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6-10-27
人才一体化试验对于人才本身来说不是件难事,难点在于各地政府对于人才管理的无缝衔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将一直以来人才的“后发优势”通过一体化发展以及“放权松绑”转换成“先发优势”,而协同发展的融合度、人才环境优化后人才的聚集度、国际化大都市的开放度、人才受益的满意度作为评定京津冀人才的一体化程度尤为重要。
此次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启动,三地联合发布了《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宣言》,标志着三地在区域人才合作方面掀开了新的篇章。
长期以来,通武廊三地受发展水平、产业定位、人才资源等因素影响,在人才政策和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三地的人才评价标准不统一,对区域内人才流动、发挥作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逐步减少区域间人才流动阻碍,使人才能更充分地享受政策和服务保障,三地共同协商,制定了《通武廊区域人才互认标准》,分别从京津冀和通武廊层面对存在差异的人才政策和认定标准进行梳理,明确了相应人才享受政策的最低标准,参照学历、职称等通用标准进行分层级等同化互认。一方面,标准对省市级人才开发工程和荣誉称号在三地间进行等同化互认;另一方面,对在通武廊三地入选不同人才开发工程、获得相应荣誉称号的人才,在三地间流动,参照职称或学历等通用标准给予等同化互认。
同时,为充分利用区域创新平台资源,三地共同协商,编制了《通武廊区域创新平台共享共用目录》。目录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重点选录了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面向通武廊三地企业和人才共享共用。(www.xing528.com)
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是高端人才的智力创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才的一体化。通武廊区域人才合作实现了人才的共同培养,在京津冀大区域中不仅形成了政策的无缝衔接,也形成了人才服务的大市场,而“放权松绑”在通武廊人才一体化中将开花结果。
通武廊区域人才合作,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建设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动人才一体化发展政策先行先试,逐步实现三地人才合作常态化、人才配置市场化、人才产业适配化及区域人才效能最优化,从而构建通武廊人才发展共同体,提升区域人才整体竞争力,服务国家未来发展。
通武廊三地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跨区域资源配置和资源共享方面,已经开始从浅度合作转向深度开发,提出了在规划、产业、人才、基础功能、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联手打造通武廊协同发展试验示范“金三角”的目标,为区域人才搭建了更加广泛的施展才智、发挥作用的舞台。
(赵建中 刘菲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