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望新教育:一场讲座即读一本书

守望新教育:一场讲座即读一本书

时间:2024-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认为,一个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捕捉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我现在因为工作关系,常常要听一些专家讲座,有听一场讲座就是读一本书的感受。其实,信念对每个人来说,是应该伴随一生的重要价值观,我们相信什么很重要,相信是一种力量。同时,个体对现实的感知比事件的本身更重要。颁奖会邀请了常乐镇镇长张华,为获得特等奖与一等奖的学生做了一场张謇文化微型报告:张謇——一个伟大的背影。

守望新教育:一场讲座即读一本书

2011年1月,在大家的支持下,我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这荣誉应该属于新教育,是新教育给我的阅读推广行动提升了理论的高度和行动的力度。欣喜之余,激发了新的使命感,要把海门师生的读书活动引向新的高度,让海门师生人人拥有美好的精神世界。把新教育的阅读推广经验推广到全国更多的区域,让更多的孩子因我们而拥有美好的阅读生活

在获奖感言中,我还特别强调了“读活书”的问题。我认为,一个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捕捉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我现在因为工作关系,常常要听一些专家讲座,有听一场讲座就是读一本书的感受。

2011年1月11日,我听了傅杰老师讲论语,见解精辟独到。论语影响着几乎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儒家文化已经浸润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新教育实验必须根植于儒家文化的土壤中,并且不断扬弃,不断创新,使之在现代语境与场域中健康发展。

2011年1月12日,我听陈引驰讲《庄子的智慧》。儒家、道家佛教等组合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样态,虽然每一家各有鲜明的特点与主张,都表达了对世界、生活、生命等一系列问题的观点与态度,对于现代人来说,最关键的是一个“信”字,你信奉了哪一种思想,你的思维、行为、生活就会是什么样子。当然,更高明的是有一种辩证与融通的大智慧,这样才可以站在历史与文化的高点把握世界、把握生活、把握命运。

2011年4月26日,我请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元祥作客海门名师讲堂,他报告的主题是“深度教学与教学质量”。他认为教学质量是指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全体学生素质变化的结果。涉及学生认知及其能力、情感发展、技能发展等方面。知识有“关于世界的知识”和“进入世界的知识”。所教的学科知识是什么,究竟要赋予什么,究竟有哪些基本的学习过程方式、资源,怎样判断这些在学生身上发生了。课程教学不要让学生把知识仅仅作为“事实存在”来接受,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处理与世界的关系。通过深度教学实现知识的发展性,通过知识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我。这是教学质量的真正落脚点。我非常认同郭教授的观点,他是一位搞研究的学者,较早的倡导新生活教育,与朱永新先生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不断向郭教授推介新教育实验,希望他给新教育加油鼓劲,并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www.xing528.com)

2011年5月13日,我听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课——《幸福的衬衣》。他借助这个经典童话,让孩子们主动思考关于幸福的命题,孩子们在孙老师智慧的引领下,形成了对幸福的独特思考,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从童话故事中找到什么是不幸福?孩子们的回答是:不自由的人不幸福、孤独的人不幸福、无所事事的人不幸福、被溺爱的人不幸福、没有追求的人不幸福、怕死的人不幸福、得寸进尺的人不幸福、杞人忧天的人不幸福、贪婪的人不幸福、不珍惜的人不幸福。二是从童话故事中找到什么是幸福?孩子们的回答是:自由的人是幸福的、无忧无虑的人是幸福的、知足的人是幸福的、勤劳的人是幸福的、淡泊名利的人是幸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幸福的。三是思考怎样得到幸福?孩子们的回答是:幸福是在自己心里,得自己去感受,幸福是要自己去追求的,不是别人给予的;幸福是不可以交换的,把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分享,也是一种幸福;财富、地位、权利不代表幸福,物质不一定带来幸福,创造财富的过程才会有幸福;幸福是无所不在的,只有我们去追寻、体验,才会有幸福。孩子们真的个个都是哲学家,一个童话故事给他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哲思,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成长的过程。

2011年7月19日,我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长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培训,听了三位教授的精彩报告,使我更加了解了井冈山革命史与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敢创新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是依靠群众;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艰苦奋斗。这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信念的作用。其实,信念对每个人来说,是应该伴随一生的重要价值观,我们相信什么很重要,相信是一种力量。相信自己,就能给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理想信念是人生灯塔,指引着自己前行的方向。当然,为了心中的理想,必须脚踏实地,必须坚持不懈,必须善于创新。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创造奇迹。

2011年12月10日,组织心理咨询专题报告会。我请来了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我的大师兄陶新华博士作报告。上午报告的题目是“危机的识别、管理与干预”。他的报告既有理论,更有操作的策略,很受老师们欢迎。印象深刻的是帮助创伤心理反应的操作方式有:要像父母一样给他们安全感和安心感;要像老师一样给他们健康的知识,指导他们适应灾难带来的改变;要像治疗师一样帮助他们,让心理的创伤得到痊愈;要像牧师一样引导他们面向未来开始新的生活,重建生活的信念。这对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很有帮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孩子或大或小的会遇到心理问题,这对学生个体来说,就是一次危机,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的正确的干预,就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一个个小危机,从而健康成长。下午报告的题目是“以人为本的沟通策略”。他认为人是自己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决策者与发展者,人总是通过体验自己的感受增强自我认识。人本质上是好的,人们具有积极的、向前的、建设性的,现实的和可信赖的倾向。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家认为每个人有能力找到个人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同时,个体对现实的感知比事件的本身更重要。对于健康自我的形成,个体需要积极关注——爱、温暖、关心、尊重和被接受。我们发现学生经常会接受来自父母或其他人有条件的关注,而父母与老师对孩子、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所以,我们需要很好的尊重孩子、关爱孩子、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让他们的心灵朝向阳光与美好。

2012年3月3日,到常乐张謇纪念馆,参加“走进张謇”现场作文大赛颁奖会。颁奖会邀请了常乐镇镇长张华,为获得特等奖与一等奖的学生做了一场张謇文化微型报告:张謇——一个伟大的背影。他从为什么不能忘记张謇讲起,谈了选择这样一个人物的三个原因:一是张謇是一个特殊的历史人物;二是张謇是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三是张謇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坐标。张謇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水利学家、城市规划家、金融家、创新家;是近代沿海开发的倡导者,近代大农业的开拓者,近代渔业发展的功勋人物,中国民族工业的奠基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还是意气风发的诗人,才情满怀的书法家,底蕴深厚的文化巨人,才华横溢的一代儒商,艰巨转型的非凡斗士、精神领袖和公认的英雄。他又谈了我们该如何学习张謇?一是要有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品质;二是要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意志;三是要有包容开放、追求一流的眼光;四是要有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精神。张华镇长的报告生动活泼,思想深邃,穿插了很多小故事,让大家收获满满。博物馆是美好事物的集散地,张謇纪念馆汇聚了张謇非凡人生的精华,通过这样的方式向我们言说了张謇一生中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故事是可以传递力量的,张謇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行动的力量,一种坚持的力量,他为了追寻理想,立足现实,付诸了一个又一个行动,并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建设张謇纪念馆,开展学习张謇主题实践活动,就是希望把这份力量传递给海门的学子,期待张謇能成为海门学子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张謇曰: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共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