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戏曲小说史略:关汉卿《窦娥冤》及其他剧作

古代戏曲小说史略:关汉卿《窦娥冤》及其他剧作

时间:2024-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剧作关汉卿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伟大作家,据《录鬼簿》记载,他号己斋叟,大都人,曾任太医院尹。(二)悲剧《窦娥冤》《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他的戏剧中最出色的悲剧。审案的桃杌太守是个昏官,将窦娥屈打成招,判处死刑。窦娥冤魂出现,要求父亲代她报仇。窦天章察明案情,为女儿雪了冤。窦娥被判处死刑之后,内心显示出复杂的矛盾,她认为“人心不可欺,冤枉

古代戏曲小说史略:关汉卿《窦娥冤》及其他剧作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剧作

关汉卿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伟大作家,据《录鬼簿》记载,他号己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曾任太医院尹。但元朝有太医院而无尹,则他之任太医院当在金朝。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直书他“金末为太医院尹,金亡不仕”。又《青楼集·序》说他是金代遗民,并把他看作和杜善夫、白朴同辈的人。白朴在金亡时才八岁,可以推测他的生年可能和白朴相差不远,或更早一些,约在金宣宗贞祐、元光(1213—1223)之间。乾隆时修的《祁州志》说他是祁州(今河北安国)五仁村人。祁州在元代属中书省,因此仍可以称大都。他的卒年也不确切知道,他写过十首〔大德歌〕,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可见他当时还活着,可能不久就死了。估计他共活了八九十岁。

据《永乐大典》所引元末熊自得编的《析津志》(析津为辽金时北京的旧名)记载,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这种才情和性格都足以促使他的剧作形成独特的风格。他在其一套带有自叙传性质的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擅长各种技艺:“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并且表示即使“落了我手,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为了喜好群众技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可见他对自己从事的艺术活动多么坚定执著!贾仲名《书录鬼簿后》说钟嗣成“载其前辈玉京书会燕赵才人……自金之解元董先生,并元初关汉卿己斋叟以下,前后凡百五十一人。”关汉卿是这种群众艺术组织中的代表人物。他不但能编剧,而且还粉墨登场,《元曲选序》说:“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他是用全力来写戏的,所以才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据《录鬼簿》和《辍耕录》记载,他和当时的作家有着广泛的联系,他和杨显之是互相评改作品的莫逆之交,和康进之、费君祥、王和卿是朋辈,和著名杂剧演员朱帘秀有交往。他的戏剧创作已经成为当时剧作家学习的榜样,如北方的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南方的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都说明他在当时剧坛上的崇高地位和重大影响。

在元代剧作家中,关汉卿是最早着手写戏的。《太和正音谱》即说他“初为杂剧之始”,同时也是创作量最多的,共写了六十多本戏,今天保存的有《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望江亭中秋切鲙旦》、《温太真玉镜台》、《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关大王单刀会》、《关张双赴西蜀梦》、《闺怨佳人拜月亭》、《诈妮子调风月》、《山神庙裴度还带》、《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刘夫人庆赏五侯宴》、《状元堂陈母教子》、《王闰香夜月四春园》等,共十七本。由于关汉卿长期地生活在群众之中,对广大群众的精神、气质、灵魂有透彻的观察,因此能在自己的剧作中比较深刻地表现出人们的精神面貌,从而反映了元代那个腐朽、黑暗的社会生活。

(二)悲剧《窦娥冤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他的戏剧中最出色的悲剧。题材取自《汉书·于定国传》和《搜神记》所记载的东海孝妇的故事、古代邹衍的故事,以及“苌弘化碧、望帝啼鹃”的典故等,根据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的。内容是写一个读书人窦天章的女儿窦娥一生的不幸遭遇。窦娥三岁死了母亲,七岁时由于抵债,被父亲送到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十七岁结了婚。婚后不到两年丈夫死去,从此便过着悲苦的寡居生活。蔡婆婆出外讨债,赛卢医谋财害命要勒死她。地痞张驴儿和他父亲救了蔡婆婆,趁机赖在蔡家。张驴儿见窦娥貌美,要强迫她为妻,窦娥不肯。他想毒死蔡婆婆,反把自己的父亲毒死了,他便诬告窦娥害死他父亲。审案的桃杌太守是个昏官,将窦娥屈打成招,判处死刑。临刑之前,窦娥对天发出三桩誓愿,她的誓愿感动了天地,果然样样应验。三年之后,她父亲做了提刑肃政廉访使,到楚州察访。窦娥冤魂出现,要求父亲代她报仇。窦天章察明案情,为女儿雪了冤。

作品主要创造了窦娥这一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窦娥是个在政治上被压迫、思想上被奴役、人格上被侮辱的妇女,她的一生可以概括出我国封建社会普通妇女的悲惨历史。窦娥的性格是善良的,也是刚强的。她善良的心性主要表现在对婆母的孝敬上和对丈夫旧日的恩爱上。她丈夫死后,她一边守孝,一边奉养婆母,她说:“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又当桃杌太守在公庭上要拷打婆母时,为了怕婆母受苦,她连忙招认了,以自己的生命,救护了年迈的婆母。在赴刑场途中,担心婆母看见痛心,要求刽子手从后街走。在自己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还无微不至地关怀婆母,表现了她的真诚至孝!最后她会见了婆母,对婆母提出最后的要求: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列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窦娥从七岁进了蔡家,勤俭奉侍婆母,为蔡家付出了许多劳动,最后为了解救婆母,自己屈招了罪名,将要身首两处。这时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婆母能给她奠些浆汤,烧些纸钱。这种微薄的要求,还以一种乞求的语气出之,正显示出这一善良的青年妇女,结局却如此悲惨,增强了窦娥的悲剧性。

窦娥的性格是刚强的,她的斗争性是逐渐坚定起来的。起初她对自己的不幸遭遇,只是自我哀怨,认为命运如此,无可奈何。当张驴儿闯进她家里来,强迫她为妻时,她坚决进行斗争,并加以拒绝。张驴儿进而诬陷她药死自己的父亲,提出“官休”或“私休”的诡谋来威胁她时,她正直、刚强的反抗性格进一步发展,当时她对官府抱有幻想,相信太守能替她涤耻雪冤,因此愿到公庭去解决。未料到太守桃杌是个昏庸的酷吏,庇护狡诈的张驴儿,严刑拷打她,把她打得“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肉都飞,血淋漓”。她感到自己处在覆盆之下,见不到一线光明。但是坚强的窦娥并没有屈服,她愤怒地说:“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从此窦娥不仅是对张驴儿的反抗,而且是和封建法制的斗争了。窦娥被判处死刑之后,内心显示出复杂的矛盾,她认为“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但同时她又对天地表示怀疑,因为自己本来是冤枉的,但却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并将被斩首,还说什么天理昭彰?于是她对天地发出了义正辞严的质问: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更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天道发出了质询和控诉。天道是封建统治者权威意志的体现,窦娥否定了它,是她正义刚强的反抗性格发展之极致。尽管窦娥对天道表示了怀疑和否定,但她临刑前又不得不对天发下三桩誓愿:“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她希望“皇天也肯从人愿”,能够应验了她的三桩誓愿,以洗雪自己莫大的冤屈和耻辱。在罪恶的统治下,她的反抗越坚强,她的性格也相应的更深化。她尖锐地指出:“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给几千年我国封建社会的吏治作了一个极精确的总结。她愤恨已极地说:“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鸳鸯煞尾〕)

总之,窦娥的悲剧性在于她相信官府,结果却被杀戮;她遵守节孝,结果却受迫害。关汉卿就是通过窦娥的悲剧,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元代社会的政治、伦理高利贷、社会恶习,进行了尖锐深刻的解剖和批判。

(三)喜剧《救风尘》和《望江亭》

关汉卿不但创作了驰名于世的悲剧,而且创作了一些有深刻意义的喜剧,《救风尘》和《望江亭》便是他的喜剧中最成功的作品。

《救风尘》内容是写妓女赵盼儿拯救同行姊妹宋引章,向纨绔子弟周舍斗争的故事。汴梁妓女宋引章,年轻不通世故,受郑州周舍的欺骗,一心要悔掉与秀才安秀石所订的婚约,嫁给周舍。赵盼儿苦苦劝阻,她始终不听。周舍把宋引章骗到手之后,却立刻变了态度,朝打暮骂,百般凌辱。她写信向赵盼儿求救。赵盼儿设谋划策,亲自到郑州去见周舍,假说自己远程来嫁,要求他必须把宋引章休了。骗得周舍写了一纸休书,休了宋引章,因此把宋引章救了出来,赵盼儿并趁机控告周舍强占有夫之妇。经郑州太守李公弼审理,将宋引章仍断为安秀石之妻。这本喜剧描写了被压迫、被侮辱的妓女的悲苦生活和斗争要求,歌颂了她们中饱受苦难的人的勇敢和智慧,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中人的愚蠢、卑鄙和无耻。

宋引章是一个幼稚、缺乏主见的妓女,她鄙弃自己的地位,急于“做一个张郎家妇,李郎家妻,立个妇名”,认为“立一个妇名儿,做鬼也风流”。即她要跳出苦海,追求人间正常的夫妻生活。她的这一理想,由于缺乏生活经验,“遇人不淑”而毁灭了。她只看到周舍对自己的“知重”,不了解浪荡子弟的习性,结果被骗,一进门就被打了五十杀威棒,急切托人带信向赵盼儿求救。关汉卿极熟识并同情妓女这样的命运,在剧作中用极具说服力的生活实践使宋引章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对她“则为三千张茶引,嫁了冯魁”的缺点给予批评。

赵盼儿是作品的中心人物,她聪明、机智、重义气。对本阶级中的姊妹无限关怀、同情和支持,并为帮助她们摆脱不幸遭遇而斗争。当宋引章要嫁给周舍时,她预感宋引章未来的不幸,因而善意地劝说道:

〔胜葫芦〕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的你哭啼啼。

她提醒宋引章“事要前思免后悔”,“你也合三思而行,再思可矣”。赵盼儿由于亲身的体验,深切感受到妓女命运的可悲,她对自己的处境地位和所受的待遇充满了牢骚和愤慨,她积极地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也为婚姻不成而忧愁,她说:“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油葫芦〕)但她决不愿像宋引章那样轻易嫁人,她又说:“姻婚簿全凭我共你。”赵盼儿为搭救宋引章挺身而出,是出于对被压迫者同命运的同情,她自己说:“惯曾为旅偏怜客”,“自己贪杯惜醉人”。她把拯救被压迫者看作是义不容辞事,她说:“你做的个见死不救,可不羞煞桃园中杀白马宰乌牛!”(〔醋葫芦〕)她以不拯救桃园结义的姊妹的苦难为耻,这是一种多么磊落的胸襟!她熟悉浪荡子弟的习性,看透周舍的虚伪和恶毒,对周舍充满了蔑视,并且以巧妙的办法使周舍进入设计的圈套,最后击败了他。作者在写赵盼儿与周舍全部周旋的过程中,热情地颂扬了赵盼儿精细、智慧和侠义精神,尖锐的嘲笑了周舍庸俗、愚蠢的本质。这就是这篇作品的喜剧性所在。

《望江亭》和《救风尘》是姊妹篇,从主题、情节、人物等各方面都十分相近,是关汉卿喜剧创作的双璧。内容是写谭记儿生得美丽,经清安观主白姑姑的介绍,和潭州理官白士中结为夫妻,随白士中赴潭州上任。恶霸杨衙内极其嫉妒,诬奏白士中贪花恋酒,旷废职守,领了势剑金牌到潭州处斩他。谭记儿得知杨的船只已泊于望江亭,劝白士中不要惊慌,自己扮做渔妇,在中秋夜里到江边卖鱼,把鲜鱼送到杨衙内船上。杨衙内见渔妇貌美,把她留住。谭记儿煮鱼劝酒,把他灌得大醉,赚得金牌回去。天明,杨衙内去拿白士中,白士中反而拿了金牌说,有人告他欲奸污良家妇女。杨衙内请求一见,原来就是渔妇,唯有惊惧服罪。

作品成功地创造了谭记儿这一妇女形象。她坚强、勇敢、聪明、机智,面对杨衙内这个凶暴的敌人,她十分镇静,并敢于孤身深入敌阵,与敌人作正面斗争。她面对的人,不是赵盼儿的对手周舍那样的花花公子,而是一个凶暴、毒辣,掌握着势剑金牌的衙内。但是为了解救丈夫,维持自己美满的婚姻生活,她坚定、勇敢地去对付这个敌人。她镇静、沉着地施展计谋,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手段,从敌人手中赚得势剑金牌,使敌人失掉害人的凭证。她对斗争的胜利充满信心,她说:“着那厮满船空载月明归。”第三折集中地描写谭记儿以高度的机警与智慧战胜杨衙内的过程。谭记儿指挥若定地愚弄了卑俗、丑恶的杨衙内及其侍从,他们那样驯顺地听谭记儿摆布,其间充满了紧张气氛,也洋溢着滑稽和愉快的情调。最后谭记儿取得了势剑金牌和文书,以一种无限欢乐的心情唱道:

〔络丝娘〕我且回身,将杨衙内深深的拜谢,您娘向急飐飐船儿上去也,到家对儿夫尽分说,那一番周折。

〔收尾〕从今不受人磨灭,稳情取好夫妻百年喜悦,俺这里美孜孜在芙蓉帐笑春风,只他那冷清清杨柳岸伴残月。

当杨衙内发觉他的势剑金牌和文书失踪时,他的侍从张惶失措地唱道:

(李稍唱)想着想着跌脚儿叫,(张千唱)想着想着我难熬,(衙内唱)酩子里愁肠酩子里焦。(众合唱)又不敢着傍人知道,则把他这好香烧,好香烧。咒的他热肉儿跳。

关汉卿突破了一人独唱的惯例,使其他角色也唱起来,以显现他们的丑恶形象,增强了喜剧效果。剧终谭记儿以夫人的身份出堂会见杨衙内,以极幽默的手法嘲笑了狼狈败兴的恶人,也是对勇敢、机智者及其幸福美满生活的赞美。

谭记儿和赵盼儿的性格基本上是相同的,她们同样具有正义、勇敢和智慧的品质;同样以艳妆浓抹的计策战胜敌人;同样对胜利怀着极大的信心;在敌人面前表现得深谋远虑、镇静自如;同样地蔑视敌人,把凶残的敌人驾驭得像驯顺的羔羊;同样以尖锐、细致、复杂的斗争赚得敌人的公文、证据凯旋而归。当然,她们之间并不是没有区别的。谭记儿以一个孤身的女子与一个大恶霸作斗争,更显示了她的勇敢精神。赵盼儿肯舍身去拯救同行姊妹,则更突出了她的正义行为。关汉卿在处理谭记儿、赵盼儿所谋划的斗争策略时,并不是把这一斗争的未来结果预先告诉读者,而是让它从人物活动中逐步显示出来。通过实际斗争来揭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性格表现得更真实、突出和鲜明,这正是关汉卿剧作的现实主义精神的重要表征。

应该补充的是关汉卿创造了相当多的青年女子的形象,对这些青年女子的不幸遭际倾注无限同情,并赞扬她们的美好品德。除了上叙窦娥、谭记儿、赵盼儿之外,妓女形象还有《金线池》中孤耿刚直的杜蕊娘和《谢天香》中聪明机智的谢天香。谢天香为了避免她的掌命司(礼案令史)的迫害,希图“做个哑猱儿”。杜蕊娘在反抗之中揭露妓院生活为“恶劣乖毒狠”。侍女形象有《调风月》中的燕燕,她对主子的侮辱表现出倔强、练达、不屈的精神。闺阁小姐形象有《拜月亭》中的王瑞兰,她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理想婚姻,显示了顽强的意志。还有《绯衣梦》中的王闰香和《玉镜台》中的刘倩英,王闰香的性格及其反封建倾向与王瑞兰基本上是相同的,《玉镜台》的内容虽然与《拜月亭》、《绯衣梦》不同,但刘倩英反愚弄、反压迫的斗争精神与王瑞兰、王闰香是一致的。关汉卿都笔歌墨舞地描写这些人物,并试图探索、寻找她们的生活之路,寻找她们摆脱被压迫的方向。他认为妓女、丫环都应该弃贱从良,跳出人间苦海,过真正人的生活。闺阁小姐都必须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寻求她们互相尊重、互相敬爱的伴侣。他的这种观点和愿望通过他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揭示出来。

(四)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www.xing528.com)

《单刀会》是关汉卿的一本著名的历史剧,内容是写三国初年,刘备力量孤弱,经鲁肃保证,借得东吴荆州之地。后来东吴要讨还,恐刘备不给,由鲁肃设下三计,约关羽到江夏赴会。三计即先以礼取;礼取不还,次用软禁;软禁不还,再暗藏甲士将关羽杀掉。鲁肃以此三计问乔公,乔公认为使不得,又问司马徽,司马徽也认为行不通。鲁肃不听,即派黄文去请关羽。关羽慨然允诺,竟单刀前来赴会。在宴会上,鲁肃按三条计策行事,初以言语相激,责关羽傲物轻信,关羽大怒,历数荆州应属汉家,不容辩说。鲁肃见关羽不肯还荆州,便暗传甲士行动,关羽以剑击案、叱咤风云,喝令鲁肃把自己送到江边,遂从容登舟而去。

作品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吴、蜀两国争夺领土主权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荆州应该归谁、谁应该继承汉家的基业。中心人物关羽,在关汉卿之前虽然经过讲唱家的琢磨与创造,具有一定的形象,但只有在关汉卿笔下,才把他塑造成一个完整的英勇威武、忠贞不屈的英雄人物。关汉卿在塑造这个人物时,不同于其他作品着重于人物性格的刻画,而是运用了陪衬和烘托的方法,重在表现这个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在作者笔下,关羽没有突出的性格,而是一个鲜明具体咄咄逼人的艺术形象。关汉卿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个英雄人物,打破了杂剧一人独唱的惯例,改由三人分折演唱。第一折乔公唱,第二折司马徽唱,并插入道童一段唱词。第三、四折才是关羽唱。第一、二折乔公、司马徽的演唱作用,就在于烘托、渲染关羽的英勇和不可侵犯。所以关羽虽未出场,他那坚贞不屈、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却跃然纸上,他的神态已栩栩如生了。

乔公讲了些什么呢?他叙述了关羽兄弟的一些英雄业绩,如博望烧屯、隔江斗智、赤壁鏖兵等,又讲了些收白帝城、诛文丑、刺颜良的壮举,也谈到他性情的刚烈勇猛:“但上阵处,凭着他坐下马,手中刀,鞍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便有百万军,挡不住他不剌剌千里追风骑。你便有千员将,闪不过明明偃月三停刀。”最后讲到被传为美谈的封金挂印的豪气:

〔尾声〕曹丞相将送路酒手中擎,饯行礼盘中托,没乱杀侄儿和嫂嫂。曹孟德心多能做小,关云长善与人交,早来到灞陵桥。崄唬杀许褚张辽。他勒着追风骑,轻抡动偃月刀,曹操有千般计较,则落的一场谈笑。他把那刀尖儿斜挑锦征袍。

一句话“这荆州断然不可取!”司马徽进一步描绘了西蜀将相的英勇无敌,诸葛亮“抚琴霜雪降,弹剑鬼神愁”,黄汉升“猛似虎”,赵子龙“胆大如斗”,马孟起是个“杀人的领袖”,莽张飞“牢关力战十八路诸侯”,“当阳坂有如雷吼,喝退了曹丞相一百万铁甲貔貅”,使“拍岸惊涛水逆流”。至于关羽,除了和乔公所讲相同者外,还谈到千里走单骑、匹马镇九州等英雄事迹。他不但认为三条妙计行不通,荆州讨不得,还要“枉送了你八十一座军州”。这些描写把关羽烘托成为高大、英勇不屈、任何阴谋诡计都不能得逞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关羽虽然未正式出场,但那种气壮山河的氛围,那种豪迈的境界,其具体、生动的形象已经呈现了,可谓先声夺人。

在这种气氛中关羽出场了。果然不凡,他是一代的英雄豪杰,是有心保卫汉室江山的豪杰,他说:“我想当初楚汉争锋,我汉皇仁义用三杰,霸主英雄凭一勇。三杰者,乃萧何韩信张良。一勇者,喑呜叱咤,举鼎拔山,大小七十余战,逼霸主自刎乌江,后来高祖登基,传到如今,国步艰难,一至于此。”其中不免有兴亡之感,但隐约含有重振山河之意。

鲁肃邀请他江夏赴会,他预料这不是一个寻常的筵席,但毫不踌躇,一口答应,并要独自赴会。他认为“大丈夫勇敢当先,一人拚命,万夫难当”,许下回来时“着那厮鞠躬鞠躬送我到舡上”的壮语。这对关羽这个英雄人物的表现更深入一步了。他不但能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而且敢深入敌阵,在酒宴上与敌人对垒。他视枪林刀山如履平地,对敌人表示极大的蔑视。如:

〔剔银灯〕折莫他雄赳赳排着战场,威凛凛兵屯虎帐,大将军智在东吴上,马如龙人似金刚,不是我十分强,硬主张,但提起厮杀呵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枪,各分战场。我是三国英雄汉云长,端的是豪气有三千丈。

关羽来到江夏,看见江水滔滔东流,波涛汹涌,自己的胸怀更壮阔了,满腔热血也沸腾起来,他唱道: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好一派江景呵!

抚今追昔,无限感慨: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他来到敌人枪刀剑戟丛中,看到的果然是一个太平筵席,鲁肃和他谈的都是些生活琐事,什么“过日月是好疾也,光阴是骏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等。逐渐扯到荆州问题上来了,鲁肃责备他负约,他警告鲁肃不要“有意说孙刘,休目下翻成吴越”。鲁肃说他“傲物轻信”,他则说自己最讲信义,并从历史上叙述荆州是汉家领土:

〔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情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的孙权,和俺这刘家却是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己的先生自说!

他认为国土的归属问题不在借与不借,而要看在历史上是谁开发的,是谁的祖先在这里创立家业的。这种观点在外族统治者统治下的元代是有现实意义的。鲁肃暗藏甲士,待机行动,他则绰剑在手,正指鲁肃说:

〔雁儿落〕则为你三寸不烂舌,恼犯我三尺无情铁,这剑饥飡上将头,渴饮仇人血。

当鲁肃的阴谋被揭穿之后,他义正辞严地对鲁肃说:

〔离亭宴带歇拍煞〕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

在当时蒙、汉界限很严,在民族压迫下标榜汉节,是有积极意义的。最后,他终于悠悠然凯旋而归了。

关羽这一英雄形象,坚贞有气节、忠于汉家事业、威武豪壮、所向无敌、感慨古今,于感慨之中蕴含有重振山河之意,在通篇剧作中表现得十分鲜明突出。他这种精神面貌和元朝那个历史时代密切联系着,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反映。这便是关汉卿创造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意义。

《西蜀梦》是关汉卿另一本历史剧,内容是写刘备做了西蜀皇帝,派使臣去荆州召关羽、张飞到成都相会。使臣去后得知二人被杀害。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凶兆,果然传来二人被害的信息。关羽、张飞冤魂不散,在归途中相遇,一起赶赴成都,并托梦给诸葛亮和刘备,诉说被杀经过,表达报仇雪耻的强烈愿望。重阳节日,他们的冤魂到宫廷向刘备陈述荆州失陷和阆州变乱的情况,再次请求出兵报仇。

全篇作品通过阴魂的梦境,表现刘、关、张缅怀其手足之情,以及他们手足情之深厚。同时抒发了他们为蜀汉基业建立了显赫功勋,最后却“横亡在三个贼臣手,无一个亲人救”的悲哀和愤慨,张飞即唱道:

〔滚绣球〕俺哥哥丹凤之躯,兄弟虎豹头,中他人机彀,死的来不如个虾蟹泥鳅!我也曾鞭及督邮,俺哥哥诛文丑,暗灭了车胄,虎牢关酣战温侯。咱人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壮志难酬!

盖世英雄,“中他人机彀”,无一人拯救而被杀害,命如蝼蚁,死不瞑目,愤慨不平,要报仇雪恨,以酬其壮志。这就是这篇作品所显示的思想倾向。

(五)公案剧《鲁斋郎》

《鲁斋郎》是关汉卿比较好的一本公案剧,内容写恶霸鲁斋郎专事掠夺和敲诈,见银匠李四的妻子貌美,便设计抢走。李四到官府去告,都孔目张珪畏惧权势,不敢代为申冤。清明节鲁斋郎出外游玩,用弹子打破张珪儿子的头,张珪骂了几句,鲁斋郎恼怒,要治张珪重罪,后见其妻美丽,令张珪献妻赎罪。张珪迫于权势,只得照办。同时,鲁斋郎又将李四妻子以自己妹妹的名义送给张珪。李四回家后,自己的子女都已逃散,又去官府找张珪,偶然遇见自己的妻子。张珪向他说明缘由,让他领走,自己出家去了,他的女儿也走失了。包公做湖南采访使,收养了两家的儿女,极痛恨鲁斋郎,但鲁斋郎受皇帝的庇护,包公无奈何,上奏朝廷,说有个叫鱼齐即的人横行不法,圣旨批斩,包公杀了鲁斋郎。

这篇作品的内容是描写元代社会豪强恶霸荒淫无耻的生活和以凶狠残暴的手段迫害人民,也迫害下级官吏,反映了被压迫人民连妻子都不能保的悲苦命运。鲁斋郎是最丑恶、最凶暴的统治阶级的典型人物。作品的开篇他就自我介绍说:“小官嫌官小不做,嫌马瘦不骑,但行处引的是花脚闲汉,弹弓粘竿,儿小鹞,每日价飞鹰走犬,街市闲行,但见人家好的玩器……我则借三日玩看了。……人家有那骏马雕鞍,我使人牵来则骑三日。……”更可恨的是他在“街市闲行”时看中了银匠李四的妻子,以欺骗威胁的手段赚到手。日久生厌之后,又以同样的办法掠夺了孔目张珪的妻子,并将李四妻子以自己妹妹的名义送给张珪,这是何其凶恶而灭绝人性行为!然而这种行为在元代社会统治阶级中却是普遍现象,史籍的记载和元杂剧的描写不乏其例。但是,人民群众在这种高压的手段下,并不敢申冤告状,虽然他们内心的隐痛“似没头鹅热地上蚰蜒”,表面上却仍当苦笑应承。因这般人“他官职大的忒稀诧”,连官司们“提起他名儿也怕”,他们的手段凶残之极,以至于:

〔感皇恩〕动一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

在这种残暴的统治者的迫害之下,人民群众便“身亡家破,财散人离”(〔梁州第七〕)。实际上张珪和李四的家庭就在鲁斋郎的迫害下家破人亡了。关汉卿这些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据宋本《绩溪县尹张公旧政记》记载:“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恃世守,凌轹有司,欺细民,细民畏之过守令,其卒群聚为虐。或讼之有司,举令甲,召其偏裨共弊,则诺而不至,事率中寖,民苦无可奈何!”(《元文类》卷三十一)这些统治者在民间和城市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往往“杀人之夫而夺其妻”(《元史·杨惟中传》),窃夺别人的妻室是普遍现象。关汉卿的剧作即在这一基础上写成的,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面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统治阶级的掠夺、迫害的因果关系,对统治阶级的凶狠、残暴予以尖锐的批判。此外,同样题材的《蝴蝶梦》,意义不大,故从略。

总之,关汉卿是一个人民群众的剧作家。他的杂剧的艺术特点,主要在于他选择了多种多样的题材,反映了下层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朴素、生动,多描写两个对立阶级的矛盾和冲突。重视舞台效果,并把下层社会人民作为正面人物进行创造。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元代那一历史时期整个社会、特别是下层社会的面貌。在他的影响下,有杨显文、纪君祥、石君宝、高文秀、康进文等剧作,形成与他的杂剧风格相近的一个流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