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进大楼Associate Mission Building
169 Yuanmingyuan Rd.. Designed by Mission Architects Bureau and built in 1923.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Eclecticism style.
地点:圆明园路169号
现在使用单位: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意大利餐厅及鸡尾酒廊
20世纪20年代,西方传教士多次提出“教会本色化”的主张。1922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二次基督教全国大会上正式提出推行“本色化教会”。对中国来说,就是将由西方各教派传教组织差会(教会的一种宣教组织,可以差派宣教士去异地传教)直接控制的教会组织本土化。如教会组织的领导由中国人担任,礼拜仪式等活动采用中国的风俗,教会组织改用中国化的名称等。其核心是要将基督教的思想与活动注入中国固有的价值观念和礼俗中,以达到缓和中西矛盾,继续实施文化渗透的目的。
协进大楼(www.xing528.com)
1913年传教士穆德来沪举行中华基督教全国大会,会上决定由在华各差会联合组成“中华续行委办”,作为各差会互相联络和协作的机构,并进行一次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调查,以更好地进行本色化的传教活动。1922年5月,在华70个差会参加了第二次全国基督教大会,会上同意取消中华续行委办,并建立新的机构——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参加的全国性教派有14个,其他教会组织8个。当时几乎所有主流教派的全国性组织经过“本色化”都在名前冠以“中华”的称谓,如参加协进会的中华基督教会、中华圣公会、中华基督教浸礼议会、中华基督教教育协会等。
协进会最初在上海昆山花园5号办公,1923年由美国长老会捐款,在圆明园路169号建成协进大楼,共六层,协进会在三楼办公,全国各教派组织也大多在楼内办会。曾经进驻大楼的重要机构有(大英)圣书公会、博医会及博医会报、大英浸礼会、公谊服务会、华东基督教教育会、伦敦圣教书会、美国浸礼会、苏格兰圣经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
协进大楼由会差建筑绘图事务所设计建造,当初同时建有前后两幢。前协进大楼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协进大楼,位于圆明园路,坐西朝东。后协进大楼位于虎丘路上,坐东朝西,为七层混凝土结构,面积远大于前协进大楼。因其结构简单、坚固,适合仓库或公司使用。有小楼梯与前协进大楼相通,后被封堵。
协进大楼
协进大楼主体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立面为十分考究的折衷主义风格。整栋建筑以花岗岩料石台基环绕,其上为直达顶层的清水砖墙立面,并以仿石粉刷(指采用石粒、砂浆等为骨料制成的粉刷饰面)勾勒出强烈的垂直和水平向划分。主立面两侧前突的部分及东、南立面的首层均采用仿石粉刷饰面。主入口门廊有花岗岩料石的独立式双柱,属文艺复兴风格。南立面和西立面入口处的门头有爱奥尼式柱头,设计典雅。所有楼层的空间布局及室内装潢都保存完好,其中二至五层的许多金属窗为原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