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尤侗、李渔和洪昇的剧作: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尤侗、李渔和洪昇的剧作: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时间:2024-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侗、李渔和洪昇的剧作,从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上看,都有相近之处。他们的剧作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但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初沦落不第,愤世嫉俗,作戏曲以寓其牢骚不平之意。沈白的未婚妻魏寒簧为此气愤而死。尤侗的杂剧创作也是相当成功的,特别是《读离骚》成就最高。不惜身亡,摩顶放踵,但惜人亡,崩榱折栋。

尤侗、李渔和洪昇的剧作: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尤侗、李渔和洪昇的剧作,从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上看,都有相近之处。他们是承明末汤显祖的戏曲传统发展而来,所谓玉茗堂派。他们的剧作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但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黑暗现实给人们造成的痛苦,同时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处理现实矛盾,或征服现实,表现了各自的生活理想。

尤侗字同人,又字展成,号悔庵,又号西堂,江苏长洲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共活了八十七岁。他以诗文著名,才调纵横,文笔雄健是其特点。其初沦落不第,愤世嫉俗,作戏曲以寓其牢骚不平之意。后来为清统治者所鉴赏,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又修明史三年,终以年老辞官家居。他的剧作有传奇《钧天乐》一部,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五部,都是优秀作品。

《钧天乐》是描写沈白和他的好友杨云一生坎坷不遇、愁苦不堪的潦倒景象,刻画了他们对科举的热衷执著,揭露了封建社会科场的黑暗。戏剧开场“立意”即明确地申述主题说:

蝶恋花〕偌大乾坤无处住,笑矣悲哉不合时宜肚,漫欲寄愁天上去,游仙一曲谁人顾?黄阁功名白玉赋,煞鼓收场总是无凭据,妄听妄言君莫怒,长安旧例原如故。

沈白就是这一主题集中体现者,他身怀奇才,秉赋极高,但“生于乱世,豺狼当道”,“钱神有力,文鬼无权”,终于久困场屋,而不得申,因此和杨云常歌呼痛哭,愤世嫉俗,喜笑怒骂,以泻胸中之不平。“场规”一出,着重揭露科场的黑暗与腐败,贾斯文、程不识、魏无知都是浪荡无知的歹徒,因为主考官是他父亲的门生、或有钱贿赂,各个中了状元、探花和榜眼。沈白、杨云才学兼备,结果却落第。沈白的未婚妻魏寒簧为此气愤而死。由这类科场出身的无知歹徒组成的官府,当然是最昏庸残暴的。魏无知做了扶风太守便想尽办法榨取民脂民膏,并将这种办法名之为“做官经”。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纷纷起来反抗。“贼难”一出便写一位名叫马踏天的农民英雄,号召并领导农民起义。他原是“关中百姓,只为年运饥荒,朝纲紊坏,卖官鬻爵,厚敛淫刑,民不聊生,人心思乱”,他才“聚徒亡命,行掠乡村”,他们的口号是“替天行道,伐暴安民”。作品描写了起义军所向无敌,势如破竹,“文官尽献城,武将争迎驾”。

沈白对农民的痛苦遭遇是同情的,但对农民起义却是憎恶的,农民起义军逮捕了他,让他归降做参谋,他则说:“我沈白头可断,岂肯降乎!”他思想上这种矛盾,正是作者思想上矛盾的流露。

沈白忧国忧民,念王室艰难,生民涂炭,造万言书伏阙直谏,从人民的苦难出发,指责赋役苛重,朝官昏庸,一直批评到最高统治者:

〔入破一〕……见灾异日月交蚀,雨血风霾,地震山崩,川竭不时雷,禾稼秋蝗,李梅冬实。

〔破二〕年荒岁饥,亡命皆为贼,四郊多垒,乡村逃窜城门闭,官军会剿,望风奔走真如儿戏,粮饷频催,金钱虚费。

〔滚三〕小民穷困因赋役,郡县多贪吏,严刑酷罚求财贿,封书币,私铨司朝贵,行取台垣日,上衙门而已,建言谁看,摇尾乞怜,衣冠扫地。

〔歇拍〕宰相伴食,郎官索米,臣但见那公卿辈,工拜跪,足痴肥,唾面拂须便是好官长伎,更堪悲,水火玄黄,党人牛李。

〔中滚五〕宦官宫妾皆奴婢,洒扫无他伎,若盗事权,假狐威,指禁掖,扰纶扉,外戚之家能蛊惑,蓄祸机,书戒牝鸡,诗讥艳妻。

〔煞尾〕端拱深居,未悉安危计,奈朝内无忠义、肆奸欺、蔽聪明、长乱离,臣言不早,陛下悔之晚矣!日凌夷,荆棘铜驼,真堪泣涕。

但是,他的忠言并未被采纳,反被锦衣卫乱棒打了出来。他的痛苦因此更深,“哭庙”一出是他愤懑不平发展之极致,也是全剧的高潮。他来到项羽庙前,陈述自己一生之不遇,止不住抱神像大哭:“以大王之英雄,不能取天下,以沈白之文章,不成进士,古今不平孰甚于此!”英雄落魄,抱千古之恨。最后,他把自己的诗稿焚化,作祭文,为诗文一哭,又念灰烬乃笔精墨妙,不宜为人间尘埃玷污,便筑诗文冢,以保持诗文之永远纯洁。

沈白是作者自己的影子,他的穷困、不遇、愤慨和痛哭,都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的血泪。“哭”,是他发泄愤懑不平的主要方式,他为天地而哭,为民生而哭,为亡妻而哭,为前途而哭,为诗文而哭,总之,以哭来控诉那个罪恶的社会。(www.xing528.com)

此剧的后半部写文昌帝君考选真才,沈白、杨云都以优等及第,赐天宴,奏钧天乐来庆祝。之后,都授修文郎到人间去勘察,对历史上许多不平的事件从头做了审判,以泄胸中之愤。又在西王母的帮助下,和魏寒簧结成夫妻。不得意于人间,乃得申素志于天上,作者之心可谓痛矣。然而正如作者自己所说:“黄阁功名白玉赋,煞鼓收场总是无凭据。”希望变成了失望。后半部更多的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有积极意义。

尤侗生活在一个文网严密的时代,和当时一般戏曲小说家一样,以子虚乌有作为对封建社会罪恶揭露的掩护,他也以“莫须有想当然,子虚子墨同列传,游戏文成聊寓言”作结。

尤侗的杂剧创作也是相当成功的,特别是《读离骚》成就最高。这部剧作的全部情节都是有根据的,第一折采自《天问》、《卜居》,第二折采自《九歌》,第三折采自《渔父》,第四折采自《招魂》、《神女》、《高唐》三篇赋。描写屈原被放逐到江南之后,眷怀故国,忧愁幽思,行吟泽畔,劳苦倦极而呼苍天,对苍天发出许多不平的质问和责难,得不到解答,进而谩怨苍天:“今日里尽随人号叫,只是装聋哑,早难道飞梦落谁家。”

他到处寻找对人间是非混淆、本末倒置的现象和自己不幸遭遇的解释,他问天不应,又去问卜,问卜不灵,则作《九歌》祀神以解闷。渔父劝他随波逐流,不要过于耿介,他严辞拒绝:“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他就是如此高洁不群,不肯与污浊的现实屈服。但是,“君暗臣聋,何去何从?”他的出路是什么呢?

(么)半生琐尾悲,一死鸿毛重。入夜悠悠,去国匆匆。不惜身亡,摩顶放踵,但惜人亡,崩榱折栋。

他所怜惜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国家的危亡,为了国家,自己甘心“摩顶放踵”。这便是他的伟大之处。最终以投江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是与黑暗社会之不妥协,是与那个丑恶社会的彻底决裂。第四折写宋玉招魂,龙舟竞渡,主要是吊屈原,乃全剧之主旨。吊屈原,亦作者自吊也。

《吊琵琶》内容是写昭君出塞的故事,前三折完全是根据马致远的《汉宫秋》杂剧创作的,不同的是这本戏明确地批判了汉元帝:“陛下,你堂堂天子不能庇一妇人,今日作儿女子涕泣何益!”更多地咒骂了当朝文武百官。第四折写蔡文姬在胡地之哀伤,和昭君有同命运之感,以胡笳十八拍吊青冢,忧愤悲切,备极动人。这本戏与《读离骚》是姊妹篇,无论内容与情节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也描写昭君的愤慨不平及其沉江,描写蔡琰吊昭君等,在思想倾向上与《读离骚》完全一致。全剧以琵琶为线索,取琵琶写怨的意思,表现了鲜明的民族意识。

《桃花源》是写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赋归去来,饮酒赏菊,后入武陵源成仙的故事。《黑白卫》写侠客聂隐娘的剑术可以“替天行道,为国安民”,“上可以报君父之仇,下可以诛臣子之恶,明可以雪士民之愤,幽可以驱鬼神之邪”。但作品所表现的却不明显,而是在宣传佛法无边,带有民间宗教的色彩。《清平调》写李太白唐玄宗杨贵妃的赏识,中状元,大宴曲江池的事。李太白并未中过科第,作者如此处理正如杜濬题词中所说,是为自己“解嘲而释憾”。

尤侗的剧作,除《钧天乐》之外,大都采取历史上的文学题材,把原来的诗、赋、曲及故事加以融化敷演为戏剧。内容多表现知识阶层对黑暗社会的愤懑和不平,有一定程度的民族意识。他晚年曾得到清统治者的赞赏,拔擢为文学侍从之臣,但他的思想深处并不拥护朝廷的统治。

尤侗戏剧的语言鲜明、生动,有元人本色,如《吊琵琶》昭君投交河前一段唱辞云:

〔拙鲁速〕朱鸢城,路迢迢,白狼河,浪滔滔,风儿条条,雨儿潇潇,淅沥沥沙儿似雪落,冷清清月儿似霜飘。雁声儿哀叫,笳声儿悲啸,断送人儿在这遭。

运笔刚健遒劲,生动活泼。戏剧结构也简洁洗练,《清平调》写李白状元及第,奉旨游街,气宇傲岸,藐视权贵,回府后醉倒高卧,叫力士脱靴,高力士因他称名道姓而不理云:

(丑)好恼好恼,怎么只管叫咱名字。(生作申足介)力士,力士,你替俺脱却靴儿好去睡。(丑扶诨下)

寥寥几笔结束全剧,言简而意赅,李白的狂放性格极其鲜明。所以吴梅评云:“曲至西堂,又别具一变相。其运笔之奥而劲也,其使事之典而巧也,下语艳媚,而油油然动人也。……如《读离骚》之结局,以宋玉招魂;《吊琵琶》之结局,以文姬上冢。已超轶前人矣。”(《中国戏曲概论》)确是看到尤侗剧作的艺术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