湿度较高的季节,应经常开启门窗,或在养殖舍内走廊,用电扇过堂吹风,以降低舍内湿度。但要注意,不得对蝎床吹风。

(5)经常性检查饲养池,防止蝎外逃。蝎由于其步足足尖的抓攀能力很强,只要饲养池壁上有一条垂直的粗糙的划痕,蝎即可沿此划痕爬出池外,造成大量逃逸。因此,在管理蝎时,一定要经常检查养殖池内壁上部贴的光滑透明胶是否仍完好光滑,有无划痕,接口是否严密平整,四角是否出现皱折等。如若内壁上部的防逃设施是镶嵌的玻璃,则也必须检查玻璃与玻璃之间的接口是否粗糙,玻璃有无破损缺落,四角是否严密合拢,如果玻璃表面粘有粘滞性灰尘或污物也应及时清除,以免构成蝎逃逸的“扶梯”。

(6)供给足够的饮水。有人认为,蝎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饮水,根据观察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蝎即使在食物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仍需饮水。因此,饲养蝎时,在投喂饲料的同时,也要供给足够的饮水。供给饮水的方式很多,可以用饮水盘,也可用海绵,还可用玉米芯吸水后放入蝎池,供蝎饮水。还有人用一广口瓶内装水,然后将一粗厚布条浸湿,布条的一端放入瓶内水底部,另一端悬挂在瓶外,这样水就会沿着布条缓慢渗出。将此种装置放入蝎窝内,蝎就会到此吸取水分。

(7)搞好清洁卫生。平常养殖室内走廊、池壁、门窗应经常性清扫。养殖室内不要堆放家什杂物。饲养蝎的用具应定期清洗,然后放于暴烈的阳光下暴晒,或用对蝎无害的消毒水定期消毒。走廊内还可定期用无气味的消毒水消毒,以尽量减少病原菌繁殖的机会。每天应检查蝎池和栖息床,发现死亡的蝎或死亡的饲料,应及时清理出来,以免在其中霉烂变质,滋生病菌。用于作栖息床的砖或瓦片,用前也应清洗干净。

(8)保持环境安静。蝎也是一种喜欢安静、害怕干扰的动物,在建设蝎场时就应考虑,应将蝎场建在远离交通要道,远离噪音区的地方。平时蝎场内也不要饲养一些噪音动物,如狗、鸡、猪等。饲养人员进行日常操作时,也要注意动作轻巧,不要将用具弄出响声,更不要在饲养舍内突然高声喧哗,尤其在母蝎的产子期,更应保持环境安静。

2.分阶段饲养管理

(1)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①种蝎的选择。蝎的配种期在4—9月份之间,因此每年养殖开始,就应对上年留种的蝎群进行再一次选择,以保证繁殖蝎群的质量。用于配种的种蝎,应选择个体肥大、体格强壮、腹大发亮、体表色泽鲜亮、体长4.8厘米以上、后腹卷曲、行动敏捷的个体。种蝎群选好之后,就准备放入配种池或配种场地进行饲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选好的种蝎立即合群,因为蝎的嗅觉比较灵敏,能区别不同的气味,而来自不同种群的蝎又各自带有不同的气味,当突然把它们放于一起时,它们就会因争夺地盘而发生争斗,造成种蝎受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在种蝎合群的前几天,在它们身上各自喷洒同一种气味的物质,让它们各自适应之后再合群。但同时也要注意,所喷洒的物质一定是蝎能够接受的物质(如米酒等),否则蝎群内的斗殴会更加强烈。由于蝎交配的特殊性,对于室外场地养殖者来说,放养种蝎前,还应将种蝎的活动和交配场地平整一次,以保证蝎交配的成功率。对于室内水泥池养殖者来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②种蝎密度。每平方米500~600只。

③雌雄比例。以1∶1~2∶1为宜。许多资料认为种蝎的雌雄比例可以为3∶1,我们认为没必要如此节约。雄蝎一年中每两次配种相隔40天以上,理论上雄蝎一年中可配种3次,这样雌雄比例为3∶1即能满足所有雌蝎的交配需求。但实际中,并非所有的雄蝎一年内都能配3次种,加之配种后,雄蝎会死亡一些,而且雌蝎的发情并不是有规律的分批进行,雄蝎过少,可能会错过一些雌蝎的发情期,影响受孕率。

④饲喂。种蝎的饲料要保证质优量足,品种最好选用多汁柔软的昆虫幼虫,并经常性更换品种,以刺激种蝎采食。同时还应供给充足的饮水,以免蝎因缺水而不愿交配。

⑤保持环境安静。蝎在繁殖期间,最不愿受到环境因素的突然刺激,如噪音、突然的强烈光照、突然的异物出现、狂风暴雨等。

⑥控制好环境湿度。这对于室内水泥池养殖者尤其重要。应将饲养舍内空气湿度调节在60%~70%,栖息床的土坯(或砖)的含水量调节在14%左右。

⑦搞好环境卫生。室外场地养蝎者,应经常打扫交配场,清除交配时留下的精荚。室内池养者,也应经常打扫池内栖息床周边。

⑧悉心观察。发现体质瘦弱、交配能力差的雄蝎应及时抓出,并经常性的添加身强体壮的雄蝎。

(2)怀孕蝎的饲养管理。雌蝎经交配后体内即存有精液,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其体内卵细胞即发育为成熟的卵子,排入生殖道中,与精子受精成为受精卵,并就在生殖道中开始胚胎发育。雌蝎从此也就进入妊娠期。5—6月份交配的雌蝎,7—8月份可产子,妊娠期约为40天,但这以后交配的雌蝎,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温度下降,胚胎发育延缓甚至停止,致使妊娠期拖长至第2年气温升至需要温度时才产子。

雌蝎妊娠前期仍与雄蝎及其他种蝎混养于一起,其管理也与配种期的管理基本一致,但要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保证温暖环境。野生情况下,即使是在7—8月份的大热天,怀孕的雌蝎也需取暖,它们常常在日出以后至中午阳光暴烈之前,倒悬于腾空的石块下,晒太阳取暖。室外场地养殖者应注意在场地上设置相应的条件,而对于室内养殖者来说,更应尽量保持室内温暖,室温应保持在32℃左右并保证室内有足够的光线。

②饲养场所一定要保持安静。怀孕雌蝎尤其胆小怕惊,即使遇上一点小小的意外刺激,它们也会惊恐万分,上窜下跳,极不安宁。这样很易引起流产。因此怀孕期的蝎场,特别需要保持环境安静,尽量不要在养殖场附近制造突然的噪音,尽量不要在饲养室内突然开关强烈的灯光,尽量不要翻动蝎子栖息床或蝎窝,尽量防止老鼠等大动物突然闯入蝎池或蝎窝,饲养人员的操作更应轻巧缓慢,适当减少进入种蝎池或配种场的次数。尽量维持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的相对平衡。防止突发性的狂风暴雨袭击。总之尽量不要对怀孕期的雌蝎施加突发性刺激与惊扰。

③饲料投喂充足且均匀。不得时饥时饱,否则也易引起流产与胚胎发育不良。

④搞好环境卫生。要特别注意清除饲养池内或蝎窝内残留的死饲料、精荚等高营养物质,以免这些物质在蝎池内霉变腐烂,同时还要注意饲养场周围不得有霉味、煤油味、汽油味等异常气味,蝎子很不适应这些气味,长期处于这种气味中怀孕蝎也会流产。

⑤及时将怀孕后期的临产雌蝎分出。怀孕后期的雌蝎,随着胚胎的迅速增大,腹部日益膨大,行动也不太方便,而且,由于雌蝎在产子与背子、育子的过程中,既不能受环境的刺激,也不能受同类的干扰,因此,在雌蝎临产时,最好能将其从群体中分出,单独饲养。

到了妊娠后期,雌蝎往往于夜间爬出,频频外出,并试图外逃,寻觅理想的繁殖场所,就像野生状态一样。此时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夜间检查时,将腹部膨大、行为不安、来去匆匆的雌蝎用竹筷轻快地夹起,放入准备好的单间“产房”中。所谓单间产房就是用罐头瓶或广口瓶,在瓶内底部垫2厘米左右的含水量20%左右的沙性土,用小棒夯实,并在瓶壁上粘放小条海绵,以备雌蝎产子期间供给其饮水。再放入2~3条黄粉虫幼虫,供孕蝎产前捕食。每瓶安置一只孕蝎。将瓶码放于光线较暗、较安静的房间内等待产子。

对于不能进行这种操作的室外场地养蝎者来说,要特别注意防止怀孕后期的雌蝎外逃,要经常检查防逃孔及其他防逃设施是否完好。

(3)产子期饲养管理。每年的7—8月份,是孕蝎产子的高峰期,母蝎产子到母子分离这段时期称为产子期,一般为10天左右。

母蝎产子前表现行动迟缓,白天不进窝,在产子瓶内则表现为伏地不动,背纹明显,呈白色,并能从两侧看清里面的小蝎。如皮下白色的小蝎清晰可辨,则该雌蝎不出3天,即会产子。在以前的章节中已经介绍,雌蝎产子时,将子蝎产于自己的附肢组成的怀抱中,然后子蝎沿雌蝎的附肢或头胸部爬上母蝎的背部,由雌蝎背着度过它们生后的最初6~10天。此期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产子期母蝎不吃任何东西,所需养分全靠产前的储备来维持。因此产子期不需要人工投食。由于母蝎负子,行动不便,常常10来天一动不动伏于分室中,并警惕地保卫着背上小蝎。这一时期的母蝎处于更加精神紧张的状态,对外界的不良刺激反应更加激烈,因此,此期内更应保持环境安静。

②这一时期对湿度要求较高。土壤湿度应保持在10%~17%,低于5%则出现母吃子现象。对于未进行分离产子的养蝎场来说,这时如果连续高温,土壤迅速干燥,应及时浇水,以保证母蝎与小蝎所处的7~10厘米深处的土壤湿度不低于10%。对于瓶养产蝎来说,土壤在装瓶前就应调节好含水量。

③由于产子消耗水分较多,因此,产完子的母蝎,非常需要饮水补充水分,如果产过子蝎后不喂饮水,母蝎则有可能由于口渴而把刚生下的小蝎吃得精光。对于室外场地养殖来说,供给饮水可用饮水盘、海绵、玉米芯、饮水瓶等。对于瓶养的产子蝎,供水主要靠向瓶壁粘着的海绵条滴水,使其含水饱和,供蝎吸取。

④刚产下的子蝎,尚不能取食,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为营养,维持其趴伏于母背这段时期的生存。所以这段时间也不必考虑子蝎喂食的问题。

⑤子蝎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必须由母蝎背着,如这期间强行将子蝎剥离母背,则子蝎无法成活,其机理至今不明,因此不要无故将此期内的子蝎剥离母体。子蝎在母背上的分布也很有规律,它们似乎懂得不妨碍母蝎的活动。子蝎出生后4~5天时会完成第1次蜕皮,蜕皮后,子蝎会掉下母背,然后又会爬回母背,如发现子蝎掉下母背后无法爬上母背,应给予适当帮助。再过2~3天,子蝎即全部爬下母背,独立生活,此时的子蝎即进入幼蝎期。

(4)幼蝎的饲养管理。幼蝎的生长发育期较长,自然情况下,幼蝎期为2~3年,此期在饲养管理上需要饲养人员有足够的耐心与专心。此期内早期的饲养管理比较关键,而后期的饲养管理与前面所述的日常管理一样,不再赘述。

①及时进行子、母分离。当子蝎从母背上自愿爬下,独立生活时,母蝎即算完成了一整次繁殖过程,从此后,母子将形同陌路。在此时母蝎的眼里,自己的子女与别人的子女已经没有两样,又加之此时母蝎身心疲惫,饥饿难当,如此时喂料喂水不足,或其他环境不适宜,母蝎随时都有可能吃掉子蝎。因此,应及时将子蝎与母蝎分离开。在未进行产子母蝎单养的情况下,此时应打开原先设计好的子蝎分离通道,从通道外收集子蝎。而对母蝎在单间产房中产子的,其母子分离则简单得多,只需将母蝎捉出即可。捉出后的母蝎最好合群放于专用的场地中饲养一段时间,让其恢复身体之后再放入种蝎群中配种。(www.xing528.com)

②子母分离后的早期饲养。子蝎从母背上下地2~3天后,即可母子分开饲养。有条件的地方,分开后的幼蝎,第1个月内,最好放在干净塑料盆内。把同批出生的幼蝎,统一放在盆内饲养。最初5~10天,以奶粉、食糖拌水喂幼蝎。方法是:用干净无毒、长宽厚适宜的海绵块,吸上奶粉水后,放于饲养盆中,让幼蝎吸食。每天换洗1次海绵。以后转喂黄粉虫幼虫等其他多汁饲料。直至第2次蜕皮后,可转入大池内饲养。当然条件不够时,收集的幼蝎也可以直接放入专门的幼蝎池中合群养殖。此时主要要搞好饲料的投喂与环境温湿度控制。

刚离开母蝎的幼蝎,食欲极其旺盛,此时投喂饲料应做到保质保量。保质就是饲料要新鲜,要嫩而多汁,易于消化,饲料的大小应小于蝎体。保量就是数量要充足,发现饲料被吃完时应立即添加。出生头一个月内的食量由大到小,开始狂吃猛嚼一顿,随后食量下降。饲养者应根据这个规律调节好投喂量。幼蝎期的最佳温度为28~35℃,栖息床的含水量为15%~20%,空气湿度要求为50%左右。

③适时分群。幼蝎开始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 000只,以后随着幼蝎的长大,应经常分群与分级。每蜕皮一次,应将密度减少一半,即4~5龄时减至1 500只/平方米,6~7龄时减至600~800只/平方米。减小密度的同时,顺便对蝎进行分级。

④进入成蝎阶段后,适时采收与留种。幼蝎完成6次蜕皮之后,即进入成蝎阶段。蝎很少作为成蝎继续饲养的,它们要么作为种蝎进入繁殖阶段,要么作为商品蝎,被采收利用。一般蝎场对成蝎的采收及种蝎的选留都在秋季或次年春季进行。将需要留做种用的蝎群选留下来,剩下的成蝎即加工为商品蝎。

3.分季节饲养管理

(1)春季饲养管理。春季是蝎最难度的一个季节,所谓的“春亡关”,指的也是蝎春季必须度过的一道难关。春季蝎刚刚经过冬眠,清明过后随着气温的上升,蝎开始苏醒,但其身体非常虚弱,体内储存的养分已消耗殆尽。而刚苏醒时的早春时节,气温忽高忽低,时不时还有倒春寒出现,另外春季还是潮湿多雨的季节。所有这些因素,都构成了蝎“春亡关”的不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春天蝎的饲养管理应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①注意防寒保暖,维持气温稳定。当气温升高使蝎苏醒之后,尽量不要使气温再度下降至使蝎休眠的温度,以免使蝎从此昏死过去。当气温的升高,使蝎已经开口吃料后,尽量不要使温度再度大幅下降,以免使蝎出现消化紊乱。这对于室内养殖者来说,相对较易办到,在气温突然下降时,密闭门窗,在室内用电炉、煤炉等加温用具进行短期升温,在养殖舍内加盖保温用具等。而对于室外场地养殖者来说,只能在蝎窝上加建简易保温棚。有些养殖者在头年冬天,在蝎窝或栖息床上覆盖了诸如稻草、杂草等保暖物品,此时应及早清除,以免苏醒的蝎爬入这些物品中。另外室外养殖者还要防止雨水灌入蝎窝。

②悉心投喂,搞好春蝎开口。经过一个漫长的冬眠之后,蝎极需营养补给,所以当它们苏醒之后,即会有摄食的欲求,此时投食要格外小心,既不能过早又不能过晚,投喂量既不能过猛,又要满足蝎快速恢复的需要。开始喂料的时间,应在气温稳定在20℃左右时进行,尽量做到少喂勤添,待前次喂料吃完后再喂。还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一当天气预报即将降温,则应暂时停止喂料,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时,蝎进入大量采食时期,此时喂料量要及时跟上,以免蝎互相残杀。春季喂料,还应选择较易消化的多汁饲料,如蚯蚓、蜘蛛、黄粉虫幼虫等。

③调节好栖息床或蝎窝的湿度。冬眠时蝎窝或栖息床上的湿度都比较低,蝎开始吃料后,要及时对栖息床或蝎窝喷水加湿,但加湿也要逐渐进行,使蝎窝或栖息床的湿度逐渐达到10%~15%。同时在春末夏初潮湿多雨时,要注意防止栖息床及饲养舍内湿度过大,经常性开启门窗,必要时对走廊吹过堂风,但不得对栖息床吹风。

④供给充足的饮水。蝎经过一个冬眠期,除了营养消耗较大外,水分消耗量也大,加之冬季养殖舍、饲养床等湿度较低,因此蝎苏醒后需要及时饮水,此时可用饮水瓶、致密海绵等供水,最好不要用水盘供水,以防蝎暴饮。

(2)夏季饲养管理。夏季是蝎活动的旺盛季节,也是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关键时期,此期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关键点:

①勤喂料抓旺食。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时,其喂料量应恢复到旺食阶段的水平,室外养殖者可每天傍晚喂料1次,喂量以每天吃后略有剩余为宜。室内养殖者,在光线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可每天喂料2次。

②勤打扫防霉败。夏季高温也是各种病原菌与寄生虫生长繁殖的旺季,应经常性清理蝎池中或蝎活动场中吃剩的死饲料、交配遗留的精荚、死亡蝎的尸体、饲料被采食时遗留的污物等。坚持每天打扫房舍与养殖场。

③防梅雨控制好湿度。盛夏之前每年都会有一个梅雨期,此时天气闷热、空气潮湿、地上返潮。此期除保持好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外,还应适当减少喂水量,经常性地打开门窗通风。

④勤检查防止天敌干扰。此期也是蝎的各种天敌活动的旺盛时期,对于室外养殖者来说,尤其注意防止天敌侵入养殖场,一旦发现应及时清除。

⑤勤消毒防止疾病发生。另外此期也是蝎繁殖的关键时期,应按要求做好繁殖工作和子蝎、幼蝎的护理工作。

(3)秋季饲养管理。初秋是蝎大量产子的时期;仲秋则是蝎大量采食的填肥期;晚秋气温多变。根据这些特点,秋季的饲养管理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①抓幼蝎管理,保证幼子成活。

②抓填肥,使蝎储备足够营养。

③在晚秋寒潮初到时,搞好饲养场或饲养舍内温度稳定工作,防止气温暴降陡升,同时喂料量也应相应调整,天气预报气温下降时,应减少或暂停喂料。

④抓好种蝎选留与商品蝎采收工作。幼蝎经3年的饲养之后,在第3年的秋天即已长成成蝎,此时可将成蝎池和大蝎池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将需要留种的蝎选出,其余的加工为商品蝎出售。

(4)冬季饲养管理。

①搞好冬眠前的过渡。进入冬季后温度的下降是逐步的,而且经常会有反复,蝎也就不会立即进入冬眠状态,有些营养尚未储备足够的蝎,还会频繁外出觅食,此时若温度突变,就会引起这部分蝎消化不良。另外,此期内有可能出现蝎蜕皮的临界温度,发育较迟的蝎可能会在气温尚未降到临界温度以下时进行蜕皮,此时一旦温度陡降,则这部分蝎会死亡。因此,在秋末冬初,一方面要防止养殖舍内温度变化过猛,另一方面,应使养殖舍内温度在相对高温区维持一段时间,当外界气温下降至冬眠温度时,再使舍内温度降至与外界一致。

②作好防冻保温工作。在我国北方养蝎区,多数地方冬季温度会下降至-3℃以下,有些甚至降到-10℃以下,这些地方的冬季养蝎场,必须做好防冻工作。当蝎已全部进入休眠状态时,室外场地养蝎者,可在蝎窝上覆盖稻草、麦秸等保暖物品或搭建保温棚。室内养蝎者,应密闭门窗,有些养殖者除密闭门窗外,还在蝎池上搭建拱形塑料棚,这一方面可保温,另一方面还可保湿。

③防止鼠害入侵。

④保持适宜的湿度。冬季蝎需要的湿度相对较低,但在气候过于干燥时,仍需向养殖舍的空气中喷雾加湿。

4.蝎的加温冬养

科学研究证明:蝎的冬眠,并非是由其遗传基础决定的不可改变的习性,而纯粹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蝎每年的冬眠期都在半年以上,这还不包括冬眠前、后的过渡期,也就是说,蝎一年中真正生长期不会超过5个月,这大大限制了蝎养殖效益的发挥,因此许多养蝎者都开展了蝎的冬季加温养殖试验,下面介绍几种较为成功的冬养模式。

(1)大棚池养法。

①大棚温室的建造。大棚的建造与冬暖式蔬菜大棚基本相同,为防敌害入内,大棚墙和地面用水泥抹平。场地应选择在避风向阳、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大棚应成窄幅长方形,宽3~5米,长根据饲养量的大小而定,一般每个棚不得超过20米。大棚窄,便于上面覆盖草帘,冬季保温。大棚后墙适当留有窗户,便于空气对流。每个棚内准备2~4个煤炉并加导烟管。

②蝎池建造。大棚内蝎池一般长1.5米,宽1米,池深40~50厘米。靠棚的两边沿池的长轴方向建两排。中间留路,供管理人员管理。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可在蝎池上面再建一层蝎池作立体养殖,上层池长与下层一样,宽0.6米,蝎池建好后,距地面30厘米处,贴上宽15厘米的玻璃,以防蝎外逃。为了保温,最好在每个蝎池上再搭建一个小的塑料拱棚。

③蝎窝(也叫栖息床)的建造。

瓦片式蝎窝:为使蝎迅速生长,使蝎窝仿自然化,蝎池内先放5厘米的土层,再放瓦片,瓦片可放3~4层。瓦与瓦之间留一定的空隙。空隙中可放沙土,使沙土和瓦一样平,沙土要经常喷水以保持土壤的含水量。这样蝎就能在瓦里面居住,在土里建窝。

砖码式蝎窝:先在蝎池内铺放一层5厘米厚的土,再在离四周池壁10厘米的池中心,按立卧式交错堆码4层砖,同层砖与砖之间留有1.5~3厘米的缝隙,供蝎居住。

④大棚内温、湿度控制。

温度:大棚内最佳温度应保持在25~38℃之间。白天靠太阳照射给温,温度过高时应打开棚两头的门窗降温。夜间则在棚上铺上草帘,温度过低时,将棚内煤炉打开升温。

湿度: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之间,池底土与砖或瓦片的湿度应保持在10%~15%,白天日照充足时,应适当多开门窗通风降湿,池上小拱棚应保持较大的弓度,以防棚上的冷却水滴于饲养池内。

饲料供应:蝎冬季养殖,饲料供应是一个较困难的问题,因为在冬季,蝎的动物性饲料绝大多数也正处于冬眠之中,很难寻觅或捕获。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配套养殖动物性饲料,或入冬前选用专用场地储备动物性饲料。

(2)室内恒温养殖。

①养殖室的要求。用于冬养蝎的房间,密闭性应该好,其地面最好由水泥铺底,顶部最好有吊顶,有利于保温保湿。

②室内池养或架养设施。如采用池养,应建养殖池,建造方法与普通池养法一致,采用架养,则可在室内安放多层立体养殖架和养殖箱,在箱内安放瓦片做蝎窝。

③湿度控制。这是冬季加温养殖的主要技术关键,由于饲养舍内、外空气温差大,地温与室内温差也大,因此空气对流严重,容易使水分蒸发,尤其饲养池(箱)内栖息床的水分容易蒸发,因此要经常性的测量空气相对湿度与栖息床的湿度。栖息床应保持湿度10%~15%,空气相对湿度应调节在70%左右。保持湿度的主要设施为:喷雾器、草帘或麻袋帘吊于养殖池的上方,并经常性保持湿润。

④温度控制。供温是冬养蝎的必要条件。冬天温室养殖蝎应保证室温控制在25~38℃,并要特别注意不能使空气温度暴升陡降。否则会使蝎因消化不良和代谢紊乱而大批死亡。供热设施主要有:A.煤炉加导烟管,最好准备两套,以免换煤时造成温度陡降。B.烧炕加地龙或火龙。这种方式消耗燃料较多,但对北方冬季有烧炕习惯的地区来说,这则可以与烧炕习惯结合起来进行。在设计冬养舍时,可以考虑这一点。C.暖气片:对有暖气供应或有工业余热的养殖者来说,这是一个较便利的条件,因为这种方式较安全、卫生,而且方便。

此外冬养蝎还有大棚巢格式养殖、温棚加地窖式养殖等形式。这些养蝎法都收到过很好的结果,值得养殖者们学习。

(3)全蝎在全年恒温养殖情况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在温棚加温养殖不冬眠情况下,蝎的生长发育过程如下:种蝎1—2月份即可产子,子蝎第1次蜕皮时间,约在产后4~6天。从蜕皮开始到完全蜕出,需时1小时左右,子蝎在母蝎背上大约10~13天。过30天后,进行第2次蜕皮,成为3龄蝎。身体增长到1.8~2.2厘米。再过60天左右,进入第3次蜕皮,成为4龄蝎,体长达到2.8厘米以上。60天后第4次蜕皮,成为5龄蝎,体长达到3.5厘米以上。再过60天,第5次蜕皮,成为6龄蝎,体长达到4.2厘米以上。再过60天,完成最后1次蜕皮,体长达到4.8厘米以上。最大达到6~8厘米,此时已发育为成蝎。也就是说,在全年恒温养殖情况下,蝎的生产周期,已由自然情况下的3~4年变为1年,种蝎的繁殖季节,也由原来的一个季节变为全年都可繁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