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凤翔中学杨格良先进事迹
杨格良,男,汉族,1967年3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凤翔中学校长,兼任宝鸡市教研室教研员。2000年3月被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2001年9月被宝鸡市市委、市政府评为“宝鸡市优秀教师”,2004年9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6,2007年被省竞赛委员会评为陕西省“学科竞赛优秀辅导教师”,2010年被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个人”。
从参加教育工作至今,二十年来,杨格良一直默默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执著地沿着一条学习、思考、实践、求真的道路,不断探索着数学教学的真谛,长期担任高三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多次承担大型公开课和观摩课教学工作。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和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同时也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修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先后荣获凤翔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宝鸡市“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和“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2004年9月作为全国模范教师代表进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胡锦涛总书记及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一、奉献铸就师德楷模
教育是作用于“灵魂”的工程,过硬的政治素质是为人师表的核心。基于此,杨格良把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看做是一名优秀教师的主要方面。多年来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等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献,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几年来,共记学习笔记5万字,撰写心得体会20多篇。
“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德”。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求知、成长具有无可比拟的推动作用。将奉献镌刻在教育的点滴,将执著延展为成长的平台,是杨格良矢志不渝的追求,他常说“爱的方程式需要用奉献去配平”。为了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他以教育界先进人物为楷模,用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真诚的爱生之心、执著的敬业思想、无私的奉献精神鞭策激励自己,立身、立言、立表、立德,把“以身正人,以心感人,以德服人,以情暖人”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一言一行严格要求,举手投足一丝不苟,立足奉献,甘守清贫,用满腔热情从教,以一身正气育人。用自身高尚的师风、严谨的学风、文明的教风和朴实的作风在学生中塑造了良好的形象。他常说:“思想只要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学校组织为灾区捐款,他总是率先慷慨解囊,学校组织的义务献血,伸出手臂的肯定有他。为此,妻子常抱怨,“学校那么多人,就你积极”。他总会笑着说:“为人处事先树德,师表二字值千金”。杨格良深信:教师的良心是师德最基本的岗哨,只有用无限的觉悟去做有限的事业,才会充分享受到教师这份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杨格良用执著与奉献织就的这面旗高高飘扬在全校师生的心坎上,飘扬在教育这块圣坛里。
二、勤勉谱写教育华章
1991年7月,杨格良捧着一颗矢志教育、无私奉献的心,回到了他盛放中学时代精神渴望的校园,成为一位神圣职业的吟诵者。高尔基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自信地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初为人师,教育的神圣感和特殊性使他觉得:只有脚踏实地,看淡名利,保持镇定从容的心境,才能用充盈精神世界的方式给学生以性格,给教学以生命。梳理着岁月的线条,他说:“教师的学问是‘坐’出来的,甘于寂寞,才能收获绚烂”“做硬学问,硬做学问”成为他长期种植在心中的憧憬,经过多年探索,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落实教学‘五认真’为核心,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落脚点”的特色教学方法,知识在互动中生成,兴趣在赏识中激发,教学的个性,使他成为有个性的教师。杨格良一直肩挑高三数学教学工作重担。为上好一堂课,他首先从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入手,研究学生,摸清学生知识底子,他积极采用启发式、问题解答式、自学辅导式、情景模拟式等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到精讲精练,重点突出,难点明晰,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有时为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他要在办公室里坐四五个小时,翻阅大量资料,不断修改完善。二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勤耕不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教学成绩连续多年高出同科目10个以上百分点,历年均获全校同科第一名。
教学中杨格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学困生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多台阶的方法,耐心细致地辅导,使他们树立“我行,我能成功”的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循序渐进。2002年他所任课的高三(7)班张少波等5名学生,基础知识差,思想波动大,情绪低落,一度出现厌学、弃学的苗头。发现这一情况后,他及时采取个别谈心、建立帮扶小组、家访、“开小灶”上课等措施,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工作,使他们在思想上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消除了厌学情绪,在当年高考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其中3名学生上了本科线,其他两名学生上了大专线。对学优生他则采用成立兴趣小组、组建奥林匹克竞赛团队的办法,拔高培养,使其更上一层楼。他所带过的学生中,2002届学生何新军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2005届学生冯大伟、2006届学生王凤阳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和清华。(www.xing528.com)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他围绕教材,针对学生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脑动手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则当好学生的“导演”。一道道难题,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迎刃而解。教学中,他能找准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实现师生互动,并通过大型公开课、观摩课向同行做展示。2005届毕业生王红军在来信中说:“杨老师的课,深入浅出,节奏感强,我们听课是一种享受,可以使我们在不停顿的思维中获取知识,丝毫没有枯燥感。”与此同时,杨格良还积极承担学校分配的“培养青教”工作。青年教师郁博、张引红、辛亚宁等三人是他帮扶的对象,为了使他们尽快胜任教学工作,他一方面从情感上说服他们要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教师职业,关心、爱护、体贴学生,另一方面,还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经他的悉心指导,2004年张引红获市级教学能手,2008年辛亚宁获凤翔县教学能手,2008郁博获省级优秀辅导员。
三、关爱激扬学生活力
育英才桃李满天下,塑灵魂教师最光荣。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杨格良一直担任高三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始终把营造班级正确的集体舆论、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务。在班级管理中,首先,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评价体系,以素质教育作为育人之本,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平等民主”的管理原则,树起“自爱、自强”的旗帜。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拟订《一日行为规范》《德育量化管理办法》《卫生打扫实施细则》,要求学生人人签名,自觉履行。其次,建立强有力的班干部核心队伍,对班干部认真选拔,加强教育,放手使用,给其指路子,压担子,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才能和管理才能,既树立了干部的威信,又增强了班级的活力。第三,以爱心为立足点,深入学生嘘寒问暖,排忧解难,以心暖心,以爱唤爱,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既当良师,又当益友,并注重把教育工作延伸到学校的每一个空间。2005年9月开学后,学校安排他当高三(16)班(复习班)的班主任,他发现班上一个叫秦少龙的男学生精神萎靡,不爱言语,经常独来独往,后经仔细了解才知道该生高三应届毕业时,学习成绩很好,正当他满怀信心备战高考时,他的父亲出了意外,母亲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病倒了,该生当年高考失败;新学期开学后,在亲友劝说下,他勉强走进了凤中补习班,但却为学费、生活费为难。弄清情况后,杨格良便多次找该同学谈心,鼓励他树起生活的信心,并拿出380元钱帮助他交清了学费。2006年,该生以512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云南师范大学。在他的感召下,全班学生学习劲头足、热情高,当年全班67名学生,高考成绩全部上了二本线,其中一本上线28人,二本上线39人,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赞誉和好评。第四,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困生坚持做到“三多三少”既“多疏导,少堵截;多尊重,少指责;多信任,少怀疑”,建立帮扶组,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增强其信心,在和谐氛围中,促其上进。由于实施得力,所带班级连年超额完成学校分配的高考目标任务,杨格良也连续多年获得优秀班主任的奖励,撰写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心得体会曾多次在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交流。
担任校长工作后,在学生教育上,他把“激扬内动力、聚合智慧点”放在首位,提出“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精神,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的教育主张。用浓浓师爱浸润学生的心田,用谆谆教诲启迪学生的灵魂。耕耘教坛二十年了,他对带过的第一届学生的名字依旧耳熟能详。多年的管理实践,使他形成了一种习惯,每次考试完,他都要深入教室,直面学生,逐班分析,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学生怎样培植兴趣,怎样提高效率,怎样解决问题。学校很多老师不无欣羡地说:“每年填报志愿的时候,杨校长走到哪里,总有十几个学生围着他,用期待和信赖的目光注视着他,询问着该报什么院校,什么专业,而杨校长总能耐心、细致地给学生分析、帮学生选择。”
四、创新打造发展平台
“作为当代的教师,他们一头挑着中华民族的前途与未来,一头挑着千家万户的希望与重托。因此,不但要有求实奋进的精神、现代教育的理念,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而且要善于协作,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时时站在教育的风口浪尖。”听着杨格良的肺腑之言,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位“支撑教育之重,享受教育之乐,承担教育之责,耕耘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情怀。多年来,杨格良坚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利用假期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研究生学习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日志,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教学中的失误;坚持听课,虚心学习,积极吸收、借鉴报刊上的先进教研材料和教改措施,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确保了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同时,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四思、三结合三为主”的教学思路被学校普遍推广,效果显著。“四思”即“思备课、思上课、思教法、思效果”,“三结合”即“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融会贯通为主;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以领悟感知为主;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相结合,以探究创新为主”,利用三维动画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三棱锥体积公式推导》《正弦曲线》被数学组其他教师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省级科研课题“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工作中,指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式学习,有3名学生的科技论文、活动设计获得了省级奖励。在国家级科研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子课题研究中,撰写教学、科研论文十多篇。《求值域方法总结》一文发表于《陕西教研》2001第三期,并获得省级二等奖;论文《克服考场焦虑情绪的办法》荣获省教科所心理健康教育征文一等奖;论文《时代呼唤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最佳结合》获陕西省第42期校长提高培训班优秀论文奖,《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被《教师报》刊录;2005年承担了《推进高中教育管理现代化步骤研究》,于2007年顺利结题,2009年至今承担了《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目前该课题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研究工作。
有幽谷,才能孕育清泉,有悬崖,才能分娩瀑布,有汪洋大海,才能看见百舸争流,有湛湛蓝天,才能涌现鹰击长空。这里有一项项荣誉,见证着作为教坛行家里手的杨格良滚烫的心、温暖的手、慈祥的爱、奋斗的足迹,凝聚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为党的教育事业育人、育心、育德的不懈追求。他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2002年被评为宝鸡市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8年被评为凤翔县首届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2010年被评为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杨格良回顾自己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他总说:“支撑我永远前行的就是陶老那句话‘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它将伴随我走完一生的教育生涯”。当谈及这些的时候,杨格良总是谦虚地笑着说:“有路就走,有活就干,有课就上,有书就读,有问题就请教,这就是我这二十多年的岁月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