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 2016-11-30
《石家庄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出炉,石家庄优化明晰了城镇发展布局。到2020年,石家庄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6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人均GDP达到66000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省会综合功能和地位显著提升,建成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石家庄也将努力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
1 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
该《规划》明确,中部区域,包括市内七区、高新区和正定县,是全市发展的中心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推进区域。拉开城市框架,疏解老城区功能,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城市由过度集中向分散组团式发展,实现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龙头带动区和城乡现代化建设标志区,领跑全市发展。
中部城市经济群将领跑全市产业发展。到2020年,都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以上,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25%,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35%以上。
东部区域将建成优势特色产业带。集中力量改造和建设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大力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实现东部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以产业聚集区建设为依托,发展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大园区,提升全市的工业化水平,增强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西部区域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带。按照生态城市(镇)建设要求,加快县城及重点建制镇的改造和建设,增强城镇人口吸纳力和承载力,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加速富民强县进程。充分发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统一规划,重点发展绿色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形成西部山区人口和产业集聚中心。
2 “一河两岸三组团”省会都市区
石家庄按照“一河两岸三组团”空间发展思路,加快实施城市北跨滹沱河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主城区与正定及正定新区、藁城、鹿泉、栾城一体化建设,形成以主城区、正定古城和正定新区为核心,以藁城、鹿泉、栾城规划建设区为组团,以滹沱河、环城水系为生态廊道的组团式生态型空间布局结构。
到2020年,都市区城镇人口总规模达到427万人,其中主城区300万,正定及正定新区60万,藁城、栾城和鹿泉建成区人口分别达到25万、18万和24万。
《规划》显示,石家庄实施“北跨发展战略”,打破既定的行政边界制约,统筹滹沱河北岸区域城市与产业空间布局——正定新区将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级新区。“大力推进正定古城‘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恢复工程,将正定古城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目的地。”
依托正定古城片区(京广铁路西侧97个村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延续村庄肌理,正定将在整体风貌上体现沃野平畴村庄散落的田园特色,成为石家庄北部田园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彰显的美丽乡村典范。
3 省会周边 中小城市各显特色
石家庄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率先把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功能地位突出、产业集聚能力强的平山、晋州、新乐、井陉-矿区、赵县建设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增强市区对全市域以及京津冀城市群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条件好的元氏、无极发展成为小城市。其它县城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商务中心区建设,逐步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载体。
大力发展特色小镇中,重点建设西柏坡红色旅游、栾城通用航空、正定木都小镇、温塘温泉养生等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先进制造、信息产业、民俗文化小镇。通过3-5年发展,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体制机制灵活、人才技术资本集聚、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产业社区。
4 具备条件的农村 全部建成美丽乡村
到2020年,“一核两轴三区”的市域空间结构基本形成,“一河两岸三组团”的都市区引领作用凸显,平山、晋州、新乐、井陉-井陉矿区、赵县五个市域次中心城市初具规模,其他县级小城市、特色小城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
石家庄将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导农业人口向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对保留村,按照“修旧为主、建新为辅,保留乡村风情、改造提升品位”的要求,每年就地改造400个左右村庄,保留现有村庄肌理,延续现有文脉,不搞大拆大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服务,突出民居特色。
对中心村,增减挂钩、联村并建。每年力争启动建设10个以上中心村,逐步吸纳其他行政村参与联村并建,力争5年吸纳带动100个左右的村庄。坚持农村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工业园区同步建设发展,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或影响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增强的村,实行生态移民。空心率超过50%、剩余户少于100户的村,实行搬迁整治。开发有市场价值的空心村,组建农宅合作社,建设乡村酒店。
5 农民变市民 将享有更多保障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到2020年,石市将基本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户籍市民化、公共服务市民化、就业市民化和生活市民化。
主城区以转移高技术人才为重点,其他城镇重点转移农村富余人口。到2020年,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私营企业主、城区城郊农民等条件相对成熟群体在市域内自由迁徙,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
稳步推进城镇住房、就学、就业、创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素质和技能。扩大保障房对农民工的覆盖范围;确保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与当地户籍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同城同教”;加大农民工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6 石家庄将力推 “公交都市”建设
推进“公交都市”建设,通过提升公交服务品质,优化公交线路,引导市民出行向公共交通转移,力促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实现500米内乘车、5分钟换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力争达到60%以上。统筹规划二环内重点商圈周边公共停车场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城市停车场和立体车库,新建大型商业设施要配建货物装卸作业区和停车场,新建办公区和住宅小区要配建地下停车场。树立行人优先的交通理念,推进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道路慢行系统建设。
按照《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20)》,到2020年建成1、2、3号线一期工程,实现运营总里程59.6公里,形成市区东西南北贯通的轨道交通骨干线网。
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石家庄还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0年底,建成区20%以上面积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市中心要建成20公里以上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
持续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到2020年新建垃圾转运站40座,市区全天候清扫保洁面积达到75%以上,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率达到75%以上。
(宗苗淼)
(www.xing528.com) 《燕赵都市报》 2016-11-30
《石家庄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出炉,石家庄优化明晰了城镇发展布局。到2020年,石家庄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6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人均GDP达到66000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省会综合功能和地位显著提升,建成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石家庄也将努力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
1 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
该《规划》明确,中部区域,包括市内七区、高新区和正定县,是全市发展的中心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推进区域。拉开城市框架,疏解老城区功能,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城市由过度集中向分散组团式发展,实现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龙头带动区和城乡现代化建设标志区,领跑全市发展。
中部城市经济群将领跑全市产业发展。到2020年,都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以上,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25%,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35%以上。
东部区域将建成优势特色产业带。集中力量改造和建设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大力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实现东部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以产业聚集区建设为依托,发展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大园区,提升全市的工业化水平,增强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西部区域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带。按照生态城市(镇)建设要求,加快县城及重点建制镇的改造和建设,增强城镇人口吸纳力和承载力,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加速富民强县进程。充分发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统一规划,重点发展绿色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形成西部山区人口和产业集聚中心。
2 “一河两岸三组团”省会都市区
石家庄按照“一河两岸三组团”空间发展思路,加快实施城市北跨滹沱河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主城区与正定及正定新区、藁城、鹿泉、栾城一体化建设,形成以主城区、正定古城和正定新区为核心,以藁城、鹿泉、栾城规划建设区为组团,以滹沱河、环城水系为生态廊道的组团式生态型空间布局结构。
到2020年,都市区城镇人口总规模达到427万人,其中主城区300万,正定及正定新区60万,藁城、栾城和鹿泉建成区人口分别达到25万、18万和24万。
《规划》显示,石家庄实施“北跨发展战略”,打破既定的行政边界制约,统筹滹沱河北岸区域城市与产业空间布局——正定新区将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级新区。“大力推进正定古城‘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恢复工程,将正定古城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目的地。”
依托正定古城片区(京广铁路西侧97个村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延续村庄肌理,正定将在整体风貌上体现沃野平畴村庄散落的田园特色,成为石家庄北部田园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彰显的美丽乡村典范。
3 省会周边 中小城市各显特色
石家庄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率先把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功能地位突出、产业集聚能力强的平山、晋州、新乐、井陉-矿区、赵县建设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增强市区对全市域以及京津冀城市群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条件好的元氏、无极发展成为小城市。其它县城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商务中心区建设,逐步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载体。
大力发展特色小镇中,重点建设西柏坡红色旅游、栾城通用航空、正定木都小镇、温塘温泉养生等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先进制造、信息产业、民俗文化小镇。通过3-5年发展,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体制机制灵活、人才技术资本集聚、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产业社区。
4 具备条件的农村 全部建成美丽乡村
到2020年,“一核两轴三区”的市域空间结构基本形成,“一河两岸三组团”的都市区引领作用凸显,平山、晋州、新乐、井陉-井陉矿区、赵县五个市域次中心城市初具规模,其他县级小城市、特色小城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
石家庄将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导农业人口向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对保留村,按照“修旧为主、建新为辅,保留乡村风情、改造提升品位”的要求,每年就地改造400个左右村庄,保留现有村庄肌理,延续现有文脉,不搞大拆大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服务,突出民居特色。
对中心村,增减挂钩、联村并建。每年力争启动建设10个以上中心村,逐步吸纳其他行政村参与联村并建,力争5年吸纳带动100个左右的村庄。坚持农村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工业园区同步建设发展,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或影响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增强的村,实行生态移民。空心率超过50%、剩余户少于100户的村,实行搬迁整治。开发有市场价值的空心村,组建农宅合作社,建设乡村酒店。
5 农民变市民 将享有更多保障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到2020年,石市将基本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户籍市民化、公共服务市民化、就业市民化和生活市民化。
主城区以转移高技术人才为重点,其他城镇重点转移农村富余人口。到2020年,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私营企业主、城区城郊农民等条件相对成熟群体在市域内自由迁徙,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
稳步推进城镇住房、就学、就业、创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素质和技能。扩大保障房对农民工的覆盖范围;确保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与当地户籍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同城同教”;加大农民工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6 石家庄将力推 “公交都市”建设
推进“公交都市”建设,通过提升公交服务品质,优化公交线路,引导市民出行向公共交通转移,力促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实现500米内乘车、5分钟换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力争达到60%以上。统筹规划二环内重点商圈周边公共停车场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城市停车场和立体车库,新建大型商业设施要配建货物装卸作业区和停车场,新建办公区和住宅小区要配建地下停车场。树立行人优先的交通理念,推进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道路慢行系统建设。
按照《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20)》,到2020年建成1、2、3号线一期工程,实现运营总里程59.6公里,形成市区东西南北贯通的轨道交通骨干线网。
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石家庄还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0年底,建成区20%以上面积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市中心要建成20公里以上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
持续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到2020年新建垃圾转运站40座,市区全天候清扫保洁面积达到75%以上,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率达到75%以上。
(宗苗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