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螃蟹养殖与加工技术-冬眠及其影响

螃蟹养殖与加工技术-冬眠及其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2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六)冬眠蝎是变温动物,当环境温度下降到一定的程度时,因不能满足其体内酶活及其他生理活动的需要,它们便进入休眠状态,这就是冬眠。首先,冬眠以前蝎会准备充分的营养储存,以供冬眠期间维持消耗。其次,冬眠前蝎会寻找一个安全的蛰伏地点。而且,蝎窝的湿度过高,显然会大大降低蝎的耐寒性,影响冬眠的正常进行。因此在不同的气候地区,蝎冬眠所处的土层深度是不一样的。

(六)冬眠

蝎是变温动物,当环境温度下降到一定的程度时,因不能满足其体内酶活及其他生理活动的需要,它们便进入休眠状态,这就是冬眠。蝎每年冬眠的时间,因不同的地区而有一定的区别。在湖北地区,每年立冬之后,日平均气温即已低于10℃以下,蝎的生命活动减弱,外出活动量大大减少,机能代谢功能降低,慢慢进入越冬阶段。直到翌年4月份,蝎的蛰居处温度回升到10℃以上时,它们才起蛰,恢复生命活动。历时半年多。

蝎在冬眠时,常常潜伏在30~80厘米深的窝穴中,身体抱成一团,缩拢附肢与步足,尾部上卷,蛰伏于窝内,不吃不动,静静消耗着冬眠前储存的大量营养,只有内部必需的代谢活动在最低水平维持。这种蛰伏“沉睡”,一般在冬眠的中后期最沉,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也最迟钝,却极易由于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而导致死亡。因为这时,蝎的抵抗力及防御系统都最差、最脆弱。蝎冬眠时,其群居性更强,往往一个冬眠蝎窝中蛰伏着大量的蝎。同窝的蝎冬眠时常常更容易形成集群。

蝎的冬眠是其长期进化、适应环境的结果,并非仅仅是一个被动过程,这不仅表现在气温降低时,其能自己从浅土向深土中迁移,而且表现在其对冬眠时间的预知与冬眠前的准备。(www.xing528.com)

首先,冬眠以前蝎会准备充分的营养储存,以供冬眠期间维持消耗。尽管冬眠期间各种代谢活动十分微弱,但毕竟没有停止,仍需消耗营养,天长日久,营养需求也并非很少。因此只有靠冬眠开始前大量取食,以脂肪、蛋白质的方式储存于体内。所以,冬眠以前1个多月,即9月份蜕皮以后,小蝎及成蝎均食欲旺盛,食量较大,在1个多月里,很快长得很肥胖,体重迅速增加。

其次,冬眠前蝎会寻找一个安全的蛰伏地点。一般地,冬眠蝎的蛰伏处温度都在2~3℃,蝎窝土壤湿度为11%~15%。温度过高,超过8℃以上,则正是许多真菌繁殖的适宜温区,如果再配上较大的土壤湿度,更助长微生物滋生繁衍,会给蝎的越冬产生严重影响。而且,蝎窝的湿度过高,显然会大大降低蝎的耐寒性,影响冬眠的正常进行。而温度过低,如低于0℃甚至更低,则蝎受冻害,往往会发生死亡。因此在不同的气候地区,蝎冬眠所处的土层深度是不一样的。在湖北地区,蝎常常在地面以下5~10厘米的土层中冬眠。而在东北地区,蝎的冬眠必须下到地下30厘米深的土层中。有的甚至下到70~80厘米处蛰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