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定窑:刀代笔展现花艺的丰富想象

中国定窑:刀代笔展现花艺的丰富想象

时间:2024-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代,中国书画与陶瓷工艺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谓亦步亦趋,相互影响。定窑刻划花刀法为中国文人画艺术的演绎,是中国书法用笔的高精纯提炼。定窑刻划花无一不化用和变化演绎中国书法用笔,关键在于书法同定窑刻划花之间具有先天的艺术嫁接条件。定窑刻划花的成功借鉴,在于全面体现着中国书法本质所传递的艺术精神。文同生于1018年,卒于1079年,其去世四十八年后北宋灭亡。

中国定窑:刀代笔展现花艺的丰富想象

古代制瓷装饰匮乏,方法简单,形式拘泥,虽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发展较早,但长期以来难以充分结合到陶瓷烧制中去。隋唐以来,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到一个历史高峰,名家大师不可胜数。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张旭为代表,集中和形成了唐代书法的独立风貌。画家有吴道子、阎立本、韩幹等大手笔。绘画与书法用的颜料也开发较早,并且冶技领先。从中国陶瓷发展来看,这一阶段的陶瓷装饰并没有因书画艺术的繁荣而得到填充。这里可证明一个问题,唐宋以来以考卷、书法取士,考取功名者于文章、书法必须兼修。绘画则为王室所重,民间使用也较广泛,从社会地位认知上较瓷器手工业地位要高出许多。因此,一些士大夫、文人、书画家是不可能投身于制瓷业进行创作的,这恐怕是当时书法绘画艺术一时难以在瓷器上应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当代,中国书画与陶瓷工艺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谓亦步亦趋,相互影响。陶瓷高温颜料、低温颜料的诞生给陶瓷界以广阔的创作空间,凡书画家在帛、绢和纸上能表现的书画技法与内容,完全可以在瓷器壁面上再现。当绘画出现印刷后,陶瓷塑膜贴花也应运而生,陶瓷艺术家们在调试着感温器与热电偶的同时,各具风范的陶瓷艺术作品就因此诞生了。在手绘方面,一些书画大家也积极参与,如吴冠中韩美林、范曾等都曾为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作出过努力。所以,广泛地利用、发挥材料的优势,使其与文化艺术有机地融合,创造陶瓷工艺美术领域,在当代已见成效。

既是泉水必然要从地上冒出来,此处堵塞,必凸起于别处。在定窑陶瓷装饰经过百般探索而未获真谛的叹息声中,定瓷刻划花“以刀代笔”终于现出端倪,逐渐形成有法可依、有理可循、气韵生动、效果鲜明的手刻艺术规范。一时间轰动南北诸窑场,并令邻邦窑场刮目相看,尊为至上。

定窑刻划花刀法为中国文人画艺术的演绎,是中国书法用笔的高精纯提炼。其实,用圆状竹签或金属刀具在器壁上刻字作图像开始较早,因为这属于一种较直白的本能意识的艺术表现,谈不上艺术的创造和发明。但利用直面刻刀在器壁上按形象要求做到以形施刀、刀尽其美,则属一种文化与物质的双重协奏,是一种用刀在物质材料上发挥艺术创作的功能表现,所以具有开创性和震撼性。

中国书法讲究用笔,尤以唐人楷书诸如颜真卿、柳公权讲究逆锋而落、回锋收笔,笔法中撇有茧头燕尾之妙,竖有悬针垂露之精,更有捺如金刀、点似累石之趣(图15-6)。定窑刻划花无一不化用和变化演绎中国书法用笔,关键在于书法同定窑刻划花之间具有先天的艺术嫁接条件。书法用一色墨表现,墨色中不强调过渡色,用笔一挥而就,不许描改;定窑刻划花同样规范刻刀,“一刀挥就,不能复刀”。这里借鉴的基本条件是一致的:因为笔可以按要求表现粗画细画,能弯转、能撇捺;刻刀做工遂能改变使转角度,使所表现的线条能深浅,识宽窄,因器施刀,识形用线,线、刀合处,形象乃成。

定窑刻划花的成功借鉴,在于全面体现着中国书法本质所传递的艺术精神。因为中国书法对每个字的间架结构都像一种法律一样,给予了历史的肯定。它具有较强的疏密感和空间感,这一现象影响着刻划花形象的完美布局。按照花纹构图的主题,可分为整体和局部处理。这种借鉴虽缺乏针对性和普遍性,而道理却非常明白清晰。数学的正确答案是靠无数次演算而获得,是科学无误的,而艺术是经过形与质的融合和举一反三而成立,同样具备自然真理。

>>图15-6(1~2)  颜真卿、柳公权书法用笔(www.xing528.com)

唐代孙过庭《书谱》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12〕宋代定窑刻划花刀法、线条的形成,关键于精神实质上得到承袭和沟通,属文化基因的结合,而不是拘泥于一划一式,以意识的变换再造新的理想目标。是以智巧而揭示自然之妙,以原有形象嬗变为现有形象,遂能发乎其一而获其全局,并创其全新。

宋代文同画竹“以深为面,以浅为背”,以此达到笔墨表现,并提出作画之前做到“胸有成竹”,然后落笔逐意,强调用笔若“兔起鹘落”之势,兼容用笔的快速流畅(图15-7)。文同这些作画理论的提出,体现了北宋文艺思想的一个侧面,为北宋简约俊逸的文风在绘画领域的集中表现。

北宋王朝自公元960年建立以来,几番励精图治而达到经济复苏、文化振兴。这个时期,定窑装饰正处于探索期。文同生于1018年,卒于1079年,其去世四十八年后北宋灭亡。文同在世期间,正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二者之间,究竟谁借鉴于谁,其间或许包含着相互关系,或者说他们分别开创了美术与工艺美术的新领域,创立了属于自己美学思想范畴的表现形式,也未可知。

>>图15-7 文同《墨竹图》

(采自寿勤泽《中国文人画思想史探源》,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9)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