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
在人治的情况下,要把德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就是厚德。《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就是讲究“厚德”,把德积累起来,丰富起来,弘扬起来,传播开来。“厚德载物”的意思是以深厚的德泽哺育天下,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泛指道德影响力之巨大。
儒家的道德治理国家已被证明是行不通的,造成了两千多年的治乱循环。“人亡政息”:好人死了,好政策取消了;坏人死了,坏政策取消了。法治条件下,国家大政方针是不以领导人的好恶而转移,不以领导人的在与不在为转移。
但是,法治国家也讲道德,特别是讲究领导人的政治道德。离开道德光靠法也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虽然儒家过分强调了这一点。孔子主张治理国家一定要注重道德建设,以道德为中心,这样老百姓就会众星捧月地服从了。所以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做官要做的正确,行为不能有偏差,如此,不用发号施令老百姓就会服从,否则老百姓是不服的。尽管孔子没有依法治国的思想,但是,在人治社会提出为政以德,官吏以身作则的理念,还是比较理想的。孔子的这一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一方面遮蔽了法治的道路,一方面调整了人治社会的上下关系、官民关系。
作为现代人物周恩来当然知道孔子为政以德的局限性,但是,更知道为政以德在人治社会的重要性、调适性。就是在民主、法治非常健全的国家,一样需要道德,虽然他们不把它作为治国的根本。
周恩来一生从没有一点点轻视过道德的作用,他把道德建设与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联系起来,把二者合而为一。无论公德、私德,周恩来都是达到了高尚的境界。“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总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总理心连心。”周恩来作为总理所达到的为政以德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www.xing528.com)
从私德来看,周恩来的忠贞就是典型的楷模。模范夫妻在中国今天是值得褒扬的,周恩来与邓颖超是真真正正的模范夫妻。私德的高尚还体现在周恩来对于金钱的蔑视,对于个人财富的淡薄,这方面的实例真是比比皆是。
在儒家,“德”与“义”是紧密联系的。君子追求的目标是仁义。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智慧、仁义、勇敢是领导人应该遵守和具备的三个大的德行,如此国家才能昌盛、和平,人民才能幸福。
儒家历来主张“仁者爱人”,恪守“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背”的原则。子思《中庸》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在周恩来与知识分子交往的道德实践中充分体现了这种宽宏博大的胸襟,具体化为政治生活的集思广益,择善而从;文化生活的兼容并蓄,殊途同归;社会交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在《我的修养要则》中写道:“对自己应该自勉、 自励,应该严一点,对大家应该宽一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虽然他长期从事领导工作,可他从来不在人们面前摆官架子,总是那样仁慈厚道,充满人情味。
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值得交往的好朋友有三种,第一种是正直的人;第二种是能够原谅、包容他人、心胸宽广的人;第三种是见识广博的人。跟这几类人交友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老师求教什么样的人才可称为“士”?孔子回答:“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就是互相切磋,互相善责,互相敬重、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这一点,在两千年之后的周恩来身上体现得非常完美,他是知识分子的真心朋友,是博学多闻的人的朋友,是能够谅解朋友一些毛病的领导人。在给党外知识分子的信中,总是敬称“兄”或“老”,署名弟,很少直呼大名,并使“敢布腹心,诸维心鉴。”[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