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戏曲小说史略:三言与二拍

古代戏曲小说史略:三言与二拍

时间:2024-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梦龙编辑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编辑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可为代表。《卖油郎独占花魁》叙写宋朝汴梁女子莘瑶琴,当金兵入侵时,逃难途中与父母失散,被坏人掠持到杭州,沦为妓女,因为才貌双全,被称为“花魁娘子”。又当时汴梁的青年名秦重,也由于金兵入侵,于慌乱中与父母失散,流落到杭州,以卖油为业,故称为“卖油郎”。

古代戏曲小说史略:三言与二拍

我国的短篇通俗小说到了明代得到很大发展,这表现为它的作者已经不是民间艺人,而是有文化修养的专业作家,它的创作对象已经不是听众而是读者,其数量之多是空前的,其反映社会生活面之深广也不是以前作品所能比拟的。冯梦龙编辑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编辑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可为代表。

(一)冯梦龙与“三言”

冯梦龙(1574—1645),字犹龙,又字子龙,号墨憨斋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崇祯七年(1634)曾做福建寿宁县知县。明朝灭亡前,他编了一本《甲申纪事》,对农民起义军表示不满,也编了一本《中兴伟略》,对清兵表现了仇恨。清顺治二年(1645)死去。他是明朝继罗贯中、熊大木之后的一位通俗小说家,将毕生的精力从事于通俗文学的编写或刊行工作。曾改编过《平妖传》、《新列国志》等长篇小说,刊行过《挂枝儿》、《山歌》等民歌集,编撰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短篇小说集。他把通俗文学提高到与《孝经》、《论语》同等的地位,把封建文人所不齿的小说和他们尊奉的经典并列,在当时确不失为具有进步意义的观点。

《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书各四十卷,每卷一篇,共收短篇小说一百二十篇。其故事有的取自历史文言小说,有的则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修润而成,有的是编者自己创作的。其中刊行最早的是《古今小说》,稍后是《警世通言》,最晚刊行的是《醒世恒言》。

这三部作品主要是描写城市市民的生活面貌。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即描写市民的爱情理想和生活愿望,朋友之间的真诚友爱和小商人的经历以及思想观念,封建官僚、地主、恶霸的凶恶本相和无耻行为。其中以描写男女爱情的篇章最多,成就也最高。这类作品强调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主张男女双方应互相尊重,痛斥薄幸负心的行为。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短篇小说中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它取材于宋幼清《九籥集》里的《杜十娘传》,叙述北京教坊院妓女杜十娘不满于自己的卖笑生涯,希望从良。恰好李布政之子李甲在京城做太学生,来院游玩,二人相见,感情很深,十娘愿以终身相托,但李甲害怕父亲,不敢应允。不久,李甲钱已用尽,遭鸨母冷淡。鸨母迫使十娘将他驱逐出门,十娘不肯。鸨母知李甲没钱,故意要他出三百两银子,方可把十娘领去。十娘便将自己私蓄的一百五十两给李甲,李甲又设法借得一百五十两,凑齐后交与鸨母,十娘方得出院。临走时众姊妹把十娘装有价值万金的珠宝箱送给她。二人商议暂去苏、杭寄居,所乏资费,皆十娘从箱中取出,李甲深为感激。不料在渡江途中遇见浮浪子弟孙富。孙富见十娘美丽,想占为己有,趁机与李甲攀话,从中离间,并愿以千金收买十娘。李甲见钱动心,回舟与十娘商议。十娘气愤之极,假意应允愿跟孙富,并叫将千金送来。之后,十娘打开描金百宝箱,把无数珠宝投入江中,然后沉江自尽。杜十娘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一生受尽了冷遇:封建阶级的蔑视,王孙公子的玩弄,金钱的诱骗等。她想摆脱这一切,希望过真正人的生活,结果又受李甲的欺骗,终于葬送在封建制度之下。她的悲剧是有时代特征的,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严格的阶级界限,卑俗的社会舆论,浮浪子弟的背信弃义等。她临死时说:“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就是对那个时代的控诉。作品突出了十娘爱憎分明、坚决勇敢的性格。写她的善良和钟情,对李甲爱抚之至,用力帮助李甲,在鸨母面前表示要嫁李甲,感情十分诚笃。当李甲与孙富密谋回来时,怀抱郁郁,她尚不知其原因,即“抱持公子于怀间,软言抚慰”,这种柔情蜜意,更显示出李甲的忘恩负义。当李甲告诉她内情时,与常人之为之恼怒、痛哭不同,她立刻“放开双手,冷笑一声……”这种表现是她受到始料不及的打击后在精神上的异常反应,是她对李甲之为人有更清醒的认识,对她所处的社会有更清醒的认识。她的头脑更冷静了,她对人生不再抱任何幻想。李甲与孙富约定人钱交易之日,她凌晨起身,精心梳妆打扮,光彩照人。“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这是对李甲的深刻讽刺,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杜十娘高尚、坚贞的情操。李甲是个官僚子弟,他性情柔懦而无主见,贪婪自私,为了金钱而忘恩负义。作者对他丑恶的灵魂和卑劣的行为给以有力的批判。

《卖油郎独占花魁》叙写宋朝汴梁女子莘瑶琴,当金兵入侵时,逃难途中与父母失散,被坏人掠持到杭州,沦为妓女,因为才貌双全,被称为“花魁娘子”。又当时汴梁的青年名秦重,也由于金兵入侵,于慌乱中与父母失散,流落到杭州,以卖油为业,故称为“卖油郎”。秦重于卖油时偶然间见到花魁娘子,为其美貌所倾倒,极爱慕之。花魁是杭州的名妓,身价高贵,秦重辛苦卖油一年多,积攒了十两银子,拿着去见花魁。花魁起初不屑于接待,因为秦重是卖油的,但在交往中,秦重对她的尊重、体贴,感动了她,在她遭受王孙公子作践之后,更体会到秦重真情的可贵,便拿出大笔私房银子赎身,嫁给秦重,成为美满夫妻。作品的思想主旨是在表现一个以肩挑油担谋生的社会下层青年,如何能和日夜与王孙公子、富商豪门子弟交往,过惯了豪华生活的妓女成婚,所谓“独占花魁”呢?答案是秦重依凭对花魁的尊重、关怀和爱戴,把花魁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格看待。秦重是一个忠厚志诚的青年,他对花魁的追求,并非如一般嫖客之为了戏弄和色欲,而是一个青年男子对年轻女子真诚爱恋的追求,他的情感纯净而无任何秽思邪念。如他初次带着银子去见花魁时,花魁不愿接待,迫于假母之命,才勉强相见,吃醉酒后,卧床即眠。秦重如何对待呢?作者写道:

秦重看美娘时,面对着床,睡得正熟,把锦被压在身上。秦重想,酒醉之人,必然怕冷,又不敢惊醒她。忽见栏杆上又放着一床大红纻丝的锦被,轻轻地取下,盖在美娘身上,又把银灯挑得亮亮的,取了这壶热茶,脱鞋上床,捱在美娘身边。左手抱着茶壶在怀,右手搭在美娘身上,眼也不敢闭一闭。

秦重对花魁的态度非同一般,而是一种怜花惜玉的爱,正是这种爱深深感动了花魁,第二天她“千万孤老都不想,倒把秦重整整地想了一日”。秦重即凭这种真诚的爱征服了花魁。花魁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子,不幸沦落为妓女,初入妓院时,她不肯接客,假母用酒把她灌醉了,破了她的身子,她寻死觅活仍不肯接客,刘四妈劝说:“假如你执意不肯接客,做娘的没奈何,寻个肯出钱的主儿,卖你去做妾。”她没奈何才干这类卖笑生涯,受尽王孙公子、达官贵客的作践。她幻想跳出苦海,寻找个“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当她遭受吴八公子的残暴蹂躏之后,才认识到所谓衣冠子弟,不过是衣冠禽兽。生活实践教育了她,这时她更认识到秦重对她的尊重、爱情的可贵,决心嫁给秦重,结成美满夫妻。作品通过花魁的不幸遭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通过花魁的最后归宿,说明了娼妓应该选择的生活之路。

又《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叙写南宋临安一个乞丐名金老大,从祖上开始,做了七八代丐头,积累了许多钱财。有个女儿名金玉奴,由邻翁作伐,招穷秀才莫稽为婿。金玉奴恨自家门风不好,劝丈夫刻苦读书,改变家风。在她的帮助下,莫稽才学日进,乡试中举,会试又中进士,赴吏部应选,得授无为军司户。莫稽后悔做了丐头女婿,在携金玉奴上任时,狠心将她推入江中。金玉奴落水未死,为淮西转运使许德厚救起,并收为义女。许德厚为金玉奴招赘莫稽。莫稽不知许女即金玉奴,于新婚之夜,被老妪、丫环用棒子打了一场,责罚他薄情。最后经许德厚夫妻劝解,才重归于好。作品的中心人物是莫稽,他是个穷秀才,贪婪自私,品质恶劣。在穷途没路时,入赘丐头家中,当他及第为官后,却将糟糠之妻推入江中。作品对他的丑恶面目的揭露是有力的。在揭露莫稽的同时,现实地写出了金玉奴的悲剧,控诉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

其次一类是描写小商人的经历,他们的道德观念、社会心理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施润泽滩阙遇友》可为代表。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写蒋兴哥与王三巧夫妻二人悲欢离合的故事。蒋兴哥外出经商,经久不归,其妻王三巧在家,结识新欢,把蒋兴哥送她的珍珠衫转送给新人。偶然间在经商过程中新人与蒋兴哥相遇,蒋兴哥看破他们的私情,便回家把妻子休了。之后,妻子改嫁一个官吏。其时蒋兴哥犯误伤人命案,正值这个官吏负责审讯,王三巧求其搭救,得到这个官吏的帮助,蒋兴哥得无罪释放,并与王三巧复婚,即“重会珍珠衫”。作者对王三巧的行为并无微词,而流露了同情,如写王三巧一人在家陷入孤独寂寞之中,日夜盼望丈夫归来,终不见回,苦于寂寞而与客商陈某同居。蒋兴哥也不责怪妻子,而自我悔恨:“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她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实质上作者是借蒋兴哥的行径批判所谓“商人重利轻别离”也。

又《施润泽滩阙遇友》是描写两个小手工业者互相友爱的故事。盛泽镇的施润泽是一个仅有一张轴机的手工业者,在不到十年的时间,竟成为有三四十张轴机的机户。这自然由于他善于经营,也缘于他与他人相处重信义,得到朋友的帮助。他拾金不昧,把拾得的重金归还给以“蚕桑为业”的失主朱恩。后来他遇难,朱恩盛情报答,使他避免了一场横祸,又在桑叶奇缺之时,给他以帮助,他的蚕桑事业大获其利。作品的中心是歌颂信义和友谊,说明经商固然依靠善于经营,也要凭信义。正是凭信义经营,盛泽镇的丝织业才昌盛繁荣:

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www.xing528.com)

这说明经营工商业也不能背信弃义、抛弃传统道德。

其三是描写封建官僚、地主、恶霸的倒行逆施、凶恶本性和清官廉吏、下层人民的反抗斗争。《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可为这一类的代表。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是写明嘉靖年间沈炼一家与权奸严嵩父子斗争的故事。事载《明史·沈炼传》和江盈科的《沈小霞妾》。此作具体地写严嵩、严世蕃父子专权,而正直的官吏沈炼素爱诸葛亮的《出师表》,深受其忠义精神所感染,对严党的凶暴统治极为不满,曾当面加以指责。结果严党把他贬为庶民,并派党羽杨顺、路楷诬陷他通敌卖国,将他下狱处死,又把他的两个儿子害死。他的长子沈小霞被判充军,为其世伯冯主事所救,才得不死。后来兵部给事吴时来奏杨顺、路楷罪状,御史邹应龙劾奏严氏父子误国殃民,严党败,沈炼得以平反。沈小霞到处寻找母亲,因见贾石家中挂有父亲手笔的《出师表》,遂访得母亲的消息,全家始得团圆。作品写明代忠臣义士沈炼、沈小霞、贾石等反抗权奸严嵩、严世蕃等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对奸臣的憎恶与仇恨,要求铲除奸臣保护忠良的愿望。篇名为《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但中心人物却不是沈小霞,前半部是沈炼,后半部是闻淑女。沈炼是个忠义耿介之士,他的主要思想即《出师表》中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对严世蕃等奸臣贼子表现了疾恶如仇的精神和势不两立的决心。他敢于当面辱骂和上表劾奏、揭露这些统治者的凶残本性。当他被贬为庶民在保安州居住时,仍然反对权奸不息。贾石是个下层人民的形象,同样对权奸怀着无限仇恨,对沈炼表现了崇高的敬意,当沈炼被杀,他竟敢将沈炼的尸首盗窃出来。后半部创造了闻淑女这个少妇形象。她是沈小霞的妾,勇敢、机智、泼辣,她设计让沈小霞逃跑,然后在公堂上顿足大哭,控诉两个公人害了自己的丈夫,这样掩护了沈小霞。语言精炼,刻画出一些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生动形象。

《灌园叟晚逢仙女》写秋先老人爱花,辛勤种植无数奇花异草于园中,宦家子弟、恶霸地主张委见而欲霸占之,并且“一发连身归在我家”,即连秋先一起霸占为奴。为此他想尽办法诬陷秋先。秋先濒临绝境时,得到司花女和全村人民的帮助,惩罚了张委,得以报仇雪恨,并因花成道升仙。作品以秋先老人爱花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张委的霸道行径,揭露恶霸、地主的诡诈、残忍的本质,并寄托了作者扶善惩恶的理念。

“三言”在艺术上继承和发展了宋元话本的特点,即主要是描写城市下层人物的形象,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动人,语言生动活泼而群众化。这些都为通俗小说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凌濛初与“二拍”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屡次应试未中,四十七岁因科举失意,浪迹南京,乃借古今奇异动人之事,加以想象,创作小说,以“聊舒胸中垒块”。此即《拍案惊奇》创作的缘起。他把魏晋以来以志怪为内容的小说,转变为描写现实日常生活。如《初刻拍案惊奇·序》说:“今之人,但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日用起居,其为谲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也。”使小说更接近现实生活。当时冯梦龙编辑的“三言”“行世颇捷”,成为畅销书,于是商人鼓励他提供“秘本图书而衡之”(《拍案惊奇·序》)。凌濛初也曾称道过《喻言》,可见他的“二拍”也是在“三言”的影响下产生的。不同的是冯梦龙侧重于编辑,他则多为自己创作。

“二拍”(即初刻和二刻)共收小说七十八篇,反映的社会内容与“三言”大体相近,其中有突出特色的是描写商人的活动。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写破产商人文若虚经商屡遭失败,百无聊赖,便跟随一伙久惯漂洋出海的商人去航海。由于他运气不佳,出海时什么也不敢带,只用一两银子买了一筐“洞庭红”橘子,以备在船上解渴,也分送给众人。未料到到了吉零国,竟被该国人以一两银子一个的价钱将橘子全部买光,共赚得银子八百两。这个“倒运汉”回国时不敢将银子作生意,偶然间在无人岛上发现一个像床大的乌龟壳,即拖到船上,也算到国外一番。到福建,波斯胡商竟视这个大乌龟壳为奇珍异宝,用五万银子买去。文若虚立刻发了大财。其所描写反映了明代中叶海外贸易的盛况、福建等地商业的情景、海外国家的风土人情,也反映了商人想发横财的幻想和海外冒险的愿望。

又《迭居奇程客得助》是写徽州一个商人名程宰,因为经商失败,流落到关外,为他人管账。后来海神指点他如何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得海神之助,成为巨富。其中反映当时徽州商人的情况,徽州人历来以善于经商著称,亦如作品中所说:“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又说:“徽州因是专重那做商的,所以凡是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为重轻,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这些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徽州重要的民情风格资料。

对贪官污吏、豪强恶霸的批判也是“二拍”中突出的内容,所占篇目也较多。如《青楼市探人踪,红花场假鬼闹》即是有代表性的一篇,内容写四川新都一个杨姓乡宦,“家富心贪,凶暴残忍,居家为一乡之害”。在云南任兵备佥事,极其贪酷,眼里只认银子不认人。为贪图张廪生五百两银子的贿赂,准了张廪生独占其父亲遗产的诉状,未及结案,因为他贪婪之名声大,被指令原籍退休了。他回乡里后,更加称霸,横行无忌。张廪生进京考试,带领四个仆人途经成都,顺便到杨佥宪家索取先前行贿之物。他不但不归还,而且声言“一不作,二不休!”便叫几十个干仆,约会庄上一伙强人,于晚间将张廪生及其四个仆人,全都杀了,并就在他种有红花的地上掘土掩埋。他心狠手毒,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他见侄儿有“好一分家当”,便将小侄害死,劫持为己有。他的所作所为,谢廉使曾说:“缙绅中有此!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他不但禽兽之不如,直是豺狼。即揭露了杨佥宪的凶恶本质。又如《迟取卷毛烈赖原钱》写地主毛烈,贪财夺田,他吞没了陈祈典当良田的三千两银子,并不退还债券,等于把价值万两银子的良田都掠为己有。陈祈盛怒之下,到县衙控告。县官受毛烈贿赂,便颠倒是非,杖打了陈祈。陈祈无奈,到东岳大王处告状。东岳判官用“业镜”照见他们的真相,对案情作出公正判决。陈祈兴奋地说:“东岳真个有灵,阴间真个无私,一些也瞒不得。大不似阳世间官府没清头没天理的。”作者正面表示:“阴司比阳世间公道,使不得奸诈,分毫不差池。”显然,作者是借阴司的公道批判阳世间吏治的黑暗腐败。

描写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表现他们的坚贞爱情,也是“二拍”内容的一个方面。如《李将军错认舅,刘氏女诡从夫》即写刘翠翠和金定感人至深的爱情作品。元至元年间,淮南刘氏女名翠翠,聪明异常,在学堂读书,与赋性俊雅的同学金定相亲相爱,暗中以婚姻自许。但金定家境贫穷,翠翠父母不太满意,及见翠翠心意坚决,也就同意了。婚后美满生活不到一年,张士诚起兵,天下大乱,部下李将军将翠翠劫走。金定痛哭欲绝,政局稍趋稳定,便到处寻访翠翠。到了湖州,探听到李将军住处,便以哥哥的名义求见翠翠。二人相见,凄楚之情可以想象,然彼此心照,不敢明言。李将军因留金定做记室。金定趁机作诗令侍儿向翠翠通信息,翠翠见诗泣不成声,也作诗回赠,其中有云:“肠虽已断情难断,生不相从死相从。”金定见后,感切伤心,染成重病,当翠翠来探望之际,他头枕翠翠膝上,奄然而逝。金定死后,翠翠哭得几番死去,精神恍惚,也酿成大病,病危时刻含泪对李将军说:“妾自十七岁上抛家相从,已得八载。流离他乡,眼前并无亲人,止有一个哥哥,今又死了。妾病若毕竟不起,切记我言,可将我尸骨埋在哥哥傍边,庶几黄泉之下,兄妹相依,免做了他乡孤鬼,便是将军不忘贱妾之大恩也。”说罢大哭。不多时即气绝。李将军终于将她葬在金定冢旁。这是描写刘翠翠和金定生死不渝的爱情,其特点是他们的感情是自幼在共同学习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而非一见钟情;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爱好一致、精神契合的基础之上的,而不以门当户对为标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爱情经过元末社会大动乱,才能生死不渝。至于作品结尾的描写,则未免画蛇添足了。又《宣徽院仕女鞦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歌颂了速哥失里和拜住的爱情。速哥失里不以拜住贫贱而易其志,坚贞的爱情使速哥失里死而复活,生死不渝。同时批判了世态的炎凉。

从总体上看,“二拍”在思想内容上比起“三言”来,封建说教的气味更浓些,在艺术描写上缺少新意,缺少激情,更少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动人心弦的人物形象。因此,无论思想和艺术都不如“三言”成就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