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庸平和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庸平和

时间:2024-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庸平和“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就是不偏向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的态势。“左”倾者批评他“中庸”、保守;右倾者认为他是“无情的革命者”;然而,最终人民发现他的思维方式最能适合中国的实际,并为他决策的成功和艺术性而深深叹服。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庸平和

中庸平和

“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就是不偏向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的态势。“允中”是周恩来中庸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具有中国风格的思维模式,中国风格的决策模式。

“左”倾者批评他“中庸”、保守;右倾者认为他是“无情的革命者”;然而,最终人民发现他的思维方式最能适合中国的实际,并为他决策的成功和艺术性而深深叹服。因为周恩来的思维方式并不是无原则的折中主义,也不是寻找平庸的中间路线,而是追求恰到好处的合理性。知权变通是“中庸之道”行政哲学精神的进一步延伸。“恰到好处”的合理性总是在极反中飘移不定的,在此处此时是合理的,在彼时就有可能相反,于是就要找到适应新环境新的合理性,这种决策中的灵活性就是“权”,就是权衡之意。

周恩来说:“凡是不符合实际的都可以修改。”[2]他还说:“要根据形势来决定策略”,“要善于估量情况,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3](www.xing528.com)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情:要看得明确,要听得清楚,脸色要温和,神态不可可以难看,容貌要谦恭有礼,不可轻忽他人,言语要诚恳,没有虚假、做事要认真,不可以懈怠、有疑惑要想办法,不可以混过去、生气时要想到是否有后患、有所得要想是否合理。所以,在孔子看来考虑得非常周到的人,才能中庸平和,否则就会唯我独尊,发号施令,颐指气使,俨然是奴隶总管!

迪克·威尔逊在他的著作《周恩来传》中称传主“拥有为数众多,不是组织起来的追随者”。周恩来曾说:“一定要坚持原则,该争必争,二要顾全大局,该让就让。”[4]列宁也指出:“把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无限忠诚同善于在实践中进行一切必要的妥协、机动、通融、迂回、退让等等的才干结合起来。”[5]

君子担道行义,以张扬仁义为己任。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何谓义?《中庸》曰:“义者,宜也。”“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做事的基本价值尺度就是义,就是问一问行为本身正当与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