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到17世纪,无独有偶产生了两部伟大作品,即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作品不但同时出现在一个世纪,而且产生的具体年代也完全一致。洪昇生活在1645年至1704年之间,孔尚任则生活在1648年至1718年之际,洪比孔大四岁,孔比洪多活了十余年,时间相差不多。就创作构思说,洪昇呕尽了十二年的心血,孔尚任则竭尽了十四年的精力,都是经过了长期的酝酿琢磨过程才完成的。由于产生的时代环境相同,因此具有一定历史时代特色的主题思想和戏剧情节也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以历史悲剧的形式,通过对男女爱情的描写,反映了17世纪末期的社会生活,创造了动人的妇女形象、英勇果敢的爱国英雄和刚强不屈的艺人性格,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流露了国破家亡的悲悼情绪。许多出中的情节也多有相同或互相媲美之处,如《长生殿》中的“冥追”“骂贼”“献饭”之于《桃花扇》中的“入道”“骂筵”“誓师”,以及作为《长生殿》中心线索的金钗钿盒之于《桃花扇》中的桃花扇等。这两部作品确是我国古代戏曲产生于清代的双璧,历来有“南洪北孔”(《词余丛话》)之称,他们各以其卓异的成就南北交辉。但是,洪昇和孔尚任具体的生活经历毕竟不同,思想观点不同,作品的取材不同,对生活的批判评价不同,因此这两部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又各具特色,进一步研究每一部作品的具体成就和特色便是很必要的了。
(一)洪昇的生平及创作
洪昇字昉思,钱塘人(见赵执信《饴山全集》中的《怀旧》诗序)。他的曾祖父洪瞻祖做过巡抚南赣官右都御史(见陆繁弨《善卷堂四六》洪贞孙哀词注),可见他是名族世家的子弟。他父亲的生平事迹不详,到他这一代家道衰落,以至于连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
洪昇生于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他的一生深深地烙有时代灾难的印记。他出生于顺治二年(1645),正是明鲁王朱以海被逐至浙江,在绍兴建立政权的一年,清兵曾屡次去骚扰,人们被迫到处逃难,洪昇的母亲即在逃难中生洪昇的。洪昇在《燕京客舍生日作》诗中追述说:“一夜荒山几度奔,哀猿乱啼月未午。”“野火炎炎照大旂,溪风飒飒喧金鼓。”他就在烽火狼烟、夜猿哀啼的环境中问世了。同诗还记述他母亲告诉他出生时的状况,是在一个田妇家里,以“板扉作床席作门”,自己则“欲衣无裳食无乳”。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悲剧的种子。他回忆起当时的遭际,不禁感慨道:“我思此语真痛伤,身滞他乡悲屺岵。”
洪昇二十五岁来到北京(《燕京客舍生日作》有云:“倏忽今年二十五”),但他的遭遇并未有所改变,生活十分贫困,因衣食无着经常与妻子抱头痛哭。他的朋友吴雯在其《莲洋集》中之《贻洪昉思》诗记述他的生活情况说:“长安薪米等珠桂,有时烟火寒朝昏。拔钗沽酒相慰劳,肥羊谁肯遗鸱蹲。呜呼贤豪有困厄,牛衣肿目垂涕痕。”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夫妻毫不尤怨,互相慰藉,相依为命。后来,新的事故又袭击着他,他父亲不知为什么被诬充军,即所谓“遘患难”(赵执信《饴山全集》语)、“遭家难”(《香祖笔记》)等。为了侍奉父亲北上,他从北京赶回杭州,在《南归》诗中沉痛地陈述道:“祸酷疑天远,心剜觉命微。长途四千里,一步一沾衣。”又在《除夕泊舟北郭》诗中表露了自己离开杭州随父北上的迷茫悲惨心情。不久,“前难旋释”(《饴山全集》),他父亲可能并未获罪,他又回北京居住了。在北京以卖文为生,诗名很高。他的老师是王士禛,但他对诗的看法与王士禛却有距离,而比较接近他的好友赵执信。
洪昇三十多岁时才基本上完成了这部包蕴着血和泪并反映那个时代生活的剧作《长生殿》。在创作过程中,赵执信“实助成之”(《饴山全集》)。其后,经过不断加工、修改,到四十四岁又“重取而更定之”(《长生殿》徐麟序文),才真正完成。
《长生殿》完成之后,很受群众欢迎。当时的名剧团“内聚班”已经能演唱,宫廷贵族也很欣赏,艺人因而获得优厚的酬金。他们为了感谢洪昇,便于康熙二十八年秋天设宴为洪昇祝寿,并演唱《长生殿》。当时统治者认为在“国丧日”,即在佟皇后丧期“非时演唱”(《饴山全集》),“以为有心讽刺”(《两般秋雨庵随笔》),是“大不敬”,参加宴会的五十多文人都犯了法。其中有名的是查嗣琏和赵执信,查嗣琏后来改名慎行应考去了,赵执信由于坚决不屈,被撤掉“赞善”的官职,弄得终生沦落,即如人们所谓“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洪昇在这一年“亦被逐归”(《饴山全集》),在北京二十多年的苦难生活,现在为时势所迫又重回到江南。这时的事迹,我们不太了解,好像常往来于江浙之间,赵执信曾两度看见他,情好如故。以后,又过了十几年,洪昇六十岁了,康熙四十三年(1704)六月初一,朋友招他在江上饮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他便如此像李白一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洪昇的妻子是黄机的孙女、他的表妹黄兰次。她精通音律,爱好诗文,与洪昇志同道合,在艰苦环境下,很能体恤丈夫。吴雯在赠洪昇的诗中曾说:“林风怜道韫,安稳事黔娄。”在另一首诗中又说:“对坐孺人理典册,题诗羞道哀王孙。”他们的环境这样坏,而他们的情感却如此的好,在痛苦之余,他们只有彼此之间寻求生活的乐趣和慰藉。洪昇就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创作他的杂剧《四婵娟》的。他借写谢道韫咏雪、卫夫人簪花、李清照斗茗、管夫人画竹的故事,以夸耀自己的幸福家庭。
洪昇生活在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里,自己的遭遇如此可悲,因此,他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比较深刻,满腔愤懑,“故常不满人,亦不满于人”(赵执信《谈龙录》),并敢于“狂言骂五侯”(吴雯《怀昉思》诗)。他如此孤傲,毫无趋炎附势之作风,在北京时深居简出、闭门读书。吴雯的诗曾说:“洪子读书处,静依秋树根。车马何曾到幽巷,肮脏亦不登朱门。”但他却与陈其年、毛奇龄、王士禛、吴天章、吴舒凫、朱彝尊、赵执信等交往很深。他时常“白眼踞坐,指古说今”(徐麟《长生殿》序文),朋友们倾心折服。这种精神明显地表现在他的创作中,特别表现在《长生殿》这部巨著里。
洪昇的作品,除了《稗畦集》、《稗畦续集》和《啸月楼集》所收录的诗文外,共创作戏剧九种,即《回文锦》、《回龙院》、《锦绣图》、《闹高唐》、《节孝坊》、《天涯泪》、《青衫湿》、《四婵娟》、《长生殿》。今天保存的只有《四婵娟》和《长生殿》。
《长生殿》是洪昇综合了历代所有关于唐天宝时期的史、传、传奇、小说的材料撰写而成的。其中主要的为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传》、乐史《杨太真外传》,白朴《梧桐雨》和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杂剧,屠隆《彩毫记》和吴世美《惊鸿记》传奇等。在撰写过程中,曾三易其稿。据作者在例言中所说:最先感李白之得遇玄宗,谱其事作《沉香亭》;后去李白事,入李泌辅肃宗中兴事,名之为《舞霓裳》;更删杨妃秽事,增其归蓬莱,玄宗游月宫等事,专写两人生死之深情,遂作《长生殿》。洪昇反复修改、加工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探求历史生活真实的过程,正如他自己所说:“情在写真”。结果由专写李白之得宠发展成以描写李、杨的爱情为主进而反映了整个天宝之乱的历史悲剧,显示了作者的创作天才和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
(二)《长生殿》的主题和思想
《长生殿》这部历史悲剧的主题是什么?作者在第一出“传概”中的〔满江红〕曲子流露了一点信息:
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从这支曲子中可以看出,作者意在写情,在写“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的男女间的恋情。但是,并不限于此,还有所谓“臣忠子孝”等等。不过,主要确是在写爱情,“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就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那么,《长生殿》的主题无疑是在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了。可是,一个作家不会为了写情而写情,而必然地抒发他一定的理想和抱负。而洪昇在《长生殿》中所写的情是为了什么呢?他在自序中说:“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且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可见他是有所寄托和讽喻的,他是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认识,通过对李、杨爱情的描写反映了唐代天宝时期的兴衰历史的。
那么,《长生殿》的重要思想,就是表现国破家亡之隐痛,这种难言之隐的情感弥漫着全部作品,并且明显地流露于马嵬坡之变以后,像“弹词”“私祭”两出便是鲜明的例子。“弹词”中李龟年上场诗即说:“留得白头遗老在,谱将残恨说兴亡。”接着就弹唱了〔南吕一枝花〕〔梁州第七〕〔转调货郎儿〕〔二转〕〔九转〕和〔煞尾〕等曲子,都抒发了亡国之痛,如〔转调货郎儿〕:
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古里凄凉满眼对江山。我只待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的把天宝当年遗事弹。
“弹词”和“私祭”两出,主要是通过写变乱后李謩和李龟年会面、李龟年和永新念奴晤见而流露出亡国之痛的。情词激荡动人,比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更忧愤深广。《长生殿》的后半部突出地表现了一种怨和恨,正如汪熷的序文云:“青天恨满,已无寻乐之区。碧海泪深,孰是寄愁之所?”尽管促成各个人物愁恨的具体条件不同,各个人物表现的愁恨内容有区别,但是,归根结蒂都与安史之乱密切联系着,因此这种愁恨实际上是一种兴亡之恨、亡国之恨。
《长生殿》所表现的这种浓厚的兴亡之恨并不是偶然的,而有它的社会历史根源,其历史根源即清朝初年汉族人民所遭受的厄运。当时许多明末遗老在满族统治者残酷统治之下,敢怒而不敢言,往往将自己内心的隐痛流露于作品之中,如其前吴伟业的《秣陵春》、《通天台》、《临春阁》剧和归庄的《万古愁》曲,以及与其同时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便是明显的例子。当然,洪昇并不是遗老,但他的老师陆繁弨就是明朝殉节忠臣陆鲲庭的儿子。他生平最敬仰的陆讲山(陆繁弨的伯父),曾因庄廷刻《明史》案受牵连。他的生活、思想受明代遗老的影响是很深的。他在自己诗中即曾吟咏:“兴亡今古恨,酹酒向渔樵。”(《多景楼》)即便如《长生殿》结尾的曲子:“旧霓裳,新翻弄,唱与知音心自懂,要使情留万古无穷。”也不应该只看作是对情的歌颂,而与《桃花扇》最后〔哀江南〕曲子在思想情感上有共通之处。
与这一思想密切联系的是作品中表现的民族意识。这在“疑谶”“合围”“侦报”“骂贼”诸出中显示的尤为明显。忠臣郭子仪在京城内见杨国忠窃弄权威,安禄山滥膺宠眷,把个朝纲弄得不成样子,心中极其愤怒道:
〔柳叶儿〕哎!不由人冷飕飕冲冠发竖,热烘烘气夯胸脯。……呀,便教俺倾千盏饮尽了百壶,怎把这重沉沉一个愁担儿消除。
后来,终于在他带领士兵英勇不屈的斗争下平息了安禄山的叛乱,重立了唐朝社稷。“骂贼”一出描写艺人雷海青崇高的民族气节,他见到安禄山进入长安之后,称孤道寡,气势汹汹。满朝文武官员都贪生怕死,觍颜事敌。自己气愤填膺,于大宴凝碧池之时,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抱着琵琶责骂安禄山道:
〔元和令〕恨子恨泼腥羶莽将龙座渰,癞蛤蟆妄想天鹅啖,生克擦直逼的个官家下殿走天南。你道恁胡行堪不堪!纵将他寝皮食肉也恨难劖。谁想那一班儿,没掂三,歹心肠,贼狗男。
他又骂那些无耻投敌的官员道:
〔上马娇〕平日家张着口将忠孝谈,到临危翻着脸把富贵贪。早一齐儿摇尾受新衔,把一个君亲仇敌当做恩人感。咱只问你蒙面可羞惭?
最后,他以高渐离击筑掷秦王的英勇精神用琵琶撞击安禄山,并喊道:“我掷琵琶,将贼臣碎首报开元。”结果未击中,反被安禄山杀害。在座的奸臣却喝彩道:“杀得好,杀得好!一个乐工思量做起忠臣来,难道我每吃太平宴的倒差了不成!”接着唱道:
〔尾〕大家都是花花面,一个忠臣值甚钱!(笑介)雷海青,雷海青,毕竟你未戴乌纱识见浅!
这里赞扬了雷海青的英勇可敬,同时辛辣地讽刺了那班奸臣贼子,原来戴乌纱帽见识高的人,都是些毫无廉耻卖国求荣者辈。洪昇虽然写的是唐代历史,但是作为一个惯于“白眼踞坐,指古摘今”的人,这里显然是影射清朝初年的社会现实的。
此外,《长生殿》还表现了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洪昇是歌颂李、杨爱情的,但对他们为追求爱情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却表示无限的愤慨。“进果”一出里老田夫有如下的唱辞:
〔十棒鼓〕田家耕种多辛苦,愁旱又愁雨。一年靠这几茎苗,收来半要偿官赋,可怜能得几粒到肚。每日盼成熟,求天拜神助。
这是他们平时的生活状况。当李隆基迫令西川和海南道贡献荔枝使臣的马跑来时,他们的命运更悲惨了,一片禾苗被马踏毁,赖以生存的八口之家失去了保障。一个算命的瞎子也被踏死,他的妻子要求给偿命,老田夫不禁感叹道:“哎!那跑马的呵,乃是进贡鲜荔枝与杨娘娘的,一路上来,不知踏坏了多少人,不敢要他偿命,何况你这一个瞎子!”这里包含着作者无限的感慨,渗透了深切同情的热泪。洪昇不但同情田夫、瞎子,并且也同情驿吏、使臣,以及其他出中所写的被压迫人物郭从谨和六军士卒等。他的这种思想倾向,在作品中散发出感人的力量。
(三)唐明皇、杨贵妃评价(www.xing528.com)
唐明皇和杨贵妃是《长生殿》中的两个中心人物,它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和复杂的。我们必须结合他们的政治地位、生活环境,也就是他们的阶级性和历史具体性来分析,否则就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复杂内容。
唐明皇、杨贵妃是封建社会的帝王和妃子,阶级地位决定着他们不可有像一般人的夫妻生活,而具有浓厚的荒淫、糜乱的情调。但是,也不应该否认他们之间确实有真正的爱情存在,这又与历代帝王的荒淫无耻生活不同,洪昇即因为“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才把《舞霓裳》改写成《长生殿》的。不过,洪昇更加集中地描写这种“情”,把他们写成互守誓言、生死不渝的爱情。
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爱情并非一开始就真诚,而和一般封建帝王对待妇女一样,主要是形体上的色欲追求,如“春睡”中所描写的:“试把绡帐慢开,龙脑微闻,一片美人香和。瞧科,爱他红玉一团,压着鸳衾侧卧。”只是观看玩赏,充分表现了一个最高统治者空虚无聊的神态。从色欲追求出发,唐明皇虽然有贴心的伴侣杨贵妃,却还召幸虢国夫人,从而引起杨贵妃的忌妒,最后竟迁怒杨贵妃,将杨贵妃赶出宫去。但是,唐明皇对杨贵妃毕竟有一定的感情,当他把杨贵妃赶出宫之后,立即精神上感到更大的空虚,因此悔恨道:“咱一刬儿粗疏,不解他十分娇。”以至于“触目总是生憎,对景无非惹恨”。其后当杨贵妃献发来时,他竟感动得落泪。“复召”一出写杨贵妃真正回来了,他惊喜而又愧悔:“喜得玉人归矣,又愁他惯娇嗔背面啼,那时将何言语饰前非?罢罢,这原是寡人不是,他百般亲媚,酬他半日分离。”(〔下小楼〕)这些都说明唐明皇对杨贵妃是有情意的,并且经过挫折之后,这种情意更深了。他说:“从今识破愁滋味,这恩情更添十倍。”
这之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情感更提高了,他不仅欣赏杨贵妃的舞姿、睡态,而有感于她的聪明、才华和多情,因此心中有些钦敬。但是,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的阶级习性不可能改变,他背着杨贵妃和梅妃又续起旧情,从而惹出“絮阁”一出的风波。这里,他荒淫无耻的行为受到深刻的批判,在杨贵妃的挟持下,他愧悔交集,形貌十分窘迫,结果他认识到杨贵妃是“情深妒亦真”。这便进一步净化了他对杨贵妃的情,以致发展到“密誓”中誓同生死的阶段。杨贵妃为自己的命运而忧心:“怕花老春无剩,宠难凭。”便牵着唐明皇的衣襟哭泣不休,唐明皇则以肯定的语气答道:“妃子,休要伤感,朕与你的恩情,岂是等闲可比!”唐明皇此时已经认识到自己对杨贵妃应该负责,因此,郑重地向双星盟誓。
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爱情就是这样逐渐培养起来、坚定起来的。他既多情又荒淫,二者在他身上是统一的,假若只描写他多情的一面,而忽略他荒淫的一面,那就没有概括出一个封建帝王的阶级本质,反之,若只写他荒淫的一面,而忽略他多情的一面,就没有表现出这一人物的历史具体性,那便不是唐明皇了。作者巧妙地处理了这个问题,表现了高度的现实主义艺术概括力。
对杨贵妃这个人物,作者更集中地加以描写,为了美化她,将正史中“杨氏……始为寿王妃”和“禄山母事妃,来朝必宴饯结观”(《新唐书·后妃传》)等所谓“史家秽语,概削不书”(自序)。把她塑造成一个聪明、美丽、多情多艺的妇女。杨贵妃性格的基本特征是娇妒。这种性格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有其特定的环境。作为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必然养成“娇嗔”的习性,在“后宫佳丽三千人”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不产生“嫉妒”。宫廷生活培育了她的性格,反过来她又以这一性格应付宫廷的环境,“旁讶”“幸恩”两出即描写她与自己姊妹之间的嫉妒和矛盾,结果酿成大祸。她自称:“我含娇带嗔,往常间他百样相依顺,不提防为着横枝,陡然把连理轻分。”(〔榴花泣〕)可见平时她是以“娇嗔”争宠的。为了争宠对情敌则嫉妒之极,当自己被册为贵妃时,立即逼迫梅妃迁往东楼,接着自制《霓裳羽衣曲》来压倒《惊鸿舞》,以杜绝唐明皇对梅妃藕断丝连的情意。在“夜怨”一出中,她还说:“江采,江采,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她的表现,正如宫女所说:“娇痴性,天性忒厉害。”但是,她也有不得已之处,因为在那种生死予夺的环境中,争取统治者宠爱的斗争,是关乎自己生死荣辱的大事,失去了唐明皇的宠爱,自己的生命也就失去了保障。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杨贵妃的性格具有多么深刻的社会意义。
杨贵妃性格有“妒”的一面,同时也有“情”的一面。她对别人猜忌嫉妒的过程,也可说是对唐明皇爱情的争取和占有的过程。从全剧的总倾向看,杨贵妃的情比唐明皇真挚得多。从“定情”开始,她就看着金钗钿盒吐露自己的心愿说:“惟愿取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后来被唐明皇逐出宫后,又曾登御书楼瞭望宫殿,剪青丝以表衷肠。当她听到唐明皇召梅妃时,竟一夜哀怨,转侧徘徊,“寸心如剪”。自己气愤之极,取了金钗钿盒,要把“深情密意从头缴!”这些都显示出她的“妒”含有对“情”的追求在,所谓“情深妒亦真”。七夕,她对着牛郎织女默默祈祷:“愿钗盒情缘长久订,莫使做秋风扇冷。”她指着双星对唐明皇说:“妾想牛郎织女,虽则一年一见,却是地久天长。只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她所担心的,也就是她所追求的。为了求得唐明皇的爱情,她熬尽了心血和眼泪,终于取得“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的美满结局。
杨贵妃长期的爱情生活,充满了嫉妒、痛苦和哀伤,这正是帝王宫廷生活环境所赋予她的,是作者对这种环境中后妃的典型写照。
从“定情”到“密誓”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逐渐趋向坚定专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危机步步加深的过程。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洪昇真实地描写出统治阶级奢侈淫靡的生活和人民的悲惨遭遇以及国家覆亡的因果关系。“定情”之后紧接着便是“赂权”,写安禄山贿赂杨国忠欺上瞒下免了他的死罪。“春睡”“禊游”“旁讶”“幸恩”等出之后,就是“疑谶”,写整个社会危机四伏,“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的阶级矛盾一触即发。“闻乐”“制谱”之后,便是“权哄”“进果”,写安禄山和杨国忠互相倾轧,进荔枝的使臣踏践人命和庄稼。“舞盘”中的舞姿方歇,“合围”里安禄山操练兵马的声势已起。“絮阁”中的纷争烦恼未解,“侦报”里安禄山的叛迹已萌。“密誓”中情意绵绵的语声犹闻,“陷关”“惊变”里的阶级矛盾随即大爆发。作者就是如此亦步亦趋地写出了李、杨的爱情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密切关系,结果酿成了“埋玉”一出中马嵬坡的大悲剧。正如唐明皇痛哭中申诉的:“这钗和盒是祸根芽,长生殿恁欢洽,马嵬驿恁收煞。”(〔红绣鞋〕)作者深刻地揭示出这一历史悲剧的社会根源。
马嵬坡之变是《长生殿》戏剧冲突发展的转折点。从此以后,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已经不像前半部之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而是广大人民为收复国土与异族统治者安禄山作斗争的民族矛盾了。尽管唐代的历史实际上不一定如此,但《长生殿》确是这样表现的。因为矛盾性质转化了,所以作者对唐明皇和杨贵妃就不像前半部那样多的批判,而主要是同情、追念和赞颂,把这两个人物更提高、升华了,把他们的“情”描写成更纯净诚笃的生死不渝的爱情了。马嵬坡之变以后,江山易主,贵妃殉难,瞬息的繁华和欢乐,顷刻间化作一片荒凉。唐明皇感到无限的痛苦和空虚,于疾风凄雨之夜,倍加思念杨贵妃。他忏悔自己的负情,感到活着毫无意义,唯想死了和杨贵妃在阴间相会,才能偿自己平生之愿。此时唐明皇除了对杨贵妃炽烈地追求外,别无邪思秽念。道士杨通幽在“觅魂”一出中对后半部唐明皇的思想情感作了全面概括地说明:
〔后庭花滚〕那上皇呵!精诚积岁年,说不尽相思累万千。镇日家把娇容心坎镌。每日里将芳名口上编。听残铃剑阁悬,感衰梧秋雨传。暗伤心肺腑煎,漫销魂形影怜。对香囊呵惹恨绵,抱锦袜呵空泪涟。弄玉笛呵怀旧怨,拨琵琶呵忆断弦。坐凄凉,思乱缠,睡迷离,梦倒颠。一心儿痴不变,十分家病怎痊。痛娇花不再鲜,盼芳魂重至前。
他是如此的虔诚和忠贞,以至于织女听了大受感动,为他续了旧缘,偿了夙愿,在月宫与贵妃团圆了。
马嵬坡之变以后,杨贵妃的魂灵还在追逐唐明皇的銮舆,并且说:“只有痴情一点一点无摧挫,向黄泉,牢牢担荷。”(〔五更转〕)在“情悔”中也说:“只有一点那痴情,爱河沉未醒。”一切都可以悔,唯有情不能悔,矢志“纵冷骨不重生,向九泉待等”。因为她悔了罪,上天要她恢复仙籍,她却极不满意地说:“敢仍望做蓬莱座的仙班?只愿还杨玉环旧日的匹聘。”在“补恨”中她又对织女说:
〔小桃红〕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回万转情难灭。(起介)娘娘在上,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双飞若注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跪介)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
为了“缘再结”,情愿“谪下仙班”,到“人间再受罚折”,表现了顽强不屈的对人间生活的追求。这就是杨贵妃这一人物形象在此戏的后半部所以诱人的原因。
洪昇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发挥了丰富的想像力,赋予他们以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们为了追求“缘再结”的理想,遭受了无数的波折和苦痛,终于在优美的富于现实生活气息的月宫重圆了。实现了所谓“但使有情终不变,定能偿夙愿”的理想。
唐明皇和杨贵妃是洪昇呕心沥血创造的两个人物形象,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矛盾、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历史生活的一个侧面,我们可以借此认识历史、认识封建社会。这就是这两个形象的意义。
(四)《长生殿》所表现的作者思想的矛盾
洪昇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思想观点中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集中地表现在他对唐明皇和杨贵妃两个人物的塑造上和对安史之乱这段历史的评价上。
洪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寄予深切的惋惜和同情,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他们描写成完美无缺的人物,极力为他们的罪过开脱。在作者看来,正是“杨国忠窃弄威权,安禄山滥膺宠眷,把一个朝纲……弄得不成样子”。“那里是西子送吴亡,错冤做宗周为褒丧”。当然更不是“英主”唐明皇的过失了。但是,作者又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历史的观察,写出了每一件事都与唐明皇、杨贵妃的荒淫生活相关连,他们又成了历史的罪人,这正显示了作者世界观的深刻矛盾。当他看到唐明皇和杨贵妃荒淫腐朽的生活给人民带来灾难时,也表现了无限的怨恨和痛惜。“进果”中使臣的马将人民蹂躏得无法生存时,他借剧中人物感慨说:“杨娘娘,杨娘娘!只为这几个荔枝呵……”此外,他还有“天宝皇帝,只为宠爱贵妃娘娘,朝欢暮乐,弄坏朝纲”的话。这种矛盾在“看袜”“弹词”两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李謩、道姑与郭从谨、一位老丈对杨贵妃的态度就完全不同,李謩和道姑对贵妃的遗物充满了留恋、珍惜之情,郭从谨则相反,认为这是亡国的根源。郭从谨憎恨锦袜说:“这等遗臭之物要他何用!”而李謩则为贵妃辩解说:“休只埋怨贵妃娘娘。”又,在“埋玉”一出中作者显然是支持陈元礼领导六军逼杀杨贵妃的正义行动,但又通过杨贵妃怨责陈元礼说:“唉!陈元礼,陈元礼,你兵威不向逆寇加,逼奴自杀!”对杨贵妃的遭难表示深切的同情。他这种思想观点中的矛盾,实质上是现实生活矛盾斗争的反映。洪昇生活在清朝初年,当时他亲闻亲见到异族统治者对人民群众摧残、杀戮和迫害的事实,并且自己也身被其难,因此便激起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故国的思念。他就怀着这种思想情感对唐明皇和杨贵妃进行创造,极力美化他们。同时洪昇是一个正直有节操的人,他对唐明皇和杨贵妃荒淫腐朽的生活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又表现了极大的怨恨和愤慨,对他们的罪恶行为给以深刻的批判。随着现实生活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化,洪昇思想观点的矛盾到戏剧的后半部更深刻了,以至于在“雨梦”一出中对他曾经支持和同情过的六军首领陈元礼,也经过一场噩梦将他杀掉。这正是作者思想观点矛盾进一步激化的结果。
尽管如此,作者的思想矛盾并没有解决。他揭示出李隆基和杨贵妃确是这一历史悲剧的制造者,他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让他们悔罪。唐明皇悔恨说:“此乃朕之不明,以至于此。”(“献饭”)杨贵妃对天忏悔说:“只想我在生所为,那一桩不是罪案,况且兄弟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得尽?”(“情悔”)以此来解除人民对他们的痛恨,即所谓“孔子删书而录秦誓,嘉其败而能悔”(自序)之意。最后以“补恨”来弥补他们生命中的缺遗,同时也作为对自己矛盾着的思想暂时的调和。
从作品中的表现看,洪昇的历史观是封建社会传统的历史观,把帝王将相看作历史的主人。但他同时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人,是一个对社会生活有深刻认识、对被压迫人民深切同情的作家,他据此去观察社会现实,却能在《长生殿》中描写一段历史,就像它实际存在的一样,是一部尖锐深刻的阶级斗争史。
(五)《长生殿》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是丰富深刻的,与之相适应,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在戏曲语言方面,《长生殿》主要是吸取了元曲的曲辞加工镕铸而成的,具有典丽、淳厚和生动的元曲本色。如“弹词”一出,李龟年向听众弹唱天宝遗事,由缓歌慢舞到突变掺过,最为传神:
〔六转〕恰正好呕呕哑哑霓裳歌舞,不提防扑扑突突渔阳战鼓,刬地里出出律律纷纷攘攘奏边书,急得上上下下都无措。早则是喧喧嗾嗾惊惊遽遽仓仓卒卒挨挨拶拶出延秋西路,銮舆后携着个娇娇滴滴贵妃同去。又只见密密匝匝的兵,恶恶狠狠的语,闹闹吵吵轰轰四下喳呼,生逼散恩恩爱爱疼疼热热帝王夫妇。霎时间画就了这一幅惨惨凄凄绝代佳人绝命图。
把从霓裳舞到马嵬坡之变的过程,以及其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凭借琵琶的调子瑽瑽铮铮地传达出来,使听众落泪,心弦为之震荡。用这种语言描写人物,就能使每个人物充分性格化。如唐明皇、郭子仪、雷海青以及进荔枝的使臣等,一出场便显示出极其鲜明的性格特征。这比《桃花扇》有时使一个文化教养不高的人物也操持文雅的辞语要高出一筹。《长生殿》在语言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洪昇对金元曲子长期研究的结果,他吸取了金元曲子的精华,完成了一种有自己统一风格的戏曲语言。
《长生殿》的情节极其严密、细腻。全剧以金钗钿盒为中心线索,其他各类情节都围绕着这一线索,纵横枝蔓,交织成篇。这方面的成就,吴舒凫在批语中即指出:“钗盒自定情后凡八见,翠阁交收,固宠也。马嵬殉葬,志恨也。墓门夜玩,写怨也。仙山携带,守情也。璇宫呈示,求缘也。道士寄将,征信也。至此重圆结案。大抵此剧以钗盒为经,盟言为纬,而借织女之机梭以织成之。呜呼,巧矣!”在这一中心线索贯通下,又产生了前后两个半部的几条枝干。前半部有李、杨的宫廷生活和杨国忠、安禄山之互相倾轧与人民的苦难和整个社会即将崩溃的两个情节。后半部则有写杨贵妃的仙界生活与唐明皇等的现实感受的两个情节。这些情节参差错落,交相辉映。王季烈《螾庐曲谈》云:“其选择宫调,分配角色,布置剧情,务令离合悲欢,错综参伍。搬演无虑劳逸不均,观听者觉层出不穷之妙。自来传奇排场之胜,无过于此。”所评极其确当。
《长生殿》的音乐曲调也极尽其妙,历来已有定评。徐麟在序文中说:“若夫措词协律,精严变化,有未易窥测者。”王季烈《螾庐曲谈》也说:“能恪守韵调,无一字一句逾越,为近代曲家第一。”可见洪昇对曲律用功之深。近人吴梅在《长生殿传奇斠律》一文中说:“昉思守法之细,非云亭山人所可及。”
关于《长生殿》的结构,历来有许多争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叶堂《纳书楹曲谱》卷四所谓“长生殿……于开宝遗事,摭采略遍,故前半篇每多佳制。后半篇则多出稗畦自运,遂难出色”。意即后半部不如前半部。这一看法为后来许多评论者所赞同。其实后半部也并非作者凭空“自运”,洪昇在例言中说:“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可见也是有根据的。但是,作者因为“曲终难于奏雅”,即进行修润加工等匠心的创造,“稍借月宫促成之”,这并没有什么不好,而是更加强了后半部的浪漫主义色彩,更富有感人的力量。因此,《长生殿》的结构虽然到“埋玉”为止,鲜明地显示出前后两篇的界限,虽然某些关目有冗漫之嫌,像“仙忆”“见月”“驿备”等,远不如《桃花扇》之别致严整,但从总的方面看,确是一部不容分割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长生殿》的思想和艺术成就都是相当高的,因而在当时和后代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徐麟在序文中说,当它问世之后,“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吴舒凫的序文也说:“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以是传闻益远。畜家乐者,攒笔竞写,转相教习。优伶能是,升价什伯。他友游西川,数见演此,北边南越可知也。”此外,朱彭说:“昉思工乐府,宫商不差唇吻,旗亭画壁,往往歌之,以故儿童妇女无不知有洪先生者。”当时还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谚语(“收拾起”是《千钟禄》中“惨睹”里的句子。“不提防”是《长生殿》中“弹词”里的句子)。可见《长生殿》在人民群众中影响之大了,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重要剧目。
《长生殿》在许多方面很像《牡丹亭》,有人说它是“一部闹热牡丹亭”(例言)。所谓“闹热”就是指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联系着,震荡着一个历史时代,因而显得波澜壮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