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应该是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从整体上否定,局部吸收。上面几派观点孰是孰非,人们一目了然。青年周恩来的传统文化观点恰恰站在了正确的道路之上,一直到晚年。
1949年之后,对传统文化批判甚烈,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个阶段是传统文化最不得意的年代。
“文化大革命”后期,批儒评法开始,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忽然红得发紫,法家一下子成为九天玄女,美哉妙哉!几乎与马列主义的创始人并驾齐驱了。传统文化的另一部分儒学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人人口诛笔伐,儒学横遭践踏。对于传统文化的其他部分,老百姓与知识分子几乎没人过问,它被晾在一边,凄凄惨惨戚戚。
“文化大革命”之后,除了极少数“文革余孽”之外,没有人再歌颂法家了。研究法家的人不多,也有个别人对韩非还是评价很高。
历史的错误往往不断地重演,在今天,发展文化的这两种错误倾向还是顽强的表现出来。尤其是反对启蒙,反对学习民主、 自由、法治、人权的思想倾向非常可怕。他们往往打着“反西化”的幌子,兜售他们排斥现代化的,封闭自己,反对政治体制改革,反对开放的目的。这样的错误做法最终会断送改革的成果,这些错误已经引起了一些知识分子的忧心,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觉。
1986年中央通过的关于精神文明决议指出:我们坚决摒弃维护剥削和压迫的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摒弃资本主义的一切丑恶腐朽的东西,但是必须下大决心用大力气,把当代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济行政管理经验和其他有益文化学到手,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不这样做就是愚昧,就不能实现现代化。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决议》写道:“在人类历史上,在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形成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
目前,一股复古主义的潮流来势凶猛,帝王戏,帝王小说,甚至帝王文化大有铺天盖地之势。这是我们文艺界没有认真启蒙的结果。我们不是反对写帝王,关键是要把帝王写成帝王,而不是写成革命领袖。我在《重新发现历史》中说:艺术家应该表现皇帝的无耻、残暴、阴险、狡猾、贪婪、独裁、无知等等,应该表现皇帝在人性上的阴暗,表现帝制的黑暗,绝对不应该演得让老百姓个个心仪起皇帝来,心仪起帝制的光明。中国皇帝是绝对权力的产物,是绝对腐败的产物。
周恩来是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经过西方文明熏陶、经过马克思主义学习的伟大革命家。在他身上没有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而是具有民主、 自由、平等、人权的思想光辉,具有现代的理想与良知,东方大国出现了这样一个领袖人物是中国人民的幸事。周恩来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纠偏的论述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依然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注释】
[1]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基本内容是:
在文化的领域中,我们看不见现在的中国了。有的抱着欧美传教师的脚,希望传教师放下一根超度众生的绳,把他们吊上光明温暖的天堂。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从文化的领域去展望,现代世界里面固然已经没有了中国, 中国的领土里面也几乎已经没有了中国人。
中国在文化的领域中, 曾占过很重要的位置。从太古直到秦汉之际,都在上进的过程中。春秋战国形成了我们的希腊罗马时代,那真是中国文化大放异彩的隆盛期。
这时的当前问题在建设国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建设既已开始,文化建设亦当着手,而且更为迫切。但将如何建设中国的文化,确是一个急待讨论的问题。有人以为中国该复古,但古代的中国已成历史。历史不能重演,也不需要重演;有人以为中国应完全模仿英美,英美固有英美的特长,但地非英美的中国应有其独特的意识形态,并且中国现在是在农业的封建的社会和工业的社会交嬗的时期,和已完全进到工业时代的英美, 自有其不同的情形;所以我们决不能赞成完全模仿英美。除却主张模仿英美的以外,还有两派:一派主张模仿苏俄,一派主张模仿意、德。但其错误和主张模仿英美的人完全相同,都是轻视了中国空间时间的特殊性。
中国是中国,不是任何一个地域, 因而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同时, 中国是现在的中国,不是过去的中国, 自有其一定的时代性。所以我们特别注意于此时此地的需要,就是中国本位的基础。
徒然赞美古代的中国制度思想,是无用的;徒然诅咒古代的中国制度思想,也一样无用;必须把过去的一切,加以检讨,存其所当存,去其所当去;其可赞美的良好制度伟大思想, 当竭力为之发扬光大, 以贡献于全世界;而可诅咒的不良制度卑劣思想,则当淘汰务尽,无所吝惜。
……
[2]《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
[3]《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
[4]《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9页。
[5]《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2—253页。
[6]《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页。
[7] 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626—627页。
[8]《邓小平文选》第1卷, 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4页。
[9] 武默生:《彭德怀1943年“关于民主教育问题”谈话真相》,《文史精华》2009年第10期。
[10]《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11]《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9页。
[12]《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页。
[13]《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页。
[14]《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 98年版,第88页。
[15]《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 998年版,第91页。
[16]《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99页。
[17]《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80页。
[18]《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页。
[19]《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18页。
[20]《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
[21]《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7页。(www.xing528.com)
[22]《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92页。
[23]《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30页。
[24] 京剧《连环套》,又名《盗御马》,故事出自晚清小说《施公案》一书。清朝康熙年间绿林好汉窦尔敦被黄三太镖伤后,愤而离开河间,到(张家) 口外连环套聚义。十数年后,康熙帝敕命梁九公口外涉猎,并赐御马追风千里驹。连环套啰报与窦尔敦,窦尔敦得知后夜入御马圈盗去御马,并嫁祸于已归顺朝廷的黄三太(但此时黄三太已死多年)。事发之后,梁九公即命巴永泰押旨,调黄三太之子黄天霸前来问罪,幸亏彭朋与黄三太有旧谊,暗中庇护,令黄天霸限期访拿查盗马人。黄天霸乔装成镖客,来到口外连环套,想起黄、窦两家的恩怨,故只身入寨,探访御马下落,黄天霸报出自己真正身份,激怒窦尔敦,双方约定次日比武赌马。黄天霸挚友朱光祖,恐天霸比武有失,故夜入连环套,盗走窦尔敦的护手双钩,并将黄天霸的钢刀插在窦的桌案之上, 以挫其锐气。次日双方会面,朱光祖说服窦尔敦献马归降。
[25] 李琦:《从周恩来谈传统戏曲〈连环套〉说起》,《党的文献》2009年第7期。
[26]《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40页。
[27]《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40页。
[28]《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80页。
[29]《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30]《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
[31]《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32]《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80页。
[33]《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8页。
[34]《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35页。
[35]《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0页。
[36] 川剧《秋江》是从昆曲《玉簪记》 中《追别》一出独立发展而来的。《玉簪记》写的是南宋年间书生潘必正和女尼陈妙常的恋爱故事。故事梗概如下:“女贞观”(有的叫“白云庵”)老尼是潘必正的姑母。潘寄读观中, 与尼姑妙常恋爱,被姑母发觉,便逼潘赴科。潘未及与妙常告别,便被逼着赴临安去了。妙常知道后急急赶到江边,驾船追送。《秋江》正是描写妙常驾船赶潘的一场,这场戏只有妙常和一个艄翁出场。艄翁是一个诙谐可喜的老人,见妙常追潘心急,故给了一点阻碍,开了一点玩笑。但好在他的船快,是有把握追得上的。
[37]《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38]《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
[39]《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57页。
[40]《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19页。
[41]《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07页。
[42]《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48页。
[43]《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51页。
[44]《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页。
[45]《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46]《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73页。
[47]《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76页。
[48]《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87页。
[49]《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
[50]《周恩来文化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4—1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