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1562~1598年
人物
亨利二世
美第奇王太后
亨利三世
(安茹公爵亨利)
吉斯公爵亨利
(纳瓦尔的亨利)
这是一场宗教战争,更是一场权力争夺。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最终亨利四世赢得了法国。这位出身地方王侯的国王命运曲折离奇,他曾是天之骄子,娶了一位美丽的公主为妻。可是没想到看似完美的婚姻只是个阴谋,他几乎被谋害。忍辱负重20载,他终于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
内战是以宗教之争作为导火索爆发的。16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路德和加尔文思想先后传入法国,形成了加尔文派新教势力。他们在法国被称为“胡格诺”派,意为同盟者。以底层人民为主的许多人纷纷改信新教。宗教冲突和阶级矛盾纠结起来,危机的雪球越滚越大。
在当时的大多数欧洲国家,神权多凌驾于世俗的王权之上。不过法国的历代国王都对教皇的权势采取压制的政策。弗朗索瓦一世还曾与教皇签订了《波洛尼亚教务条约》,规定国王的权力在法国教会之上。新教传播之初,弗朗索瓦一世对于新教的发展是支持的,因为当时他正与教皇交恶,想利用新教牵制天主教的发展。但是随着新教的广泛传播,它与政治联系起来,眼看宗教之争逐步演化为权力争夺,弗朗索瓦一世感到了不安。法王态度的公开转变是在1534年。那一年10月,人们某天早晨起来时,突然发现巴黎街上到处贴满了揭露天主教罪行的帖子,甚至连王宫大门也不例外,这就是所谓的“揭帖事件”。
玛戈王后(1553~1615)指瓦卢瓦的玛格利特,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女儿,亨利四世的王后。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弗朗索瓦一世大为震怒,下令彻底清查这一事件,严惩肇事的新教徒。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数十名新教徒被送上了火刑台。
瓦西镇惨案
1547年,弗朗索瓦一世驾崩,亨利二世继位。其间,宗教冲突愈演愈烈,并与国内的南北贵族矛盾结合起来。胡格诺派在南方的势力最强,于1550年成立法国新教会,并得到了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支持,形成了以纳瓦尔国王安托万、孔代亲王路易为首的阵营;而北方的贵族坚持捍卫天主教,其派别的领导人是大贵族吉斯公爵和一些王室成员。
亨利二世对外颇有战功,对内手腕也很强硬。他设立了特别法庭惩办“异端”,大批胡格诺派的成员被处以火刑。如果他能活得长久一点,说不定胡格诺派便会被他从肉体上全数消灭,然而他的过早死亡注定了内战是不可避免的。1559年,亨利二世在一场比武中丧生,他15岁的长子弗朗索瓦二世继位。然而这位年少的国王在位短短一年便早逝了,他的弟弟查理九世登基时才10岁,由其母后美第奇王太后摄政。
天主教派和胡格诺派的冲突对王权构成了威胁,王室曾经试图促成他们之间的和解。1562年,国王颁布敕令,给予胡格诺派公民权,并准许他们在城堡以外的市镇举行弥撒。这一敕令激怒了天主教派的吉斯公爵,他于同年3月率军突袭了瓦西镇一群正在做祈祷的胡格诺派教徒,造成上百人伤亡,史称“瓦西镇惨案”。消息传出后,许多城镇的天主教徒开始肆无忌惮地围堵杀戮胡格诺派教徒,胡格诺派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胡格诺战争由此爆发。
孔代亲王立即率领胡格诺派占领了奥尔良、里昂等地,以此为据点反攻信仰天主教的北方贵族。同年12月,双方军队在德勒发生大战,结果两派的统帅都被对方俘虏。次年2月,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在率军围攻奥尔良时遭暗杀,而新教军的领袖之一纳瓦尔国王安托万也在另一次围攻中战死沙场,双方皆损失惨重。在美第奇王太后的斡旋下,两派达成了和解,新教徒争取到了信仰自由和在指定地点举行宗教仪式的权利。
然而争端远远没有结束,在1567~1568年和1568~1570年间,两派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战争,并基本上都以达成互相妥协的协议收场。不过相比之下,胡格诺派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他们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大,这引起了法国王室和天主教的不满。
圣巴托罗缪之夜大屠杀(www.xing528.com)
纳瓦尔国王安托万战死后,其子亨利继位。亨利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个忠实的胡格诺教徒。1570年,天主教与胡格诺派之间的第三次战争结束。连年战争使得哀鸿遍野,百里无人烟,两派都元气大伤,遂生和解之意。
1572年,美第奇王太后宣布将公主玛格丽特嫁给纳瓦尔国王亨利,婚礼定在8月18日。公主信奉天主教,亨利是新教徒,这对新人的结合意味着两派之间的谅解和融合。
为了庆祝婚礼,大批胡格诺教徒赶往巴黎参加婚宴,其中包括许多重要人物。但婚礼过后没几天,查理九世之弟安茹公爵亨利便派人暗杀著名新教领袖克利尼。暗杀事件激起了胡格诺派的愤怒,他们怀疑王室根本没有和解的诚意,一时间群情激愤。
没有人知道安茹公爵的行动是否出自美第奇王太后的授意,无论如何,为了镇压这群义愤填膺的胡格诺教徒,王太后唆使查理九世先下手为强。8月24日(即天主教的圣巴托罗缪日)前夜,在吉斯公爵亨利的指挥下,天主教军队以各教堂鸣钟为号,血腥屠杀了毫无戒备的胡格诺教徒。
一夜之间,惨遭杀害的胡格诺教徒竟多达数千人。暴行随之蔓延至各地,数万胡格诺教徒遇害。刚刚结婚的亨利被迫改奉天主教才得以幸免。屠杀事件导致了战争的再度爆发,1572~1573年、1573~1576年间两派两度开战。
在圣巴托罗缪之夜大屠杀后,纳瓦尔国王亨利一直被天主教软禁。1575年,他脱离了天主教的控制,并立即宣布重新皈依新教。领袖的归来让胡格诺派信心倍增,进攻势如破竹,并于1576年迫使法王签署了《博利厄敕令》。根据此敕令,胡格诺派得以在南部8个城市建立混合的司法机构并设立特别法庭。天主教派对《博利厄敕令》强烈不满,拒不执行,吉斯公爵亨利成立“天主教神圣同盟”,自行征税和招募军队,要求恢复法国的宗教统一。
加尔文像
次年,在法王的强压下,两派缔结了《贝日拉克和约》,宣布解散天主教同盟,同时对《博利厄敕令》给予新教徒的自由和权利实行某些限制。
三亨利之战
1574年,安茹公爵亨利在查理九世去世后继位,称亨利三世。亨利三世原本是天主教派的领袖之一,在成为国王之后,吉斯公爵亨利力图对他施加影响,强迫他对新教徒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吉斯公爵的强横引起了亨利三世的不满,身为一个国王,他不允许任何人对他指手画脚。
为了摆脱吉斯家族的控制,亨利三世开始与纳瓦尔的亨利私下联系,而与吉斯公爵亨利的关系却日趋恶化。1588年,亨利三世试图将吉斯家族的势力从巴黎驱除出去,却反而被吉斯公爵率众驱逐。他狼狈地逃亡至布洛瓦,心里的仇恨越发强烈了。同年,亨利三世派人暗杀了吉斯公爵亨利。
吉斯公爵的死讯一传来,巴黎炸开了锅,随即发生了暴乱,建立了以吉斯家族成员为主的新政权。亨利三世已无路可退,便正式与纳瓦尔的亨利结盟。1589年,联盟军围攻巴黎。同年8月,亨利三世被天主教派的忠实拥护者刺杀,临死前他将王位传给了纳瓦尔的亨利,称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的继位引起了天主教派的强烈反抗,让一位新教徒成为国王简直是一个笑话!天主教派不予承认,亨利四世的处境显得非常艰难和尴尬。因为在当时的法国,天主教徒占了90%,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王位就会岌岌可危。
巴黎人拒绝让亨利四世进城,亨利四世整整围攻了4年也无法攻下巴黎。望着巴黎的城墙,亨利四世说了一句著名的话:“用一台弥撒来换得巴黎是值得的。”1593年7月,亨利四世宣布放弃新教信仰,信奉天主教,随后推动天主教与新教达成了和解。1594年3月,亨利四世在人民的欢呼声中进入巴黎,成为法国真正的国王,胡格诺战争遂告结束。
亨利四世是波旁家族的成员,他的即位宣告了波旁王朝的开始。
亨利大王
亨利四世登上王位时,面临的是一个残破的法国。
30多年的内战给法国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甚至比百年战争更为惨重。农民起义不断,西班牙也趁乱出兵干预。这位新上任的国王所面对的困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为了安抚民心,亨利四世的首要举措是平息宗教派别的争端。1598年,他颁布了《南特敕令》,重申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归还天主教会被没收的土地财产;同时规定法国民众有自由信奉新教的自由;在担任公职方面,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享有同等的权利。这部折中敕令虽然不能使两派都满意,但至少满足了双方的部分要求,所以基本上缓和了激烈的宗教冲突。
在胡格诺战争期间,王权的威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许多地区建立了独立的政府和法院,地方自治趋势加强。亨利四世恢复并加强了中央集权,要求各级机构向国王负责。在经济方面,他任命精明能干的苏利公爵担任财政大臣,整顿财政,改革税制。多年战乱使得大量农民逃亡,田地荒芜。亨利四世深知农业是国之根本,因此一方面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招抚流民;一方面修建水利,开垦荒田,提高农业生产率。在他的精心治理下,法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亨利四世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将法国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获得了人民的衷心爱戴,被尊称为“亨利大王”。在改革当中,亨利四世不可避免地触犯了某些阶层、团体的利益,勤勤恳恳治国20多年后,1610年5月14日,他被一名狂热的天主教徒刺杀,走完了传奇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