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名酒与国宴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名酒与国宴

时间:2024-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中国名酒中国名酒本身体现了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中国酿酒时间很长,名酒的时间自然很长。宋代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1950年国庆,时任新中国总理的周恩来决定用贵州茅台酒作为国宴用酒。凡举行国宴,周恩来都用茅台酒招待宾朋。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周恩来用贮藏了3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贵宾。1952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拨款,修建绍兴酒中央仓库,并多次向外国友人介绍推荐绍兴酒。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名酒与国宴

◆与中国名酒

中国名酒本身体现了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人们喝名酒,不仅仅是喝酒,而是品味文化,品味传统。几千元一瓶,甚至几万元一瓶,这仅仅是酒吗?当然不是。王羲之醉后成就了“兰亭集序”,“李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都是酒文化的经典事例。

中国酿酒时间很长,名酒的时间自然很长。如杜康酒在古代就是很有名的美酒。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就是文化,把酒与人们的情绪联系起来。酒与诗,酒与情,酒与政治,酒与军事都能联系起来。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商人善饮酒,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春秋战国文献对酒的记载很多:《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秦汉年间出现“酒政文化”,统治者屡次禁酒,提倡戒酒,以减少五谷的消耗。东汉名医张仲景用酒疗病。三国时期人们嗜酒如命。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的酒文化与文人墨客结缘。宋代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杜康,据说就是夏代国王少康。周公洛阳发布禁酒令,即《酒诰》,但并未完全禁止饮酒,而是把酒与周礼紧密相连,故周代的五礼均离不开酒。现存最古老的酒是1980年在河南商代后期(距今约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现存故宫博物院

茅台酒是周外交生涯的另一个重要助手。周能喝茅台酒是人所共知的。红军当年长征路经贵州攻占茅台镇,大家都很疲乏,发现茅台镇酒多,便纷纷用酒擦脸,洗头,洗脚。由于茅台酒能舒筋活血,消炎去肿,战士们顿时感到浑身痛快,解除了长途跋涉的疲乏。正当战士们兴高采烈的时候,周恩来到达茅台镇。他见大家用茅台酒擦脸,洗脚,十分生气,连声批评道:“真是糟蹋圣人!”[16]

显然,周恩来是借用酒的这个别名批评红军战士。他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国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贵州茅台酒啊!”接着又给大家讲了有关茅台酒的故事,在场的红边战士无不深受教育

据说周恩来在茅台镇用超过1两的杯子喝下25杯茅台酒,从这之后,他就与茅台结下不解之缘。1950年国庆,时任新中国总理的周恩来决定用贵州茅台酒作为国宴用酒。周恩来会饮酒,酒量不小,但十分节制。在外交场合,周恩来常以酒作为调节、活跃气氛的话题。无论是日内瓦会议,还是其他国家领导人访华……凡举行国宴,周恩来都用茅台酒招待宾朋。

1971年,美国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其间,周恩来与美国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说:“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呢?”周恩来与他们如同亲朋好友聊家常,这便使基辛格一行紧张拘束的心理很快消失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周恩来用贮藏了3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贵宾。这纯净透明、醇香浓郁的茅台酒将尼克松迷住了。在和尼克松碰杯时他告诉尼克松说,在长征途中,一次他曾喝过25杯烈性茅台酒,若是在肚子里发起热来可不得了!有人将尼克松来华的7天称作“改变世界的7天”。谁能想到,小小的“道具”茅台酒,在这7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当天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欢迎宴会上,尼克松及夫人、基辛格等由周恩来陪同坐在可以容纳20人的主宾席的大圆桌旁,招待贵宾用的茅台酒据说已贮存30年以上,当服务员将那古雅的水白陶瓷酒罐打开,一股特殊的芳香悠悠溢出,沁向四周。总理以推销员口吻对尼克松说:“茅台是万能良药。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茅台酒,酒精含量在50度以上。”尼克松询问:“我听说过您讲的笑话。说一个人喝多了,饭后想吸一支烟,可是点火时,烟还没有吸燃,他自己先爆炸了。”尼克松讲到这里,不等翻译译出, 自己先笑了。周恩来也开怀大笑,他当真拿来火柴,划着之后,认真点燃自己杯中的茅台酒,用愉快的声音说:“尼克松先生,请看,它确实可以燃烧。”《钓鱼台国事风云》一书这样描述了这个细节和情景:“蔚蓝色的火苗闪烁着,周恩来的目光也在闪烁。酒杯里的火苗越来越小,终于渐渐燃尽。周恩来的目光出现了瞬间的迷茫,一副怅然若失的淡淡的伤怀鲜明地浮现在脸上,却稍瞬即隐地逝去,眼睛重新一亮,显示出内心的火焰还不曾熄,他带着若有所思的神情望了尼克松一眼,含义无穷地点了点头。”

后来,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回忆说:“我们绕着宴会厅与50多位高级官员碰杯,我注意到周恩来向每个客人祝酒时,只用嘴唇轻轻碰碰杯沿。当我和他回到自己的座位时,都拿着原来的那杯酒。”

周恩来对绍兴老酒情有独钟。绍兴酒“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唯陈绍兴酒为第一。” 1952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拨款,修建绍兴酒中央仓库,并多次向外国友人介绍推荐绍兴酒。绍兴老酒是用上等精白糯米作为主要原料,优质黄皮小麦作为酒曲酿制的,而得天独厚的鉴湖水是形成绍兴老酒特色的关键所在。鉴湖水系因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土壤结构,形成了国内外少见的适于酿造黄酒的优良水质。

1939年,周恩来烽火东南行,在一次宴席上,大家向周恩来敬酒。姑父王子余给周恩来讲花雕酒的来历:“花雕酒是绍兴老酒中的一种,从古代‘女儿酒’演变而来。《投荒杂录》中有一段关于女儿酒的记载:‘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候女将嫁,取供贺客,谓之女酒。’《浪迹续谈》中则记有:最佳者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即开酿数坛,直至此女出门,即以此酒陪嫁。其坛常以彩绘,故名‘花雕’。现在,花雕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装潢,坛壁画有五彩缤纷的山水,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或民间神话故事,如八仙过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嫦娥奔月貂蝉拜月、昭君出塞、西施浣纱等。也有用石膏塑成而加彩色的,图案富丽堂皇,灿烂夺目,惹人喜爱。古时花雕多装大坛,有50公斤和25公斤等,现因战乱,规格不统一,产量也少,但作为上等礼品、喜庆宴会的传统还没有变。”

“姑父,你讲得太精彩了!看来,这花雕酒是绍兴的特色酒,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应该大批酿造,供应全国以至于全世界。”[17]周总理对其他名酒也是很欣赏。1972年秘鲁上校塞萨尔·贝劳尼率领国家乒乓球队来华参加世界乒乓球比赛,周恩来总理精心挑选将五粮液作为国礼相赠。1973年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主席金日成访华,当时总理拿出五粮液和龙井茶作为国礼馈赠金日成,五粮液与周总理的崇尚文礼的精神风貌相辅相成。

在中国名酒中,贵州茅台与山西汾酒,犹如一对双子星座,相互辉映。两种酒的香型各有千秋,茅台香浓,汾酒清丽。对此,周恩来有个极妙的比喻:茅台醇香浓郁,好比浓妆艳抹的贵妇;汾酒清香怡人,好比清丽脱俗的少女。周恩来总理对汾酒始终有着深厚感情。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宴会用酒,当时选择的就是汾酒。[18]

1951年,新中国对外交往逐步增多,迎来送往、接待宴请的工作日趋繁重,由于礼宾的规格和标准还不很健全,工作中曾经出现某些失误和漏洞,比如在一次国宴上使用了外国香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为了提高礼宾接待工作的质量,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根据以往宴宾的经验和惯例,草拟了《关于接待工作今后的改进办法》草案,并于7月8日上午送交总理。当天下午报告就批下来了,总理对报告的每一款都作了具体批示。报告批准了“如需用烈性酒,则用汾酒。(总理批示:汽水亦需国产。酒不要多。)”末尾,总理还写下几行大字:“同意《接待工作今后的改进办法》。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19]周总理的喝酒与他的人品一样,都是超一流的。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时,生物学家白酒专家秦含章让周总理夫人邓颖超转告周总理,往后应多饮杏花村汾酒,邓颖超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汾酒纯正”,一个“纯正”道出了一位老科学家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对汾酒的赞扬。[20]

西凤酒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唯以凤翔城西柳镇所生产的酒为最佳,声誉最高。在唐朝西凤酒就以“甘泉佳酿,清冽醇馥”闻名于世而被列入珍品。是我国和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1952年全国评酒会上周总理曾经对此酒进行过一些评价,而后又获得中国四大名酒称号。

1955年,周恩来总理回国途经香港时,港澳台同胞设宴为周总理庆贺洗尘,宴席上没见西凤酒。周总理笑问:“咱们中国不是有四大名酒嘛,今天怎么没有见到西凤酒呢?”港澳同胞说:“不是我们不知道,实是因为买不到西凤酒。”回京后周总理立即指示有关部门,要加快西凤酒的发展。第二年年5月,陕西省西凤酒厂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示,同年10月,在西凤酒的原产地凤翔县柳林镇建立国营陕西省西凤酒厂,并创建了中国四大老牌名酒的大型一档企业。

1952年9月,新中国诞生三周年前夕,金秋的北京,中国专卖实业总公司主持的全国第一届评酒会拉开帷幕。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评酒会,由周总理亲自主持,并嘱咐一定要认真组织,严格把关,评出好酒。当时全国数以万计的酒厂、公司选送了产品酒样,至评酒会正式开始前,已经筛选确立了酒样103种供会议品评。来自全国的酿造专家、评酒专家和学者从这些酒样中评选出八种国家级名酒,其中白酒四种依次为茅台酒、泸州老窖特曲酒、汾酒、西凤酒。

周恩来评价茅台酒是“比‘伏特加’好喝,具有喉咙不痛、也不上头、能消除疲劳、安定精神”等特点。他还说,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他成功的有“两台”:一台是指茅台酒,另一台是指当时在那里放映的电影梁山伯祝英台》。

1954年5月,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亲自指示调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大曲酒各40坛作为宴会用酒。泸酒之美,美在老窖。深知此理的周总理,曾多次详细询问泸州老窖窖池所在地的位置、环境、气候、土壤和水质。早在建国初就两次指示,泸州老窖窖池连续生产已经好几百年了,很宝贵,要加强保护,维护好。在50年代初一次全国名酒会上,周总理曾深情地说道:在重庆谈判时,毛主席和我用泸州老窖招待过和谈代表和各界好友。并明确指出这是国家的名酒,要注意发展,要保护好老窖窖池。1956年,周总理亲自批款446万元给泸州曲酒厂发展生产。1974年,周总理已身染沉疴,在病重时,周总理还关心地问:“泸州酒厂的天然气专线批了没有?快点批下去,不要影响生产。”周总理不仅十分关注泸州老窖的保护和老窖酒的质量,而且在许多外事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也喜欢用泸州老窖大曲酒酬宾。[21]

杜康酒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酒,杜康酒的发展过程中,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支持。1972年9月,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周总理举行的宴会上,田中首相乘兴赞道:“天下美酒,唯有杜康”,向总理点喝杜康酒。当时的杜康酒仍是小业酿造,国宴上还没用过,田中点名要喝, 自然是难题。周总理便说:“杜康是中国的酒神,茅台酒也是杜康的徒弟茅柴酿出来的,先生不妨先尝几杯,待您再来中国,一定用杜康酒招待您。”之后,周总理即倡导“复兴杜康,为国争光”。当年,汝阳县在改造杜康村民间酿酒作坊的基础上建起了全国第一家杜康酒厂——汝阳杜康酒厂,开始大规模生产杜康酒。[22]

1936年,郎酒就远销东南亚各国和香港等地。但是到了1952年,郎酒已被迫停产,后来在周总理的关怀下,1957年又恢复生产。

1952年张裕三种产品名列中国八大名酒之列。1954年周总理用张裕金奖白兰地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宴请与会代表,被称为“金奖白兰地外交”。 1956年,周恩来总理同意拨给张裕公司65万元作为提高名酒质量的专用款项,为张裕酒实现质的飞跃打下基础。

【注释】
(www.xing528.com)

[1] 韩小侠:《曾教周恩来的武术大师韩慕侠》,《纵横》1995年第2期。

[2] 张殿璞:《周恩来总理与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3] 马广志:《周总理和中医》,《文史月刊》2009年第5期。

[4] 马广志:《周总理和中医》,《文史月刊》2009年第5期。

[5] 马广志:《周总理和中医》,《文史月刊》2009年第5期。

[6] 马广志:《周总理和中医》,《文史月刊》2009年第5期。

[7] 何立波:《周恩来与祖国中医药事业》《觉悟》2012年第1期。

[8]《周恩来书信选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453页。

[9]《周总理与茶的故事:功夫茶缘》,茶叶网2009年10月11日。

[10]《周恩来与家乡的淮扬菜》,人民网2008年1月25日。

[11]《周恩来与家乡的淮扬菜》,人民网2008年1月25日。

[12]《周恩来与家乡的淮扬菜》,人民网2008年1月25日。

[13] 二毛:《周恩来的美食外交》,《中国经营报》电子版。

[14] 二毛:《周恩来的美食外交》,《中国经营报》电子版。

[15] 金水:《周总理亲定河南菜为国宴菜》,大豫社区网2011年11月4日。

[16] 周恩来为何说“圣人”二字呢?传说东汉末年,曹操主持朝政,一天, 尚书侍郎徐邈在家喝酒大醉,正好曹操派人唤他进朝议事,他躲闪不及,就倚仗酒劲儿说:“回禀丞相, 臣正与圣人议事,不得功夫。”来人一听“圣人”,便糊里糊涂地复命去了。曹操也糊里糊涂,没有追问下去。事后,徐邈与友人谈起此事时说:“不想‘圣人’二字竟救了我的命。”从此,“圣人”便成了酒的别名。

[17] 龙彼德:《周恩来烽火东南行》,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172—173页。

[18] 哈娃(新浪博客):《周恩来与四大名酒——汾酒的故事》。

[19] 哈娃(新浪博客):《周恩来与四大名酒——汾酒的故事》。

[20] 哈娃(新浪博客):《周恩来与四大名酒——汾酒的故事》。

[21]《周总理对泸州老窖的关怀》,泸州老窖网2012年3月17日。

[22]《周总理与汝阳杜康酒》,洛阳网2004年8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