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中国历史上的宗教文学之轨迹

探究中国历史上的宗教文学之轨迹

时间:2024-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评述范围,上起先秦,下迄清代,目的在于勾勒出一条中国历史上的宗教文学之轨迹。迄今为止,大量综合性中国文学史著作对历代宗教文学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介。宗教文学的发展,接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是接受宗教发展史的制约;二是接受文学发展史的制约。宗教前进力与文学前进力共同产生的合力,就是宗教文学史的轨迹。

探究中国历史上的宗教文学之轨迹

本书评述范围,上起先秦,下迄清代,目的在于勾勒出一条中国历史上的宗教文学之轨迹。现代宗教文学,例如“五四”时期的《故事新编》,“文革”期间的毛教文学等,不属本书评述范围,期待有人从事《中国现代宗教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

迄今为止,大量综合性中国文学史著作对历代宗教文学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介。这与西方的综合性文学史(例如《剑桥英国文学史》,英文版,十卷本)多辟专章、专节评述各个时期的宗教文学的现象,形成鲜明反差。造成这种对历代宗教文学视而不见,见而不谈,谈而与宗教脱钩(例如评介《西游记》)的现象,其原因是统治我国思想、学术界长达半个世纪的极“左”思潮和“左”派幼稚病。

众所周知,马克思不但高度评价过古希腊奥林匹斯教神话,也高度评价过意大利天主教诗人但丁。但丁的《神曲》就是按照天主教神学宇宙观及其救赎教义而创作的一部政治讽刺长诗。没有天主教就没有神,没有神就没有《神曲》,没有《神曲》就没有马克思高度赞扬的诗人但丁。在西方,根据基督教题材创作的优秀古典文学还有很多。著名的如《天路历程》、《失乐园》、《力士参孙》等。在我国,根据佛教题材创作的《西游记》,根据道教题材创作的《封神演义》,也是家喻户晓的。只不过我们的文学史家在评介这些作品时,一般或多或少地与佛教、道教脱钩,有意无意地斩断了源与流的联系。其实,作为基督教徒朝圣记的《天路历程》,就是西方的《西游记》;作为佛教徒朝圣记的《西游记》,就是东方的《天路历程》。这两部朝圣文学的构思、情节都十分相似。这固然是一种巧合,但也有必然性在其中,因为全世界各种宗教都有一种共同的宗教活动——朝圣。当然,同为朝圣,又不能忽视各自不同的目的:“我国人之西行求法,非如基督教徒之礼耶路撒冷,回教徒之礼麦加,纯出于迷信的参拜也。其动机出于学问。”(梁启超《翻译文学与佛典》)这一区别,也体现在《西游记》与《天路历程》两部作品中。

在综合性的文学史中,中国历代的宗教文学既然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和评介,那么,编著一部专门的中国宗教文学史作为补充,就是非常必要的了。(www.xing528.com)

宗教文学的发展,接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是接受宗教发展史的制约;二是接受文学发展史的制约。宗教前进力与文学前进力共同产生的合力,就是宗教文学史的轨迹。本书力图再现这一历史合力的轨迹。

本书以时间为经,以作家和作品文本为纬。有些作品,源于民间口头创作,经历几百乃至千万年之后才由文人写定。这样的作品,一律置于文本第一次写定的时代加以评述(个别例外)。例如《山海经》、《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中,均追述了许多从原始社会传承下来的原始宗教神话。本书对于这些神话,均置于上述各书写定的时代加以评述,而不从各书中抽出来另辟“远古神话”专节加以介绍。因为在没有文字的原始时代,这些神话到底呈何形态,不得而知;而当它们在后世被文人写定时,其文本已各具被写定时代的思想文化特征。例如王母神话,先后见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汉代的《汉武故事》以及被认为是魏晋时代作品的《汉武帝内传》中。三种文本,各具其三个写定时代的特征。由此不难断定:即使《山海经》里的王母神话文本,也不是原始时代王母神话的原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