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大乘经典的结集
大乘经典的由来
以上所说的四次结集,都是小乘经典。至于大乘经典的结集,传说种种不同,没有真确的史料可供考证,因此后世就有大乘经不是佛说的议论。其实大乘教的发展,那是思想演进的自然趋势,决不能说它不是佛说。怎么讲呢?大凡一种宗教,或一种学说,流传既久,中间自然要分出保守和进步两派。当第二次结集时,为十事非法的争论,就可以看出当时年德俱高的长老要墨守佛在世时所定的戒律,以为稍有违异,就是非法;至于青年进取的毗舍离、跋耆两城比丘,就以为稍微变通没有妨碍,结果就脱离这般保守派而自成一团体,当时就分裂为上座、大众两部。(www.xing528.com)
从这以后,进取派不但是戒律上有所变通,学理上也有讨论研究,随着时势进步。当公元第二世纪时,向来为佛教压倒的婆罗门教,从学理上进展,重复振兴。至第四世纪时,彼教有组织的教义,就此大成。墨守严肃戒律的小乘教,不足和它为敌,这时由大众部演进的大乘教,也就因此勃兴。盖释迦在世说法时,本无所谓小大乘的分别,大乘的教义,早已包含在内。大众部分裂后,百余年中,思想渐渐进展,和婆罗门教一经接触,受了时代的影响,大乘教就此成熟,那是自然的结果,不足为奇的。
至于大乘经典的结集,虽然没有历史的证据,然经论中却有数处,可以引为佐证的。《菩萨处胎经·出经品》云:“尔时佛取灭度,已经七日七夜,时大迦叶告五百阿罗汉,打揵槌(即是钟)集众,得八亿四千罗汉,使阿难升七宝高座,迦叶告阿难言:佛所说法,一言一字,汝慎勿使有缺漏;菩萨藏者集着一处,声闻藏者亦集着一处,戒律藏者亦集着一处。”这经中所说菩萨藏,就是大乘经;声闻藏,就是小乘经。照此看来,第一次结集就有大乘经典了。又《大智度论》卷一百有云:“佛入涅槃后,阿难共大迦叶结集三藏……有人言,如摩诃迦叶,将诸比丘,在耆阇崛山中集三藏。佛灭度后,文殊、师利、弥勒诸大菩萨,亦将阿难集,是摩诃衍。”这段文字前段说阿难共大迦叶结集三藏,和《菩萨处胎经》所说相同;后段复引一说,那是文殊、弥勒等和阿难专门结集大乘经的。“摩诃”梵音译为大,“衍”字译为乘,是确凿的大乘经典,在佛灭度后早就结集,而且不止一次,有时阿难和大迦叶合作,是兼集三藏,有时阿难和文殊、弥勒合作,是专集大乘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