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瞭望(2016年08期)
京津冀两市一省的以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从整体上说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但其各自发展存在共性问题。
第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清,在教育统计体系中只有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分类数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数据被涵盖在普通高等教育统计数据中,不做区分。不能为相关研究分析提供确切数据支撑。
第二,专业结构设置与地区产业发展结构存在不适应。
第三,教学培养方式与教育质量不能尽如人意。首先从整体上忽视了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削弱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其次,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企业、行业力量参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还太小。再有,就是现有师资力量职业经历少,与一线工作技术的脱节,从而影响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
第四,招生模式与继续深造的渠道和空间受限。京津冀三地大多数高职学生还是通过高(考)会(考统招入学,这种较为单一的生源和录取方式难以满足甄别学生技能或提升学生职业规划的要求。同时高职教育文凭只到专科,学历层次低,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少。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技 术大学在欧洲各国陆续出现,逐渐成为与研究型大学并行,以专业教育为主导、面向生活工作的类型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高层次应用技能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等多重使命。(www.xing528.com)
(一)创建模式与管理运行新建、升格、改造是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创建的3种模式。其中升格是指对若干所职业高中和职业学校合并组建以学科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应用大学;改造则指对接中专、由学院转型而来的应用技术大学。
(二)教育教学与师资建设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在专业设置上注重职业导向,既注重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实践能力与务实技术的训练。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在很多学校,兼职特聘教师的数量甚至远远多于全职教授的数量。
(三)法律保障与经费来源欧洲各国应用技术大学的顺利发展得益于他们各自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法律,为其发展提供了法律框架。如荷兰的《高等教育研究法》、德国的《高等教育总纲法》等都是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进行定位,确定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以避免在学校建设中的不良竞争、同质发展。
启动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协同改革
(一)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动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所需的制度环境建设,为三地的协同改革扫清体制机制障碍。京津冀三地应在协商统一的框架下,制定三方都认可并对三方都有约束力的区域性法律法规,明确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定位、布局,减少发展过程中的盲目竞争;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资源的建设与配置、学生就业与教育质量考核等做出明确规定;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构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相互贯通,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相互贯通,系统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贯通的区域人才培育教育体系。
(二)在京津冀现有高等院校的空间布局的前提下,根据京津冀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的调整,以及各院校优势学科的分布情况,做好协同调研,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视角,系统地做好各高等院校的专业调整规划指导。河北省应着眼于省际与省内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在现代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仓储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输出方向,特别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港口物流与自动化控制、工业环保与安全、理化测试与质检、物流信息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领域的特色专业。高校之间应根据自身学科优长,进行教学资源优化整合,进行组合抱团发展在招生、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避免恶性、低水平竞争。
(三) 着眼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朝着更符合职业技能培训特点的方向改革,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深化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推动研究型高校向应用技术高校转型的过程中,注重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引进、创新;应通过加强与企业、工科类院校之间的技术人才合作、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等做法,优化师资队伍的能力结构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工职称的教师的数量和比重。在京津冀协同框架下,共同推进三地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企业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平台、行业组织与中介机构之间的网络平台建设;鼓励以项目合作、人才交流、人才引进等形式开展加强与国外优质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 创新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机制与增长机制、管理运行机制,以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协同改革助力京津冀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郭珉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