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正清廉与至理名言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正清廉与至理名言

时间:2024-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正清廉荀子说:“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训俭示康》这真是一些清正廉洁的至理名言。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建按正当程序和标准,完全合格从牧区当了解放军战士。周恩来的秘书发现后已来不及退回了,只好硬着头皮带回北京。民社定为二月二日,俗称“土地公公生日”;官社日期不变,其祭祀为国家祀典。春社这一天,官府及民间皆祭社神,祈求丰收,村里举行集体宴会,还有饮酒、分肉、赛会、妇女停针线之俗。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正清廉与至理名言

◆清正清廉

荀子说:“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司马光说:“君子寡欲。”《训俭示康》这真是一些清正廉洁的至理名言。

1983年1月,笔者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周恩来总理生平事迹展览,感动不已。周总理用的已经没有几根毛的牙刷,中间有一个大窟窿的毛巾,几块大补丁的白衬衣,穿了20多年的皮鞋……作为一国总理,掌握着数以百亿计财富, 自己却没有一元存款。

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建按正当程序和标准,完全合格从牧区当了解放军战士。这从社会主义道德标准来衡量,无可厚非。可周恩来总理却用更高的道德去要求自己亲属,说地方可能看了他的面子,要当兵的牧民很多,说服周秉建又回到了牧区当牧民。周秉和也是经过招兵同志审查,参照他哥哥正在当飞行员,没考虑他父亲暂时受审查的影响,这是原则性下的灵活性,谁也挑不出政治问题,周恩来却又让新疆军区把周秉和放走,让陕西军区接回去,让周秉和继续插队。

周秉德在北京东郊一所小学当教师,后因工作关系调到区委。周恩来听说后,又劝说她回到基层去锻炼。

周尔辉1959年在北京钢铁学院留校工作,按正当手续,和当时正在建设钢院附小的需要,把淮安的爱人调到北京。周恩来发现后,又动员小夫妻双方回到淮安工作,让他当了一个中学教师。

周恩来的家风非常廉洁,非常严格,长期坚持实行不成文的十条家规:一是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时可以去看看;二是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是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他代付伙食费;四是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是不许请客送礼;六是不许动用公家车子;七是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八是生活要艰苦朴素;九是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周总理对自己所制定的“十条家规”,在家族内一直十分严格奉行。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内政外交的总管家,他十分鄙视那些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的剥削阶级利己主义的自私观念及其腐败行为。“十条家规”既是周恩来对亲属的具体要求,更是严格自律的真实写照。

在商品短缺年代,周恩来出差,规定身边工作人员不能在所住招待所买内部价的便宜东西,需要什么,到市场上去买。“文革”期间,周总理知道身边工作人员也有人走后门,把孩子送到部队当了兵,很生气,都让他们给孩子办理了退伍手续,仍送回农村插队。

一次周恩来到浙江视察工作,当地农场的同志知道总理爱吃豆角,就从地里摘了七八斤新鲜的豆角偷偷地送到机场。周恩来的秘书发现后已来不及退回了,只好硬着头皮带回北京。吃晚饭时,周恩来发现了,顿时脸色严肃起来,批评说:“我过去给你们讲过多少次,不管在什么地方,一律不能收不收钱的任何东西。你们马上把豆角称一下,看有多少斤,去市场了解一下多少钱一斤,明天就把钱汇去。”

曾当过周恩来秘书、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龙飞虎有一次送给周恩来一筐新鲜橘子。周恩来知道后对秘书说:“你去问一下多少钱。”秘书回来说:“大概是25元。”周恩来说:“给他寄50元去。多余的钱让他自己处理。不这样制止不了他。” 自这次以后,龙飞虎再也不便给周恩来捎东西了。

怎样看待周恩来热情待客呢?周恩来用自己的工资招待文艺界朋友,招待民主人士,招待亲属。工资花没了,花邓大姐的,这样的热情待客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待友传统。

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人们没有聚集在一起联欢的条件,而人又是合群的动物。因而古代中国有“春社”[10]的习惯。家里来了客人更是一家人的喜事,往往拿出最好吃的东西招待客人。因此,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尔建在《吴国桢与周恩来的交往》一文中介绍了一个情况。周恩来在汉口见到了老同学吴国桢,双方感到非常亲热。吴国桢当时是武汉市市长,他把在武汉的同学都约来,宴请周恩来,酒席稍好一些,16元一桌,一则怕同学们说自己不热情,一则也怕共产党人周恩来骂他们是贪官污吏。没有想到周恩来回请吴国桢和其他几位同学时,是36元一桌的。这是汉口最好的酒席,是银行公会大师傅承办的。酒是陈年上好的花雕!周恩来一夜破费约在50元,而他的薪金是5块钱。同学们吃惊了:那么,你怎么付得起这顿昂贵的饭钱呢?周依然笑着说:这顿饭钱由组织出,是组织允许我可以用这笔钱请你们的。[11]为了开展工作,党是允许对这些实权人物慷慨一些。

1971年,基辛格跟周总理见了三次面,基辛格就情不自禁地给尼克松呈上这么一段话:“我跟周的广泛交谈好似一席丰盛的中国大宴,色香味一应俱全,花样繁多,余香满口。这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的结晶,由经历丰富的老手烹饪,享用的环境又不事雕琢,恰到好处。这一席有许多道好菜,有的甜,有的酸……席终时,心满意足而又意犹未尽。周是位使世界政要眼花缭乱的外交高手,他在西方人面前是颗璀璨的明星。”(www.xing528.com)

【注释】

[1]《周恩来书信选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93页。

[2]《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34页。

[3]《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67页。

[4]《我们的周总理》,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86页。

[5]《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8页。

[6] 韩素音:《周恩来与他的世纪》,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72页。

[7] 力平:《开国总理周恩来》,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页。

[8]《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272页。

[9] 走出风来:《知我罪我,其唯春秋——周恩来》,炎黄论坛·论坛笔客。

[10] 春社是中国先秦开始的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自宋代起, 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有官社、民社之分。民社定为二月二日,俗称“土地公公生日”;官社日期不变,其祭祀为国家祀典。春社这一天,官府及民间皆祭社神,祈求丰收,村里举行集体宴会,还有饮酒、分肉、赛会、妇女停针线之俗。宴会开始之际,主持人说上一些诸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的吉语。唐张籍《吴楚歌词》:“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唐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宋梅尧臣《春社》诗: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鸦。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燕子何时至,长皋点翅斜。元方太古《社日出游》诗:“村村社鼓隔溪闻,赛祀归来客半醺。”

[11] 尔建:《吴国桢与周恩来的交往》,刘瑞林:《温故》(之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