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权扑蝶:揭秘《红楼梦风情谭》最有心的艺术歹于

宝权扑蝶:揭秘《红楼梦风情谭》最有心的艺术歹于

更新时间:2025-01-2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宝钗扑蝶在滴翠亭听到小红与贾芸私相传递的秘密,灵机一动,嫁祸林黛玉。恶意虚构林黛玉偷听小红心事的细节,是“温柔敦厚”的宝钗极不厚道的表现,带有明显诬陷性质。宝钗扑蝶场景优雅美丽,优美场景背后惊心动魄。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同时发生,一个是理性少女随机应变,一个是诗性少女心灵独白,两相对比,意味深长。这说明宝钗善于保护自己。从宝钗扑蝶这一行为艺术可以看出,需要损人利己时,宝钗做得多到位、多可怕、多老辣!

宝钗扑蝶在滴翠亭听到小红与贾芸私相传递的秘密,灵机一动,嫁祸林黛玉。假如仅仅为了洗清自己,宝钗有何必要将黛玉蹲在那儿弄水的事编得那么有鼻子有眼?恶意虚构林黛玉偷听小红心事的细节,是“温柔敦厚”的宝钗极不厚道的表现,带有明显诬陷性质。需要损人利己时,宝钗做得多到位、多可怕。

宝钗扑蝶场景优雅美丽,优美场景背后惊心动魄。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用杨贵妃代指薛宝钗,用赵飞燕代指林黛玉。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同时发生,一个是理性少女随机应变,一个是诗性少女心灵独白,两相对比,意味深长。

芒种这天,大观园姐妹都在园中祭饯花神、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薛宝钗说这么晚了还睡懒觉,要去闹了林妹妹来。她来到潇湘馆,却看到宝玉进去了。宝钗想:“宝玉和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二人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贝1]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倒是回来的妙。”前一天黛玉看到宝钗进怡红院,不假思索跟进,襟怀坦荡。宝钗却心藏小九九,讨度如何做不伤害他人,特别是不伤害自己。表面上看,宝钗懂事,不找事,尽量躲事。但骨子里有没有对宝黛如此不避嫌疑不以为然?有没有妒忌宝玉对黛玉片刻不肯分离的依恋?

宝钗“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趾,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倒引得宝钗镊手躁脚的,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也无心扑了……”在美丽的自然景物前宝钗摘下道学面具,显示少女心性,是她难得的活泼可爱瞬间。但只要一跟人接触,宝钗就下意识地大动心机。

宝钗扑蝶追到滴翠亭,听到小红跟坠儿在里边说话。小红丢了罗帕,贾芸捡到,却将自己的罗帕交坠儿带给小红。男女间私相传递违背封建礼教,小红怕人听到,很警惕,打算把滴翠亭福子推开,如有人来,她能看到。宝钗偏偏把小红的私情听了个满耳,在福子马上要推开的紧急时刻,她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

宝钗判断出滴翠亭里发生了按封建道德说是“奸淫狗盗”的事,且发生在宝玉的小丫头小红身上,而小红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在这之前小说写到,宝玉不认识这个在怡红院做粗活的小丫头。宝钗居然仅从说话声音就能判断出是宝玉哪个丫头,还知道她的为人。这说明宝钗对怡红院非常关注,不仅处心积虑交欢袭人,还仔细观察怡红院其他丫头。如果宝钗对宝玉没有什么想法,表弟的丫头什么脾性关表姐哪根筋疼?(www.xing528.com)

接着宝钗想到小红如知道她听到这番私情话,会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会生事,让自己没趣,于是马上决定“金蝉脱壳”。这说明宝钗善于保护自己。

如何“金蝉脱壳”?宝钗本能地选择黛玉做替罪羊。“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肇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处在尴尬情况下的宝钗如想找个替罪羊洗清自己,完全可以喊“宝玉”、“二丫头”、“探丫头”、“四了头”。但她想都没想,选择黛玉。宝钗对大观园内孰亲孰疏,分得清清楚楚。宝玉是心爱的表弟,迎、探、惜是两姨姐妹,黛玉不仅任何亲戚关系扯不上,还是争夺宝玉的强有力对手。宝钗下意识中对黛玉有对立情绪,需要伤害什么人时,黛玉成了首选。早期点评家说宝钗“卸罪于林黛玉也,虽云急解,实有成心”。

更惊心动魄的是宝钗客串天才演员,演得天衣无缝,把黛玉偷听滴翠亭谈话一步步坐实:第一步,故意放重脚步,叫滴翠亭里的人听到,有人来了,停止说话,从而表明她是刚从远处赶过来的,对滴翠亭里说的话一句也没听到;第二步,她故意笑着叫喊,让滴翠亭的人从她边笑边叫判断此前她玩得多开心,多投入;第三步,她喊林黛玉时不喊丫头通常叫的“林姑娘”而叫“肇儿”,这是姑娘间的爱称,喊“林姑娘”反而露馅儿;第四步,她故意创作出林黛玉蹲在滴翠享边弄水的故事,还煞有介事地问小红,你们把林姑娘藏哪儿了?我才看到她在这里蹲着弄水,看到我,朝东一绕就不见了,是不是藏里头了?宝钗还故意进滴翠亭寻了一遍,然后抽身就走。嘴里还说着“一定又是在那山子洞里去,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如果单纯洗清自己,有必要把林姑娘亭前弄水编得有鼻子有眼吗?恶意虚构林姑娘偷听细节,是“温柔敦厚”的宝钗极不厚道的表现,带明显诬陷性质。

宝钗扑蝶跑到滴翠亭听到有人说话时,就煞住脚往里细听,有可能是无意识、好奇,也可能是人前必须端庄,人后无妨偷听的习惯。凤姐曾说宝钗“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表面上宝钗似乎对和自己无关的事不关心,实际上时时处处留心。当她明白滴翠亭内说话的人有可能危害自己时,立即照自己偷听他人说话的心理,虚构出黛玉亭边弄水故事,这样一来,有意偷听的就成了黛玉。宝钗这样编的结果,是小红相信林姑娘听到她的话,非常惊慌。小红认为,如果是宝姑娘听了倒没什么,林姑娘听了反而有问题,因为林姑娘喜欢刻薄人。跟黛玉本来毫不相千的小红跟黛玉结怨,正是宝钗造成。宝钗金蝉脱壳同时,毫无过错且不知情的黛玉就掉进了宝钗设置的陷阱。张新之在点评到宝钗说“给蛇咬一口也罢了”时说,薛宝钗就是蛇,林黛玉早晚会被她咬了:“卿卿即蛇,终必被咬。”

从宝钗扑蝶这一行为艺术可以看出,需要损人利己时,宝钗做得多到位、多可怕、多老辣!类似例子还有金钊儿之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