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的剧作是直接继承明末李玉、朱素臣、朱佐朝的传统而创作的。其总的特点是与一定时代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着,并深刻地反映着那个时代,因此,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得极其鲜明。但是,与李玉和朱素臣、朱佐朝兄弟二人也有所不同,吴伟业之作通过描写时代的政治斗争,更多地寄托着自己的兴亡之恨和家国观念。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生,清康熙十年(1671)卒,活了六十三岁。明亡,他深居简出,息交绝游,屡次被召,皆辞不受。后来为父母劝导,才赴京受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在任四年,又辞官归里。他的剧作有《秣陵春》传奇一部,《通天台》、《临春阁》杂剧两本,都表现了强烈的家国观念和亡国之恨。
《秣陵春》是写南唐学士徐铉的儿子徐适和将军黄济的女儿黄展娘错综复杂、离奇怪诞的婚姻故事。徐适是北宋末年人,和金兵作战而死亡。作者为了使剧情更集中,便把他改写成徐铉之子。他们都是南唐臣子的后代,对南唐后主及其宠妃保仪表现了无限的追念和哀悼,寄托了深沉的国亡家破之感。
作为徐、黄爱情的中心线索是南唐遗物宜官宝镜和于阗玉杯,通过二人在两件宝物中现影显形,互相追慕起来。展娘魂离身躯千里去找徐适,徐适则宁肯不做状元而远寻展娘,他们如此倾心爱慕,以至于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拦。最后是已升仙界的李后主和保仪促成了他们的婚姻。
围绕着描写他们的爱情婚姻,展开了广阔的生活面。当代的流氓恶棍真琦、孤独荣等,逢迎谗佞,专横欺诈。真琦要夺取展娘不成,当朝廷刷选宫女时,他暗中向太监使机谋,使展娘竞选。孤独荣喜爱徐适所藏的法帖,借去之后,抵赖不还。通过对这类人物的描写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作品中还描写了李后主的乐工曹善才,善弹琵琶,以李后主的词连缀弹唱,又得前朝宫中旧物烧槽琵琶,携归入山修道,以全其志。
剧作中所写,凡是正面人物都是前朝后裔,而反面人物都是当代臣僚。作者借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以追念故国和批判现实。冒辟疆评云:“字字皆鲛人之珠,先生寄托遥深。”(《同人集》)此剧的中心意旨就在于此。
然全篇结构冗杂,头绪纷繁,情节之间必然联系不紧密。总之,吴伟业传奇创作的成就不如他的杂剧高。(www.xing528.com)
《临春阁》是作者根据《隋书》中《谯国夫人传》和《陈书》中《张贵妃传》创作的。主要写隋兵进逼江南,陈后主出降,张贵妃、孔贵妃都自缢而死,陈朝灭亡之事。作者显然是借历史题材来写现实。作品的中心人物是谯国夫人,她勇敢而有才干,身任岭南节度使,因见国亡而不能救,羞于再立三军之上,便下令解散诸军,自己入山修道。而“军士得令,满营大哭”,不肯离散,结果拥戴她的儿子做了主帅。她因此慨叹道:“咳!我六州节度使,还家去做个老妪,岂不可叹!”作品中的重要思想是反对女色亡国论,把几个女子都写成有才华的文武将相。陈亡之后,官员们都说是女宠乱朝,对两个贵妃加以贬责。作者却借谯国夫人之口说:“都是这班人把江山坏了,借题目说这样话儿!”这种进步的历史观念,直接影响了洪昇,他在《长生殿》中也为杨贵妃翻案。
《通天台》是作者根据《陈书》中《沈炯传》再创作的。写梁代尚书左丞沈炯,亡国之后,痛苦至极,出长安城散心,偶见汉武帝通天台遗迹,不禁触景伤情,痛哭起来。全剧共两出,前一出全写沈炯的哭诉,后一出写汉武帝出现来宣慰他,并送他回江南,令宫女丽娟清歌饯别。沈炯这个人物是作者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者,他哭诉道:
〔寄生草〕日气寒宫瓦,江声怨野沙。则为俺春秋高迈遭欺诈,害了他青年儿女担惊怕,还靠着西天活佛慈悲化,可怜俺病维摩谁点赵州茶,眼看他啄皇孙砍做了浔阳鲊。
自己“无国无家,欲归何处”?前途茫然。这正反映了明亡之后,广大人民的普遍心理。
吴伟业的剧作大都取材于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往往作出新的评价,评价历史实际上是评价当代。
吴伟业的剧作情感深沉、格调悲壮、寄托遥深、曲文典雅,但关目呆板,不能演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