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的故事:伟大的发现

人类的故事:伟大的发现

时间:2024-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十一章伟大的发现挣脱了中世纪的枷锁,欧洲人开始向往更大的生活空间。于是,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应运而生十字军东征的成果之一,就是它教会了人们旅行的技巧。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那时的船只过于狭小。因此,这些不幸的船员,常常会染上伤寒病而死,有时甚至全船的人无一幸免。1415年,享有“航海家亨利”之称的亨利亲王(其父是西班牙的约翰一世,其母是冈特的约翰之女菲丽帕。

人类的故事:伟大的发现

第四十一章 伟大的发现

挣脱了中世纪的枷锁,欧洲人开始向往更大的生活空间。狭小的欧洲束缚了人们的手脚,无法满足人们远大的抱负。于是,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应运而生

十字军东征的成果之一,就是它教会了人们旅行的技巧。然而在当时,人们的路线比较单一,大多是沿着广为人知的威尼斯通往雅法[1]之路,敢于另辟蹊径的人寥寥无几。13世纪,威尼斯的波罗兄弟踏过千山万水,越过辽阔无边的蒙古大沙漠,终于找到了神秘的元朝大汗(中国蒙古族的皇帝)的宫殿。经历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的东方之行,波罗家族的马可·波罗写了一本游记。在书中,他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声称在东方神秘的“持盘”(“日本”一词的意大利念法)岛上有无数耀眼的金塔。不知实情的欧洲人民,对他们的这些经历惊羡不已。此后,东方黄金遍地的梦想就一直诱惑着人们,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到达那里,然后一辈子衣食无忧。但是,陆路旅程的漫长和艰险,使得人们前行的步伐犹豫不决。

当然,也许海路也能通往东方。可是在中世纪,人们不太热衷于航海。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那时的船只过于狭小。在那次持续了数载、享誉世界环球航行中,麦哲伦所用的船只,其体积还不如当今的一艘普通渡轮。像这样的船,搭载的人数大多只能在二十至五十人之间;相应地,船舱也很狭小,舱顶低矮,人们在里面根本无法站直身体;厨房的情况也很糟糕,一旦遭遇恶劣的天气就不能生火;水手们的食物粗劣,而且大多没有煮熟。在中世纪,对于怎么腌制鳕鱼、怎么晒鱼干,人们已经掌握了技巧,但还不会制作罐头食品。所以,水手们一旦离岸,就根本不可能再吃到新鲜蔬菜。至于淡水,是事先用小木桶准备好的,可是没过多久就会变臭,夹杂着烂木和铁锈的味道,并且是黏糊糊的。在中世纪,人们根本不了解细菌(13世纪,博学的僧侣罗杰·培根似乎检测到了细菌的存在,但是他很明智,没有把这个发现透露给外界),不知道饮用不洁的水会致病。因此,这些不幸的船员,常常会染上伤寒病而死,有时甚至全船的人无一幸免。事实上,早期航海的死亡率高得让人瞠目结舌。1519年,二百名水手追随麦哲伦从塞维利亚出发,但最后安全归来的却仅仅只剩十八个人。即使在17世纪,那时西欧与印度群岛间的海上贸易已经相当繁忙,可是往返于阿姆斯特丹和巴达维亚[2]之间的贸易商船上,百分之四十的死亡率并不是什么让人震惊的事。这些不幸的人大多死于坏血症——缺乏新鲜蔬菜所引发的疾病,它会毒坏患者的血液,先是引发牙龈出血,最后是精疲力竭而死。

情况是如此的糟糕。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航海没能吸引当时欧洲的精英。即使像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这样著名的航海家,追随他们出海航行的船员也几乎全是一些诸如刚出狱的罪犯、杀人犯、无家可归的窃贼等社会渣滓。

享受着安逸的现代生活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当时的航海所要面临的那些困难。那些勇敢的船员,凭着坚定的毅力,将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航行任务完成了。那时的船只经常会面临漏水的危险,装备也极为简陋。虽然从13世纪中期开始,他们已经拥有了指南针(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半岛,再由十字军带到欧洲),但由于当时航海地图的不精确,使得路线的选择常常只能是听天由命。幸运的话,一两年或者两三年内就能返回欧洲;一旦运气不佳,就会尸骨无存,或者被遗留在某个无人问津的海岸。不过,他们是以命运作为赌注的真正的探险家,对他们而言,生活本身就是充满冒险的旅程。当陆地遥远而模糊的轮廓,或是一片自古就无人知晓的海域出现在他们的眼中时,他们就会觉得所经历的一切苦难、饥渴和病痛的折磨都是值得的。

地理大发现这个话题着实让人入迷,使我恨不得把此书写成厚厚的一卷。但是真正的历史书写应该是对历史作最贴切的概述,就好像伦勃朗蚀刻画的创作方法一样,将那些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最杰出的历史人物、意义最突出的历史时刻作为描绘的重点,至于那些相对而言比较次要的部分,则将它处理成背景,或者只是用细线简单勾勒几笔。因此,在本章接下来的部分里,我只能向你们讲述一些最重要的航海事件。

在14、15世纪,几乎所有航海家都怀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寻找一条可靠的航线,可以通往朝思暮想的震旦之国(中国)、持盘古岛(日本),以及传说中那些神秘的香料岛。香料早在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就深深地吸引了欧洲人。当时,人们还不会使用冷藏法保存食物,香料就显得非常神奇。只要把胡椒或者肉豆蔻粉什么的撒在食物上,包括那些很容易腐坏的鱼肉,就能使食物在贮存很久之后,仍然可以放心地食用。

地中海伟大航行者的荣誉是属于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的,但是大西洋探索的殊荣则非葡萄牙人莫属。经过长年与摩尔人的抗战,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爱国之情日益深厚。感情一旦存在就不会轻易消失,即使不被用于战争,也会被很容易地转向其他领域。13世纪,位于西班牙半岛西南方向的阿尔加维王国,被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三世征服,并将它纳入了葡萄牙版图。接下来,在与穆斯林的长达一个世纪的争斗中,葡萄牙人又逐渐稳占了上风。接着,他们横渡直布罗陀海峡,首先攻占了休达城[3]——位于阿拉伯城塔里发(阿拉伯语,意思是“库存”,后来经过西班牙语的变音,逐步演化成“关税”的意思)对面,然后占领了丹吉尔[4],并将那里作为据点,以便于他们抢占非洲领土。

一切准备就绪的葡萄牙人,就要开始他们的探险了。

1415年,享有“航海家亨利”之称的亨利亲王(其父是西班牙的约翰一世,其母是冈特的约翰之女菲丽帕。有关冈特的约翰的故事,你可以去读读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二世》)热心地开始筹备一次大规模的探险,目标是非洲西北地区炽热而荒芜的海滩。在很早以前,腓尼基人和古代北欧人曾经涉足那里,并声称那里生活着一群遍体长毛的“野人”。其实,据我们所知,那是大猩猩。亨利亲王带领着他的船长们出海了。他们的这次经历似乎非常顺利,相继发现了加纳利群岛、马德拉岛——大约一个世纪以前,热那亚的一艘商船曾经到过这里,绘制出了亚速尔群岛的地图(对于亚速尔群岛,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曾经模模糊糊地了解过),还看见了位于非洲西海岸的塞内加尔河河口,并以为那就是尼罗河的入海口。大约在15世纪中期,他们终于抵达了佛得角(绿角),看到了佛得角群岛,那是一片位于从非洲海岸去往巴西的中途的岛屿群。

亨利的探险活动并没有就此了结,其范围也绝非仅限于海域。在葡萄牙,有一支基督骑士团,它是十字军东征期间圣殿骑士团的衍生物。1312年,教皇克莱门特五世撤除了圣殿骑士团制度。如愿以偿的法国国王“美男子菲利普”,立即将自己所有的圣殿骑士处以火刑,并趁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财产。而身为基督骑士团首领的亨利亲王,充分利用了骑士团的地产收入,装备了几支探索撒哈拉沙漠以及几内亚海岸的远征队。

从整体上来说,亨利的思想仍然停留在中世纪。他相信神秘的“祭司皇帝约翰”的传说,并为了能够找到他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及精力。至于这个传说,最早出现在12世纪中叶,据说在“东方的某处”有一个庞大的神秘帝国,是一个叫约翰的基督传教士所建,而人们却始终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三百多年来,它吸引了无数的找寻者,亨利也在其中。可是“祭司皇帝约翰”的谜底,直到亨利去世三十年之后才被揭开。

1486年,为了寻找“祭司皇帝约翰”的神秘之国,探险家巴托罗缪·迪亚斯从海路踏上了征程,结果却到达了非洲的最南端,并被狂风困在那里,无法继续向东航行。所以一开始,他以风暴角来命名此地。但是他手下的里斯本海员乐观地发现,这里将非常有利于向东寻找通往印度的航线。于是,这里就成了“好望角”。

一年后,怀揣着美弟奇家族的介绍信,佩德洛·德·科维汉姆踏上了寻找神秘帝国之旅。他一路南行,先后渡过了地中海,穿越了埃及,最终到达了亚丁港,并从那里渡过波斯湾(一千八百年前,亚历山大大帝曾经到过这里,此后,鲜有欧洲人见过波斯湾)。然后,他到达了印度沿岸的果阿和卡利卡特,并在那里耳闻了关于月亮之岛马达加斯加[5]的传说。据说,它坐落在印度与非洲之间的大海上。接着科维汉姆踏上了回程。他偷偷地经过了麦加与麦地那,然后渡过红海。1490年,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祭司皇帝约翰”之国。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所谓的“祭司皇帝约翰”,其实就是阿比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的“黑王”。“黑王”的祖先早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就开始信奉基督教,比到达斯堪的那维亚的基督教传教士早了整整七百年。

经历了无数的航行,葡萄牙的地理学家和地图绘制者们开始相信,由海路向东到达印度是极有可能的,只是不太容易。于是,一场大规模的讨论就展开了。一些人坚持从好望角继续向东探索,总有一天会到达印度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不,不能再做徒劳的无用功了,我们必须向西穿越大西洋,直达中国。”

在接着叙述之前,我有必要先解释一下。在当时,凡是有头脑的人都坚信,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扁平的。公元2世纪,埃及地理学家克劳狄·托勒密宣称地球是方的,并提出一套关于宇宙结构的托勒密体系。这一理论来源于人类局限的感官世界,简单而易于理解,在中世纪被人们广泛接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们才扬弃了这一体系,转而接受了波兰数学家尼古拉·哥白尼的理论。哥白尼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后提出,地球只是一颗小行星,它和其他许多颗行星一样,一直围绕着太阳转动。但是,出于对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哥白尼将这一伟大的发现小心翼翼地藏了整整三十六年。直到1543年他去世之际,这套理论才得以公诸天下。宗教裁判所其实是一种教皇法庭,主要是为了维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它始建于13世纪,因为当时法国的阿尔比教派和意大利的华尔德教派的异端们曾对教皇的权威构成了威胁。其实这些所谓的异端大都个性温柔,有着极其虔诚的信仰,不沉迷于积累私有财产,向往基督般的简朴生活。我们说了一些题外话,解释了当时的航海家们大多相信地球是圆的。他们当时争论的焦点,只是寻找出最为便捷的航行线路。

力主向西航行的诸多人士中,有位名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6]的热那亚水手。他年轻的时候曾就读于帕维亚大学,系统地学习过数学和几何学,后来子承父业,开始经营羊毛生意。可是没过多久,在东地中海的开俄斯岛,我们发现他转向了商务旅行。后来又听说他去了英格兰,但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以商人的身份为购买羊毛而去的,还是以船长的名义而去的。1477年2月,哥伦布去了冰岛(据他自己说)。但其实很可能他只是去了法罗群岛,因为在2月的时候,这些群岛大都非常寒冷,无论是谁都极有可能把它当成冰岛。在那里,哥伦布见到了勇猛的古代北欧人的子孙。根据当地人的自我介绍,他们早在10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居住在格陵兰岛上了。而且,在11世纪的时候,他们还曾经去过美洲。当时,利夫船长的船遭到了海风的袭击,船只顺风抵达了美洲的文兰岛或是拉布拉多半岛。

这些遥远的西方殖民地后来的结局到底如何,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利夫的兄弟托尔斯坦因死后,他的妻子改嫁托芬·卡尔塞夫纳。这位新任的丈夫于1003年也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并以自己的名字加以命名。但是,由于因纽特人的不满与侵扰,该殖民地维持了三年便夭折了。至于格陵兰岛上的居民,自1440年起便音讯全无。很有可能是黑死病袭击了那里,致使当地居民死亡殆尽,就像致使挪威居民丧失一半人口一样。但无论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在法罗群岛人或冰岛人那里,始终流传着有关“遥远的辽阔的西方土地”的故事。哥伦布一定是听信了这些。后来,从苏格兰北部群岛的渔民的口中,哥伦布又收集到了更多相似的信息。随后他来到葡萄牙,与亨利亲王手下的一位船长之女结为夫妻。

从那时(1478年)开始,哥伦布就一直努力地向西寻找通向印度的航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哥伦布制定了自己向西航海的计划,并分别呈给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然而,当时葡萄牙人已经垄断了东路航线,并且自我感觉良好,根本不屑于理睬哥伦布。至于西班牙这边, 1469年阿拉贡的斐迪南大公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的联姻,使得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合并为统一王国。之后,他们整日忙于攻打摩尔人,抢占他们的最后一块领地格拉纳达。于是,几乎所有的钱都被用于战争,已经没有能力为哥伦布的高风险计划提供资金。

哥伦布是个勇敢而坚强的意大利人,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为实现理想而努力争取,坚持不懈。不过,哥伦布的故事大概早已是尽人皆知了,不用我再多费口舌。1492年1月2日,格拉纳达失陷,摩尔人投降。哥伦布以最快的速度在同年4月拿到了与西班牙国王、王后的合约。8 月3日,星期五,哥伦布离开帕罗斯开始了他的伟大之旅。他率领的船队由三艘小船,共八十八名海员组成。这些海员大多是为了获求免刑的罪犯。10月12日(星期五)深夜两点,哥伦布看见了陆地的海岸线。1493年1月4日,哥伦布开始返航,并将四十四名海员(无一人生还)留在拉纳维达德要塞驻守。2月中旬,哥伦布抵达亚速尔群岛,差点被当地的葡萄牙人关进监狱。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终于回到了他起航的帕罗斯岛。成功的喜悦让他激动不已,他立即带着印第安人(哥伦布始终坚信他发现了印度群岛,所以他把当地的土著居民称为红色印第安人,意思就是印度人)奔赴巴塞罗那,让西班牙王室分享他的快乐,声称陛下已经拥有了通往金银之都的中国和日本的航线。

终其一生,哥伦布都没能揭开事实的真相。他在自己生命走到暮年之时,也就是他的第四次航行中,接触到了南美大陆。那时,他大概有些怀疑了。不过,他至死都深信不疑的是,亚欧之间没有什么单独的大陆,他找到的确实是直达中国的航线。(www.xing528.com)

在哥伦布坚持向西而行时,葡萄牙人也依然执着于他们的向东之行。相比于西班牙人而言,他们的运气似乎要好很多。1498年,达·伽马成功了。他顺利抵达马拉贝尔海岸[7],然后带着满满一船的香料安全地返回里斯本。1502年,达·伽马沿着旧路再次成功地到达印度。东线的辉煌成就,反衬着西线的一无所获,这实在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1497年和1498年,约翰·卡伯特和塞巴斯蒂安·卡伯特兄弟出发开始寻找日本,结果却看到纽芬兰岛,以及岛上的冰天雪地。其实,早在五个世纪以前,北欧人就已经发现了纽芬兰岛。佛罗伦萨人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后来成为西班牙的领航员,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新大陆)沿着漫长的巴西海岸一路探索,却始终找不到梦想中的印度群岛。

1513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去世已有七年之久,欧洲的地理学家们终于弄清了事实的真相。瓦斯戈·努内斯·德·巴尔沃亚穿过巴拿马地峡,登上达连峰,惊讶地发现眼前竟然是一片辽阔无边的海洋——一个全新的大洋。

1519年终于到来,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德·麦哲伦[8]出发了。他带着五艘小船,奉西班牙王室之命,继续向西寻找香料群岛(之所以没有向东,是因为那里的路线已经被葡萄牙人垄断,绝对不许他人插足)。麦哲伦先是顺利地渡过了非洲与巴西之间的大西洋,然后向南继续航行,直至到了一个狭窄的海峡——位于巴塔哥尼亚(“大脚人的国家”)与火地岛(之所以称它为火地岛,是因为船员在某天夜晚看到了岛上的火光,这也表明那里有土著居民)之间。在那里,狂风和暴雪持续了整整五个星期,麦哲伦船队的处境非常危险。于是,出于恐慌,船员们发起了叛乱,结果被麦哲伦残酷地镇压了。船只再次出发时,两名船员被留在了荒无人烟的海岸上,“忏悔”终生。风暴和叛乱一起平息了,海峡也越来越宽,终于,船队驶进了一片陌生的新大洋。由于一切已经风平浪静,麦哲伦以“太平洋”作为了它的名字,然后继续西行。可是此后整整有九十八天,船员们始终不见陆地的踪影。船队慢慢地陷入了饥渴交困的绝境,最后只得去吞食船上的老鼠,甚至咀嚼船帆。

1521年3月,陆地终于出现了,那就是拉卓恩群岛(意为“盗匪之地”)。麦哲伦之所以给它取了这个名字,是因为在船队靠岸时,当地的土著居民冲上来洗劫了他们。他们继续向西,一点一点接近梦想中的香料群岛。

然后,陆地再次出现在他们眼前。这回是一片荒凉的群岛。麦哲伦以他的君主查理五世之子菲利普二世(此人在历史上声名不佳)的名字将之命名为“菲律宾”群岛。最初,菲律宾土著居民们非常友好,热情款待了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可是后来,麦哲伦强迫当地居民信奉基督教,并准备用火炮加以威胁。这些举动激起土著居民的愤怒,他们奋起反抗,杀死了麦哲伦及他的绝大部分手下。动乱结束后,船队只剩下了三艘船,而幸存的船员们却只需要两艘,于是他们焚毁其中的一艘,然后继续西行。终于,他们发现了摩鹿加——传说中的香料群岛,看到了婆罗洲(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并到达了蒂多雷岛。在这里,其中的一艘船严重漏水,只好和船员一起留在了当地。最后,船长塞巴斯蒂安·戴尔·加诺带着仅存的“维多利亚”号,穿越印度洋,与澳大利亚(它直到17世纪初,才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员们发现)擦肩而过,然后回到西班牙。这场历经千辛万苦的航行,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是所有航行中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它耗时长达三年之久,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它成功了,而且证实,地球的确是圆的。除此之外,它还纠正了哥伦布犯下的错误,证实他发现的土地不是印度,而是一片独立的新大陆。从此,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就开始致力于开发与西印度群岛及美洲的贸易,并把他们的全副精力投入其中,竭尽所能,互不相让。为了避免他们挑起战事,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唯一被选上这一神圣职位的异教徒)以西经五十度子午线为界,将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这就是著名的1494年的托德西拉斯分界约定。根据约定,葡萄牙人享有的是东部世界,它可以在那里随心所欲地建立殖民地,而西班牙人分享的世界则在西边。这就解释了一件事情:为什么整个南美大陆曾经一度除巴西外,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印度群岛和非洲大部分地区则属于葡萄牙。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17、18世纪。那时,崛起的英国和荷兰无视教皇的旨意,凭借实力夺取了这些殖民地。

当人们把哥伦布发现中国与印度的消息传到威尼斯的里奥托(中世纪的“股票交易所”)时,引起了当地的一场大恐慌,股票价格为此狂跌了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后来,人们才发现哥伦布找到的并不是通往中国的通途。这时,惊恐的威尼斯商人们才勉强缓过神来。但是后来,达·伽马与麦哲伦的航行成功了,这意味着从海路向东完全可以到达印度群岛。直到那时,威尼斯与热那亚的统治者们才开始有了追悔之意,而当初他们是多么不屑于哥伦布的建议。可是一切已经太晚了,这些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闻名于世的商业中心,如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地中海变成了内海,通往印度和中国的陆路交通不再被人重视,而他们发家致富之路也快要走到尽头了。意大利的辉煌之日就要落山了,而大西洋则蒸蒸日上,成为商业及文明的新中心。即使在现代社会,大西洋沿岸依旧繁荣鼎盛。

从尼罗河沿岸居民开始用文字记载历史算起,人类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文明。接着,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看看文明究竟是怎样变迁的。文明之河最初流淌在尼罗河流域,后来流到了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接着它流进了地中海,使那里成为全世界的贸易中心。在地中海的沿岸,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相继兴起,艺术、科学、哲学等其他学问得以孕育。直到16世纪,文明离开了地中海,再次向西流进了大西洋。于是,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开始主宰世界。

有人说,经历了毁灭性的世界大战,大西洋的地位已经大大降低。根据这一点,他们预言文明将穿越美洲大陆,投进太平洋的怀抱。对此,我保持沉默。

随着西线航海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状况:船的体积日益膨胀,航海家的视野日渐拓宽。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类历史的变迁在一些具体的物事上是如何体现的。就拿船只来举个例子:当帆船取代了平底船时,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文明中心的地位让位于腓尼基人、爱琴海人、古希腊人、迦太基人及罗马人;当帆船被横帆航船驱逐出海面时,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崛起;后来满帆船只纵横四海,英国人和荷兰人成了世界的主人。

如今,文明的发展对船只的依赖程度日益减少,飞机将逐步地占据原来帆船和汽船的地位。接下来主宰世界的,将是依赖于飞机和水力的文明中心。海洋将不再被打扰,重新成为鱼儿的幸福乐园,就像回到远古之初,海洋生物与人类的最早祖先和平共处的那片深海。

【注释】

[1]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

[2]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即今天的印尼首都雅加达,东南亚第一大城市,著名港口。

[3]位于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地中海沿岸,与摩洛哥接壤。

[4]摩洛哥港口城市。

[5]位于非洲东南部,系世界第四大岛。

[6]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美洲的发现者。

[7]印度西南沿海地区。

[8]斐迪南·德·麦哲伦(1480—1521),葡萄牙航海家,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组织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