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作品真正形成一种波澜壮阔的文学思潮,始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和英国,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造就了近代西方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就西欧而言,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的文学创作方法,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乃至更早的时期,但是作为文学流派,主要指19世纪兴起的思潮和运动,是与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确立政治统治这一过程同步的一种特定文学现象。
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承上启下,既有历史的继承,又有现实的创新。它不仅扬弃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和启蒙时代文学中的说教成分,而且纠正了浪漫主义文学中主观成分泛滥的倾向。它不仅批判地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具体描绘人物性格的特点,接受了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对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的手法,而且汲取了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激情,但是它也逐渐失去了先前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所以,一些学者认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不过,这一观点有待商榷。例如,我国的许多学者常常把哈代认定为悲观主义者,但是哈代本人曾经一再否认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为了纠正当时评论界的误解,他强调自己信奉“社会向善论”,即相信社会并非无可救药,相反可以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加以改变。他的下面这段话耐人寻味:“至于悲观主义,我的格言是要首先正确地诊断疾病——我指的是人世间的弊病——并查明原因。接着,只要有可能,就应设法找到良方。那些乐观主义者的做法和格言则是:不是对现实中的弊端视而不见,就是把一鳞半爪的经验当作万灵药来抑制这些弊端的症状。”哈代此处对“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加以区别的论述也适用于其他许多现实主义作家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19世纪现实主义既汲取了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特点,又抓住了新的历史机遇,从而得到了新的发展。由于能按照客观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过程来描述事件,能从人与环境的多重关系中去刻画人物,19世纪现实主义在诸多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以后的文学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叙述手法,如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从分析社会的经济关系入手来尖锐地揭露并批判社会弊端等。在世界文学史上,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标志着新的里程碑。(www.xing528.com)
从总体上来说,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描绘普通人客观现实生活为重点;2)改变了以往狭隘的文艺题材范围,通过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来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因而具有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3)具有人文主义思想,重视人,尊重人,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4)讲究现实生活的体验,注重细致的观察,对客观事物加以典型化,强调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的塑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跟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有很大的关系。18世纪小说家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等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从而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伊恩·瓦特曾经从哲学的角度,说明了笛福等人所代表的“现实主义”的现代含义,即由笛卡尔和洛克开创的现代现实主义哲学观对小说兴起的影响(详见本书第5节)。随着哲学气候的转变,个人的特殊经验取代了文学传统,成为现实的最后仲裁,因而擅长于描写个人生活经验的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等“新型”现实主义小说家应运而生。了解这些小说家及其创作思想的哲学意义,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理解现实主义文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