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支配这个文明世界的各大帝国相比,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间,主宰西方世界的新兴罗马帝国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第一,它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的帝国;第二,它不是由任何一个伟大的征服者所创建的,它也不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在伯里克利的统治时期,雅典人就已经掌控很多同盟国和附庸国的政权;而迦太基在和罗马展开那场厮杀之前,就已经统治着极为广泛地区了,包括撒丁、摩洛哥、科西嘉、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西班牙以及西西里的很多地区。但罗马却是第一个这样的共和政体的帝国:它不仅摆脱了毁灭的厄运,还继续昌盛地发展下去。
以往那些古代帝国的中心往往都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各大流域,而这个新兴共和国家的中心却靠近西面。罗马中心的向西移动,很可能将一些新地区和新民族推向文明的道路。至此,罗马帝国的领域又一次得到了扩展,延伸到摩洛哥和西班牙,随后,又在西北方向扩张势力,推进到了今天的比利时和法国,还蔓延到英国;其势力在东北方向则扩张至匈牙利和俄罗斯南部。但是,罗马帝国并没有在中亚、波斯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因为这些地方离罗马太过遥远。当时,罗马帝国中有很多不同的民族,如诸多北欧雅利安语系民族和世界上所有的希腊民族,不过,罗马境内的哈姆特人和闪米特人的数量比以往任何一个帝国都要少。
罗马帝国不像波斯和希腊帝国那样很快衰落,而是在几个世纪中,不断发展,变得更加昌盛。巴比伦在仅仅一代人的时间里,就完全同化了米提亚和波斯统治者:巴比伦把王中之王的皇冠灌入他们的头脑,又把神庙和祭司的传入他们的思想;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继位者在接下来的日子被轻而易举地同化了;塞琉古王朝建立的宫廷与尼布甲撒很相似,并效仿后者的管理方法;而托勒密家族成为埃及的法老后,就完全埃及化了。以上这些征服者都没能避免被同化的命运,这就像先前的闪米特人征服苏美尔后被同化一样。不过有一个民族没有被同化,就是罗马人。他们在长达数世纪的年代里,用自己的方式治理着自己的国家,遵循自己民族的习俗和法律。希腊人在血统上与罗马人有着亲缘的关系,在公元前2、3世纪前,希腊人在思想上是惟一一个对罗马帝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民族。因此,最先尝试用雅利安模式进行强化统治的帝国的是罗马帝国,迄今为止,它是从未有过的一个新型的国家模式,同时它也是一个扩张了的雅利安共和国。先前,征服者在兴建都城的时候,都会围绕着一个丰收之神的神庙而建,但这种模式已不再适用于罗马帝国。罗马人建立了自己的庙宇,神庙中所供奉的是自己信仰的神灵。与希腊的神灵相似,他们的神也是半人半神的神仙,或是神圣的贵族。罗马人在紧要关头也会用活人进行献祭,这种血祭传统或许是从他们黑肤色的伊特鲁里亚先师那里学来的。但当罗马的繁荣时代逝去时,神庙和祭司也从来没有在罗马的历史上占有任何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罗马的发展史是之前人们没有预测到的、一种新奇的、独特的发展模式。不知不觉间,罗马人进行了一项有着宏大规模的行政管理实验,但罗马人仍然摆脱不了土崩瓦解的厄运,所以这称不上是一项成功的实验。罗马人在经受几个世纪的洗礼后,其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都有着很大的变动。尽管孟加拉、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等地在经过千年岁月洗礼后有着很大的变化,但这些国家的变化远远没有经过百年洗礼下的罗马帝国显著,它一直都在变化,不曾有过固定的模式。
从某个方面上看,罗马帝国的这个实验是失败的,但是换一种角度看,这个实验或许还没有完成。当初,“如何治国”一度成为罗马民族的难题,即使到了今天,欧美国家仍在为这个世界性难题煞费苦心。
实际上,使整个罗马帝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不仅仅表现在政治方面,也表现在社会和道德方面,这一点还请对历史有兴趣的读者谨记。每个人都有一种想当然的心理,认为罗马的统治是稳定的、牢固的、完善的、高贵的、圆满而又果断的。麦考利在其《古罗马之歌》一书中,就把罗马元老院和罗马市民、西庇阿家族、戴克里先、凯撒、老加图、君士坦丁大帝和罗马的凯旋、角斗、演说、基督徒殉道等统统糅合到了一起,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副既庄严又残忍的画面。其实,我们应对画中的情节做出一番阐释,因为这些都取自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沧桑流变,其变化之大是触目惊心的,比威廉时代的伦敦和今天伦敦之间的变化更令人吃惊。
罗马帝国的扩张往往被我们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同化的共和国阶段”,这一阶段是从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对罗马人劫掠,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40年爆发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或许,罗马历史上最具特色和最美好的时期就是这一阶段。在此期间,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争论也渐渐地平息;伊特鲁里亚人的威胁也慢慢地消失了;贫富差距也已经缩小了;绝大部分居民都具有共和精神。此时,罗马帝国已是一个自由的农民共和国,这与公元1900年前的南非布尔共和国、1800年至1850年间的美国北方联邦是很相似的。在此阶段初期,罗马不过是一个仅有20英里的小国。罗马向周边的同宗强国发起战争,并不是希望两败俱伤,而是希望能与之结盟。罗马市民在经历几个世纪的内乱纷争后,渐渐地懂得了退让和妥协。一些被罗马征服的城邦也有选举的权利,也能参加政论,使得这些国家被罗马彻底同化;有的城邦还有权利在罗马经商,成家立业,可以独立自治。罗马人为了巩固新征服的区域,在这些地区设立享有各种特权的殖民地,在战略要塞设置人口众多的营寨。罗马人还修建了很多道路。在这些政策实施后,整个意大利也自然被罗马化了。公元前89年,意大利所有的自由民都成了罗马市民,这样,罗马帝国在形式上逐渐变成一个扩张的大城市。公元212年,罗马帝国的每个自由民都享有市民权,这就意味着,出席罗马市民会议的所有自由民都有权投票选举。
罗马帝国的这种扩张策略是别出心裁的,它先让易于管理的城市享有市民权,然后再把这种市民权推广到全国,罗马人作为征服者不但没有被同化,反而同化了被征服者,这与以往被同化的征服者正好相反。也正是借助这种方式,罗马同化了一切被征服者。
然而,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和吞并西西里后,虽然传统的同化的痕迹依然存在,但新的模式还是显现出来。西西里成了罗马人的财产,成了征服者的战利品。西西里土地肥沃,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十分勤劳,这些优越性成了罗马人获取财富的途径。而战争也衍生了很多奴隶。第一次布匿战争前,共和国的居民很多都是享有市民权的农民,参军入伍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不过,在他们为国家尽义务时,他们在家乡的田地也因此背上了债务。这期间,奴隶农业的规模渐渐地扩大和兴旺了。当这些人卸掉战甲返回家中时,发现他们的面临着极大的竞争,来自西西里和新的占领国奴隶产品的竞争。随着时代的变迁,共和国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罗马人不仅掌控着西西里,就连罗马普通百姓也落入富有的竞争者和富有债主之手。此时,罗马帝国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富人冒险家的共和国。
为了获得自由,为了享有参政的权利,农民出身的罗马士兵奋斗了200年,最终,他们赢得了100年的特权。但他们的奋斗还是被第一次的布匿战争击垮了,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他们被赋予的选举权也只有名义上的称呼。罗马共和国的政体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元老院,它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开始,它是由贵族组成的实体,后来,它成了被监察官或执政官以及那些有实权的官员召集各派有影响的人物组成的团体,这跟英国的上议院很相似,由政治界的权威人士、大商贾、大地主组成。或许,罗马的元老院不像美利坚的参议院,更像是不列颠的上议院。布匿战争后的300年间,罗马政治思想和意志的中心一直都是元老院。平民会议是罗马帝国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它被称为全体罗马公民的集会。这样的集会在罗马还是一个仅有30英里的小国时,会时常举行这种集会,但这样的集会在罗马的势力延伸到意大利境外时,也就不复存在了。以前,这种集会在朱庇特神庙或罗马城墙上,用吹响号角的方式来召集平民举行会议,慢慢地演变成政治掮客和市井无赖的聚居地。如果说公元前4世纪举行的平民会议,还能压制元老院,并代表广大市民的权益和要求的话,那么,当布匿战争结束的时候,平民会议对民众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对那些有权势的人也起不到丝毫的压制作用了。
罗马共和国从来没有实施代议政体这一模式,也从来没有人提出以推举市民代表来表达民意。对研究历史的人而言,这一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英国的下议院和美国的众议院相比,平民会议是微不足道的。它只是一种空有的模式,虽然它在理论上包括全体市民,但在实际上却毫无意义。(www.xing528.com)
当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以后,罗马境内的百姓过着极为贫寒的生活。有的人失去土地,有的人家徒四壁,还有的人被奴隶挤出了有利可图的行业。但更不幸的是,他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可以扭转这种局面,也没有任何途径能表达自己的政见。暴动和罢工是他们唯一表达自己意见的途径。公元前2世纪至前l世纪,关于罗马的历史,就其国内政治而言,乏善可陈,这是一段成效不大的革命暴动史。因为篇幅的限制,我们不能一一介绍当时复杂的斗争场景,如为恢复自由民田地进行的斗争,试图削弱和废除贵族地产进行的斗争,提出对全部和部分债务免除的议案等。总之,那个时期的暴动和内战屡次发生。公元前73年,以斯巴达克斯为代表,掀起了奴隶起义,这也使意大利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安。这些暴动的意大利奴隶,很多都是竞技场训练有素的角斗士,因此这次暴动来势汹汹,其战斗力也十分强悍。斯巴达克斯的大军坚守在当时维苏威火山的死火山口,奋力作战,坚持了整整两年。然而,这次的奴隶起义不仅没有取得成功,还受到了血腥的镇压。公元前71年,在亚壁古道,六千名斯巴达克斯战士被俘,并被活活地钉死在两旁的十字架上,那是一条罗马通往南部国境的大道。
罗马的百姓从来没有站起来想要反抗压迫和奴役他们的人,而那些有权势的富人并没有满足于对他们的压榨,他们在取得对平民的支配权后,还建立一种新的力量,即军队,用来压迫平民。
在发动第二次布匿战争以前,罗马军队是由征召而来的自由民组成的。农民们都根据自己情况,有的骑马,有的走步前往战场,以这种方式作战的部队比较适合近距离的战斗,而长期作战和远征就力不从心了。后来,奴隶的数量越来越多,私有的领地也与日俱增,久而久之,具有自由精神的农民士兵也变得少之又少。这时,出现了一位平明领袖——马略,他引进了一种新的战斗力量。迦太基渐渐地衰落,而北非也随之成为一个半开化的努米希亚王国。罗马帝国与该国国王朱古达经常发生冲突,虽然也多次发动战争,但罗马帝国却一直没能攻陷这座城市。为了能尽早结束这场有失颜面的战争,便推举马略为执政官。上任后,马略开始招募雇佣兵,并严格地训练他们,终于战胜了朱古达军队。朱古达于公元前106年带着镣铐押往罗马。后来,马略担任领袖的时间已到,但他不同意交出兵权,他凭借自己新建成的部队继续进行非法执政,然而,罗马又没有压制他的力量。
这一刻,马略的出现标志着罗马帝国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军统共和国时期。为了争夺罗马的统治权,雇佣军的将领们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略在非洲时曾经有一个部下叫苏拉,当时这个贵族苏拉与马略对着干。这两方大开杀戒,遭到杀戮和放逐的人非常之多,他们的财产也难逃拍卖的命运。罗马帝国在经历两方残酷的激战和斯巴达克斯起义的血色恐怖后,到来的是各种政权掌控实权的时代,这些政权的领袖分别为卢卡拉斯、庞培大帝、克拉苏和凯撒把持的军队。卢卡拉斯不仅攻陷了小亚细亚,继而又进军亚美尼亚,之后抢夺了大量的财富,并隐居起来;斯巴达克斯一度遭到克拉苏的镇压。后来,克拉苏大举进军波斯,但没有成功,帕提亚人击败了他的大军,死在了战场上。公元前48年,在经历很长时间的抗衡后,凯撒终于打败了庞培大帝,死在了埃及。最后,罗马就成了凯撒一个人的天下了。
像凯撒大帝这样的人物,是很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的,因此,他的形象也被想象得过于夸张,超越了人物本身的价值和真实性,为此,他便成了一个象征和传奇。对我们而言,他的伟业有一个重要的意义,这就是标志着罗马从军人冒险家时期过渡到罗马扩张的第四个阶段,即早期的罗马帝国时期。虽然当时罗马帝国内部频发政治暴乱、社会秩序混乱、多次发生内战、经济动荡不安,然而,罗马的领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扩展,公元前100年达到了罗马历史的巅峰时期。当第二次布匿战争胜负未分时,罗马疆域的扩展也出现过低潮。此后,在马略重新整顿部队之前,也出现过一个显著的停滞不前的时期,而斯巴达克斯起义也使罗马扩展领土的实施遭到第三次受阻。当时,凯撒在高卢境内,也就是现在的比利时、法国一带,确立了自己作为军事统领的名望。那时,与高卢人一样,高卢境内的主要百姓也属于凯尔特族,当他们征服了意大利北部后,继而向小亚细亚攻击,还在那儿开始定居,被称为加拉提亚人。当日耳曼人占领了高卢后,凯撒把他们驱逐出境,并将高卢归为罗马的版图。凯撒在公元前55年和公元前54年曾两次渡过多佛海峡,进攻不列颠,然而,他却没有取得永久性的征服。这期间,庞培大帝也在加倍巩固罗马帝国东抵黑海的各征服区域。
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的行政中心名义上仍然是元老院,并有权利任命执政官和别的官吏,政府还赋予他们权力等;为了使罗马共和国的伟大传统和法律的尊严不受侵害,很多政治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而西塞罗最为突出。但是当时随着自由农民的减少,市民权的精神也从意大利消失了。那时,意大利到处都是贫穷的自由民和奴隶,他们不但没有争取自由的欲望,甚至不知道自由是什么东西。元老院领袖们的身后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依靠了,而他们对曾经想控制的军人冒险家也产生了畏惧,因为这些军人冒险家的背后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撑腰。有这几支队伍凌驾于元老院的领袖之上:克拉苏、庞培和凯撒的势力,罗马帝国被他们瓜分,这便是古罗马历史上的“前三头政治”。后来,克拉苏发动了卡尔战争,但被帕提亚人杀死,凯斯和庞培之间也随之反目。于是,庞培转开始支持共和政体,他以凯撒不听从元老院命令,违反法律作为理由,主持通过了对凯撒做出判决的议案。
当时,在罗马帝国,如果有哪位军事领袖胆敢率领部下,越过该部防区,就会被认为是违法行为。卢比肯河位于凯撒的防区和意大利之间。到了公元前49年,凯撒宣布“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于是,率领部下越过卢比肯河,向庞培和罗马进发。
古罗马有着这样的习俗:当军情处于危机时刻,他们就会选出一位“独裁者”,这位独裁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用以解决当前的危机。当庞培的统治被凯撒彻底推翻以后,又推举凯撒为罗马的独裁者,任期为十年。他又于公元前45年被推选为终身独裁者。实际上,罗马终身的统治者权力已经属于他了。这期间,有人提出让他称帝的事,但考虑到自从500年前罗马人驱逐伊特鲁里亚人后,人们就对帝制产生了憎恶,因此,凯撒没有称帝为皇,但他接受宝座和权力。庞培被凯撒击败后,凯撒也曾乘胜进军埃及,并对埃及美艳绝伦的克娄巴特拉产生了深深的爱慕之情,她是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凯撒的思想之所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似乎是克娄巴特拉的原因。“神兼君王”的埃及观念被凯撒带到罗马,之后,他将自己的雕像设在了神庙里,并题了词,写道“献给无敌之神”。罗马共和之火在行将熄灭之时绽放出了最后抗争的火花,元老院杀死了凯撒,巧的是,他倒地的地方正是他最大的政敌庞培大帝的雕像的脚下。
后来,为争夺权力,野心勃勃的人又持续了十三年的斗争,形成了三头鼎立的局势,分别是李必达、马克·安东尼奥和凯撒的侄子屋大维,这就是罗马史上的“后三头政治”。屋大维和他的叔父一样,掌管着贫穷而强悍的西部各省,招募最精锐的的士兵。公元前31年的亚克西姆海战中,他唯一的对手,即安东尼奥被他击败,于是屋大维成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者。然而,屋大维却与他的叔父凯撒大帝有着一个不同的做法,他从来没想过做神当皇帝,也没有哪个女王使他神魂颠倒,他将自由还给了罗马人们和元老院,还拒绝了独裁官一职。元老院为了感激他,让他享有实权而非名义上的权力。屋大维不称帝,而是被称为“奥古斯都”,或者“元首”。屋大维于公元前27年被封为“奥古斯都·凯撒”,又于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成为罗马的第一位皇帝。
继承他的王位的依次是提比略·凯撒(公元14—37年)、卡利古拉、克劳狄、尼禄和后来的图拉真(公元98年)、哈德良(公元117年)、安东尼奥·庇乌(公元138年)以及马可·奥勒利乌斯(公元161—180年)。这几个皇帝都曾经是罗马部队的领袖,他们被士兵们推举为皇帝的,但这些皇帝中也有的被士兵拉下了王位。久而久之,元老院在罗马的历史上消失了,皇帝和他的官吏取代了他们的位置。到这里,罗马帝国领土的扩张已经达到了顶峰。大部分不列颠的区域都成了罗马的领土;罗马帝国还把特兰西瓦尼亚归入版图,并为它改名为“达契亚”。图拉真越过幼发拉底河,而哈德良的构想使我们不得不想到了世界另一端的东方古国——中国所发生过的事情。哈德良像中国的秦始皇那样,也建造了长城,用来防御北方蛮族的攻击,这条长城有一段横亘于不列颠境内。除此之外,他在多瑙河与莱茵河之间,还建造了防卫栅栏。但同时,他也放弃了一部分图拉真时代占领的疆域。
至此,罗马帝国势力的扩张结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